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戚爱春原创散文丨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作者:戚爱春

这周寒假正式登场,也意味着年关将至了。忙着处理一些杂事的同时,也开始抽空整理行囊,行程虽然未定,却已隐约嗅到了家乡的年味。聊起家乡的年味,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美丽的诗篇,只有平铺直叙的一件件小事跳跃在我眼前,既令我难以忘怀,又让我期盼不已。

“馋老婆不用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腊八刚过,家乡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官辞三,民辞四,王八羔子辞五六,吹鼓手辞七八。”腊月二十三,小年正式登场。在外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按照职业等级开始辞别灶王爷的祭拜活动。放鞭炮,摆滚过糖的甜柿饼等甜品,以抹香灶王爷的嘴巴,好让他给玉皇大帝汇报工作时多讲好话,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我们家没有出过官人,所以都是二十四这天辞灶。二十五六就不好随便放鞭了,不然会被大家笑话成王八羔子的。

在我们老家,腊月二十二和二十七是薛庄大集,家里人一般会在这两天把所有年货备齐,其中藕、豆腐、春联、鞭炮和火纸是必备品。

二十五开始打扫卫生,要彻底清扫屋子和家具。二十六开始炸藕盒,一大铁锅花生油,一大箩筐鲜藕盒,通常要忙上大半天,足够整个正月里吃的。当然,箩筐里最后必会放上一大块油炸豆腐和热油焯过的大鲤鱼,寓意着年年有福(腐)和岁岁有余(鱼)。二十七开始男主人煮肴货,一个大猪头和整套猪下水,只是清洗和拔毛往往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再经过煮沸、调味、回锅和冷冻,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吃上美味的冷肴了。女主人蒸馒头烙煎饼,备下整个正月的口粮。连着两天,我基本都是嘴角流油,肚儿肥圆。二十八是好日子,给祖宗们上坟报平安尽尽孝道,给平时没空联系的七大姑八大姨家里送点过年礼,互相加强来往。在老家,作为女孩子,我是没资格去给祖宗上坟的,但是串亲戚却是很受欢迎的,而且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也多少弥补了一下我受伤的心灵。

如果是小年,二十九就是除夕了,重头戏正式登场。一大早,先要洗衣服理发洗头等清理个人卫生。北方天冷,不是每天都洗澡的,但是除夕这天必须清理的干干净净。一是寓意着把上一年的劳累和污渍洗光,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二是接下来的几天基本就是吃喝玩乐,啥活也不干的。据说以前初一那天不刷牙不洗脸也不扫地的。当然现在讲卫生的习惯与时俱进了许多,但是意思一下的清理还是要的。清理结束就开始分工协作准备年夜饭。洗菜的,备菜的,刷锅点灶的,动手炒菜的,端菜摆桌的,全家齐上阵,像极了大饭店的后厨,很是热闹。我们小孩子作业免做,跑前跟后,不时抓点好吃的放进嘴里,不亦乐乎。忙到午后,十几个菜就摆满了桌子,父亲打开一瓶平时不舍得喝的好酒,斟满杯,撒点出来敬敬天,就可以放鞭炮了,响亮的鞭炮声告诉街坊四邻我们家年夜饭开动喽!

年夜饭结束,兄弟姐妹们忙着去贴春联,母亲开始准备零点的饺子馅,父亲则用张百元大钞印满火纸,再分沓叠成元宝形状。如果过去的一年有家族里五代以内的老人过世,春联是不可以贴的,而且要连停两年。饺子馅也有讲究,必须全素,因为豆腐的谐音福字,我家一般都是白菜或菠菜拌豆腐,这美好的寓意也让刚吃完大鱼大肉年夜饭又看了半宿春晚的我们吃起来更清爽更香甜。院子里撒满芝麻秆,走上去噼里啪啦地响。据说以前过年是不能关院门的,为了防止小偷,才撒满秸秆,人走上去动静很大。后来则选用了芝麻杆,寓意着芝麻拔节,步步高升。水缸里飘着大蒜头和红辣椒,蒜(算)计着过的日子才能越来越红火。院子正上方还会摆一方桌,上面有一个装满五谷杂粮的小墭,中间插着香,以供零点时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零点还差几分,大家就争分夺秒地开始了鞭炮大比拼。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饺子必须等祭拜之后才可以吃,即使嘴馋的小孩子也不行。而最诱惑我的是里面包了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来年发大财。为了吃到更多的硬币,我每次都吃到撑,母亲总说我再吃一个就到喉咙了。有时硬币也会用红糖代替,毕竟作为流通品,用硬币不卫生,但我还是喜欢牙突然咬到硬币的感觉,而这感觉是糖所代替不了的。吃完饺子,老人面朝南端坐屋子正北方,儿孙们开始轮流磕头领压岁钱。以前钱实,压岁钱通常都是崭新的一角一元的,十元钱就可以拿到厚厚一沓新票子,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然后就要赶紧上床睡觉了,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去给村里的各位长辈拜年。搂着刚刚到手的压岁钱,这一觉是一年中最香甜的美觉。

正月十五之前,每天都是年,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安排和习俗,比如嫁出去的姑娘初一是不可以回娘家的,据说会败娘家兄弟的财。但是到了初二,娘家兄弟要专门去请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等等。有的地方是一直到正月十六出嫁的女儿才可以带着挂面回娘家。现在独生子女很多,这些讲究慢慢地都不存在了。

作为齐鲁大地的沂蒙之乡,受孔孟影响较深,过年的各种习俗和观念虽然繁琐和陈旧,但是一点也不违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热闹美味加新鲜;对于已届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更是回味无穷。

说起年味,那是一种家的感觉,那是一份乡的怀念。家乡的年味,时间越久,味道越浓,弥香了我的心灵,陶醉了我的神经。

期待,家乡的年;想念,家乡的年味。

【作者简介】戚爱春(女),山东费县人,现就职于上海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过大年:深深记忆 浓浓乡愁
过大年 | 赵成现
【乡愁一缕】儿时的年味/焦守平
六年级下册习作一《家乡的习俗》,9篇优秀原创作文
文学看台1445 | 汕尾的春节*刘秀春:儿时的年味
【春节专刊】范云阁 || 年 味(外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