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把儿子送进北大
 儿子的成长足迹

 

      2000年暑假,儿子被北京大学录取了,亲友们在纷纷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殷殷探询家教妙方。儿子是独生子,对他的教育我是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来。自己也说不清哪里成功,哪里失败。如果非要挖掘出一点成功经验,除了幸运的因素外,环境的熏陶、较早的学前教育、良好习惯的形成等都起了重要作用。

 

      1983年我考入师范时,孩子刚满一岁。爱人上课时,就把孩子放在教室门前,一堆沙、几粒石子都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会走后,常往教室跑,爱人就把椅子放倒,将其放入椅子框中,以椅为牢,使其难以逾越。孩子好静、听话的好习惯,大概就是那时形成的。爱人代英语课,孩子是“全天候”的旁听生,竟也记住了不少英语单词。每当爱人课下检查提问时,他常常给这些师哥、师姐们通“电话”,使严肃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孩子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和这也有一定关系。

 

      1985年,我毕业留校,为生活方便,时任民师的爱人也于次年暑假后调入我单位。代课之余,便争分夺秒的准备考师范,家中墙壁上挂满了写有古诗文等内容的小黑板,稍有闲隙,便和尚念经似的背诵。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爱人偶尔“卡壳”,孩子便在一边提示。有时还手舞足蹈地背诵低年级课文。于是,我便找来课本,让他指着课文对号入座。从那以后,我也有意识的让其指读墙壁上的古诗词。大街上的广告、标语等也都成了识字教材。吃饭、玩耍时我也随时指物教字,吃‘白菜’教‘白’字,喝开水教“水”字;太阳下教‘太’字,月亮下教‘月’字……”然后扩而大之:“‘白’字下面加‘水’是‘泉’字;‘太’字的一点移到肩上是‘犬’字,两‘月’相并是个‘朋’字……”用零零碎碎的时间,润物无声地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我教得自然,孩子学得愉快。既未耽误多少工夫,也未增加孩子负担。有一次,大他三岁的哥哥的大小子两腿一叉,两手一伸,孩子认定是个“太”字。当两人为是“大”还是“太”争论不休时,孩子指了指尚穿开裆裤的哥哥裆部说:“你这个‘大’字,这里还多一点呐!”引得全家哈哈大笑。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把“门”字上的一点说成“一把锁”,把“羔”字下的四点说成是“四粒羊屎蛋”,常常为全家带来欢声笑语。无疑,这对孩子都是最及时的赞赏和鼓励,也为他的继续识字提供了不竭动力。

 

       那时,老家还种着二亩薄地,星期天回去,孩子坐在自行车大梁上,一来一回,很轻松的就能背会两首古诗。闲暇时他想打牌,我以谁输了要背一首古诗为条件,他总是愉快接受。全家三口,人少牌多,孩子手小,常常摆得遍地都是。我就把牌平均分成三份,每次只用其中的三分之一,这又加快了输赢的频率。一天下来,孩子常常能囫囵吞枣的背十几首。有时我又故作大方,我输一次背一首,孩子输三次背一首;长一点的诗每次只背两句。偶尔也对诗联句:我以某一事物为题先出一联,定好同韵字较多的句子,然后谁输了就两句两句的向下接。说是续诗,其实是胡耍贫嘴,只要字数相等,顺口押韵即可。即使这样,我也常常包办代替,并说一些搞笑却不失大雅的言语,逗得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在兴趣盎然的玩耍中学了很多知识。三年下来,竟然背了三四百首(篇)古诗文,也初步掌握了“节奏、押韵”等知识。时至今日,古诗文仍然是他的强项,在年前的应聘中,竟然还派上了用场。有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论是督促孩子学习,还是形成“‘要求’要靠‘努力’换取”的意识都是十分必要的。

 

    识字多了便开始阅读。到入学时,他已读完《水浒传》《西游记》《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半小时妈妈》等。无论到哪里,都抱一本书,常常引起路人侧目。书,成了孩子须臾不可离开的宝贝。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本四、五百页的小说,当天就能读完。中学以后,已少有时间再读课外书。小学阶段是孩子博览群书的第一个黄金期。

 

    儿子除了读书,很少到处玩耍。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女孩苦苦哀求他一起玩一会,他为书所迷,就是不为所动。我气不过他的不近人情,还被我揍了一顿。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这次挨打是仅有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常常伴随一生。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儿子嗜迷读书,对他以后的学习的确产生了很大影响。

 

    书读多了,其作文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三年级暑期后,他在《作文周刊》上先后发表了几篇作文,从此便不断有作文在各类报刊露面。后来又被“少年作家班”录取为学员,其写作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北大以后,他仍能因写作而崭露头角,这是和作家班老师的辛勤指导分不开的。

 

    各类知识都有相通点。儿子语文成绩好,理解能力高,连带数学、常识等成绩也都不错。我除了要求他养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行为习惯外,很少过问学习上的事。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智商没问题,形成了好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这比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对他的考试成绩、名次等,我从不提任何要求,只要他认为“我尽力了”也就够了。孩子是如此,大人也是如此,只要尽力了,后果如何,非人力所能左右,我们何必难为自己呢。

 

    良好的学习习惯,平和的健康心态,使他每次考试都能得到正常发挥,成绩也一直稳步上升。小学是班内前十名;初中是级部前十名;高中是全市前十名,上下浮动很小。良好的习惯,平稳的心态为平稳的进步铺平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感于个别学生不健康的竞争心态,曾以儿子和同班同学的竞争为例,写了《永无输家的竞争》一文。其中写道:“儿子的智商并不算高,但却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儿子和XX分到一个班以后,其成绩比XX略逊一筹,这更激发了他的好胜心……有一次我外出晚归,几位打牌的老人正指着我家的窗口议论:“这家人是干什么的,怎么天天半夜三更不睡觉呢?”我在心里自豪地回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吾儿读书时啊!……”

 

    后来,我把这篇发表在《XX周刊》上的文章拿给儿子看,他笑了笑说:“爸爸,你的这篇文章失实了,我从来都不和谁一较高下,我只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别人学了多少,都不会影响我。”是的,超越别人是一种能力,超越自己是一种境界。如果每人都在不断超越自己,我们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平安稳定和发展进步;少了几分暴力冲突和勾心斗角。也许,我笔下的“竞争”有些失实,可孩子的确像一头拉车上坡的牛,虽然少有冲刺,却也从不松劲,总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逐步拉开了和大多数攀登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接近成功的巅峰。

 

    环境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不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善于利用,都能转化为积极因素。宁静有利于安心学习;喧闹有利于培养注意力;富裕能提供物质保证,贫穷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我和爱人老家都在农村,父母年迈,兄妹众多,生活条件一直比较艰苦。我读师范期间,就靠爱人20.5元的月薪维持生计,我毕业后仍不宽裕。为了省钱,我们都是专等日落西山、余光犹存时,到市场上去买几角钱一堆的剩菜底、烂水果。我至今还改不掉用馒头擦菜底吃的习惯。孩子眼见居家过日子的艰辛,从来不在吃穿上提任何要求。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28中时,我问他要什么奖励时,他伸出两根指头——两根香蕉;高考在即,我问他怎样调剂生活,他伸出三根指头——三天高考,每天一瓶健力宝。一根香蕉,一瓶饮料,都能成为穷家孩子的最高要求;富家孩子呢,什么样的物质恐怕都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贫穷,其实也是一种财富。

 

    和做学问相比,我更重视“做人”。我不完美,孩子也不可能完美,但我在尽力使孩子趋于完美,至少也要比我完美,这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有一次,我偶尔发现孩子和几个小邻居互相炫耀亲人的官职。回到家中,我就教孩子背郑板桥的临终教子诗: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进而教育他,亲人的荣辱得失和自己并无直接关系,不值得为之感到荣辱;唯有自己获得的成绩,才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我常常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在任何地方都要安守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投机取巧、贪占小便宜;做错了事情要坚决改正,不要重复同一个错误;要有自控能力,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

 

    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言听计从。他做了什么错事,一经提醒,便立即改正,很少再犯第二次。虽说听话的孩子并不一定都能成材,但大人的阅历毕竟更广,经验更多,知识更丰富,听话就会少走弯路。家长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即使不能把孩子推上知识的顶峰,也甘做人梯,把孩子推上自己的双肩。孩子们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大人的知识、经验决不会阻挡孩子成长的脚步。

 

    大约是在初一时,儿子的大表姐中专毕业,父母为其找工作费尽了千辛万苦。孩子心有所感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决不让你们为难。”这一承诺,现已兑现了。小学五年,他负责开关教室门窗,他整天把钥匙挂在脖子上,天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从未误过一次事;初中阶段,他负责办班级黑板报,连续三年,从未叫过一次苦;高中阶段,他每天为课间操收放播音机,风雪无阻,从没叫过一声累;在到另外一所高校读研时,北大的一位老师让他在该校借一本书,因此书已是孤本,只许阅,不外借。数周以后,他为老师送去了工工整整的手抄本。这些,表面看来,他耽误了时间,吃了大亏。可实际上,却使他养成了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助人为乐、持之以恒等好习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好习惯”和“被信任”都是无价的,吃多大的亏都值啊!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是学业、事业有成的重要保证。一个希特勒、秦桧似的才子,可比千千万万个精神病、傻子聚在一起还要可怕。

 

    高中阶段,他还为自己准备了几本“错题档案”,把在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抄下来,找出原因,再重做一遍,认准“软肋”,消灭知识死角。由于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高考前一学期,仍然有很多少男少女给他来信。有的信封上画着两颗相连的红心;有的注明“内有照片”。可他都原封不动地放入抽屉。直到高考结束,他才面对满满一抽屉信件,一封封地拆看。这份自制力,让我这年过不惑之人也自愧不如。

 

    其实,孩子的自制力也并非出于偶然。平时,我和爱人在客厅看电视,他在卧室学习,从来都是互不干扰;家里有一台游戏机,除了寒暑假,他从不去动;“别人能考上北大,我为什么不能?”的黑字条幅,在他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了三年,激励他排除一切干扰,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前进,再前进!

 

    孩子最终考上了北大,我当然高兴。即使孩子考入最差的学校,我也不会失望。我坚信:有儿子这种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论做什么,都是大有可为的。当然,儿子未来有多大出息我不能预言,但他无论走遍天涯海角,我都不会担心。能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就是世上最好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一部剧换一个老公,到文案高手房琪,她追逐的背后藏着两个字
家长切记:千万别奢望“等孩子大了,就知道刻苦学习了”
暑假来临,绝不能让孩子在暑假偷这3种懒!
初二与初三!学习不努力,高中徒伤悲!
清华教授坦言:但凡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从小都有这10个好习惯
北大老校长:30年来我阅人无数,能考进北大的都有这六个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