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曙明原创丨“二安”诗词何以鲜少济南风情之作

“二安”诗词何以鲜少济南风情之作

文/杨曙明

“二安”是我们济南人,济南人当然为之自豪和骄傲,可是我们也应当知道,在李清照流传于后世的诗词中,鲜少有济南人文风情之作,而辛弃疾则压根儿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曾经有过但后世散佚了,也或许由于多种原因,压根儿就鲜少留墨或没有留墨。

辛弃疾是历城人,历城自古就属于济南,所以他的济南人身份没有两说。李清照是章丘人,也有说是历城人的,不过别管历城还是章丘,反正时下都属于济南,何况李清照生活的宋金年间,章丘本就属于济南,所以说李清照是济南人最为贴切。

济南的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山水风情,让历朝历代的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数以万计的隽永佳作。无论是常住过的曾巩、苏澈、蒲松龄,还是短居过的李白、杜甫、苏东波,皆是如此,更别说是我们济南人张养浩、李攀龙等等了。那么,同为济南人的辛弃疾、李清照,何以没有多些为我们留下有关济南人文风情的佳作呢?说来不可思议,可这是历史的真实。

李清照、辛弃疾虽然生为济南人,可是纵观二人的人生经历,他们在济南生活的时间其实都不长,而且还都是早年间,这应当是他们没有为济南多留佳作之重要原因。

出生于1084年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乃饱学之士,系北宋熙宁九年的进士,仕途多是在外为官。由于家中藏书甚多,因而李清照得天独厚,靠着天资聪颖的耳濡目染,年少时就颇具文采,尤其是擅长填词,十六七岁时就在文坛崭露头角。不过彼时的李清照已经身在汴京(今开封)了,因为按照安作璋、张熙惟主编的《济南通史》“已无疑问”之说法,李格非在元祐八年(1093)任职太学后,李清照即随着父亲到了汴京。当然,史上也多有李清照十五六岁到汴京的说法,我们姑且不论。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这是宋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对李清照的评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色山光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上录的这两首词,当是李清照年少时的佳作。这两首词由于仅有词牌,没有词题,且创作时间不明,内容又无明确指向,因而究竟描写的是哪里之风情我们无从得知。有些济南学者认为,《怨王孙》写的是大明湖,《如梦令》写的是珍珠泉大院里的溪亭泉,但是此说没有铁证的史料依据,似乎有些“自作多情”,只能算聊备一说。因为在李清照的故里章丘明水,既有涌泉,也有水面,因而她极有可能描述的是故里风情,但别管怎么说,这两首词当是为济南留下的词作。

 10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1103年,宋徽宗下诏,严禁元祐党人的子弟在京城居住,李格非因系元祐党人,李清照因之受到牵连,被迫而无奈地与丈夫分别回到了章丘故里。1106年,李清照终于得以返回汴京与丈夫团圆,可是好景不长,1107年赵家失势,李清照便又随着赵家人回了其故里青州,并在那里待了近二十年。1126年,金兵南犯,北宋王朝节节败退,次年李清照尾追丈夫南下过江,之后就是在江南颠沛流离,并最终客逝他乡了。

与李清照相比,出生于1140年的辛弃疾更是生不逢时,因为他出生时济南已经沦陷于金人,北宋王朝也因难以抵抗金兵进犯而退居江南成为南宋。辛弃疾虽然生在济南,但因为父亲早逝,因而他年幼时便随着时任亳州谯县县令的祖父辛赞在谯县读书。祖父去世后,时年二十岁的他才回到了故乡。1161年,济南农民耿京拉起了抗金队伍,辛弃疾闻讯效法耿京,在济南南部山区也聚众举起了抗金义旗,并在投靠耿京不久,于1162年南渡淮河、长江投奔了南宋。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执意偏安江南,让辛弃疾宦游江南三十多年而报国无门,也使得他再也未能踏上故乡的土地。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

人的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爱好和擅长自是会有些不同。譬如:就写诗而言,李白喜欢浪漫,杜甫擅长写实;就填词而说,李清照喜欢婉约,辛弃疾擅长豪放,这喜欢婉约和擅长豪放或许也是“二安”鲜少或没有为济南山水留有佳作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被文坛誉为婉约词宗。婉约乃委婉、含蓄之意。她作为女子,喜欢和擅长抒发情感自然而然。或欢愉,或渴望,或相思,或悲凄,其词作内容即便是有些田园风情,也大都是触景生情,借以表达心境,单纯描写田园山水风情的极少。李清照毕生曾创作有大量作品,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有七卷、《易安词》有六卷,可惜由于动乱、灾难及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使其多数散佚。在那些散佚的作品中,有无相关济南山水风情之作,我们无法得知。

辛弃疾被誉为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他留给后世的诗词有六百多首,其中多为词作,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三。他的诗词大都是投奔南宋之后所写。或以诗言情,或以词言志,借以抒发报国无门的苦闷、郁闷、愤懑之情。可以这样说,辛弃疾的文学创作凝聚了他对未竟事业的希望和失望。再者,由于他在济南故里生活的时间不长,况且又时逢战乱,因而未能饱览过济南山水,没有为之写诗填词是极有可能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词合为事而写,时势让李清照成了“婉约词宗”,让辛弃疾成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虽然鲜少或没有为济南的田园山水留下隽永佳作,但他们为民族文化传世的隽永佳作,足以让我们济南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了。

【作者简介】杨曙明,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等九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二安”诗词大会之联想
诗词中的济南
李清照故居实拍(济南)
李清照的故事
云庄“遂闲堂”:张养浩故居700年
书法家们笔下书写的古代才女李清照的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