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洋人出的这道题目,明显超纲了

在乾隆皇帝以前,中国与西方并无外交关系。

一是因为的确相隔很远。

英国出发去中国,帆船飘荡在大西洋里,沿着非洲大陆绕过好望角,再横渡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才到达中国海域。

从伦敦到广州,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二来天朝看不上别国。

在清朝统治者眼中,𠸄咭唎、𠵽哂等西方诸国,跟安南、琉球、高句丽无差别,都是番邦蛮夷,不太可能平等交往,有失上国身份。

既然定义为番邦,那便是从属关系。

他们若是听话,天朝会奖赏与安抚,否则,就要征讨剿夷。

明朝的时候,还有漳州、泉州、福州、厦门等若干口岸。

到了清朝,便只留了一个广州,作为通商窗口,限定洋人夏秋二季过来做买卖,并且必须通过十三行作为中转。

朝廷的政策通传给十三行,十三行再告知洋人,官老爷是不会直接跟洋人打交道的。

到了乾隆末年,洋人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西方工业革命兴起后,英国的生产能力极度爆发,急需海外市场来倾销商品。

其时,英国已经战胜法国,取得了印度大陆的控制权,下一个目标,便是拥有更多人口的中国。

仅仅一个广州,是不够的,英国人想要更多的通商口岸,以及更积极的通商政策。

正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英国决定派遣使者以祝寿为由,来觐见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爱好虚荣的乾隆皇帝,在北京接见了远道而来的马嘎尔尼侯爵。

双方的会面并不愉快,皇帝坚持要马嘎尔尼行跪拜礼,马嘎尔尼先是拒绝,然后又提出条件,说日后中国使节出访伦敦时,也需要向女王行礼。

这个插曲弄得乾隆没了兴致,草草接待以后,便要英国人离开北京。

至于英国人提出的“双方互派大使、增加通商口岸、厘定公开税则等等,统统加以拒绝,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又过了十几年,英国人再派使者来中国,嘉庆皇帝更是懒得搭理。

自此以后,西方对与大清的和平交涉,失去了信心。

他们换了一种打法。

一直以来,西方人购买了大量中国的茶叶与丝绸,但中国人并不怎么喜欢西方的东西,大量的白银因此从欧洲流入中国。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英国人将鸦片运往中国,低于市价大量倾售。

乾隆初年,每年输入中国约四百箱。

到了道光十五年,数目已经增加到一年三万箱。

白银源源不断地返还给洋人,换来的却是有害的鸦片。

清政府意识到鸦片对于国人心身的危害,开始严禁鸦片进口。

但因牵扯到诸多利益链条,以及查禁的确存在客观困难,效果甚微。

朝廷中有人建言,应当一面加重关税,一面国内种植,内外加急,让洋人无利可图。

更有人上奏曰,治吸食者死罪,没有人吸了,便不会有人售卖。

更多人则认为,应当严惩贩卖者。

最后,道光皇帝拍板,吸食与贩卖,二者都要重罚。

同时,委任两湖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往广州查办烟禁。

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到了广州,下车伊始,便发出了二则通告,告知洋人:

所有鸦片必须立刻上缴。

提供担保函,保证以后不在中国售卖鸦片。

林则徐放下狠话,鸦片之事不了结,绝不离开广州。

洋人却并没有把林则徐的话太当真,认为只是新官到任,表个态而已,自然不会真的去上缴鸦片、出具担保函。

林则徐下令,围了十三行,把中国人撤了出来,三百五十多名洋人扣留在里面。

洋人被圈禁多日,粮草告急,熬不下去,便认怂了。

英国人交出了二万零二百八十箱鸦片,共计二百多万斤。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花了二十三天,将这批鸦片烧得干干净净。

捷报传到北京,道光皇帝龙颜大悦,赞道,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中外矣。

林则徐回奏道,事情只半,并未成功,必须要洋人出具保证函,绝不售卖鸦片,如此才算彻底了结。

对于双方可能出现的武力冲突,林则徐是有提前准备的。

他重修了虎门炮台,江口用又粗又长的铁链封锁起来,同时又扩充了广东水师的编制。

期间,双方发生过几次小规模冲突,广东水师似乎的确占了上风。

如果英国人胆敢大举妄动,那必定打得它们片甲不留。

一八四零年夏天,英国人的战船云集在广东海域。

但并没有进攻,只是每日在海面游弋,朝廷的看法是,洋人果然是怕了林则徐。

过了几日,英国人突然挥师北上,一路进犯到了天津卫大沽口。

京师顿时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皇帝一面感慨洋人不按套路出牌,一面加急调令各地进京勤王。

要调兵遣将,自然要花钱,这让一向小气的皇帝很是心疼,开始念叨林则徐的不是。

写信骂道,都怪你办事不利,惹了这么多事端。

直隶总督琦善去了天津,负责跟英国人谈判。

琦善是个明白人,他上了英国人的战船,便察觉到对方武器的精良,坚船利炮远在大清国之上。

大沽口的炮台,大部分是明朝留下来的,几百年的古董,无论如何都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英国人递来的国书,一半是控诉林则徐的蛮横,另一半则是提出了通商的要求。

琦善上报皇帝说,英国人受了林则徐的委屈,是来找天子告状的。

又回复英国人,大皇帝会秉公法办林则徐,至于你们提的要求,都好商量,你们回广州,咱们慢慢交涉。

英国人由是退兵了。

皇帝很高兴,觉得琦善之能,远过于林则徐,便派他去广州,与英国人谈判。

英国人的要求是,赔款、割地以及增加通商口岸。

琦善认为,赔款好说,但割地和增加通商口岸很麻烦,皇帝不会答应的。

琦善一直不做正面答复,拖着洋人。

英国人不耐烦了,1841年1月,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

兵临城下,琦善不得不答应了英国人的条件。

赔款六百万元,并割让香港。

道光皇帝听闻后,勃然大怒,不承认该协议,将琦善革职查办,索拿回京。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英国人的态度很明确,不答应,那就再打。

道光也毫不让步,你要打,那便打,一军败了,再召一军,诺大中国,有的是军队。

于是,战争开始了。

皇帝的斗志,并不能掩盖双方武器科技上的巨大代差,清军一路溃败。

从虎门、静海、厦门、定海,一直到镇江,屡战屡败。

但在整个战役中,远在北京的道光帝不停地收到各方大员送来的好消息。

捷报频传,龙颜大悦。

皇帝只喜欢听好消息,那便是只有好消息。
 
从两广总督邓廷桢开始,再到两江总督伊里布,钦差大臣琦善,参赞大臣杨芳,靖逆将军奕山,扬威将军奕经等等。
参与这场战争的绝大多数人,都在极力维系着天朝上国战无不胜的荣耀,一个巨大的肥皂泡,谁都不会去捅破。

先吹牛,后面接着忽悠,最终是想各种办法自圆其说,只要顺利瞒过了皇帝就行。

以及后续和谈中,耆英、伊里布、牛鉴等各种先斩后奏、私藏夹带、上下其手,不胜枚举。

中英南京条约,又加上随后补签的中英虎门条约,英国人满意地将舰队撤出了中国的内河。

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

大清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鸦片战争,是西洋人给大清出的第一道考题。
但很明显,这题超纲了。
其时的大清步履蹒跚,老气横秋,遇见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然是无从应对。
洋人叩关之时,举国都在喊打,民心汹汹。
即使虎门之战,中国惨败,但世人的想法却是,因为林则徐不在,所以打输了。
奸臣琦善受了洋人好处,赶走林则徐,故而自毁长城。
若是林则徐还在广州,鹿死谁手还未知。
堂堂大清,举国之力,怎会敌不过西洋人的几条船?
 
林则徐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
他其实也看到了西方的强大科技实力,中国武力决计不如洋人。
他在广东时,购买了很多西方武器,也着力推进翻译了许多外国资料。
但这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决计不敢公开表态。
后来,他做了云贵总督和甘陕总督,也从未提倡过改革、师夷之长这类建议。
原因很简单,这样做会丢失民心,损害自己的清誉。
 
其时庙堂中的数士大夫们,与林则徐的想法类似。
面对洋人,堂堂上国,是一定要剿的,不能抚。
主张安抚的琦善等,被世人喷成卖国贼。
整个鸦片战争过程中,涉事官员明明行的是“抚”,但嘴里都喊着“剿”。
原因还是,放不下“民心所向”这一政治正确。
徐广缙升任两广总督,写信问策林则徐。
林的回答是,民心可用。

一直到了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大清才真正觉醒,必须师夷之长,学习西洋先进技术了。
民心固然重要,民心却抵挡不过钢铁炮火,科技才是真正的实力。
大清终于意识到此节,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蒋廷黻,2017,《中国近代史》,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禁烟英雄”林则徐,为啥偷偷的告诉朝廷,全民种大烟?
老电影经典战争篇之四十一:《林则徐》
由力主禁烟到投降求和,道光帝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蜕变?
鸦片战争——道光皇帝的政治短视和战略误判导致的国家悲剧
不败金身(含音频)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何会被道光革职查办,还被流放了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