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曙明原创丨王乐平和他创办的“齐鲁书社”

王乐平和他创办的“齐鲁书社”

文/杨曙明

“齐鲁书社”创办于“五四”运动之后的1919年10月,最初的名称叫“齐鲁通讯社”,创办人是王乐平。

提起王乐平,当代人可能大都陌生些,可是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尤其是在济南乃至山东,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

王乐平,名:者塾,字:乐平,出生于1884年,祖籍诸城县王家楼子村(现五莲县西楼子村)。他自幼聪颖过人,18岁那年曾考中过秀才。1906年考入山东高等学堂。可是,当时的他似乎对学业并不是太热衷,因为青春的热血让他格外忧国忧民。1907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革命生涯。因为热衷于参加革命活动,1908年他被学校开除,之后短暂回诸城任教,时间不长又于1909年夏返回济南考入山东政法学堂。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他与山东的革命党人组织成立了“山东各界联合会”,逼迫时任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过后,为了躲避清政府的捕杀,他先是到青岛暂避,而后赴烟台参加了革命党人组织的山东军政府,并组织指挥了登州、黄县、青州、诸城等地的革命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之后,他被选为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并出任山东革命党人的机关报《齐鲁日报》之主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解决善后问题的“巴黎和会”召开期间,面对日本帝国企图侵占山东权益的狼子野心,时任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的王乐平,不断致电北京政府,代表山东人民表达了誓死抗争的决心。同时,他还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要求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争回原被德国侵占的山东权益。“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组织各界群众,号召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共同抵制日货。为了阻止北洋政府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6月18日,他又率领由省议会、律师公会、报业公会等群众团体联合选派的85名代表,组成了“山东各界请愿团”,奔赴北京进行请愿,当面向北洋政府提出了“拒签合约、废除协约、惩办卖国贼”的三项要求,并再三痛陈山东民众誓死抗争的决心。民意不可违,这次请愿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声援,最终使得中国代表拒签了“巴黎合约”。

多年的革命斗争经历,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的广泛传播,让王乐平意识到要实现民族兴旺和国家富强,必须开启民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于是,他在济南先是发起创办了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民治日报》,而后又在其天地坛街的居家中发起创办了“齐鲁通讯社”,并以此为阵地,经销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19年12月18日《晨报》记载:“自'五四’运动以后,就是沉默的山东,也是如梦初醒。……山东人民受尽不见不闻的痛苦,但今夏间,王者塾君曾约些同志在济南组织了一个齐鲁通讯社,一方面作通讯事业传达到外边去,一方面代派各处新出版物,为介绍思想改良社会的先声。”1920年10月,鉴于“齐鲁通讯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适应发展需求,王乐平将社名更名为“齐鲁书社”,并迁址到大布政司街(今省府前街)北首路东。

“齐鲁书社”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却是“以介绍新文化,增高人类知识为宗旨”。为此,他们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众多新书出版机构建立联系,广泛搜求各种进步书刊,其经销的进步书刊主要有:《俄国革命史》《资本论入门》《唯物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大纲》《辩证法》,以及《新青年》《觉悟》《共产党月刊》《新潮》《每周评论》《奔流》《建设》《曙光》《创造》《新生活》等。当年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曾连续几期为“齐鲁书社”刊发宣传启事。

作为推销进步书刊的书店,“齐鲁书社”还经常举办各类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学术演讲会、研讨会等,因而很快就成为进步青年聚集的活动场所。当时,王尽美在省立第一师范就读,邓恩铭在省立第一中学就读,他们就是书社的常客。同时,在他们周围,还聚集了一批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青年学生。

因为新文化运动,王乐平与陈独秀相识。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陈独秀函约王乐平,请他在济南地区创建共产党组织。王乐平拘于自身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的身份,于是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等。不久,王尽美和邓恩铭等人便在“齐鲁书社”内秘密组建了“康米尼斯特(英文共产主义之音译)学会”。据史料记载,这个学会是山东首个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学会”成立之后,因为王乐平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所以主要活动都是在“齐鲁书社”内进行。同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学会”基础上发起了以介绍新思潮的读书会——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半月刊。《励新》以宣传新思潮,介绍新文化为主旨,重在揭露社会黑暗,主张社会改革,倡导普及和普惠民众教育。1921年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诞生,这是继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武汉之后,中国的第六个共产主义小组,王尽美任负责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之后,不仅活动大都在“齐鲁书社”内,而且通讯也大都以“齐鲁书社”的名义进行。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赴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史学家们据此评论说,王乐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但说他是王尽美、邓恩铭等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不算为过。1921年冬,王尽美因为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学校开除之后,就暂住在“齐鲁书社”内,并由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22年,他还以“齐鲁书社”为阵地,又组织成立了以进步青年为主体的“平民学会”,以研究学术为名,宣传马克思主义。1923年5月5日,他还组织举办了马克思诞辰105年纪念会,并在会后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散发了传单。

“齐鲁书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让政府当局多有忌惮。1926年夏,主政山东的奉系军阀张宗昌加强了对“齐鲁书社”的严密监视和打压下,在这种情况下,书社被迫关闭。七年的历程虽不算太长,但其不平凡的经历却足以让它名垂青史。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齐鲁书社”的创办,不仅促进了山东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且还为山东引入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火星”,最为创办人的王乐平功不可没。1922年初,他还放弃了北洋政府要他赴美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派遣,接受了共产党的邀请,作为山东革命团体的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会议”,并实地考察了苏俄的社会制度。回国后,他向孙中山建言,建议采用“俄国之组织方法”。国共开始合作的1924年1月,王乐平和王尽美赴广州参加了国民党“一大”。会后,孙中山指派王乐平,回到山东负责建立国民党山东临时党部,并在同年7月召开的“国民党山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任委员。

王乐平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先贤,“五四运动”的干将,而且还是国民党内最著名的左派。孙中山去世后,由于对蒋介石之独裁日渐不满,他逐渐与其分道扬镳。在1927年3月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他猛烈批驳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之后,他署名《讨蒋通电》,痛斥了蒋介石背叛三民主义的行径。同年10月,他在广州参与了“另立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并在1928年12月成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中坚力量。在“改组派”负责人陈公博出国后,王乐平成为实际负责人。由于“改组派”的活动发展迅猛,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于是,他先是让国民政府下令通缉王乐平,而后又查封了“改组派”总部,并在1930年2月,派遣特务将王乐平刺杀于上海法租界的“改组派”总部。三年后,王乐平的遗骨被安葬在千佛山东麓的王乐平陵园内。

【作者简介】杨曙明,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我的父亲母亲》《历下名士寻踪》等九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记忆 | 王乐平:小地主家走出的大革命家
黄爱军|中共济南早期组织若干问题考辨
李清照诗词评注在线阅读(第11页)
英雄烈士谱丨邓恩铭:用短暂一生书写共产主义誓言
儒家4
济南省府前街的清代照片,找到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