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青:城市里没有炊烟|散文

作者简介:

柏青,真名:张柏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西部作家》杂志创始人。内蒙古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退休干部。著有《绿太阳》《韬晦太后冯妤》《凝视》《生命的姿态》《远行》等11部。编著作品有《大草原》等多部。散文《红叶路》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第八届索龙嘎奖、《草原》文学奖;获《散文选刊·原创版》征文奖多次;2015年获《中国税务报》“税苑杯”全国诗歌征文一等奖;散文《馈赠冬天的暧昧》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作家大词典》等。因病于2016年9月11日11时59分去世,享年63岁。

图为已故知名作家柏青老师

散文之窗:

我从东北乡村的老家调至呼和浩特市已经二十多年了。除了一些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断调整和适应外,还有一些心理的阻障和执拗。除了乡愁还是乡思,时常会想起村前的小河,阔野田畴,神秘的青纱帐,金火火的丰收景,甚至是清晨那缥缈的缕缕炊烟……

来到呼市生活,远离了老家清晨的炊烟,但那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馨了我的记忆。想起炊烟,就想起老家那些红砖青瓦房来。伴随着鸡鸭鹅鸣,伴随着母亲的咳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升起,盘旋,又在风儿的吹拂下,向着四处飘散,顺着洼地蔓延。随着鸟儿们清脆、悦耳、欢快的叫声,空气里便荡漾着一股烟味,香香的,淡淡的,淡到跟游丝一般,但却迟迟不肯散去,总是在鼻翼间飘浮着。随着天色渐亮,那烟味也越来越浓,最后变成一团团,一球球,有点浓得化不开,不呛人,闻起来依然很香,也很醉人。早晨的炊烟呈一种很纯的青色,缓缓地向天空飘去。在冉冉升起的酡红旭日中,狭窄的村巷,古朴的房舍,错落的树木, 公鸡们早早地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蹒跚的牛,乱窜的猪,下地的乡亲,蹦跳的孩子,便都在缥缈淡青的炊烟中,显出特有的温馨和画意。

城市里没有炊烟,呼市居民近年来都用的是天燃气、液化气、煤气,烧原煤的都很少了。大清早让我看到的是呼市炼油厂的直插青天的烟筒喷出的滚滚黑烟;化肥厂的汹涌的乌烟;水泥厂的油渍腥腥的灰烟……混浊的大团烟雾一时遮蔽了早晨的太阳,九点以后太阳才能挣脱烟雾的包裹和纠缠。二十多年了,基本就没有多大改变。当然,有的工厂已经被迁移到城外了。

呼市人是极少做早餐的。 因而美丽的炊烟是很难见到的。要么是天天快餐店,要么是在上班的路上随便买一根儿油条,一张煎饼,或者一个焙子,拿到公司、单位吃,或者干脆在公交车上,自行车上,小汽车里解决掉。近年来,人们对饮食健康常识和保健意识的觉醒,一少部分人开始重视早餐的重要与科学性,开始到安全的早餐店用餐了,但是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贪睡,把早餐的时间磨噌掉。既没有可口的早餐,哪里会想到早上炊烟还是一种特别的景观呢?所以,我只能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土地。

当年,我离开老家走出家门时,母亲手指着炊烟,对我叮嘱:“迷路了就朝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那一刻,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虽然离开老家都二十多年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梦里,那不能忘怀的是家乡的炊烟,它那丝丝缕缕的情愫,总是缠绕在我的心中。有炊烟,家总是温暖亲切的,虽然那时不富足,但记忆里却洋溢着幸福。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湿漉漉柴禾的烟雾中,睁不开眼,在为全家做饭,唤我早起;只要在外面,大老远望见家里升起的炊烟,就仿佛看到了母亲端在桌上那热气腾腾的清香可口的饭菜,心里总是充满了快乐、甜蜜!一年四季中,炊烟像永不凋谢的玫瑰,傲然开在庄户人的视野里、生活中。沐浴在炊烟中,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一组组美好而又难忘的画面争相出现在眼前:炊烟中,我挎着菜篮子去地里挖野菜,不知名的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嫩黄的野花与婆婆丁、苦麻菜一起,生机勃勃地点缀着暑假的朝晨;稻谷青青、渠水泠泠,空气里弥漫着水的清凉和花的馨香……

呼市人早起的也很多,但他们不是做早饭的,他们都是起来做运动的。有人穿着简便的运动装,有人穿着普通的家常服,有快步走的,有漫步跑的,有跳上风舞的,有打太极拳的,也有打羽毛球和做柔软体操的。人们不再觉得金钱、外表与物质享用是最重要的了。但下功夫做一顿丰盛营养的早餐,他们还觉得不太必要。这一个转变,是社会最可喜的进步。“过去有段时间,柔靡的风气,奢侈的习惯,吃喝享乐的时尚,向拥有多少种名贵香水、多少件巴黎时装的女歌星看齐的心态,正在逐步地消失。大家忽然明白,钱的用途和身价是有限度的了。

二十多年,我也被呼市人完全同化了。先是早餐在机关食堂吃。吃了一段后,又觉得机关食堂的早餐单调乏味了。也就是星期一拉面,星期二油条老豆腐,星期三包子稀粥……食谱不变。于是,我为了有变化的早餐而步行锻炼,把附近四条街的早餐店,快餐店吃遍了。也为自己总结了一个食谱。《老归绥》吃烧麦;《老额吉蒙餐》吃肉饼喝奶茶;《一点利》吃牛肉煎包;《向日葵粥棚》吃卷饼喝粉汤……摇身一转,我成了“美食家”了。但是见不到炊烟的早餐,心里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味道。

然则,老家早餐的情形则不同。清晨门吱呀一声开了,母亲和乡邻大娘大婶们的双手就忙成了一对翻飞的蝴蝶。采了自家小园子里的菜,舀了缸里的米,洗净,淘清。或蒸,或煮,或炒,或炖。那白菜、萝卜、辣椒、茄子、豆角等,就张开五颜六色的嘴。那盆、碗、铲、瓢,就亮了清亮的喉。忙到一桌子饭菜端上来,那摆着的则是母亲们亮晶晶的亲情、慈爱和幸福。那嘴里咀嚼的、畅饮的,则是光灿灿的勤劳、美味、多情和甘甜。

而呼市的人们,哪里有时间留意早晨的炊烟?大家都匆匆急急地去上班,去陪读,去做生意,去融资,去做专卖代理,去国外旅游……其不知,金钱与物欲是个无底洞,越追越无止境,终于掉入深渊,唯有知道在金钱之外,建立清朗单纯而健康的生活,才能享受到金钱之福,而不致使自己变成金钱之奴。这一番人生态度的改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福音。

然而,我的福音应该包括怀念家乡早晨的美丽的炊烟。还有母亲蒸出的野菜团子。那是在那两年生活困难时期,为了让全家人吃饱,母亲特别的创意!母亲把我们从大田里挖回来的野菜,主要是苦菜和苋菜,剁碎和新碾的玉米面活在一起,放上适当的盐,团成团儿,放在蒸馍帘子上蒸,帘子下边是小米汤,米汤沸了两次,菜团儿也便蒸好了。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来,一股新玉米的甜味就扑鼻而来,十分勾人胃口。多时母亲会捞出几个酱缸里的腌黄瓜。念书的学生会分到二个菜团儿,半条酱黄瓜;去大田干活的会分到三个菜团儿,一整条酱黄瓜。全家人都吃得很香,很满足……至今野菜团的甜味,酱黄瓜的酱香味儿,仍然会返到我的口腔,诱人难挡!

老家的炊烟是我心中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最让我动心的,就是故乡老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不论我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我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如今炊烟总是象梦幻般地飘荡在记忆的老家的上空。缠绵的思绪萦绕在我的心头,成了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回忆。没有风的夏秋之季,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炊烟里有玉米菜团儿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切切的目光。

现在的城里人在抱怨人生之苦,那是因为要攫取的东西总是那么多,难以满足;在抱怨人生之累,那是因为整天要带上功名利禄这些零件在生活里穿行;在抱怨人生之冷,那是因为大家都巴不得躲在面具背后,来窥视别人的悲喜剧。城里人离自然本性越来越远,于是,那些原始而自然自在的生活就成了一种怀念。我怀着梦想来到城市。可是在城市里,我却一度迷失了自己,迷失在高高矗立的楼宇间,迷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迷失在浩浩荡荡的物欲里。有人说:“你上楼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忘记自己上楼的目的,最后惘然若失。”人们不幸被言中。人们拼命的追逐自我价值的实现,却最终沦陷在金钱、地位、权利、名誉混成的洪流中。对身外之物有多热情,对自我内心就有多淡漠;身外之物有多丰富,内心深处就有多空洞。

诚然,缺少炊烟的日子,是孤独、苍白、无味的;拥有炊烟的日子就会有激情、有喜气、有浓烈!也许,在那个尚未远遁的清晨,我会把自己交给清净的街道,交给街道旁的林荫,交给林荫的鸟鸣。那里有我久违的自然,有我久违的真趣。有亲人的等待,有家的温馨,有我思念的亲人,有我儿时的伙伴,有我美好的回忆。炊烟一直激荡在我心中,影响着我的人生。现在我在城市再也见不到家乡那熟悉的炊烟了,它只在我梦里缭绕,百转千回。我只能唱着邓丽君那首《又见炊烟升起》的歌,回忆家乡儿时的炊烟,那溢满轻袅炊烟的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童年的足印。拥有炊烟的童年是锌板铸就的,它在我心中永不会消散……

知名作家柏青老师作品回顾:

柏青:文学在,我就在|散文(朗诵:逸宫)

柏青:城市里没有炊烟|散文

柏青:长夜忧曲谁相陪|散文(朗诵:逸宫)

柏青:梅林迎雪|散文(朗诵:逸宫)

柏青:荻花白,荻花飘|短篇小说(朗诵:逸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 老家的炊烟
日子《诗歌》
吴军 | 【散文】老娘 老家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初选:407号王淑霞
又见炊烟升起 作者:远方 【散文】
[黄石诗坛]陈树林的诗《老家屋顶升起的炊烟》(外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