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北作家】傅世伟 | 愣二爷传奇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傅世伟作品

       三圈酒后,愣二爷的小眼红疵马虎的放出光来,一把扯开衣襟疙瘩袢,拍着皮肤已耷拉的赤红胸脯,对着一桌人白话起了他的当年勇。

       愣二爷姓黄,祖上曾是沧州一带有名的镖头,武艺自是了得。愣二爷一落地,娘就得了产后风,几个月后走了。几年后,爹保了一趟到关外的镖,从此音讯渺茫,不知下落了,只给愣二爷留下了一把长长的苗刀。其实,愣二爷就老哥一个,不过,按大家族排,他行二,就成了愣二爷。

       愣二爷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一晃十五了。也许是骨子里血脉的缘故,愣二爷对伺弄庄稼不感兴趣,却整天舞刀弄棒。那年,他打听到静海有个爹的师弟,就找上门去,非要拜师,跟师叔学武艺。师叔一看他虎背熊腰的身量,是块练武的材料,可一听他说话、看他行事,却透着股子愣儿吧唧,师叔的心里就不愿收他。可好说歹说,愣二爷就是不走,没办法,师叔只得收留了他。眨眼间,愣二爷跟师叔练了三年,只学会了刚猛的两路苗刀式和通臂二十四式,其他的小巧功夫说什么也学不会了,不过,愣二爷的身量更高了,力气更大了,说话嗡嗡响。

       一天,师叔跟愣二爷说:二愣,俺看你的武艺也就这样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自己闯荡闯荡去了。愣二爷虽说心里不情愿,但也不好再说啥了,当下,给师叔磕了三个头,回到了家乡杨柳庄。

       家是回来了,可愣二爷得填饱肚子啊,自小他就是个大肚囊子。一天头半晌,村里财主张三爷估计他已吃了饭,跟他说:二愣,吃饭了吗?愣二爷回说:吃了。张三爷问:还能吃吗?愣二爷说:能啊。张三爷指着村里的一家馃子(油条)铺说:你要是能再吃下五斤馃子、喝下一盆面汤,算我请客,要是吃不进去,你可得给我白干一天活。愣二爷二话没说,抄起馃子就吃,不一会儿,一大芊子(农村盛食物的一种高粱杆编的容器)馃子、一大盆面汤就风扫残云般进了愣二爷的肚子。愣二爷这么大的饭量,扛一天活挣的工钱,还填不饱肚子。干嘛去呢?愣二爷犯了愁。当土匪,那是挨骂的事,愣二爷不干;吃粮当兵,愣二爷不愿意,最后一合磨,到运河码头扛大个去。

       那时候,沧州的运河两岸是个大市镇,买卖很红火。愣二爷看着人家扛大个、打零工的都找着了活儿,就是自己抱着饿得发瘪的肚子没人搭理,自个纳闷,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一船货到了,跑上去就扛包。这时,一个穿着绸衣、吊着嘴角的人走过来,一把抓住愣二爷的衣服,“嗨,你小子揍嘛的?”愣二爷回头一看,“俺扛包啊”。“你懂不懂这儿的规矩?”“嘛规矩,俺就是想找点活干,挣碗饭吃。”“绸衣”一听,“嚯,小狗熊,还挺横。” 愣二爷一听人家骂他,火儿腾一下子撞了上来,一把把“绸衣”推得蹬蹬倒退了好几步。“绸衣”也冷笑一声,冲上来,拉开架势就打。一看,“绸衣就是个练家子,耍开燕青拳,招招抢逼。愣二爷的通臂拳大开大阖,开始还抵得住,十来个回合后,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干脆骑马蹲裆式站好,等着“绸衣”进攻。愣二爷瞅准机会,一把抓住“绸衣”,顺势抱起来,转了一圈,把“绸衣”摔出足有三丈远,真是一力降十会啊。“绸衣”倒是很爽快,爬起身,掸掸土,双拳一抱,“行啊,小兄弟,佩服。”后来,愣二爷才听人说,“绸衣”名叫龙天霸,功夫在沧州那是数得上号的。

       运河一战,愣二爷出了名,立马,请他当武术教头的、看家护院的、贴身保镖的踏破了门槛。愣二爷是一概回绝。直到衙门的贾师爷代表县长来请他,去给县保安队当武术教官,他才勉强答应。

       很快,“七七事变”,日本人打来了,县官跑了,保安队乱鸦般散了,愣二爷回了家,租了张三爷的二亩地种,有时挑担菜来城里卖。初冬的一天,愣二爷挑了两大筐白菜到菜市口卖,看到一大群人围了个大圈子,他也凑上前看热闹。 

       圈子中央,一个矮墩墩的家伙,穿着白衬衣、黄裤子、厚底胶皮鞋,正和一个穿黑军衣的人摔跤。三转两转,“黑军衣”就被“矮墩墩”摔倒了。“矮墩墩”哈哈大笑,伸出小指,操着生硬的中国话:“中国人,大大的不行。” 愣二爷一听这话,来了气,撂下菜挑子,扒拉开人,走进场子,对“矮墩墩”说:“来,俺跟你比划比划。” “矮墩墩”随口说了一句“呦西”,俩人就扭到了一起。这个“矮墩墩”还真有两下子,愣二爷本想一上来,就像过去摔牛犊一样把这个家伙撂倒,没成想,“矮墩墩”本来就矮,再把腰一弓,愣二爷使足了力气,愣是几次也没把“矮墩墩”摔倒,倒是“矮墩墩”一个黑狗钻裆,差点把愣二爷摔趴下。“矮墩墩”嘴里吆喝着,不断转着圈子。愣二爷急了,一手揪住了“矮墩墩”的皮腰带,硬是把“矮墩墩”提起来放翻在地。“矮墩墩”爬起来,跑到场边,“唰”地抽出把长刀,又跑回来,同时,几个日本兵也端着上了刺刀的大枪围过来。愣二爷说:“干嘛,耍不要脸啊?”“矮墩墩”对日本兵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去,然后说:“刀的,再来。”给愣二爷也递过一把日本刀。愣二爷一看,这日本刀跟自己练的苗刀差不多,正中下怀,“行啊,来吧”,俩人又比上了刀术。

       苗刀术据说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的,是专门对付日本刀法的。愣二爷自小在苗刀上下了大功夫。俩人一过招,这“矮墩墩”也不含糊,刀刀凌厉。愣二爷不知“矮墩墩”的底数,开始以格挡为主,“矮墩墩”以为愣二爷刀法不精,更是步步紧逼。突然,愣二爷大喝一声,刀锋向上,一刀背拍中“矮墩墩”的手腕,“矮墩墩”的刀脱手而飞。

       后来,愣二爷才知道“矮墩墩”是驻沧鬼子部队的一个小队长,素以摔跤、刀法两绝出名。

       再后来,直到沧州解放,三十多岁的愣二爷才娶上个瘦瘦弱弱的媳妇,养的儿子、闺女全不随他,都细条条的。为此,愣二爷一喝酒,就泪儿吧唧,一劲儿摇头,“后继无人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韬武略】 武艺的“穿越”
苗刀 單刀法選
苗刀刀法
老外使用苗刀刀法,这刀法看起来怎么样?
苗刀研习感悟
《苗刀十三式》讲解2 - 基础刀法,必须学习,不然吃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