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和他的“旗烟儿” || 作者 李延福
父亲和他的“旗烟儿”

作者    ‖    李延福


作者简介:李延福  会宁人,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有大量作品发表于地方刊物和网络媒体,数篇文章收录于会宁县有关书籍,出版有个人诗文集《心路》。人生信条:自由、自然、自信、自律。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记忆中会宁老家的年味》《农业社的故事之堵雀儿(麻雀)和放鹞子》《爷爷的火要儿(火绳)》《金色的童年(上)》《金色的童年(下)》《世纪的守望者(外二首)》《当你老了(外一首)》《春天的故事(外二首)》《中秋节遐思》《坝上草原游记》《题“新瑞公益基金”(外二首)》《重游北戴河》《父亲节唱给天下的父亲》《青年逐梦》《乡愁系列之——"走,喝茶走!”》《乡愁系列——童画》《乡愁系列—— 大汗人》《乡愁系列——家乡的土炕》《乡愁系列——请“干大”(干爹)》《乡愁系列——帮工》《乡愁系列——过五月五》《乡愁系列——抢寡妇》《乡愁系列——六月麦黄》《乡愁系列之—— “ 吃烟不?”》《乡愁系列——瞅媳妇》《中年奋斗》教育篇:用心血培育桃李(一)《中年奋斗》教育篇:用心血培育桃李(二)《中年奋斗》教育篇:用心血培育桃李(三)《中年奋斗》农耕篇:用汗水浇灌责任田(一)《中年奋斗》农耕篇:用汗水浇灌责任田(二)《中年奋斗》农耕篇:用汗水浇灌责任田(三)《老黄牛走向刑场》《为会宁农村的班车司机歌唱》《党家岘老街记忆》《春到山乡》《歌唱父亲》《怀念父亲》《妈,我回来了》《清明节哀思》《上坟》《游子吟——写给那些长年在外奔波的打工者》《诗四首》《不忘初心跟党走 幸福不忘毛主席》《前檐的水不往后檐流》《故乡的野菊花》《词十五首》


又是一年父亲节,为纪念天国的父亲,我写了下面的文字。

父亲在十几岁和同村的一位老人一起放羊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吸旱烟到九十四岁去世,有七八十年的吸烟历史,和“旗烟儿”(家乡人把旱烟叶叫做“旗烟儿”“烟叶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亲吸的烟叶都是自己栽种的。打我记事起,父亲每年总要在三两块土炕一样大小的地里种上旱烟,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清明过后,春和景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父亲开始为旱烟育苗了。由于旱烟种籽颗粒细小,加上干旱少雨,父亲一般要用草秸或干驴粪末覆盖种好的地面,有时候还要在河沟里挑来泉水浇地,汗水滴在了新翻的土地里。

五六月份,几场酣畅的透雨过后,旱烟叶苗生长旺盛,嫰绿肥大的叶片摇曳着簇拥着一撮一撮淡黄色的小花,父亲总是抽时间给烟叶打花(摘花)。他说只有及时打花的旱烟叶吸起来“硬”(带劲,烟瘾轻的人吸几口就打饱嗝甚至头晕恶心呕吐),否则,吸起来“绵”(没口劲,“烧”口)。父亲栽种的“旗烟儿”有“大个子”和“矬老汉”(别人这样叫父亲也便这样叫)两种。“大个子”茎杆高叶片小而薄,吸起来“绵”,“矬老汉”个头小但叶片大而肥厚,吸起来“硬”,两者一结合相得益彰。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山村的正午安静得和午夜一样,连一声鸟叫都听不到,人们都在睡午觉。我叫父亲吃午饭,他会说“你们先吃,我就来了”(这也成了他老人家的口头禅)。平时,每当饭熟了,我们叫他吃饭时,他一边干着永远干不完的农活,一边这样答应着。父亲把摘下来的烟花用手搓搓捏掉水分晒干当烟叶吸,但烟花儿毕竟不是烟叶子,吸起来没劲口,还有股怪味,只有在旱烟青黄不接的时候凑合着解解馋。

白露(或秋社)前后,金风细细,秋高气爽,鸿雁吵叫着急急忙忙向南飞去。父亲开始收割“旗烟儿”了。因为烟叶最怕霜杀,旱烟叶一经霜冻,吸起来就有股臭味。父亲把割倒的烟叶用冰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然后倒挂在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其慢慢凉干。父亲说,只有阴干的烟叶子质量最好,吸起来有劲口。

冬日里,太阳暖暖地照着,没有一丝儿风,笸箩里小猫蜷曲着身子“咕噜咕噜”在“念经”,父亲开始“做造”他的“旗烟儿”。他先将一把把烟叶晒干或者在火炉边上烤干,接着把烟叶捋下来搓细,再把茎干用斧子剁碎拿石窝捣细,最后把加工后的烟叶烟干混合在一起过筛。一堆月白里泛着草绿的旱烟就“做造”成了,旱烟散发的异香掺和着一股淡淡的辣味,闻着它你不由得要美美地打上几个喷嚏。

父亲把“做造”成的旱烟叶装在牛娃皮袋(完整的小牛皮口袋,就像黄河里的羊皮筏子上的羊皮袋一样)里,挂在门房墙上,可以足足地享用一年。

父亲吸烟用的是旱烟瓶(烟袋),黄铜或铝制的烟锅,竹子或珍珠杆(珍珠梅)做的烟杆,石头或玻璃的烟嘴。

父亲吸烟的量一直很轻,每天就那么几瓶(几次)。农活干完了,他老人家一边喝着罐罐茶一边吸旱烟,或者一边躺着闭上眼睛想心事一边吸旱烟。来客人了,和喝罐罐茶一样,让客人吸旱烟是少不了的待客礼数。父亲有时候还会亲自为客人装上一锅旱烟,一边用手拧干净烟嘴上的口水一边用双手把烟瓶递给客人。父亲吸旱烟时一般用手盛着烟瓶,防止不听话的火渣从烟锅里跳出来点燃被褥。

吸烟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从烟瓶里捅出来的烟屎黑黑的黏黏的,有着刺鼻的味道,可以消炎止痛,用来涂抹在蚊虫叮咬的地方或者无名痈肿处。

父亲是很少吸香烟和雪茄的,他说这些烟吸起来赶不上旱烟“得劲”。

晚年后,父亲还会把自己亲手种的“旗烟儿”装上几碗作为信物,带着他的思念,送给外地的亲人,比如他的弟弟,他的大儿子等。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老人家的旱烟瓶我一直收藏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我敬爱的父亲,想起了他栽种“旗烟儿”,“做造”“旗烟儿”,惬意地吸着旱烟的情景。

父亲,你是平凡的但在儿女心中最伟大的人!

2022年父亲节

附:乡愁系列散文——“吃烟不?”

作者    ‖    李延福

家乡人把吸烟叫吃烟。吃烟同喝茶一样可以算得上是家乡的一种文化。家乡人吃的烟有旱烟,水烟,纸烟(香烟)。

旱烟,自己种植,自给自足。过去人们以吃旱烟为主。男人从十几岁就吃烟,吃一辈子,到八九十岁不离旱烟锅,有人到西征前还要过一把旱烟瘾呢!

旱烟锅很考究,黄铜嘚唠(方言,脑袋)叫碗儿匠匹个鱼儿双背剑,竹子烟杆有的一胳膊长,烟嘴子是铜或绵石做成,玛瑙玉石属上品,烟杆上吊的烟口袋是妻女或相好缝制的,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水烟瓶和干炉儿是用来吃水烟的。烟丝压成块状,从商店里买来,“甘”字牌水烟最好,是甘肃特产,原料是产于兰州榆中的烟叶。水烟瓶由黄铜或青铜做成,因底座中装有水,吸起来“咕噜噜”响。吃熟面,拉水烟,喝罐罐茶,三个环节一个系列,缺一则美中不足。

干炉儿吸起来香死人。干炉儿用羊干拐儿(羊腿骨)做成,放烟丝的一头放一铜元,烟嘴儿是子弹头做成,烟丝用酒一噴,几人在场一人吸,别人便急辽世娃(方言,心急)咽寡唾,人闲干炉儿不闲。

家乡人待客的基本礼数就是让你吃烟喝茶。十顿饭维不了一个人,一瓶烟往往就把人惹了。所以吃烟时一定要先让人:“他爸,过你烟!”“走,到屋来吃上一瓶烟老再走撒!”老实而诚恳。

干活累了要吃一锅歇乏烟。犁地到“干粮回”(早晨八九点钟)人困马乏,牲口低垂着眼皮,任你咒骂鞭打就是不动弹,男人们便凑到一起,没有馍馍吃,就吃旱烟。阳婆暖暖地照着,喜鹊和火石家家(一种小鸟)不失时机在新翻的垄沟里啄食昆虫,蛰驴蜂不顾一切在老驴的肚皮上吮吸着,任凭驴子摇头甩尾刨蹄子,这时你可以随便一拍让它流血牺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蛰驴蜂也为吸驴血而失去性命。

这时人们正沉浸在吃烟的幸福之中。几个人吃着,几个人看着。烟从口里进去,咽上一半,再从鼻子里慢悠悠喷出一半。吃到最后,瘾过了,便脱下一只鞋来翻过鞋底朝天,婆娘用麻绳纳的鞋底结实细密,将旱烟锅里带着火星的烟灰磕到鞋底上,连忙把烟锅放到烟口袋里,用拇指在外面捏弄着装上一锅,按在冒烟的烟渣上再翻转,接着连忙“叭叭”吸上几口,随着火星溅起,烟锅上青烟丝丝,口里青烟丝丝,然后将烟嘴子在手心里一拧,揩尽唾沫憨水,双手握烟瓶掉转方向,烟嘴子朝你:“暂,他爸,你吃!”你便连赶用双手接过烟瓶,顾不上应承送到嘴边,狠命地一吸,鼻子嘴里喷出阵阵青烟,脸上綻出花一样的笑,吃的是烟,交流的是情!一缕缕青烟裹挟着谈笑声在和谐的气氛中弥漫开来。过去的人吃别人一锅旱烟都要记情呢!

天阴下雨,农人们没事干,觉睡足了,就到左邻右舍去谝闲传,三五人围一火炉,柴火正旺,一边捣罐罐茶一边吃烟,尽管是瘪谷熟面沫子茶,烟是旱烟,但人情和炉火一样温暖!雨雪下得越大,坐着越踏实,好像雨雪不仅下在了久旱的农田,更是下进了心田。转眼间,夜幕降临,大家起身离开,主妇会站在厨房门前,两手搓着围裙,笑容可掬,甜甜地说:“他爸,饭吃老再走撒!”同时厨房门里冒出来浓浓的莜豆面酸片片的香味。“不老,个还要就友头购(方言,喂牲畜)起来。”咬着旱烟锅的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哝着,恋恋不舍地挪动着脚步,谁家的驴在唤草:“昂刺,昂刺,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烟
抽烟---金受申
乔加林 | 烟袋
中国烟具文化(多图)
香烟烟具如何使用 烟具的历史介绍!
怀念抽旱烟的父辈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