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光明原创丨古人笔下的鲍叔城

古人笔下的鲍叔城

文/郭光明

琐屑分金事,贫交可胜情。

千秋知己泪,独洒叔牙城。

不有淮阴贵,谁传漂母名。

还应一匡业,待此两贤成。

——【清】乔岳

此首五言律诗,题《鲍叔城》。作者乔岳,字松石,山东历城人,工诗,善琴,著有《松石诗抄》。

首联“琐屑分金事,贫交可胜情”句。诗人以“管鲍分金”开篇,直入主题,言管鲍之交是信任之交,而非势利之交,更不是贿赂之交。“琐屑”:烦琐、细碎的小事;“分金”:红利分割。《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未成大事前,与鲍叔合伙做生意,而管仲虽有高智贤能,却家徒四壁、相当贫困,所以,鲍叔在资本投资、利润分红等方面,始终谦让于他、善待于他。因此,管仲临终前,留下一句旷世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诗人借此典故,诗言感慨,说得意时趋合、失意时纷散的朋友,是酒肉朋友;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变化无常的朋友,是利益朋友,不可交,真正的朋友应该像管仲、鲍叔这样,不以利益为前提,始终如一,只有这样的朋友,友谊才能长远、永久,这从中也表现出诗人对假、恶、丑的极度憎恶。

颔联“千秋知己泪,独洒叔牙城”句。诗人借古喻今,移情于眼前的叔牙城。叔牙城,亦名鲍城、鲍叔城,以鲍叔而名。此地既是鲍叔的食邑,也是鲍叔的安葬地,位于今历城鲍山办事处鲍德社区。史载,鲍叔, 又称鲍叔牙、鲍子,颍上(今安徽)人,春秋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并笃于友谊而闻名于世。太史公司马迁载,鲍叔死后,葬于鲍山之下,而“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载:“鲍山在山东历城县东三十里,下有鲍城,为齐叔牙食采处。上有叔牙墓。”

颈联“不有淮阴贵,谁传漂母名”句。诗人承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说开,言鲍叔的知人善任,贤成一代治国宰相,漂母的无私大爱,成就汉代的开国功臣。漂母,《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人物,无氏无名,就一个漂洗丝絮的普通老妇人。太史公司马迁称:韩信未成大事前,饥寒交迫,“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没有一点尊严,但漂母不嫌,见韩信饥饿,就给他饭吃,见韩信衣单,就给他衣穿,这让韩信十分感动,言将来成事“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这话,十分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根本没有指望你来报答。漂母的话,给韩信以很大的震动,发誓要做大事、成大事。后来,韩信碰见了正在打拼的汉高祖刘邦,用其辅国之才帮刘邦成就大汉开国伟业,被封为淮阴侯。因此,诗人将鲍叔与漂母比较,言鲍叔、漂母之贤德,万古传颂。

尾联“还应一匡业,待此两贤成”句。诗人先声夺人,引古论今,言若要“匡业”,需贤能之人帮扶。就历史而言,西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之所以国势强盛,缘于周公旦、太公望等人的辅佐;世之霸主齐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原因在于任用了管仲;汉高祖刘邦虽起于闾巷之间,但善用萧何、韩信、张良,因而可以平定海内、卒践帝祚。而项羽虽有范增而不能用、始皇无贤臣可以用,终是一个泪洒江东、一个贻笑天下。所以,诗人“待此两贤成”,虽言鲍叔、漂母,实则是感叹自己未遇“良主”,更希望天降智能贤士,重整山河,复兴大业。诗人的这一隐喻,不论着眼历史,还是着眼现实,都具历史意义。

鲍城,以鲍叔食邑而名。乾隆《历城县志》载:“鲍城,济南(老城区县东巷、县西巷一带)东三十里鲍山下。禹裔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为氏。鲍叔进管仲于齐桓卿。山因城名。”也就是说,鲍叔祖上,为夏禹宗亲,因领地而建鲍城,又因鲍城坐落于一座山的山下,后人将此山命名为“鲍山”。

鲍山,海拔刚过百米,却因鲍叔而为文化名山,历代文人的作品,多有它的身影。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即1071年,出任齐州(济南)太守不久,登华不注山怀古,但以独特视角,将鲍山拉进他的“镜头”,并以此阐明自己对世道人心的思考: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似矛戟,管仲那得叔牙城。

这首诗,大意是:站在华不注山顶,向东眺望,见云雾缭绕中,鲍山的青色轮廓,十分明朗。由此,诗人记起鲍叔而感慨万分:世态炎凉,人心都像那矛与戟一样无情。可是,如果真是那样,那鲍山下的叔牙城是怎么来的?诗人的反问又给予自己的答案:没有管仲,就没有叔牙城;没有鲍叔,就没有管仲“春秋第一相”的世人尊颂!

在诗人的眼里,鲍叔与管仲并非只是生意上的朋友。虽然,生意的往来,二人各打自己的“小九九”,但之所以能成为“铁杆”的朋友,是因为二人都胸怀大志、共怀相同的抱负。所以,经过职业和环境的磨练,打下一定经济基础后,二人将眼睛瞄向王室朝堂,并审时度势,一个投到齐僖公二儿子公子纠的门下,一个成了齐僖公三儿子公子小白的座上宾。至于齐僖公的大儿子公子诸儿,虽为太子,但放荡不羁、树敌过众,迟早会翻船,竟让他们忽略不计。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鲍叔与管仲的最早实践。他们二人虽身在两个阵营,但彼此相互照应、共担风险,胜算至少到了五成。果不其然,齐僖公死后,公子诸儿即位,成了历史上的齐襄公。而这个齐襄公,不但政治上昏庸、军事上无能,而且生活上也是荒淫无道,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乱伦。国之无度,江河有恙,无以回天的公子小白带鲍叔逃至莒国,而公子纠则带着管仲去了鲁国。

公元前686年始,国度屡发政变。先是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联合大夫连称、管至父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后是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致使齐国一时无主,引起天下大乱。值此,鲍叔、管仲见时机成熟,分别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回国争位。不曾想,两路人马中途相遇,管仲抢先一步,一箭射中小白,小白应声倒地。公子纠以为,胜算在握,不急赶路。出乎他的意料是,当管仲护送公子纠率鲁国护驾之军,刚进齐国,就碰上迎面御敌的公子小白。原来,管仲射出的箭,虽然射中小白,但射中的是小白的护心玉佩。而小白灵机一动,趁势咬破舌尖,诈死当场,骗过管仲,让他逃过一劫,然后日夜兼程,直奔京城,最终继承君位,成为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大败鲁国护驾之军,迫使鲁国将管仲“引渡”回齐。而桓公要报一箭之仇时,鲍叔挺身而出,为其讲情,并盛赞管仲的治国之才,竭力荐举管仲为相。终于,鲍叔说服了齐桓公,拜管仲为相,使其辅佐齐桓公成春秋五霸之首。太史公司马迁对此评价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意思是说,虽然鲍叔举荐管仲为相,自己甘作他的下属,但天下人多不称赞管仲贤能,而多称赞鲍叔的善识人才。

因此,历代文人写鲍山,多以“管鲍之交”、“管鲍分金”、“鲍叔荐贤”为题材,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如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历城全福庄的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诗写《鲍山怀古》,首联次句以“久把黄金视等闲”,将“管鲍分金”当作一个沉重的话题推出;道光年间的诗人石丹文,在其《重过鲍山》诗中,以“世上悬多知己感,分金仍与共功名”作结,还是没有绕过“管鲍分金”的话题;嘉庆年间诗人董芸的《鲍城》诗,更是感叹“可怜交道今如土,谁把黄金铸叔牙”……

虽然,鲍叔识人为后人传颂,但管仲识人却被人们忽视。鲍叔与管仲是好朋友,熟识管仲,而管仲也同样熟知鲍叔。所以,管仲临死前,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继承相位,原因是“鲍叔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他说,论人品鲍叔的确是一个正人君子,但过于较真,原则性太强,上不会讨好君心,下不会迎合民意,更不会圆滑做人,如果让他做宰相,会得罪很多人,不利于朝廷的团结。其实,管仲的话既是对齐桓公的忠告,也是对鲍叔的保护。因为他知道,齐桓公膝下五子,个个不是省油的灯,齐桓公一旦死了,天下必将大乱,而若鲍叔为相,将会不自觉卷入“五子夺嫡”的混战之中。果不其然,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相互攻杀,齐桓公的尸体躺在床上六十七天,蛆虫遍体也无人过问。唯有鲍叔听从管仲忠告,全身而退,逍遥事外,幸免于难。所以,百年之后的孔子,对此惊叹:“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鲍叔死后,葬于鲍山之下。清乾隆年间,曾做河南巡抚毕沅、山东巡抚惠龄的督抚幕府,后因军功擢升四川简州知州的毛大瀛,初来济南,仰拜鲍山,言鲍山以鲍城而名,鲍城以葬鲍叔而盛:

鲍山闻有叔牙城,偶过山前感慨生。

看遍雨云翻覆态,墓门挥泪拜齐卿。

晚清的乡土诗人陈永修,亦有一首诗载入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只不过吟咏的不是鲍山,而是与鲍山根连的登玉皇台:

叔牙城外叔牙台,此日登临亦壮哉。

眼底群山浮黛至,云中一点送青来。

荒岩不见分金处,驿路犹存封邑碑。

荐士高风今已矣,空留神宇仰崔嵬。

传说,玉皇台,鲍叔的“阅兵台”,初建于春秋。唐宋以后,道教大兴,遂在台上建起玉皇庙,筑起玉皇阁,以供奉玉皇大帝。民国初年,玉皇庙尚存山门、钟楼、鼓楼和大殿五楹、东西配殿及上台的数十级石条台阶,看起来雄伟、高大,十分壮观。可惜,现遗迹不存。

鲍山自鲍叔“入驻”以来,万木参天,浮岚滴翠,一直是济南的名山,引历代文人前来咏赞。其中,清道光年间的历城诗人李僩,游览此山,曾留五言绝句一首,可见其美:

村舍落霞处,遥遥似倒悬。

深林藏白日,群嶂缩青天。

夺路泉争捷,行空鸟让先。

忽惊彩岫里,出入尽云烟。

此诗首联,大处落墨,起笔村舍,点明鲍山物色,从而展现日暮时分的鲍山全景。颔联之“深林藏白日”句,渲染暮色绚丽;次句之“群嶂缩青天”,则衬托天宇寥廓,给人以声情顿挫之感,显示出鲍山空阔、寂寥、绚丽和苍茫的意境。颈联首句的“争捷”和次句的“让先”,赋予景物的动态画面,给落霞映衬下的鲍山,增添鲜艳明丽的生机。尾句之“忽惊彩岫里,出入尽云烟”,则由近而远,在诗人目之所及处,描绘出一幅意境清幽的天然绝妙图画,令人向往。

如今的鲍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亭阁台榭,飞梁画栋;飞瀑高悬,清溪蜿蜒,宛如水墨作画,美不胜收。而分金桥,白雪楼,揽胜长廊,鲍叔纪念馆,则彰显出灿烂多彩的鲍山文化,几成济南东部地区景色恢宏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景区。

【作者简介】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校园散文诗协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院第十六届中青年散文作家班学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鸭绿江》《北方文学》《长江丛刊》《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等。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散文作品集、编著《历代诗人咏历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鸡鸣狗盗到千古一相:你的才华,其实远没有你的好基友重要
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第260天,“鲍”字)
知己
李白《箜篌谣》赏析
鲍叔牙的传说
鲍姓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