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读写

日常教学中,常遇家长诉苦,孩子作文阅读失分较多,怎么努力也难提高。我静心地听,然后,都笑着回答同一句话:这是必然。

听起来似在敷衍,其实我在说实情,话短理不短。为什么?因为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就好比爬山,山底可以逛逛休闲,看景吃美食,半山腰走走可以健身听鸟鸣,而要想爬到山顶,难度就大了,诸如泰山的南天门,黄山的光明顶,没决心,没体力,都难登上。不过,如今,爬山有捷径,只要有钞票,有缆车可以直接到山顶,而读写学习没捷径,唯有靠自己,咬着牙拼到底。

当然,如需归纳,造成学生读写成绩不稳定的原因也有一二。


首先自然是学生的原因,若学生基础差,读写能力就很难提高上来。

这道理很易懂,好比盖房子,地基打不好,楼层越高越危险。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最基础的字都不会写,或写不好,那还如何成词?无词,又何以成句?无句,怎可有段?无段,又哪来的篇?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好高骛远要不得,督促孩子打好基础才是学好语文的王道。

此外,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及驾驭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语言逻辑能力,文字组织能力,都对其读写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如何提高这些能力?这分析起来很难客观,或许,后天的努力和天资各占一半。

夯实基础,多练习,多阅读课外书,这是必须的,毕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过,也许有的孩子并非读书的这块料,这不是推诿放弃,也是实话实说。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只是其中的一条路而已,兴趣往往紧随天赋,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班固班超两兄弟,哥哥班固对文史感兴趣,没人逼他,没人付给他稿费,却呕心沥血写成了《汉书》;弟弟班超好武,扔了毛笔去打仗,结果征服稳定了西域,历史功绩竟超过了哥。如果把这哥俩做的事调一下,估计两伟人就成了两废物。让泰森写唐诗,或让杜甫练拳击,难度其实是一样的。但如今可走的道路太少,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是目前教育最大的弊端与困境。

造成学生读写分数不稳的原因其实还含老师的因素。

甚至可以这么说,相同的试卷,不同的老师批改,在读写练习这一块,得分必定不同。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语文是一门充满个性色彩的学科。因此,老师的个人阅历、偏好、文学素养、心态、处事风格都会对学生的分数造成影响。

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必把老师的评分绝对化或神圣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斯多德对老师柏拉图说的话。质疑,往往可以带来带来思考,带来创新,带来进步。

而老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则要有勇气和胸襟去面对并接受质疑,对教育与教学,要有任重道远、如履薄冰的心态,应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在读写评分方面,一定要读透文章,既要把握原则,又要灵活,以激励启发学生为基本目标。

下面再简单谈谈作文和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

作文教学,最怕两类。

第一,沈从文类。

沈从文固然是文学大家,一度被评为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中篇《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为此,他的学生汪曾祺曾如此评价边城:《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然而,文章写得好的人却不一定就可以教得好。学校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我们不妨来听一听汪曾祺先生讲述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在西南联大的教学故事。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沈从文一句“要贴到人物来写”竟引发汪曾祺如此多感悟,并最终也成大家。然而,像汪曾祺这样感悟能力如此之强的学生能有几人?

若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措施与步骤的支撑,哪怕是牛人金句,也终究要变得迂阔空泛而无用了。

第二,八股类。即在写作教学上过分强调作文框架。

文学注重章法由来已久,国内外皆同。如曾一度流行于欧洲的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十四行诗。又如诗经的四言诗的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再到汉赋的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再如唐代鼎盛的格律诗的对仗平仄,又如宋词元曲的诸词牌与宫调。

无规矩则难以成方圆,但框框若太死板,过多束缚创作主体的手脚,便使写作失去了生命力,诸如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

如今诸多的教学专家讲授作文,在内容上强调高唱主旋律,在文字上动辄要求背诵并运用好词好句,在结构上动辄就讲结构有几种——攒珠式、橘瓣式、对比式……在字数上则要求越多越好,难道字数真的越多越好吗?

我认为意尽就好,诸如唐代祖咏有名作传世,即《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意思就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对学生作文,我不想说的太多,然而,情意真,立意新,有亮点,书写美,这四点则是必须要做到的。

而关于阅读教学,其难度甚至超越作文。

首先,一般来说,文章越好,内涵越深,如没一定的文学鉴赏功底,便很难把握。即使看懂,也因个人经验阅历等限制,理解往往片面。甚至,有时,作者都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作品的主题。诸如屠格涅夫在1860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前夜》,描写了俄国贵族小姐叶琳娜爱上保加利亚爱国英雄英沙罗夫的故事。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以《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为题对《前夜》作了自己的的解释。这便引发了二人之间的争论,最后,竟然以作者屠格涅夫失败而告终。

因此,中小学阅读练习,所谓答案,切不可照搬。

一者社会浮躁,急功急利,即使辅导教材,偷工减料者也多。二者,编者未必便是高水平,其实,更多的编者水平也有限,照葫芦画瓢者居多。再者,如今这世间,自以为是者太多,所谓专家往往为砖家。

因此,平时的中小学阅读训练,答案也要中庸,可三足鼎立,即题后答案,教者阅读心得,学生阅读心得,都为参考。

言至此,夜未央,然而我却要搁笔了,因为,今日我已意尽。

尊敬的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常巷陌,于书本中听一堂《沈从文先生的作文课》
沈从文如此教写作
【泰州二中·校长手记33】像沈从文那样教作文
名家谈 | 沈从文:我教出了汪曾祺,你也应该来上一节我的写作课
汪曾祺:沈从文是怎么教写作的?
名师作文指导:与沈从文师学习怎么教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