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周刊 随笔
读史侧翼 古人开学好隆

吴婷

每到八、九月,大中小学开学,家长与学生们都十分忙碌。在古代,孩子开学同样是一件大事。古时的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合称人生四大礼。入学当日,须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 

古代有三个入学季,据载为: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八月暑退”与现在开学时间最相近。古代儿童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一般四到七岁进私塾。  

古代私塾没有固定的开学日期,家长需选择吉日入学。首先为孩子们准备入学所需用品,如桌椅、文房四宝等,另外还需筹备祭拜先师圣人的祭品。西周时期,祭品一般为芹、藻(寓意勤奋与早起)等普通菜肴。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猪、牛、羊等肉食供品。 

古人非常尊师重教,拜请老师是儿童入学前最重要的事情。古时的私塾教师一般是当地有学识有德行之人。拜请老师时,家长得准备丰厚的礼品和贽见礼(学费),同时写下邀请函。古代的学费没有定额,一般由家长根据自家情况自由奉送。 

入学当天,儿童需穿新衣服和红鞋子,同时家长为孩子准备四道早餐: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葱、两个红鸡蛋。寓意分别为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礼记》有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古时的入学礼非常庄重,“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入学礼第一步正衣冠。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是儿童知书明理的人生第一步。  

接着,叩拜先师。学生们在先生的带领下,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后,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分别为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与干瘦肉条。 

然后净手净心。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去杂存精,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朱砂开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痣”与“智”谐音,寓意儿童开启智慧,此后目明心明。接着描红开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 

经历入学仪式后,标志着儿童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安心读书求学。

古时如此繁复隆重的开学仪式,体现了当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点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琼岛风物 香逢海南

清泉

“香逢海南”牛放书法作品。

不久前,海南沉香展在南京展出,在南京观众中引起一阵观展热潮。8月末“香逢海南”牛放书法作品展在海口的徽宝轩美术馆展出,观者络绎不绝。本次书展,“香逢”颇耐咀嚼。当笔者问及书家牛放先生此当何解?牛放侃侃而谈,指着展厅里的一幅横幅行书“香逢”的题款念道:“刘关张桃园结义,是为相逢;萍水相见,一见如故,亦为相逢。人生际遇诸多,以沉香之好而聚,亦不失为美好。”原来“香逢”指的是以沉香的爱好而相逢,沉香是香,以香会友,此等相聚是美事,也是香事了。   

从四川来海南举办交流书法展览的四川省作家、诗人牛放谈及,他的参展之作酝酿了一年之久,其间阅读了大量的沉香文献,并数次到海南与海南沉香方家讨教、交流,此次书法展是以一个作家、诗人及书法家的细腻心性,对神奇自然造物的拜谒与探究,用书法和文字对沉香的双重解读。 

海南是沉香的源发地,采香、种香、品香、制香、识香等等,只要是与沉香有关的事物就离不开海南。《崖州志·舆地·沉香》记载“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木得太阳烈气之全,枝干根株皆能自为一香,故语曰:海南多阳,一木五香。海南以万安黎母东峒香为胜。其地居琼岛正东,得朝阳之气又早,香尤清淑,多如莲萼、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之少许,氛翳弥室……海南香故有三品,曰沉,曰笺,曰黄熟。沉、笺有二品,曰生结,曰死结。黄熟有三品,曰角沉,曰黄沉,若败沉者,木质既尽,心节独存,精华凝固,久而有力。生则色如墨,熟则重如金,纯为阳刚,故于水则沉,于土亦沉,此黄熟之最也。其或削之则卷,嚼之则柔,是谓蜡沉。皆子瞻所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者也。”    

海南多得光照,一木能生五香。海南香又以万宁、黎母山东峒一带的香独擅胜场。该地在海南岛的正东方向,最先接收朝阳的照耀,故其香气尤其清雅美妙,仿佛莲萼、梅英、鹅梨、蜜脾一般。焚燃少许,香气满室,即使烧化之后,它的香气是如此的含蓄,余香袅袅不尽。海外贩运来的番沉香、药沉香,气味往往腥膻而过烈,就算其中上品气味也不持久。因其木质较多,烧到尽头,便有焦糊之气。那些产于海峡北面的,或者越南的沉香,聚散于钦州,人称钦香。质地重沉而多大块的,气息也焦烈,远不及海南沉香的风味佳。    

海南香从来有三品之分:就是沉香、笺香、黄熟香。沉香、笺香又分两种,即生结、死结。黄熟香也分三种:就是角沉、黄沉、还有就是败沉。那败沉香,木质都已淘尽,芯材独自留下来,精华凝结到一处,时间既久,结为好香。生香颜色如墨,熟香则沉重如金,堪称纯粹的阳刚之物。因之,在水中它自然沉下,在土中,它亦会沉埋。这是黄熟香的最上品。    

那些以刀削之,自然卷起,以牙咀嚼,感到柔韧,这样的香品,叫做蜡沉。举凡这样的好香,都像苏东坡所说:品质坚如金、润如玉,质地仿佛鹤骨龙筋一般!因为香内膏液充足,大约一把之握就很够分量,有无穷的含蓄蕴蓄的香氛。《崖州志·舆地·沉香》的这部分文字,已经充分说明好的沉香出于海南岛这个事实。    

沉香生成栽种都非常不容易,所以它的沉是沉重艰难,得来不易,需要珍惜。牛放先生用灯草与沉香作比,表面看是一重一轻的两种物质比对,实则是艰难与轻取的分量,内中表达了对沉香的赞美深意,含蓄到位。海南书家范先生评价,牛放的书法大胆用笔流畅、自由,有书卷气。    

“香逢海南”,正得其时。

百味书斋 读史漫谈

李际峰

国画中的司马迁 (资料图)

第三次通读《史记》,还是那部卷帙微黄的史书,和那位周身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神巨人。一代史臣司马迁所受的苦,不仅是皮肉之苦,更是屈辱之苦精神之苦,是人世间的大苦。   

司马迁学富五车。做文,笔底有波澜;做人用事,他不懂圆融,一条直肠通到底。这就是正直文人的致命伤。摆在司马迁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堂堂正正去赴死,留下完整的形象;另一条是忍辱含垢受“宫刑”,苟且活下来,留下骂名。

司马迁身为史官的后人,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为正义而死,他真的无所畏惧,况且他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报任安书)。他不畏死,可是,他真的不能死,有一件比死还重要的事等待他去做。那就是他已经着手编写,但还没有完成的大作——《史记》以了却他一生的愿望,实现他父亲的遗愿。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位忠于职守,受人尊敬的史臣。早有撰写一部通史的愿望,可惜天命不助。临终时嘱咐司马迁,一定要著述一部通史,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缘于此,司马迁抱定决心一定要活下来,哪怕忍辱负重。司马迁自幼好学,且勤敏过人,他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后来跟董仲舒、孔安国学《公举春秋》《古文尚书》。受父亲的影响,他早有研史著书的愿望。二十岁那年,司马迁开始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考察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到过曲阜,寻找孔子讲学的遗址;还到过汉高祖的故乡沛县听取父老讲述刘邦领兵的故事……收集资料,印证史实,他坚信自己能够写一部前无古人的通史。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父亲之职做了太史令。他拥有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为后来的文史写作夯实基础。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写作,那年他42岁。但当司马迁专心致志撰写他的鸿篇巨制的时候,灾难来了。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煎熬着这个身陷囹圄的史臣。凶恶的狱吏对他动辄拳脚相加,以至于“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报任安书),往日这个受人尊敬的史臣,一旦沦为阶下囚,连狱卒都不把他当人看。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司马迁获赦出狱。阶下囚与座上宾很快就转换了角色,不久,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官职应该比太史令略高一点。    

历经这次苦难,司马迁变得成熟和圆融。他与世不争,不碍人事,独作文史。这在后来《史记》的许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到他表现出的不满和愤懑。汉代历史学家班固这样评价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经过十三年的勤奋写作,(有称,此前他的父亲司马谈已写了5年)《史记》这部皇皇巨著,终于在大灾大难中诞生,占据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其时间跨度达三千年,创下了史学写作之最;在文学创作上,其风格、语言特色无不令后代文学家翕然崇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善把上古许多佶屈聱牙的古书词译成汉代书面语,消除后人阅读上的障碍。    

遗憾的是,他的政治见解与求实史观,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认同,一直被视为“谤书”。因此,这块民族文化的瑰宝,长时间被漫天的迷雾所覆盖。公元前87年,也就是司马迁58岁那年,他带着已成书的愉悦与无法面世的遗憾走向了天国。《史记》这块纯度极高的金子,世俗的尘埃蒙不住它。许多年以后,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不朽的名著公之于世,让它走入读者的视野。

季候物语 白露

胡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水汽在夜间凝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草叶上,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更加晶莹剔透,因而得名白露。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是一年中最可人的时节。追溯历史,白露时节又有哪些古老民俗呢?   

祭禹王。每年的白露时节,江南的太湖渔民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禹王”典礼。这里的“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尚书·禹贡》里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说大禹治水时,由北方到南方,从黄河到江淮,最后在震泽,也就是太湖这个地方,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水下平定了水患。从此以后,在每年的白露祭典上,渔民们都会把秋天打捞上来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以感谢他治水的恩德,同时也祈求保佑湖面风平浪静,渔民安康。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民俗。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吃番薯。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饮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采十样白。浙江苍南、平阳等地民间,有过“白露节”的风俗。人们在白露那天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白毛鸭,据说食后可滋阴润肺,强身健体,治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果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吃白露米酒。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其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白露前后多秋燥,其历史民俗也多与饮食有关。这些民俗大多延续至今。白露时节,我们不妨放慢生活节奏,学习古人,做做白露米酒,喝喝白露茶,在气爽风凉的好时节,细细品味人生百态。

本报道首发于2019年9月2日的《海南日报》,系原文原图分享,感兴趣的读者记得收藏哦。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黄雅慧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半浮半沉的就叫栈香?栈香的解释来了!
[收藏]沉香家族:莞香、馢香、黄熟香、蓬莱香、鷓鴣斑与奇楠香
日本东大寺的兰奢待是海南沉香吗
《诸蕃志》有关沉香的记载
黄熟香的价值和功用
沉香别名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