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搏很常见 治疗需分型

早搏,即过早搏动,也叫期前收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患者,但有些正常人也会出现早搏。若要诊断具体化,只需要普通的12 导联心电图即可。绝大多数情况下,早搏表现为心跳间歇感,就是感觉突然心跳提前一下或停了一跳,也有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就诊时才被发现。

切勿忽视早搏危害

早搏的存在会使得心脏收缩的正常顺序被打乱,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导致各种不适,但大多不严重。部分患者有可能会因为早搏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障碍,这一般见于频繁的室性早搏,比如长期每天超过1 万次甚至更多数目的室性早搏,但具体是否会发生心脏扩大(也叫室性早搏性心肌病)很难判断,如果有这方面的担心,可以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但有些患者可能是因为心肌病而引发早搏,所以早搏和心肌病互为因果,最终的判断需要消融或者药物控制了早搏后,再观察3~4 个月,通过复查超声和心电图才能明确。

室性早搏引起室颤甚至猝死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比较罕见,这往往是先天有遗传基因变异或者因为电解质紊乱或服用某些药物引起了QT延长等心电异常。另外就是部分患者心电图上表现为R-on-T 现象,还有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早搏,相对来说发生室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夏天出汗多、进食不正常导致低血钾时,发生室颤的相对较高,需要警惕。

身体“重地”还要多防多查

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因发现自己有早搏就惶惶不安,四处求医,大量吃药,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绝大多数都不会有生命危险,可以被称为良性早搏,是无需特殊治疗的,也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如发现早搏应找医生进行评估,确实有生命危险的要积极治疗,包括导管消融,个别患者甚至需植入ICD(埋藏式除颤器)。

早搏的另外一个诱因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感染、炎症等等。正常情况下心肌不应该发放电冲动引起早搏,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心脏某个部位肌肉有病变,好比光洁的皮肤上长了痣,也可以看做是果蔬被霜冻后残留的斑点。因此,除了自然的衰老,我们应该尽量有良好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损伤免疫系统引发各种心脏炎性反应导致早搏甚至心肌病。各种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亢、高脂血症等,另外诸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病等,都容易引起早搏。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诱因就是酗酒。长期饮酒会对心脏、肝脏和大脑造成一系列损害,导致早搏、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甚至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搏”也分良恶性,滥用药物不可取
【郭继鸿教授心电系列之三十八】心房颤动性心肌病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像心内科医生一样分析室性早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室速 vs 室上速如何鉴别?记住这 4 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