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远智原创:影像时代的悲怆挽歌——喧哗浮躁下的艺术批评

影像时代的悲怆挽歌

——喧哗浮躁下的艺术批评

文∕赵远智

八十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远离了子孙绕膝的庭院,远离了玩伴的嬉戏追打,远离了繁星密布的朗朗夜空;出现在视线里的是无处不在的广告牌和五花八门的影像屏幕世界:到处是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到处是当红歌星、影视大腕的演唱会见面会,到处是好莱坞巨片的通宵电影专场,到处是智力竞猜游戏,到处是逗你邀你请你撩拨你的参与娱乐节目……谁都无法否认,一个避之不及的影像时代已经排山倒海迎面涌来。

此时,我们脑海中兀然出现了一个日渐久违的词汇:阅读。如果让那些活力勃发的年轻人静静坐到台灯下,安心阅读被一代代人奉为经典的中外名著,该是一件多么有难度的事情。然而,我们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海底两万里》已经打不过《哈里、波特》,《牛芒》已经抵不住《角斗士》,《红楼梦》《西厢记》也肯定不及《康熙微服私访》《环珠格格》收视率高。如此说来,想必我们只有无奈的接受这样的现实,冷却了曾有的激越情怀?或是将心灵中依然明媚着的大好河山苦涩着拱手相让。好像不这么心甘情愿,执拗的同时也想到了另外一个词汇:批评。

批评,是所有公共语言中最为清澈纯净且不带任何敷衍趋势之气的词汇。

批评,是对价值判断作出的认定。社会转型时期,相继涌来的各类文化艺术形态此起彼伏,鱼龙混杂中的艺术批评应该是独醒着的。文化的转型固然是种必然,但价值的认定确不易论定,所以,当下的艺术批评不是哑然失禁,就是扮演起各类伴娘和吹鼓手的角色。说到底,一个民族的主体精神是其文化价值向经久滋养的结果,当这一结果成为普遍的认同,就会历练为坚实牢固的民族精神;文化趋向影响着价值观,而真正的艺术批评则是引领大众摆脱低俗之风缠绕的领航人。真正的艺术批评家应该而且必须是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体现者、捍卫者,不能仅仅是纯学术的,正像别林斯基之与普希金,其影响不仅远远超出了诗歌界、文学界,而且还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一言九鼎。他不仅确立了普希金的位置,还使那些低俗之风的鼓噪者感到畏惧。当下的中国文化艺术界,当下的那一批批在各类评比和颁奖晚会赶场,揣着评审费拾人牙慧仰人鼻息的学者、评论家们,丧失了起码的严肃认真态度和艺术批评精神,既不能代表公众选择艺术家,也不能作为艺术家的代言人来引导公众,将本应正视的艺术批评领域,任由传媒左右视听,这样的后果是既引起了艺术家们的强烈反感,也使传媒在公众中产生了信任危机。选择了正义就不能虚伪,选择了崇高就要远离卑微;这远不是人性目标,确是实实在在的职业标准。

回到最初的话题。虽然我们罗列了不少影像时代的种种缺憾,同样也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影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了知万千气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性别和年龄已不再是获取信息的障碍,大众的文化趋向吸引了从象牙塔走下的各艺术门类的滚烫目光。大众从来没有过这样满足;他们的趣味从来没有这样被重视过,从来没被这样热切的研究。他们或许没意识到,但艺术家和评论家们确顿然觉醒;文化已经不仅仅是被来欣赏的什么高雅之物,而是一种可以产生味觉的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以消费者的趣味为主导,就要以影像为主导传播方式。因为直观和通俗可使受众群得到迅速扩张,扩张使文化和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有了崭新的含义,这样的含义足以使一大批国际级的影视大腕也低下了高贵的头,于是张艺谋拍起了《英雄》,陈凯歌拍起了《无极》,而贺岁不止的冯小刚则一直经受着史无前例的追捧。影像本身即属于俗文化范畴,定位此中的所有僻奥艰深的哲学符号和远及数千年的尘封内容,也便有了栩栩如生的造型,变得质感立体起来。于是,人们不必非要到古籍典藏中汲取文明产生以来的思想精华,仰卧在沙发上喝着茶,手指只需轻轻一按,便可纵览触摸到色彩斑斓的一切;接受——不再是苦思冥想,不再遥不可及,不再是少数人莫测高深的事情,反而成了一种愉悦,成了一种可以品味的享受,成了一种和智者巨匠大师们毫不经意的不期而遇……

影像时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对身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所有改变着的生活内容中,传媒和娱乐无疑是受益最多的。但是,当交流成为手指间的机械操作,当画面日渐取代文字,当媒体一年间不知疲倦追捧一部贺岁片,我们有理由发问:影像到底给了人们什么?还能给予什么?我们的生活果真这样依赖影像还是一时的假象迷惑了我们?后影像时代是什么样子?它离我们还有多久?另外,影像所挤占的其他领域的位置能否还原?影像对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是无益还是有害?阅读的丧失对青少年及其后的影响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终究要发出这样的诘问。人的进化使整个文明社会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无所不能至为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所拥有的批评、批判精神,这是如影相随的至尊财富,是人类在催生文明社会急速发展过程中时常拷问鞭辟自身的神鞭。

伫立在朝阳中的影像时代,无疑在其畸形庞大的身躯后投下了长长的阴影:可以看看每晚充斥电视屏幕那些隔靴搔痒、挤眉弄眼、光怪陆离、俗不可耐的节目,何人抽出寒光逼人之剑直捣其命穴?为数不多的批评之声微弱的可怜,瞬间便被劲歌热舞所淹没。我们没见到在畸形巨人身后猛击的一掌,没有听到色情、暴力极尽渲染时的断然呵斥,更没体悟到洋溢着美学探索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循循善诱。人们要问:影像时代的艺术批评在哪里是在消沉中堕落了,还是在愤然中沉寂着?在影像艺术成为整个主体社会艺术消费的今天,人们过剩的闲暇时间依然和影像相拥着度着无休止的蜜月,一位忧心忡忡的传播学家感慨道:“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如何运用电视,却是对人类智慧更大的考验。”影像时代的艺术批评家应该有着施拉姆一样的睿智目光,这样的目光缘自与对人类命运悲天悯人的情结,可以凝结出极强的责任感使命感。

有了这样的高度我们不难发现,影像时代的艺术批评家应该肩负起非凡的历史使命。当他们不再躲在星级宾馆为那些胡编乱造的“鸿篇巨制”写美文,不再游走在各类评奖间还“人情债”“红包债”,不再将本该倾心打造的批评文章写成“故事简介”和“影视评介”的时候,完全可以将经久思考的理性内容和美学追求锻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对已经形成产业的影视创作给予匡正、斧正,引领其摆脱低俗平庸,走向崇高卓越,从而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涵养,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赵远智(男),原济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作家、编剧。其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飞天奖”、“金鹰奖”,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山东人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影像文化批评专著《观看再观看》鲍昆
心情浮躁,请看这组照片!!
关晶晶:“剩山”是这时代的一曲挽歌
2017丽水摄影节学术主题阐述
#艺术#陈道明#社会浮躁#钱钟书 #文化#看到从容#听到安静#闻见书香#围城#你怎么看?
游戏研究,第十五年|伊恩·博格斯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