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好书 | 小米

总第1536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小米儿黄,小米儿香,吃不絮的黄蒸,喝不烦的小米儿汤。”我一生爱吃小米,自然也听不烦这冒着热气的乡曲儿。

谷子碾出来吹去糠皮就是小米,黄澄澄、金灿灿的像极了园珠笔上的滚珠。母亲用小米熬的菜叶儿粥,做的“炒米杂面汤”,加上楮絮或槐花蒸的圪捞,米面发酵后烙的小鏊儿煎饼,都已渗进了我的血脉,成了扯心牵魂的乡愁。所以我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到屋后的岗岭上朝圣般地转悠,在谷子地边一站就是半晌,傻乎乎地两眼发愣。那一根根挺直着腰杆儿却低垂着穗头的谷子,常让我想起罗丹那尊著名的雕塑《思想者》;那岗坡上、岭凹里大片小块的谷子地,排列成各种阵势,就像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军团,庄严而肃穆。谷子不语,我也静看,就那样默默地对视着,心底便油然生出许多敬意,时而也有一些更加抽象的意念升腾出来。

因为爱吃,便会珍惜。无论是吃小米干饭,还是喝小米粥,我总能吃到粒米不剩。这习惯来自于母亲的教诲。

小时侯,我碗里但凡有吃剩的米粒,那怕只有几颗,母亲便会不厌其烦地唠叨起那个老掉牙的故事:很久以前,田地里、野地里,到处长着谷子,谷穗子有棒槌那么大。有一天,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白胡子老头到村里首富家讨饭。那首富家仓满囤流,不缺吃喝,却嫌老头儿腌臜,又怕穷气扑到家坏了风水,宁可将吃剩的小米干饭倒到盆子里喂狗,也不肯让老人吃一口。老人去狗盆里捡饭吃,又被狗咬住了衣衫。老头儿也没发作,只是哈哈大笑着举起拐杖向山坡上一挥,野地上的谷子全变成了狗尾巴草。老头正要举杖向田地里挥去,那家人见大势不妙,扑嗵嗵全跪到了老人面前磕头告饶。老头出于对众家百姓的怜悯,才收起拐杖飘然而去,但田地里的谷穗子却也小了许多。从此,世间的谷子收成被削去了大半,人们省吃俭用才能免强糊口养命。原来那老人正是到民间私访的土地神。母亲说:“人不能作孽,作孽会受到神灵的惩罚,留饭根儿就是作孽!”我常被这故事镇得咧嘴咋舌的,便赶紧把碗里剩的米粒儿拨拉个干净。长大后我才知道,那山坡野地上的狗尾巴草不是谷子变的,谷子反倒是狗尾巴草进化选育出来的。仔细想来,那故事似乎有点儿荒诞,却蕴含着极深的大道哲理:人不能作孽,不能暴殄天物,不能忘本,对天地的馈赠须时时心存着敬畏。

古时侯谷子叫“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禾”。谷子耐旱,耐地力贫瘠,甚至浇水越少,种出来的小米越是绵软香糯。那是上苍对山岭干旱地区百姓们的眷顾。据考古证实,这作物早在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期已广泛种植,而我老家所在的太行山东麓正是谷子种植的起源地之一。

将小米划为“粗粮”的范畴,我一直感到不公平。好在时下许多人对“粗粮”并不另眼相看,并且越来越加以青睐。在我看来,小米实在是可以称为中华圣物的。她养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给了民族繁衍生息足夠的能量,就连古人也把江山称为“社稷”。“稷”也是“粟”的一种,乃五谷之首;“社”就是民众祭祀土地神的民间组织。有了粮食,有了基层民众的安生,就有了江山的稳固。秦朝九卿之中就设有“治粟内史”。汉初军中也设有“治粟都尉”。西汉颇有远见的政治家晁错深知小米的贵重和来之艰辛,还专门写过《论贵粟疏》提醒汉文帝重视。可见小米在朝庭眼里地位的尊崇。

小米籽粒微小,却有衡称天下的举足轻重,既可兴人社稷,也能毁人江山,能量实在惊人。东汉的张道陵就创立过“五斗米教”。教名加上个“米”字,号召力便立马倍增。这是张天师的聪明,更是“米”的力量。其后张修领导的“五斗米道”与张角的“太平道”相呼应,揭竿而起,惊天动地,差点儿就毁了刘氏的江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更是吃着陕北小米一路打到了北京,灭了大明王朝。后来李自成兵败垂成,大顺政权倾刻瓦解,究其因果,也是吃了几天大鱼大肉便忘了小米的味道,终致灰飞烟灭。所以毛泽东主席进京前一再告戒战友们“决不当李自成!”

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上,有两种功勋级食物:一种是辣椒。在工农红军队伍中“越辣越革命,不辣不革命”的调侃曾广为流传,当然,也仅仅是调侃而已。另一种便是小米。八路军、解放军正是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寇的白米加三八大盖儿,打败了蒋介石的洋面加飞机大炮的。想当年,一批来自南国水乡吃惯了大米的革命家们,在延安窑洞里嚼着小米和黑豆,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势,想着“将来能让全国老百姓都吃饱小米饭就好了”,这是何等的心胸气度、意气飞扬。原来,那并不起眼的小米竟然也寄寓着理想信念嘞!后来,那支人民军队也正是沿着小米的种植带从陕北叩关东进,来到太行山,来到西北坡,进驻北京城的。可以想见,那股滚滚铁流的背后,一定紧跟着一股滚滚米流。那时节,太行山区家家户户用小米烙煎饼、蒸窝头,用小米和黑豆做“炒面”,车推肩扛支援前线,甚至一直送到朝鲜战场。我相信,这种壮观与热烈,之前的历史上从来也未曾有过。我又想,那一粒粒小米何止只是食物?那是老百姓一颗颗滚烫的心啊!如果说“人民就是江山”,那么,也可以说小米就是民心、民力,小米也是江山社稷。

小米还长期是一种货币,按时髦说法叫做“硬通货”。且不说历史上官员的俸禄都是以小米几升、几斗、几石来计量的,就说未曾远去的抗日时期吧!1943年,黄河两岸和太行山区连年大旱,蝗灾暴发又雪上加霜,加之兵祸连年,日军占领区和国统区绝不是眼下“抗日神剧”中描绘的西装革履穿着,白馍大肉吃着的昇平境况,而是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乃至人相为食的悲惨世界。而八路军的根据地里却到处是生机勃勃,经济快速复苏的景象。有个叫安达的日本特务大惑不解,竟然化装潜入根据地探查究竟。他看到了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除了修渠、打井、开荒、挑水抗旱、打蝗虫,还开办了许多贸易货栈。民主政府组织男劳力当脚夫,把山西的小米、豆子、羊皮、煤炭、土布、中药材运到敌占区或国统区,就地换成煤油、食盐、火柴、西药、废钢铁,再通过密秘通道运回根据地的贸易货栈,一个往返下来每人就能挣十几斤小米;发动妇女纺花织布,纺1斤棉花挣2斤小米;大人小孩灭蝗虫,挖一斤蝗蝻能挣2斤小米。人无闲者,家有食粮,先前外出逃荒者陆陆续续都返回了家乡。安达感叹到:还是共产党神通广大,日本兵讨厌吃的小米居然成了他们最顶号的货币!当然,一个日本特务,走马观花,一时半会儿岂能悟出那小米中所承载的分量有多重?意蕴有多深?

近年来,老家所在的北岭上,人们在脱贫攻坚的斗争中又一次想起了小米的价值。许多地方组成了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市场,叫响了名牌。都里富硒小米、伦掌红谷小米、安丰小米,品牌繁多,各有优长,成了城乡日常家用或馈赠亲友的上乘特产,也成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架桥梁。

“小米儿黄,小米儿香”。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小米,与我们共过患难的小米,时时警醒着我心念的小米,在未来的岁月中,应该受到人们的敬重。

作者简介

李好书,74岁,安阳市民,原籍安阳县蒋村乡(现水冶镇滨江社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内外媒体。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田地起名(外一首)
收获
“谷子”溯源
谷子怎样变成小米
谷子与小米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谷穂与狗叫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