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给废墟加块砖?

  195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颁给了约翰·契弗的《沃普萧纪事》,当时的几位竞争者里,现在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纳博科夫的《普宁》。约翰·契弗与纳博科夫都在1950年代确立了他们的文坛地位,两人的作品当然各有特色,不过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出色的文体家。

  《沃普萧纪事》展现美国郊区城镇的世俗风情。小说开端就着力描述一幅风景画。故事发生地“圣博托尔夫斯”是马萨诸塞州一座古老的河镇,当时已经式微,失去了往昔荣耀,然而镇民们不愿承认这一点,一如既往按照传统过日子。小说在开头描述小镇的一桩盛事——游行花车,并借此将主要人物(沃普萧一家成员)和小镇的日常略笔扫描。

(《沃普萧纪事》 作者: [美] 约翰·契弗 版本: 译林出版社 译者: 朱世达 时间: 2018年10月)

  接着,我们看到,叙事者仿佛手握录像机,一路走、一路停,一路记录小镇风景和坐落镇上的各家宅邸。镜头呈现一派田园牧歌风光,就像伊夫林·沃的阿卡狄亚,怀旧的、缓慢的、黄昏降临的感受。我情不自禁地陷入叙事者营造的氛围,他在试图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那些可爱的小白屋、尖木桩的栅栏、娉婷的榆树、准时无误的击钟……它会不会也是一曲黄金时代的挽歌?关于哀悼信仰、爱情、旧生活以及某个地域自身消亡的让人百般唏嘘的墓碑祭文?

  沃普萧家族是1630年抵达美洲的英格兰移民,其中一个分支落户小镇,这一代的家长叫利安德,他娶了萨拉·科弗利,生了摩西和科弗利,另外,还有一个远亲霍诺拉,与他们住在一起。霍诺拉终身未婚,性情怪僻,很有钱。利安德曾经靠着航运业发达,显然,随着港口便利的丢失,随着小镇的衰败,沃普萧家族也在走下坡路。环境描写对这本小说是如此重要,可想而知,沃普萧一家有多么爱他们的小镇,有多么感到痛惜。注目这些风景及其转换的视角,我们就进入了小说人物的内心,逐渐体会他们情绪的每一丝变化。

  霍诺拉是小说的一个关键,她的财产或许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她本人也非常想要重振家族的荣光。她要求摩西离开小镇外出闯荡,科弗利也随之不辞而别。这部小说的一个精巧设计,是让利安德写日记,让他作为族长和作为父亲的情感矛盾,让他在过去与当下的回忆与对照之中,给我们一种对应和比较。那种乡下人对大都市的想象,让我觉得有些悲哀,利安德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掌握的那些常识,有很多已经过时了。儿子们也没有遵循他的教导,摩西与科弗利都经历了混乱的性体验,尽管在小说的最后,他俩各自拥有了看上去幸福的家庭,诞下了沃普萧家族的新一代。可是,利安德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小说的情节设置很任性,材料隐藏在书写的底层,在阅读上,有时候会觉得突然。怎么突然就那样了?怎么突然就转头讲另外的人呢?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旧的价值观渐渐被“白蚁”啃噬,空虚、颓靡、无所事事,追求刺激、沉溺于冰冷的海水……惟一的出路是宿命的命运,而人们在其间表现的犹豫、苦恼和挣扎,一点点的微亮,也仿佛我们的生活里,努力想要抓住的那些东西。

  在《沃普萧纪事》之后,约翰·契弗写了续集《沃普萧丑闻》。乡村风景几乎不见,沃普萧一家过着现代化工业化的都市生活,然而,崩塌在继续……这部作品用谐谑的逃税情节消解了霍诺拉的权威。生活的荒谬就产生于不愿听取人们的呼唤和造物主永恒的沉默之间的背离吧。

  最后,科弗利回忆起利安德的遗言,让我想起莎翁笔下的李尔王,在毫无掩庇的黑夜里,对灵魂的沉思。“让我们料想人的灵魂是不朽的,是完全能够忍受所有的善和所有的恶的”。然而,科弗利说,他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文\林颐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于昕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约翰·契弗:《沃普萧纪事》
被誉为“美国城郊契诃夫”的他,讲述了海边小镇的奇怪家庭故事
思南文学选刊 · 特约评论 | 吴玫评约翰·契弗小说
正月十五纪事――萧园古风·庚子正月...
赵瑜的2018私人书单
有人气的小镇,才是真小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