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之星2021——王长海

王长海,1952年出生,吉林扶余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会员,吉林省书协会员,松原市书协,美协理事。前郭县书协副主席,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书画报特聘书画家。获第一、二、三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人物画入选奖。

  作 品 欣 赏     

《板桥悟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再画郑板桥随笔(王长海)

      近一周的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和板桥先生的交流、对话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次画板桥都对这位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有新的理解、思考和定位。这位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世称三绝(诗、书、画)的人物对自己的人生,作品,艺术都有高度的自信。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以“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的风骨作人,为官,从艺。终于使其一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敬重其为官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亲民情怀,钦佩其“秋风江上作钓竿”的清正洒脱,更对其“一种清孤不等闲”清瘦挺拔、卓尔不群的人格、艺术风范充满了虔敬。

     板桥七十岁时画了一副《竹石图》题诗曰:“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我今年古稀之年再画板桥将其置于先生深爱的秀挺竹林之中,神色沉静,儒雅孤傲。一袭素衣,手执折扇,似在悟竹之高洁,亦是敲诗之雅逸,一太湖石,几叶兰草立于膝下,整个画面氛围素雅,静谧。尽力想把这位文人画家的精神诠释出来。我也知道,一千人读板桥就会有一千个郑板桥。我只能画出我心中的郑板桥。

      真诚的希望方家多指正为盼。

      2021.5.9日(素朴斋)

《欧阳修敲诗图》

《八大山人造像》

《卓然名士文徵明》

卓然名士,大雅正宗。

       为先贤文徵明造像随笔——王长海

      在中国古代书画大家之中我崇拜文徵明。这位11岁才学会说话,九次乡试不第的“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以其诗、文、书、画“四绝”之美誉成为中国画史上“明四家”之首,在文学史上称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其高洁人品,宛若清流。其精湛的艺术永传千秋。

      一是文徵明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宽厚平和的个性和波橘云诡的封建社会官场格格不入。尽管自己也有“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也曾九次乡试。作了三年的翰林院的“文待昭”亲历了官场的风云变幻,不肯趋炎附势的本性和内心深处对文化生活的向往使他毅然决然的数次请辞归乡,终于在嘉靖六年泛舟南归,建造了玉磬山房。从此开始了与笔墨相伴,与山月相邀,与林泉同趣,寄情翰墨丹青,沉醉诗文典藏的理想生活。这是他人生的高明之处,是睿智的抉择。

      二是文徵明懂得: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作自己喜欢的事。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天资聪颖灵秀之人,所以他具有作事就要作到极致的精益求精的品格,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学画拜师沈周,一生追随其后。又能转益多师,远学赵松雪,旁涉吴镇。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学书法于李应祯,主功小楷,又上溯王羲之,钟繇、赵松雪。并广泛涉猎智永,欧阳询,使其书法篆、隶、楷、行、草兼擅。成为继祝允明后主盟吴门书派的领袖。他一生作诗两千余首。在词、曲、散文、题跋、叙、记、祭文,墓志铭等都有建树。

      三是文徵明在潜心书画文词中修心养性,坚守其淡泊清雅的人格追求。在其名气日盛时严守“三不肯应”原则:即一不给王藩作画。二不给太监作画。三不给外夷作画。秉持儒家士大夫人格操守。他体恤提携出身贫寒的画家仇英并亲笔为其画题款使其画能售出好价钱,一生从不打假并欣然为仿制其作品的布衣寒士签名(这点有点像启功先生。)其悲悯情怀,大爱善举足以令人钦佩之至。因缘果报,文徵明高洁的品格,馨香的风骨,使上苍都眷顾于他,他以笔耕耘了八十余载,直至九十高令仍执笔在书案时溘然长逝,为中国的人文历史留下了一道动人心弦的风景。他以自己的风范修为教育和影响了文家后人和门生五十多人。其后裔文彭、文嘉、文振孟都是史上杰出才俊。众多文氏后裔及门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吴门文脉。风靡江南,跨越明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画文徵明,着力刻画其宽厚平和,温文尔雅的精神气质,以太湖石,修竹,红叶衬托其高洁的人格和文人风骨。但由于书法不过关,整体上减分不少。总觉还是有不如意处,请方家多指正为盼。

     2021.4.25日素朴斋

《孤山林和靖》

梅妻鹤子隐士情

     创作《孤山林和靖》随笔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很高的思想、知识修养,但他们淡泊名利、不官不仕、归隐田园,呼啸山林是“皆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的人,追求特立独行之人格、思想人身之自由,不委屈求全、不趋炎附势,世人称为“隐士”。在北宋就有一位“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一生不娶不仕,赏景赋诗,拂琴访友。种梅练筋骨,售梅足衣食,观梅以清心,写梅以咏志。养鹤以逸趣,放鹤以畅神,携鹤邀君子,纵鹤诗意生”,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身心皆属于自己的生活。他的名字叫:林逋,字君复。其心性孤傲渗入诗行:“芳草谁能梦谢池?但将心地喻摩尼。千岩万壑时相忆,明月清风两相知。”离尘出世的生活使他的心境格外高远曠朗,意趣格外雅逸澄明。他在《小隐自题》中说:“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清心共梅魂,雅意逐鹤舞。他笔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千古咏梅绝句。宋真宗知道林逋其人其事后特赐衣食之物,并要当地政府对其多加照拂。皇恩浩荡,前来游说林逋出山入仕的人多了起来。林逋说:“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他对自己所作的诗词画作,皆无留存之意,随作随弃。有人不解,他回答:“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我连现世的名利都不要,还会在乎身后名利?!诗人完全抛弃了名缰利索,精神越发通透澄明,诗境越发雅逸清新。范仲淹赠诗于他:“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到晚年林逋曾赋诗表达心迹:“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1028年林逋去世,享年61岁,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和谐而安静,号同其人,恰如其分。以后各代都重修林逋的“放鹤亭”(传说其养的鹤在他死后于其墓前悲鸣而死,人们将鹤葬于墓侧,是为“鹤冢”)。多年后当地官员在西湖苏堤建“三贤堂”其中两位是当过杭州一把手的白居易、苏轼,另一位就是终身布衣的林逋。作为“隐士”林逋并无功业,作为诗人,林逋一直都是一种超凡的存在,一泓清澈的溪水,一如长空皓月、空谷足音。在中国古代,林逋几乎是文人风骨的代名词,苏轼、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都对其充满了钦佩之情。

     我画林逋,着重塑造其文人风骨,隐士余香。面容清朗俊逸,神情坦荡高迈,风姿隽永,仙风道骨。古梅幽韵,鹤舞禅风,线条舒缓有致,整体画面尽量往雅、静、淡的韵味上靠,争取把我自己心中的林逋留在洁白的宣纸上。还望各位方家多指正。

     林逋曾写过一首《长相思》我不善韵律,步其韵凑几句作为结尾。《长相思》西湖青,孤山青,梅妻鹤子伴君行,琴诗抒幽情。    名不应,官不应,冰清玉洁文人风,处士林和靖。

      辛丑正月二十五于素朴斋(王长海)

《山高水长——六祖在曹溪》

山高水长

      ——《六祖在曹溪》创作笔记(王长海)

     对释家的高僧大德我最为仰慕、虔敬的:一是历尽千辛万苦,百般磨难终于从印度将佛经带回大唐,使佛教从此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玄奘法师。二是樵夫出身,目不识字却聪慧天才的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首先是其心性本体论。慧能认为:人的“心”、“性”即为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所谓“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说:“前念迷即为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这种心性本体论从根本上把印度佛教高深,神秘的典籍变为心性修为的人生智慧,拉近了民众和佛法的距离,为佛法的普及奠定了群众基础。其次是他的宗教修为方法论。慧能主张“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所谓“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这样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卧,一饭一茶都纳入禅意的境界。从而把禅修从寺庙转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把森严繁琐的修持戒律简单化,生活化,社会化。六祖慧能的禅宗思想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进步和变革。而且使佛学(禅宗)智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六祖慧能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禅宗集大成的地位。这一伟大贡献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儒、释、道)得以最终完成。

      我为六祖慧能敬绘圣像。突出其精神气韵的刻画,智慧的双目深邃而慈祥,似悟禅,若入道,面带微笑的嘴角微微上杨,努力展示其佛家悲悯,大爱的情怀和清静无尘之心境。并将其置于岭南的灵山秀水之中。烘托其思想的博大。禅宗的渊源流长。取画名曰:山高水长。

       请各位方家指正为盼。

         2021.5.19日素朴斋

《颜真卿与祭侄文稿》

《爱莲说》

香远益清

——创作《周敦颐和爱莲说》随笔

      我知道周敦颐这位古贤是从学习欣赏书法作品《爱莲说》开始的,在欣赏书法刚柔相济,灵动洒脱的线条时,读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凈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仿佛是一位丹青妙手把莲花的仙姿而绝尘、高洁而韵雅、幽香而淡远、清逸而超群的风范、品格、鲜活逼真的送到观者面前。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借事物或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悟。《爱莲说》是古代散文的精品。历代书家都喜欢在笔墨的挥洒中去体味莲的风韵无尘。周敦颐通过对:菊、莲花、牡丹不同性格的比较和品评确立了莲花的君子地位。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皆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万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周敦颐《题莲》诗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是高傲的、绝尘的。他的不从众只求纯净的清雅人格风骨,在滾滾红尘中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此种心境和我等凡人暮年的追求有高度的契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我对周敦颐充满了虔敬。想画一副周敦颐和爱莲说的想法由然而生。

      周敦颐在其自述中说:“芋疏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天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为政奉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一手培养的弟子。所以说周敦颐应是宋代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公元集》《太极图说》《通书》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构成了理学体系的基本格局。宋宁宗赐周敦颐溢号为“元”,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立了其开山地位。朱熹曾赋诗赞曰:“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画周敦颐,立意在紧紧抓住其爱莲之君子之风,颂莲之清雅之志,尚莲之禅风之韵。形象以其老年拄杖徜徉莲塘,托物咏志,寄怀莲风之神韵,着力刻画其志愈高远,笃志求诚,博学行力的学者风范和洁身自好、纯净高雅的人格追求。以硕大莲叶、素洁莲花作衬托,力图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画面左侧全文抄录其《爱莲说》人与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文与其主人如影相随,融为一体。整个画面除印章的红色外都用浓淡干湿焦的氤氲墨色,完全靠水墨与素宣的天机渗化去参悟生机盎然的古贤之境,纯净冰心。

     庚子岁末大寒时节于京东素朴斋(王长海)

《沈周造像》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子久写山图》

画静诗孤

      ——为黄公望造像随笔(王长海)

      元.延祐二年(1315)年21岁时任中台察院掾吏的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因其上司张闾“贪刻用事”引发民乱,受张闾牵连入狱。严酷的牢狱之灾彻底击碎了他“修、齐、治、平”的理想,出狱后即加入了主张儒、释、道合一的全真教,以占卜为生的同时游走于松江、常熟、苏州一带,情系山林,寄意水月。“群山矗矗凝烟紫,万木萧萧向夕黄。岂是村翁恋秋色,故将轻舸下横塘”黄公望从此“山碧林光凈,江清秋气凉。怜余瞻对久,疑入白云乡”将其在狱中的彻悟之心交付于山川日月,林泉大壑亦有情,以清风幽水抚慰这一颗孤寂的诗心。在与山川对话和林泉交流的时光中,子久悟到:“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能纳万境”师造化胸襟有丘壑,得心源笔下自有神。《天池石壁图》、《富春大岭图》、《丹崖玉树图》等佳作应运而生。至晚年,定居于富春山后,应好友无用禅师之邀,黄公望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一向主张:“诗要孤,画要静”的大痴道人将自己最后的光阴都献给了这副画,今天读来满纸清光,意境简远的画里有他和山川林泉的对语,有对中国画的彻悟禅心。亦诗亦画富春山,神魂铸就寸心丹。痴情公望一腔血,化为丹青千古传。可令黄公望万万想不到的是在他身后《富春山居图》竞会残遭烈火焚烧,身为两地,前半卷被定名《剩山图》现藏浙江博物馆,后半卷称《无用诗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画分两地,一国分两边。时也、命也、运也。还是因也,果也,造化也?!

       今天我再画黄公望,对这位身为元四家之首的老人充满了敬重之情。把他置身于其深爱的江南山水之间,着力刻画其潜心悟道,傾情写山的丰姿神韵。慧眼远望,凝神挥毫,渐入佳境。展纸欲写胸中丘壑。眼中山,心中山,笔下山,纸上山。自然丰神和心魂融合幻化之流程浑然天成。此中有机趣、有彻悟、亦有入境之忘我。

       人生本过客,黄公望只凭《富春山居图》使生命在画中获得了永生。待此图两半合一之日就是台湾回归祖国之时,相信这一天到来之际,九泉之下的公望之魂一定涕泪交加,欣喜若狂的。

      2021.6.21日素朴斋

《莊周悟道图》

天人合一写莊周

      ——创作《庄周悟道图》随笔(王长海)

      我喜欢古哲莊周,喜欢他对思想精神自由,人身自由的珍视,毅然回绝楚威王之聘,大有“天子呼来不上船”之风。

     喜欢他潜心悟道,入“心斋”行“坐忘”,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喜欢他“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之生命去追求无尽知识、学问的求索治学精神。著书十余万字。其《莊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三玄,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喜欢他文章的构思奇巧,文笔的变化多端,浓厚的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作家王蒙说莊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变成了神话、故事、传说。”

      我画莊周,想按照他“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的愿望,把其放在博大的天地之间,雄阔的山水之内。使其面对山川而悟道,置身宇宙思齐一。画中的莊子静坐于山石上,乐听松风过耳,眼观似水流年,深悟天道智慧,构思奇异美篇。和天地自然,清风日月融为一体,化而为一,我觉得这是符合莊子的性情和追求的。

     2021.6.2日(素朴斋)

《王维诗意图》

《岁月霜华    初心永在》

《党的光辉照我心》

在  线  收  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1)
《品读》 《山园小梅》 北宋 林逋
林逋-猫儿(纤钩时得小溪鱼)
林逋说
去古代的民宿住一晚上
【文甡赏石文集】郑板桥论石与风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