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26

【经典摘录】

※ 育才学校办的是人才教育,分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等组。

※ 我们选拔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开始时便同时注意其一般基础教育与特殊基础教育。前者所以使儿童获得一般知能及优良的生活习惯与态度;后者所以给予具特殊才能之儿童以特殊营养,以使其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并培养其获得专门知能之基础。

※ 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

※ 育才学校办的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谈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

※ 育才学校全盘教育基础建筑在集体生活上。第一,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二,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第三,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

※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包含着如下几种生活:(一)劳动生活;(二)健康生活;(三)政治生活;(四)文化生活。

※ 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文化生活之解释、动员、组织的过程都是政治生活,也都是政治教育。

※ 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在集体讨论与检查中所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之锻炼,以及思考推理之应用等等,便同时是文化生活。

※ 一个儿童不能够用适当语言文字清楚地表现他的思想,我们可以说,这个儿童所受的是不完备的教育。

※ (一)语言;(二)文字;(三)图画;(四)数学;(五)逻辑。这五项东西同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只有这种工具获得了才可以求高深的学问,才可以治繁复的事。

※ 传统教育也是非常看重这种工具的,但它有两个根本缺点:第一,偏狭。将读、写、算看做最重要的工具;第二,错误。一味在读、写、算本身上来学习读、写、算。

※ 育才学校坚决地反对体罚。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育才教师最大的责任便是引起儿童对于纪律自觉地需要,自觉地遵守;引起儿童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

※ 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是盲目地灌输学生给弄成烧鸭。

※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是他根据客观情形订出教育计划,但另一方面是知道如何通过生活与实践,实现这个计划,并且在某种情形下知道修改他的计划,同时发展他的计划。(《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若有所思】

这篇文章是近期来引起思绪最多的一篇——近期读的好多篇,感觉都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而这一篇里面,突然间涌现出这么多新的东西来,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百度上输入“育才学校”,大约298万个搜索结果,全国各地都有许多“育才学校”,首页上的,没有和陶行知先生有关的资料,占据百度百科“育才学校”位置的,是北京那所大名鼎鼎的学校,加了个关键词“重庆”,才算是找到一些资料,看了看,以当年那所学校为前身的“高新育才学校”,简介第一段赫然有“2014年、2015年中考各项指标名列全区第一”,便觉得索然无味,没再继续往下看,还是就说说这篇文章带来的几个惊奇吧!

第一,是办学的方向。前面的很多篇文章里,已经习惯了陶行知先生的“大众教育”,但这所学校,选拔的却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一开始觉得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无论是“大众教育”还是“教育公平”,所指向的,只应该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同在一片阳光下,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坐在同样的教室里、学习同样的内容,公平吗?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却是大大的不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孩子对颜色线条敏感、那个孩子对声音旋律在行、那个孩子偏偏喜欢文字语言……但定要他们全部都背诵English,行吗?这正如强迫狼吃草羊吃肉一样毫无意义,所以,真正公平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每一个个体的——此刻,忽然深深地理解了十一学校“每人一张课程表、走班制”的可贵!

第二,是育才学校的组织方式。这所学校是没有我们所理解的意义上的“班级”的,它的构成单位是“中队、分队”,如学习音乐的,就是“音乐中队”、学习戏剧的,就是“戏剧中队”……并根据学习程度进一步细分为“学级”。这样的组织方式,无疑正是育才学校特殊的办学方向所需要的。试想,如果还是仅仅只靠年龄将爱好各不相同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班级”,又如何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进行教育?

第三,是关于“工具”的说法。陶老在这篇文章里说到,语言、文字、图画、数学、逻辑都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获得思想与学问的工具!和锄头是拿来挖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样的道理,仔细一琢磨,忽然觉得惊恐至极!——我们的教育,可曾想过只是给孩子一件工具?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执着于“锄头”本身的“形状、长短、大小、颜色……”而恰恰忽略了教孩子们用它去“挖田”!

由育才学校,忽然想起那个古老的“伤仲永”的故事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扮演的难道不就是仲永之父的那个角色吗?拿着一把极其“标准”的尺子,把一个个“高矮”不同、“胖瘦”各异的孩子弄得“泯然众人矣”,并啧啧自得——“连续X年全X第一”……

2016.6.15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429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4621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行知论“德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永怀赤子之心,致敬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办学实践
教育格言精粹
陶行知教育思想录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