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证治疗

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证治疗

           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而脆嫩,干燥的气候会首先危及鼻咽部,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破裂最为常见,即为鼻出血,中医称为鼻衄。现代中医鼻科认为本病的产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脉络损伤的结果,临床上与肺、肾、肝、脾关系密切,当辨别治之。

          鼻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

          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水热之邪犯肺上熏鼻窍,热伤脉络,溢于鼻中故为鼻衄。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少,鼻腔干燥并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边尖红、苔白脉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桑菊饮加丹皮、茅根、山栀炭。

           2.胃热炽盛:胃中素有炽热,或过食辛辣,以致胃热炽盛,循经上炎,血随热涌,妄行于外而为鼻衄,其血量大而深红,鼻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泻胃火,凉血止血。方选地黄汤加石膏、知母、大黄治之。

         3.肝火上逆: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干活上逆,血随火动,蒸破鼻窍发为鼻衄,证见血色深而量大,头疼头晕、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4.肝肾阴虚: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水,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鼻血时作时止,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凉血止血。方选知柏地黄丸加藕节、阿胶等论治。

         5.脾不统血: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矢司,气不摄血,脱离脉道,渗于溢鼻而致鼻衄。其血渗渗而出,色淡量少,面色无华,神倦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选归脾汤加侧柏叶、地榆炭等。

        对鼻出血的病人当遵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常用外止血的方法可选用冷敷法(即冷毛巾敷鼻)或吹药法(石膏煅热为末吹鼻)。鼻血制止后再按症治之本源,其病可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秋后经常流鼻血中医辩证论治方法
春季养生放干燥 中医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春季养生:中医教你防治流鼻血
【新提醒】中医治疗紫癜血小板减少
中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
老中医解析,8个按穴止鼻血方法,中医治流鼻血吃什么中药好的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