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运无常丨《文学江湖》

或许,志在文字的人,都应该牢牢记住“一个写文章的人,他还得感谢芸芸众生,感谢他遇见、他看到的人,有人得意忘形给他看,有人老谋深算给他看,有人悬崖勒马给他看,有人赴汤蹈火给他看,有人高风亮节给他看,有人蝇营狗苟给他看,有人爱给他看,有人死给他看。这一切人成全了他这个作家。”

或许,下笔成文的时候,更应该记住“不能说啊!不能说啊!不能说的事到死都不能说啊!”

文运无常,冷暖自知。

✍ 东篱

文运无常

文 / 东篱

《文学江湖》是四部曲中叙事时间最长的一部。王鼎钧从1949年踏上台湾岛开始讲起,直到到1979年应聘离台赴美,前后共30年的时间。

历史学家高华评论:“《文学江湖》一书,既是为历史见证,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从本书中既可窥见这三十年世事人情和时代潮流的演变,也能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历史教训的独立思考,是一份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个人总结”。

这本书也是四部曲中内容最多且焦点最集中的一本。全书30多万字,分为“十年灯”“十年乱花”“十年一线天”三个部分,主要写作者这三十年来先后在各报刊杂志、广播公司、电视公司、文学团体等从事文学工作的经历。

坦白说,这本书还是四部曲中,个人不太喜欢的一本。

记得看完第三本的时候,曾说过等着看他如何叙述在另一块地域里的经历。

与第一部里的故乡情切、第二部里的江湖路险、第三部里的山河失色相比,到了这一本,却只写作者的个人简历?

这多少有些避重就轻的感觉吧?!

——况且,即便是个人简历,按常理,在这三十多万字里,总该为他的妻子留下一席之地吧?结果,整整330页30余万字的书,直到第295页才匆匆写下这样几个句子:

“我在汐止中学认识内子王棣华女士,那时她是事务处的职员。我本来立志独身,不意对她一见钟情,我们在一九六四年结婚,这年我三十九岁。像我这样一个流浪汉,婚姻对我发生的影响何等巨大!家事如麻,此处不能细表。”

80多个字,然后一句“不能细表”,一笔带过。而且似乎还颇有点遗憾人家改变了他人生的航向?

到了第308页,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及妻子,依然很简省的几个字:“感谢上帝,我妻棣华能同甘共苦,其实只有'共苦’,并未'同甘’,她并未能分享创作的快乐,她只担当作家的寂寞”。

此外再无只字片语。

这多少会让人有些替那位站在巨人背后的女子抱不平吧?!

但若认真想想,这两个理由,怎么说都有些牵强。

书名既已定为“文学江湖”,不写文学写什么呢?

至于爱情和婚姻,或许是深情无需多言,何足为外人道哉?

更何况,所谓的“不喜欢”,仅仅是与其他三本相比较而已,甚至仅仅是在犹有热血的这个年纪里,期待看到的是刀光剑影波谲云诡的“江湖”但结果却有些失望而已。谁能知道,若干年历经世事之后,回头再来看,说不定会更喜欢这一本的圆融无碍呢?

1958年,隐地(左)与王鼎钧(右)

闯荡文学江湖三十年的王鼎钧,在这本书中,很真诚地把自己经历、领悟、积累下来的“江湖经验”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后来者了。

他告诉我们,有时候,文学是需要投其所好的。

初到台湾的时候,他便找到了自己谋生的方式:给各大报纸的副刊投稿以养活自己。

为了生计的投稿其实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首先要研究的,是掌握文稿“生死大权”的主编喜欢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写什么。“为了投稿,我得想一想我对台湾了解多少”,人人都知道的材料,“主编大概没兴趣”;太离谱的东西,“主编会朝字纸篓里丢”……未投稿之前,他便已经吃定对手了。

然后,是研究读者的口味,“古人留下的掌故轶闻很多,这种材料取之不尽,那时许多读者的趣味保守,贪恋'温故’,即使以前看过了,再看一遍也无妨”……文字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只有读者喜欢看,才有“市场”。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难免“泯然众人矣”,和其他的作者能有什么分别呢?

所以,还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行。“那时别人'抄中国书’,大都是从书中选出一件事情加以注释评点,我能把好几件相似或相连的事情组合在一起”“我还能配合新闻”,这样就跟别人不同了。

此外,还有很多的小窍门,比如王鼎钧前后用了五十几个笔名。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同一个名字的次数太多,就会有人误会主编搞小圈子”——这应该属于“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江湖秘技吧?

难怪,王鼎钧即使投稿很勤,也从未被退稿。

难怪,这三十年间,无论是报刊,还是广播,或是电视,王鼎钧都一直混得如鱼得水。

他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文学是可以顺势而为的。

除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之外,以文字谋生的人,尤其是以文字谋生的名人,其实走的是一条刀头舔血的江湖路——你的声名、你的文字,是有鼓动作用的,是会影响民众的看法和舆论、进而危及到当权者的利益乃至地位的,哪一个统治者能乐意自己的板凳下面有这样的钉子?万一穿透木板戳到屁股咋办?

所以,古往今来从不乏对文字和书写者、传播者、阅读者的限制乃至禁锢、消除。

在偏安一隅的孤岛中,在危如累卵的年代里,以文字博得名声的王鼎钧自然也会招来特殊待遇,这二三十年里,他也一样“与特务共舞”,但他却很巧妙的利用了这样的处境,顺势做了一些事。

比如他故意在特务面前谈到房屋贷款的问题,说贷款限八年还清这样的规定无异于向大众传递政府对将来没有信心的讯息,“难道台湾只有八年安定繁荣?……期限应该放宽为二十年三十年,政府更要在国计民生方面强调长程计划……”,通过特务的耳目传达,有益于百姓的政策成为了现实。

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甚至,他还影响到了民主体制的建立。

反之,若是只以秀“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耻与为伍”为能事,处处与当局唱反调显示自己的清高,结果又会如何?

“多年来一支笔在手,总希望哪一篇哪一段哪一句能影响当道,帮他们多积一粒沙那么小的德,提醒他们,少造一粒沙那么大的业”。

鼎公此言,诚为肺腑!

他还告诉我们,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归自我的。

三十年的闯荡,最艰难的时刻捱过了,最困苦的岁月熬过了,最危险的关头度过了,在这一片江湖里,他至少也是大师级别的存在了。

可就在这样的时候,他忽然选择了离开。

只因他向慕“狭义的文学”,在满足了“职业认可”“社会认可”之后,他想要追寻“历史认可”的境界。

只因他明白“有酬世的文学,传世的文学。酬世文章在手在口,传世的文学在心在魂,作家必须有酬世之量,传世之志”。

只因他深知“文学和政权总是同床异梦,作家和政客是两种人、两条路、两颗心”。

或许,志在文字的人,都应该牢牢记住“一个写文章的人,他还得感谢芸芸众生,感谢他遇见、他看到的人,有人得意忘形给他看,有人老谋深算给他看,有人悬崖勒马给他看,有人赴汤蹈火给他看,有人高风亮节给他看,有人蝇营狗苟给他看,有人爱给他看,有人死给他看。这一切人成全了他这个作家。”

或许,下笔成文的时候,更应该记住“不能说啊!不能说啊!不能说的事到死都不能说啊!”

文运无常,冷暖自知。

2018.10.16

题注:鼎公曾仿照佛家四弘誓愿作铭以励天下同文,铭曰“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

图书信息

作者:  王鼎钧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出版年: 2013-1
页数: 354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王鼎钧作品系列
ISBN: 978710804219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服王鼎钧(续)
高华:这部书,是一份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个人总结
王鼎钧:往事并不如烟
【文化掇英】系斜阳缆 ──王鼎钧回忆录中的百年场景
始于八卦,终于文学:读王鼎钧回忆录之《文学江湖》
领你读《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但愿笔发光 照亮某处死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