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探会宁红军村 || 作者 党小娟

初探会宁红军村

作者  ‖  党小娟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

《一代人的回忆》《过年总在记忆里》《瑞雪美颜桃花山 游子回家带你转》《那盏灯盏》《那时的母亲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年前猪肉飘香》《抗疫进行曲》《月圆中秋忆童年》《驾照学成记》《青春映笑脸  魅力健步行》《观看电视剧〈山海情〉有感》《电影〈金刚川〉之观后感《那一眼泉》《再登桃花山》《歌于四季听》《荞麦花》《我的几位同学+朋友》《父亲》《夏河拉卜楞寺》《若尔盖郎木寺》《扎尕那》《青江驿之看戏》《关于社戏》《两束花儿》《牡丹竞艳》《云顶山的鲁冰花》《忆我的老师(1)》《忆我的老师(2)》《忆我的老师(3)》《大卅屲的回忆》《“六一”儿童节的欢乐》《张家沟的狗蹄子花》《放羊轶事》《鹅掌花儿》《过年走亲戚》《嫂子嫂子》《回家》《飘舞的绳子》《忆我的高中时代》《婆婆大人》《兰山游记》《即将失去的家乡》《我的姐姐》《爷爷——我想您了》《一碗扁豆面》《拾地达菜》《大院里的老人们》《忆我的高中时代》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长……”这首歌曲是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歌唱人家内蒙古家乡的歌曲,显示出了草原地区美丽的风貌,听着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由于247线道路的改扩建,我的家乡也大变了样,也想为我的家乡它高歌一曲。原来的好多人家紧挨着窄小公路,让人感觉这个村子有些局促。现在靠着马路西边的人家也在一二年前被征迁了去,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四车道柏油马路。而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红军村,家乡那块的一个新建的村子,和我们村原来是挨着的。

红军村地处会宁县城会师镇南端距离县城仅有七里路的地方,那里是我们会宁南园综合体的大开发的规划之一,是社会主义乡村游兴起的美好象征之一,也是我们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标志之一。

过年前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农历小年的那一天,我看到红军村上了《央视新闻》频道,镜头里是锣鼓喧天的过年前的喜庆场面,央视记者的采访,让这个看着一般的村庄有了一股神秘的色彩,因为镜头中的场面是欢快的,风景是优美的,而人民的生活是殷实的。

在从县城坐车十几分钟后,我们很快就到了红军村的村口,“红军村”三个红色的字体嵌在竖立着的牌子里,在正午的阳光倾斜下显示出一股苍老的感觉,有种这个村子已经屹立在此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感觉。唯一进门不好的感觉是被好多的进站口那样的柱子给占了好多位置,有种拥堵的感觉,可能是为了将来给社会游客开放而设置的凭票进入通道吧!

进入了红军村后,远远地就能看到“美丽乡村”四个大字在远处的村子那边招摇,像一个呼唤游子归家的少女那般,不由得吸引人多看几眼。红军村整个是依狭长的地形所建,由北至南延伸而去,进村去往左走一截,就能看到印着黄色“中国梦”三个大字的屏风样的牌子竖立在左手,同时一面巨大的党旗上面刻着“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等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二为一,“中国”二字书写在党旗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旁边,“梦”字在右手的圆圈上,感觉又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献礼,设计别具匠心而富有艺术气息。转至这个屏风的背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语和两只飞翔蓝天的和平鸽给予人们对无限美好生活的遐想,让人不禁感叹“社会主义的中国此时此刻让人感觉到如此美好,如此幸福……”

下面正式游览一下这个村子喽,美丽乡村“one hour游”。沿着右手的马路再往里走,很明显这个村子的样子是参考了江南那样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式样,小桥的分成左右两边,右边是一些古色古香的书香门第之家,左边是一些二层建筑的商铺或者别的什么,墙头的灰色瓦片和白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这个村子更加显得静谧而美好。

小桥下面汪着一泓水,虽然没有江南那种流水的感觉 ,但这水也是很好的烘托了桥的存在,桥也是调皮和浪漫的,“所谓伊人”的背面是“在水一方”,它们两个虽然在诗句里是一句话,但是像一对伉俪那样在白色的桥体上相互靠背而对,也不失为设计者的一种浪漫情怀,因着这句诗,我更加喜欢红军村的设计感了。漫步村里,灰色勾缝墙上面的装饰话语会让你情怀满满——“In Here  在这里 花开四季 蔬果飘香 遇见梦里故乡”“In Here  在这里朝听山语 暮闻水声 遇见往昔岁月”等类似的话语,让人感觉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美好故乡的一种留恋和对过往劳苦生活的一种升华!“老者在地头观看鞭打耕牛” 的墙画更是让你回到了对过去的思念,“阳光下小孩坐在小桌上有老者辅导家庭作业”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只是我们那时候没有人辅导,自己由着性子写完便是最大的幸事。最为让人瞩目的莫过于那堵布满方言的砖墙,一句句颜色各异的“谝洋传”“浪来”“阿达来”“喋二话”等熟悉的方言词语让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故乡那熟悉的怀抱和熟悉的语言环境,只有这里才是真正的家啊,才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小时候想急着长大飞出去,而长大后想飞回来却再也难以回来的地方!

“永宁居”“水木年华”“百草园”“耕读第”“古今会州”等各种名称和字眼,一个个那种含有文化韵味的农家小院折射出我们会宁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也是不愧于她那“状元县”名号的,由此可窥见一斑。走着走着,我不由得为我是会宁人而骄傲,恰巧我也是喜欢文学和喜欢读书的这么一个人。这些优雅的小院,不足之处是大门紧闭,而我想的是能进去一看究竟就更加好了。

顺着桥边走,你不能忘了你是在村子里游着,所以主基调还不能失去,除了那些门厅小院,还有“殷家磨坊”,磨坊前面有个石碾子,门头挂了一些玉米棒子,显示还销售主要商品有:农家麦麸醋、酱油、辣子酱、旱地胡麻油等故乡特产,“民以食为天”当然是泱泱大国的主基调,尤其是在我们这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标有“会宁特产”的那栋土黄色小楼也是会宁特色的产品聚集地。路左手那家名叫“南川人家”的饭馆,门楣上标有“椒麻鸡、虾尾、烤鱼”,这都是招待外客的硬菜系啊,不正是央视新闻官宣的那个饭馆吗?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去一探究竟,看看真正的饭菜品相!

在农家小院和饭馆都看过的同时,精神食粮也是我们西北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色文化大观园”也稍微往马路边延伸了一些,藏在村子里面一些,这也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的戏院,在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因为那是给“神”唱戏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大戏开演,但是那个戏台也是静静地立着,等着懂它的人登台表演呢!

看到这里,红军村的游览也接近了尾声,再往村南头走,最南端就是一个巨大的城墙式的拱门,左面墙上写着“会宁会师中国安宁”

八个大字,显示1936年9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中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真是所谓会宁会师中国安宁,是有着很好寓意的地名。从这个拱门穿过去,你能望到的是远处美好的社会主义农村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场面。

红军村,红军会师,红色精神赓续,让我们秉承红军精神,走出这道拱形门,沿着会州古道的康庄大道,走向社会主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吧!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故乡早已变了摸样》
回村日记
秋日还乡
杨集老乡正月十四日浪会宁红军村,体验民俗风情处处都是浓浓的年味
【赣雩文艺】作者:谢世信《家乡》 总第137期⑥2019年第64期⑥
被遗失的红军党员登记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