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北作家】傅世伟 | 娘饭

■ 

文:傅世伟

        上了点岁数的人,可能谁也说不清自个到底吃过多少人做的饭。在我的记忆原点上,谁做的饭也不如母亲做的饭那么好吃、那么合口,饱含着那么深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前,家家户户最犯合计的就是一天三顿饭了。“吃了吗?”,这是人们见面说得最多的一句客套话。我家兄弟姐妹多,让一家人吃上饭、吃得可口点,就成了母亲天天最犯愁、最上心的一件事。

        母亲的娘家日子还不错。听母亲说,按乡下人的说法,我的外祖父是个不大过日子的人。老人开了一家冬菜厂子,有十几亩菜园子,每年开春后,把腌好的冬菜顺着大运河卖到天津。回来,船上就捎回几袋子洋面、大米和其他生活用品。外祖父自己会做八大碗,嘴也壮,一顿能吃一大碗白肉。母亲心灵手巧,在娘家耳濡目染,很多饭菜都会做了。

        那年月,家家平日里吃的大都是粗粮,就是棒子面、高粱面、红薯干。母亲就变着法把粗粮做细些、好吃点。冬天的早上,我和哥哥姐姐去上学,母亲早早就起身了:烧起大锅灶,把棒子面拌上茴香籽面和好,切上一些白菜尾巴,用羊脂炝锅,很快,一锅扑着香气的尜尜汤就做好了,我们一人两大碗,个个吃得嘴巴出了响、脸上冒了汗。

        母亲最拿手的是烙糊饼。春天到了,榆树长出了榆钱,槐树开了槐花,苜蓿冒出了嫩芽。我们采回来榆钱、槐花、苜蓿,母亲就把榆钱或槐花、嫩苜蓿与棒子面、葱花、细盐和在一起,在大锅底薄薄摊匀,细火匀烧,一张飘着香味的大糊饼就出锅了,咬一口,脆生生、香喷喷。

        母亲常做的一道饭是蒸菜团子。把棒子面和得不软不硬,崴一块面团在手里,捏成喇叭口状,然后,装馅、封口、上锅,蒸熟吃起来有滋有味。

        擀饸裸更是个手艺活。那时候,觉得最难吃的就是杂交高粱面了。高粱面发散,我们从榆树上剥来里层挂着粘液的嫩树皮,回家晾干后,再辗成粉,就成了榆面。母亲把榆面掺到高粱面里,高粱面就有了粘度,把高粱面团擀成片、切成条、下锅煮,拌上卤子、菜码,吃起来,筋道道、爽滑滑,夏天吃起来更可口。

        母亲蒸的油面馒头特别好吃,但一年只能吃到一次。每到麦收后,母亲就用新磨的白面蒸上一锅大馒头,祭祀上苍。馒头里包着一个个抹了香油、裹了白糖的小油卷,上完供,我们吃起来又香又甜。这应该就是后来饭店的银丝卷吧。但我觉得银丝卷远不如母亲的油面馒头好吃。

        大哥打小胃口不好,医生说,最好多吃烤馒头干。母亲就天天围在煤炉边,把馒头干烤得焦黄酥脆,直到大哥后来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治好了胃病。

        每逢节日,母亲更是不会落下做节日美食。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烙月饼……,最丰盛的当属年夜饭了。不管日子再难,年三十晚上,母亲总要蒸一锅大米饭,炖一锅肉,给父亲烫上一壶酒。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绽放出几许欣慰的笑意。

        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用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她花尽心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的饭,养育着我们八个兄弟姐妹长大成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着一份甘甜,一抹色彩。

        母亲走了整整二十年了,但母亲的饭香却永久珍藏在我们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石家庄日报社数字报
入围:郝跃文《初一的饺子》 |“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暨《新时代作家名录》征稿
【春天里】榆钱窝窝
闲谭 ▏美食画面里的人和事
怎么蒸高粱面馒头附图及做法。
过年了 网友在家蒸棒子面馒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