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脉书香】缘子 | 品读《文化苦旅》笔记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品读《文化苦旅》笔记

文 | 缘子 

1

 前些日,到昆看望儿子,读初一的儿子寒假已始,询问寒假作业,语文作业有一项任务是父子同读一本书。父子俩商榷一番,决定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有些许记忆,自己曾购过《文化苦旅》。在家中翻箱倒柜,终发现《文化苦旅》静静地躺在书柜的角落里,飞尘蒙面。四年前买的书,以前未能细品,现在又派上用场了,“真是缘分啊!“人生许多缘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迫不及待地开读,“关于这座雕像的故事” “新版小叙” “牌坊等文章有味有趣,引人思考,有一个疑问偶在脑间“为什么叫《文化苦旅》,文化是苦差事吗?”

查字典得知,“苦”,即指胆汁或黄连的味道,或刻苦、勤劳,或困苦、忧苦,或竭力等诸多含义。我年望五旬,不敢妄言阅历甚丰,但对“苦”有一些直观感受。

生在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父母总是围绕“吃苦”的观念教育子女,“人要吃苦耐劳”,“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吃得苦,吃饱饭”这类名言警句,子女们耳熟能详。现在回想,“苦”确实一剂良药,一路医治着我“懒惰、平庸、散漫”的诸多“病痛”,稍有疗效。

三十余年前,读初中,有一部分孩子懂事早,“不等扬鞭自奋蹄”,自觉“苦读”。秋冬时节,昼短夜长,天寒物燥,有一些学友喜欢晚上下自习后在躺在床上看书学习,既能保暖又能学习,身心兼顾、乐此不疲。某日,一位学友宿舍熄灯后不甘就寝休息,在床头点烛“挑灯夜战”复习功课。更深半夜,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烛火点燃了枕巾,惊叫一声,睡醒过来,在同学的帮助下,将火扑灭,差点引起火灾酿成大祸。自此以后,学校严令禁止在学生宿舍点烛火。习惯“苦读”的学友们心有不甘,穿肥戴厚,有的甚至将被子披在身上御寒,在教室开辟了“第二战场”,继续着秉烛夜读的故事。有一位女学友,“苦读”的典型代表,现代版的“废寝忘食”故事主角。班主任给我们做思想工作时深情地说:“如果你们都像她一样刻苦努力,三年后肯定能‘跳农门’,改变命运。”愿随心行,三年后,女学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我们当地一所名校,成功跳跃了“农门”,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多年以后,我们偶尔碰面,想起当年“苦读”的往事,敬意油然而生。正如一位哲人曾说的“乐于吃苦,善于吃苦,福报最大”。

十年前,因培训机会,曾不远千里,飞机火车汽车轮番上阵,到甘肃敦煌莫高窟参观学习。莫高窟,河西走廊西端的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莫高窟周边是无垠荒漠,飞沙走石,干涸难耐,冬寒夏酷,确属苦寒之地,奔波到此地确实是一件“苦差事”。但当你辗转于无数的石窟,仰视“飞天”壁画,瞻观栩栩如生的佛像,了解了“敦煌学”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场感受了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内心一定是震撼的、折服的。“苦旅”瞬间转化为“乐途”。

随着儿子的成长,自觉不自觉地沿用“苦字经”老教材施教,经常给孩子念叨“吃苦耐劳”,但效果不佳,总觉下一代人吃苦耐劳精神衰退了,不免暗自神伤。新学年伊始,孩子进入初中学习。有一天我问孩子:“读书愉快吧?” “老爸,我们老师说了,读书是一件苦差事,怎么会愉快呢?我可要做好吃苦耐劳准备”。我听罢,大吃一惊,原来“吃苦耐劳”、“刻苦”等不是我辈人的“专利”,孩子也是懂的。

自小的“吃苦”教育,三十年前“苦读”的学友们,十年前的“苦差事”,现在孩子的“懂事”,今日品读《文化苦旅》,与其说是一种缘分,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2018年2月20日

2

《文化苦旅》中有些文章写学校、写老师,品书思己,走过的历程中,遇到的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受益终身,对他们的思念感恩,相随一生,逾久逾烈。

启 蒙 老 师

1980年,自小胆怯,母亲虑及我在学校适应慢,受同学欺负,在稚龄八岁有余才送进小学读书。小学由邻村古时的孝子庙在破“四旧”时改建而成,离家半里许。

入学当日,一位中等身材,着中山装,貌容清廋,头发花白的男老师迎接我们,自我介绍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后几日,据本村的学哥们口传:老师年近六旬,公办教师,解放前教过私塾,严格古板等等。小道消息让我对班主任敬畏有加,在学校里更是小心行事。

当时一二年级两个班在孝子庙的大殿里复式教学,一个老师同时负责两个不同年级的教学,维持课堂秩序很不易,但老师有一个“法宝”(一块长一米有余,宽近十公分的木戒尺)随身,课堂纪律自然好得多,“法宝”被小学友们戏称为“镇殿之宝”。某日下午,安排我们一年级自己抄写作业,老师到二年级讲授课文。当时农村农民普遍贫穷,小孩穿的衣服多是哥姐穿过后传第下来的“传家宝”,不合身是自然的,打补露腚也是常有的。坐在前排的一名小学友半伏在课桌上专心聚神抄写作业,因衣裤均短小,后背及腚部半露,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耀眼。“啪”的一响,前排小学友“哇”的哭出来,响亮的哭声浸漫大殿,学友们不明事由,窃笑不止。老师赶到小学友身边,寻问何事哭闹,“屁股上被打了,很疼”。“谁干的?”窃笑声戛然而止,一片寂静。老师走到教室后墙边平时淘气学友前,俯身摸书包,一个玩具扔到桌上。

玩具是由本地一种山竹制成的“汽枪”。取用一段坚实的山竹空管,上灶膛火烤或埋在烫灶灰中加热增加硬度,用竹节制作推杆,用废旧的纸张用水浸湿后,用嘴嚼粹揉成小团,“子弹”制造即告完成。“汽枪”是农村孩子们的“重要武器”,在战斗游戏中“屡建奇功。”

确定无凝,淘气学友是“肇事者”。老师走回讲坛,拿着“镇殿之宝,责令“肇事”的淘气学友撑开双掌,“啪、啪、啪”,左右开弓,一气呵成。当年正热映法国电影《佐罗》,“佐罗”警恶惩奸,锄强扶弱的侠肝义胆深入人心。老师的行为与“佐罗”如出一辙,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高大了许多。

三年级时,老师光荣退休了,欢送回家的当天,学校老师一路相送,安排我和一名同学打鼓拍钹相随。每过村庄或遇路人,我俩把鼓钹拍打得欢快昂仰,炫耀不已。


语 文 老 师

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中年妇女,四十有余,庄端干练,和善爱笑,教学生很耐心。上学下学路上,与老师相遇,愿意与老师随行拉家常,如有伙伴们的“秘密”,常把“秘密”泄露给她。

五一节期间,村里进行篮球比赛。在决赛当天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老师交待要复习功课为升级备考。课间休息时,几个同村的学友私下邀约去看比赛,踌躇一会,经不住诱惑,分散溜出学校,汇入赛场的人群中。激烈的比赛气氛,将逃学的隐忧消遁无形。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老师一改往日和蔼面孔,让昨日逃学的学生一一喊到站立,严肃批评,说要将此事通知家长。我站立在逃学的“难兄难弟”中,有羞愧有后悔,五味杂陈。原来老师担心我们自习时在课堂打闹,“杀回马枪”到教室检查纪律,发现有逃学情况。后面几天里,心中更是忐忑,害怕老师将逃学之事告知父母,每天放学回家,在路上就设想好如何应对“洗礼”教育。但过了很长时间,危机没有发生。自此以后,逃学的事没敢再次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文是件“烦心事”,一个班里能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廖廖可数,父母及孩子经常用 “我们纳西族的孩子汉话都说不流畅,哪里会写文章”聊以自我安慰。有一次,寒假结束开学后,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体育比赛的作文,不知从何下笔,苦恼不已。某天,从一本课外书中读到一篇写篮球比赛的范文,联想到春节期间邻村进行篮球比赛,还观赛了好几天呢!喜从天降,灵感来临,就依葫芦画瓢,改头换面,模仿加工,写了一篇篮球比赛的作文。过几天,作文发了下来,老师在作文后面用红笔批了“写得好,继续努力”几个字,并在课堂上表扬了我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我既喜且忧,喜的是自认为已经名扬班内,出人头地,沾沾自喜,忧的是如果老师同学看到课外书中的“范文”,我就原形毕露,身败名裂。甚幸,“如果”的事没有发生,但自此以后,课外书成了随身伙伴,语文成绩提高不少,作文也经常在班级学校受到表扬。五年级时,老师带我及一学友参加全乡小学作文比赛,艺不如人,没能为老师为学校争光。回家的路上,闷闷不乐,低头赶路,老师不时宽慰我俩,讲个笑话逗我们,路过老师娘家时为我俩摘了几个双大双红的柿子带回家。

过去了几十年,故事如发生在昨天,记忆还是那么清晰,是因为我不想忘记,不敢忘记我的老师们!

2018年2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作文该怎么提高,来看下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提高的?
文化大师余秋雨是怎样炼成的?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400字
谢答学友说“苦旅”[五绝]
【四川】鲜钇杰《“文化苦旅”读后感》指导老师:陈正炎
十五中:迎难而上,在办学文化苦旅中乐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