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宁游子安霞感恩会宁祝福老家 || 作者 安霞

感恩会宁 祝福老家

作者    ‖    安霞


刚刚在别的APP上看到一个问题:甘肃人眼里的甘肃是什么样子的?

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一波,我是甘肃会宁人,在浙江生活16年,在湖北上学4年,现在40岁,刚好生命的前20年在甘肃,还有20年不在甘肃。其实我的思维好些都停留在2000年之前。

我现在生活在浙江湖州,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湖州本地人,因为我比很多湖州人都了解湖州,如果有可能我会去南浔古镇做导游,讲解湖州清末民国年间的一些历史,问题不大。现在偶尔会有话题,提到是哪里人的问题,别人都会说:甘肃人啊……其实在浙江人眼里甘肃很遥远了,我太了解湖州人了,大部分人第一映像就是甘肃远,开车2个小时之外的地方统统远。

话题远了,扯回来。我是1982年出生,之后几乎一直生活在会宁县城,82年-86年之间生活在会宁各路桥工地,比如头寨大桥、张城堡大桥的指挥部。因为爸爸是路桥设计和施工者,记忆中爸爸基本都是副指挥的角色。

拍摄于会宁县张城堡大桥指挥部

我的小时候幸福而甜蜜,爸爸在工地,妈妈带着我。那会儿建路都是先做个木制结构的架子,然后再在上面做水泥、铺沥青,运输用的是架子车,沥青都是现场烧制,放在牛皮纸里包起来,做成大约30*100公分的长方形方块,其实非常危险,经常有人会被沥青烧伤,起码我的鞋子会沥青粘走好多次了。

上学之后,我是在东关小学,四个班,总共就200号出头的人数,那会儿没有学区的概念,基本在县城上学的都是爸爸有工作,孩子随爸爸来县城读书,女人工作的人数非常少。我们院子里,都是男人上班,女人操持家务。

拍摄于会宁县交通局院子里

另外,还有无形之中的冠夫姓,比如我姓安,大家会喊我妈妈是安阿姨,到现在,我妈70岁了,还是被喊安奶奶。妇女从事社会劳动很少,姓名被喊的很少,于是跟着这家男人的姓氏,定义这家女主人。现在如何称呼,我不得而知啦。

那会儿我记得父亲聊过县城人口,基本是2万人,学生有约8000人,寒暑假的会宁县城冷冷清清。农历逢2-5-8就是赶集的日子,基本都集中在现在南关的位置。据说现在会宁县城14万人口,不知道真假。

拍摄于会宁县太平安家坪

会宁人吃水,一直非常困难,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我对水有概念,就是在会宁县交通局的院子里,我们吃的池子里的水,这水是用车从别的地方拉来,倒进水池的,我们院子里都是用水桶调水吃。后来我们搬去教场家属院,每户都在院子里挖一颗水窖,我们吃的水,就是雨水,所以非常节约。因为家属院没有上下水的缘故,我们需要天用完的废水,只有一大桶,每天晚上,我和弟弟抬出去,倒在在外面下水道。

拍摄地址不详

所以可以想象,我们的洗脸水是反复用,一直变成黑色。可以说水,堪比油!但是当时没觉得很苦,一直到我快结婚,带着老公回甘肃,老公跟着我去会宁各农村拜访姑姑爸爸之类的亲房的时候,老公走的之后都会带着矿泉水,他觉得去农村喝水太废水。那会儿是2010年左右,农村依然是原始的用水方式。

我一直说,我的成长,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变迁历史,见证了祖国崛起的过程,也见证了甘肃会宁的部分发展历史。前两天的视频发出去之后,收获了非常多朋友的支持,也让我继续有做下下去的动力,关于我在甘肃会宁的成长视角,我分4个阶段来讲讲。

第一个阶段,80年代-90年代。我出生在甘肃会宁县妇幼保健站,我是家里第一个出生在医院的孩子,而我之前的2个孩子都出生在家里,因为没有及时就医而夭折。那个年代,我看到的第一台电视,是会宁交通局购买的,晚饭之后,交通局的家属和孩子们都会挤在电视室看济公,大约1988年左右,我家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而我家租住在东山跟脚下,我记得马路中间垃圾堆的边上,被一家爷爷奶奶清理出来开了个小卖部,这个小卖部里有我童年所有的幻想。

第二个阶段,90年代-2000年。这个时间段,真的是飞速发展,我家有了彩色电视,还有了一个小院子,记得有个木匠给隔壁张阿姨家做家具,我们左邻右舍都跟着,让木匠做,所以整个一个片区的的桌子、高低柜、衣柜,都是出自一个师傅的手艺。家里甚至买了一台洗衣机,虽然洗衣机是家里的摆设。还有了固定电话,有相当一段时间里,这部固定电话是那个家属院里唯一的一部,大年初一,我都要冲出去,去张阿姨家里喊她接他大儿子从尼日利亚打来的电话。

第三个阶段,2001年-2010年,这个时间段,我家从平房搬上了楼,吃上了自来水。我和弟弟妹妹陆续离开会宁考入大学,爸爸忙着在甘肃和陕西的各高速公路施工,挣钱给我们缴学费缴生活费,妈妈继续在家里给表弟表妹们做饭,争取让他们考个好大学。我们也赶上了时代的风口,从甘肃会宁到湖北、到石家庄、到北京求学,在祖国的其他省份定居工作,也找到了人生的另外一半,这10年里,也是我们家大跨步的10年。

第四个阶段,2011年-现在。这10年里,我最大的遗憾,应该是我爸爸去世,他没赶上好时候,吃苦太多、享福太少。留在会宁的只有90多岁的外婆,曾经有很多亲戚们,努力的生活,努力的让孩子们读书,终于走出了那片黄土地。时间太快,总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结果现在是社会的主力,家庭的顶梁柱,曾经都会吃喝发愁的会宁,不但城市版图扩大,而且业态繁多,再回去如果没人做向导,确实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四十年时间,国家发生变化,我们每个家庭发生变化,我们从不通水电、不通公路,到在全国各地扎稳脚跟,甚至全世界各地。我们的起点比发达地区要低,但是我们脚步走的快。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一样,我们都是在努力往前走。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会宁一男子持自制手枪行凶致3死8伤
永远的长征,永远的会宁
甘肃会宁农村老家的夏天有着游子无法言表的思念和忧愁
徒步长征路第245&246天:参观会宁会师地;泥土路丢帐篷
甘肃会宁:对县国土局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甘肃的高考状元县—会宁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