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备考精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备考精编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   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潭边,周围被竹子树木环绕着,十分寂静,没有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入骨,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课下注释】

篁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清洌:清澈。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明灭,或现或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通假字;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句子翻译】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念无与为乐者

3、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

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句子翻译答案】

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

2、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3、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

4、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

5、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6、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7、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8、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9、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

10、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1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3、(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试题精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4、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6、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7、【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往来忽(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13、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

14、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比较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17、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8、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19、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2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2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2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25、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俶尔远近(     

(3)斗折蛇行(     )            (4)以其境过清(    

 26、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

上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在醉翁亭中畅饮,欧阳修倍感赏心说目

下联:   

27、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2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2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0、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         伐:                ②下见小潭      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④以其境过清    清:                

34、解释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蛇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去           )

3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36、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7、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俶尔远逝                 ④斗折蛇行                    

39、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40、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2、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43、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4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1、D   2、C   3、D

4、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

5、(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全,都。   ⑶说出    ⑷失望,失意,惆怅

6、(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7【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8、(2分)xī ; suì     9、(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12、尤其  大约  凄清

13、潭中景物    幽静

14、作者感情由乐便凄,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此题5分,注意各点)

15、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6、(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17、《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

18、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9、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20、D    21、C

22、(1)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2分,各1分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2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25、(l)大约(2)忽然(3)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4)因为(认为)

26、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27、D

28、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9、(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0、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3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3、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34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

35.B

36、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37、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38、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39、(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40、(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1、(2分)B

42、(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43、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44、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   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表推测。(语文版课文课下注释为表推测,但无详细解释,或有人将其解释为大概)(原因推测或结果推测,原来是,原因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试题精选】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怀民亦未寝(     

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    

⑵盖竹柏影也。  

⑶止午、未、申三时。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7、【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8、【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甲】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10、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1、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选 

时 

甲 

月景

闲情

乙 

更定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

13、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14、《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15、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16、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9、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甲文是                                           

乙文是                                           

20、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2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2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25、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

2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 竹 柏 影 也

2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2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31、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3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3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36、解释加点的词。

①陶后鲜有闻   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亭亭净植     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⑤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⑥怀民亦未寝   (             )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7、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 )只是(3)睡觉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6、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7、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8、【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9、.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10.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11.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第22题3分,每空1分。

12、唐  宋(共1分,每空0.5分)

13、(1)忧伤的样子(2)“躺着休息”或“睡觉”(共2分,每小题1分)

14、.围绕“水清”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2分)

16、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

17、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8、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9、(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21、A              2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3、(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24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25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26、盖/竹柏影也

2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2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30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31、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3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34、D         35、C 

36(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⑤于是,就      ⑥寝:睡觉      ⑺但: 只

37、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   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我)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而满井这地方正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时已是己亥年二月了。

【注   释】

 

燕:指北京地区。

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冻风,冷风。

局促:拘束。

廿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稍和:略微暖和。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于时:在这时。

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点。乍,初、始。

鳞浪:像鱼鳞一样的波浪。

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

冷光乍出于匣也:乍,突然。匣,指镜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

梢:柳梢。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麦田浅鬣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

劲:猛、强有力。读jìng。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浃:湿透。

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教授,是个闲职。

适:正好。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恶能:怎能。恶,怎么。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局促:拘束。

作:起。

冻风:冷风。

劲:猛,强有力。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 (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 (突然,忽然)   2、作   冻风时作 (刮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写)  

3、鳞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地)   呷浪之鳞(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鱼鳞)   4、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然而)  5、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然)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 (即使)   6、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   悠然自得: (得意)   得道多助 (施行)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通“德”,感激)  7、时   冻风时作 (时常)   时而献焉 (到时候)   

8、之   脱笼之鹄 (助词,的)   倩女之靧面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郊田之外 (限定关系,以)   局促一室之内(限定关系,以)   

【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 煮茶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罍:名词作动词 举杯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未之知”就是“未知之”)  句意: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通假字】   1.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记游。  

【古今异义】  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许——古义:表约数。今义:许可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整体把握】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整体把握参考答案: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探   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山: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唤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7、从第一段看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试题精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3)汗流浃背                      (4)呷浪之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4、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6、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7、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于时冰皮始解(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甲)湖心亭看雪          (乙)满井游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3、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1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满井游记参考答案】

1、(1)猛,强有力      (2)代鱼

(3)湿透(4)吸而饮

2、(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3、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5、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

6、C  (2分)

7、①争着  ②大约  ③好像  ④在  (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8、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C  (2分)

10、.(1)客居 (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11、A 

 12、(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13、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14、 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游恒山记》

 

【题  解】本文选自《徐霞客游记》。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

【作  者】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原  文】

十一日,风翳(yì)净尽【风平云散。翳,云雾】,澄碧如洗。策杖登岳……【拄着手杖攀登恒山。策,拄着,扶着。岳,这里指恒山】,面东而上,土冈浅阜(fù)【低矮的土山】,无攀跻(jī)劳【没有爬山的劳累。跻,升,登。】。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盘曲的松树】离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从此。是,代虎风口】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循,顺着,沿着。乘,凭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杰,高大的样子】曰“朔方【郡名。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内则官廨(xiè) 【官署】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shì)级【一步一步踩上台阶。拾,放轻脚步往上走】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很高的台阶】插天,庑【wǔ,堂四面的廊屋】门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穹,高。森立,密集的样子】。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台中像【塑造】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jī)危【高】崖、登绝顶。还【huán,转,绕】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蹑【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绝顶,极顶,最高点】,而满山短树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参差不齐的样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gǔ,水流急的样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枣树。这里指有刺的灌木】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chéng)丽【明丽】,俯瞰(kàn)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yì)【浓阴遮蔽】。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山名】,西惟五台【山名】,青青与此作伍【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近则龙山西亘(gèn),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mèi)【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形容靠得很紧的样子。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先前】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译  

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其景物、地名大致有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处,作者一步一景,描写生动,娓娓道来。虽是简笔,也各有特色。如:写松,则“松影筛阴”;写北岳殿,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写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如历历在目。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写其险峻,“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写其难攀,“满山短树蒙密,槎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可见登顶之不易。然而,“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一位地理学家、旅行家为亲历祖国山河,踏勘地貌、景观所表现的精神,由此可见。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先写了山北的特点:“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此种现象,后来有人解释,山西干旱少雨,山南向阳多蒸发,虽土山也少有树;山北是阴坡,化雪时间长,又少蒸发,所以较湿润,虽然多石,也长了许多树木。这种分析是科学的,徐霞客观察细致、准确,却没有作深入的解释,略感遗憾。山北还有浑源城,一笔带过。向南看,“南惟龙泉”;向西看,“西惟五台”。两山一派青色,跟恒山做伴。还有“西亘”的龙山,“支峰东连”。这样就把恒山的地理位置写清楚了,整个山系一目了然。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上山难,下山更难。竟然一时找不到下山的路径。“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这才找到上山时的原路。下山也在观察,发现先前从山顶远望松柏林,“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真是视角不同,距离不同,所见景物大有出入。按照路人所指,很快就到了飞石窟。查《徐霞客游记》,此后还有几句,记由悬空寺危崖,至浑源州西关,游恒山历时三日(九、十、十一日)至此结束。此节选选的是十一日登恒山主峰的日记。

主  】文章叙述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神。

【基础巩固】

1.《游恒山记》的作者是      ,是我国     朝著名的        ,他的著作             是由他旅途中的日记结集而成的。

2.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登顶途中依次经过了                                  等地方。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虬松(     )  萦回(      ) 杰坊(      )官廨(      )庑门(     

穹碑(     )攀蹑(       )不啻(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国岳殿东。(      )            (2)循崖乘而上。(         

   (3)倚而之,曰会仙台。(        )  (4)台中群仙。(         

   (5)能钩衣刺领。   (           )(6)于是石路萦回。(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

                                                                                                                                       

(2)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半天。

                                                                         

(3)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

                                                                          

(4)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6.“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烈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寒夜摸到了寒山寺。我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部分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选自余秋雨《阳关雪》)

   文中提到的那几首人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的是你也一定很熟悉,请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含有以上名胜名称的相对完整的古诗文句子。(三处名胜中任选两处)

(1)                                                                       

(2)                                                                         

【阅读驿站】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7.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

                                                                                

(2)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3)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

                                                                                

8.在描写登顶过程中,体现登顶之艰难的句子是                              

9.作者在爬山顶的过程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10.从登顶的过程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精神?

                                                                         

                                                                    

★答案及点拨

基础巩固:

1.徐霞客  明  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  2.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3.qiú   yíng   xiè   wǔ qióng   niè   chì   4.(1)“还”通“环”,转,绕。(2)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3)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4)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5)、但:只。(6)、于是:从此。5.(1)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两旁,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2)、行走二里,来到悬崖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中。(3)、这座山土山不长树,石头山上则长。(4)、然后从西峰下山,顺着从前进入峡谷的悬崖,向下一看,苍苍茫茫,不敢下行。6.例(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郦道元《三峡》)(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西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阅读驿站:7.(1)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2)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3)虽然不断的努力,却好像坠入洪流中,没在激流里不能出来。8.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9.在山顶上看见了陕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有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进出还有龙山。这些山相互连接,形成整个山系。10、可以看出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八下文言文复习(1).pptx
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二)
广东专版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新人教版201809261109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