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会宁人的习武记忆与思考——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 ​一剑飘雪

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  ‖  剑飘雪

作者:一剑飘雪,业余爱好文学写作。

年少有一个武侠梦。

窄刀一把,浊酒一壶。笑谈风月,行侠仗义。快哉!

岁月如梭,出门在外二十载,学拳习武二十载。少年子弟江湖老,如今不再狷介轻狂,江湖已成梦里涟漪一点。

回首二十年,往事涌心头,略以流水记之。

一、古都学艺篇

(一)学校篇。

1. 洪教头。

交大的体育课是选择专项的,我自然选择了武术课,宿舍其他2人也受我影响,选择了武术课。

于是遇到了洪教头。洪教头姓洪名流,是王氏三门拳的传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硕士,曾获过传统拳击比赛冠军、全国武术比赛双刀冠军等。

洪教头第一课就教大家劈砖,让大家在校园里捡块砖,拿回宿舍,每天劈几分钟。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洪教头其实不是真让大家去劈砖,而是磨大家的耐性,另外也能保护下校园环境吧。洪教头讲课风趣幽默,深得大家喜欢。

洪教头教的是散打,从直勾摆基本拳法,到鞭腿扫腿等腿法都进行训练,两人一组带护具互相配合练习,期末考试直接是按体重分组实战。

04年正好是猴年,洪教头教了一套猴拳,组织好几个班的人在校运动会上表演了金猴闹春的节目,场面宏大,十分壮观。

2. 软式擒拿。

洪教头还教软式擒拿,是选修课。

擒拿是利用控制反关节来达到克敌的目的,软式擒拿需要的力量较小,但更需要技巧以及协调性,要求在被抓、握、搂、抱的状态下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打大、以巧克力,强调一招制敌,让对手失去重心是关键。

洪教头上课还是两人一组,反复训练同侧手被擒、双手被擒、压单肩、压双肩、抓握衣领等多种情况下的解脱与攻击。

洪教头比较实际,强调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反复训练才能运用,也客观说擒拿并不是万能的,在绝对力量差异过大、绝对身高差异过大和一人对多人时,都不宜使用擒拿。

3. 其他。

交大从1998年就将24式太极拳作为必修科目,考试不通过无法毕业。记得快考试前,大家都对照教学视频,苦学苦练。我还指导过一些第一次考试不通过的同学,学会后进行了补考。其实考试的要求并不高,套路能连贯打完整即可。

学校还有其他很多的选修课,武术类的当时选修了42式太极拳、太极推手、中国武术文化等。

4. 社团。

交大的学生社团很多,每年迎新的时候,有“百团大战”的说法,各个社团都在抢着招人。交大学生武术协会的历史据说可追溯至南洋公学时期,由霍元甲第三弟子刘振声担任总教练。上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为交大《技击部成立十周年纪念册》题词“强国强种”。因此武术协会在社团中属于开展的比较好的。在新生期,参与了不少社团的工作,但很多都是宣传、组织工作。

(二)社会篇。

1. 杨式太极拳。

古都的杨式太极拳主要是赵斌先生这一支。赵斌先生是杨澄甫二兄杨兆元的外孙,自幼随三姥爷杨澄甫学练杨式太极拳。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曾任杨虎城将军第十七路军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战术教官、冯玉祥麾下独立第五旅上校参谋长等。解放后在西安专事传拳,和子赵幼斌、徒路迪民合著有《杨式太极拳真传》一书。

刘进宝先生是赵斌先生的弟子,也是交大的老师,长期在交大办班授拳,我也跟随学习了杨式85式太极拳。

刘老师强调最多的是赵斌先生说的“恒专不骄”四个字,告诉我们,练太极拳一定要有恒心,能坚持;要专一、专业,不骄傲、不自满。

2. 白猿通背拳。

交大的对面就是兴庆公园,公园内有不少武林名家好手,路氏白猿通背拳就是其中一门。

路氏白猿通背拳属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的内家拳种,是由路文瑞先生将道家“南极兽中之艺”和家传的皇宫摔跤技术、西方的拳击技术融为一体创编的。路文瑞先生在山东国术馆任教练,抗战时期加入李宗仁部保家卫国,曾一人以单刀对八名日兵刺刀而杀出重围,解放后曾被入选陕西政协委员。

兴庆公园不收门票后,我经常去公园看练拳,后来跟随李海燕老师学习了十二象形拳中的一些基本套路,当时王相林先生有时会过来指导,李海燕女士的蛇形拳,傅天保先生的螳螂刀独树一帜,让人叹为观止。

路氏白猿通背拳对基本功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身法的要求很高,要有狮头豹眼,雁手鹰臂,猿膀虎背,熊坐鹤行,龙身猫步的体态,象形而不仿形。由于难度比较大,后来没再坚持。

3. 陈式小架太极拳。

后来有同学介绍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有人教陈式太极拳,于是我们约好,每天骑自行车去学。

教拳的是职如垒先生,他练的是陈金鳌一支的陈式小架太极拳,当时学习的基本都是周边大学学生,记得有一位博士师兄练的很好。职先生也有“博导”的美誉。

职先生温文尔雅,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在旁边看,他就过来问,怎么不一起练啊?职先生教拳认真负责,重视细节,对脚、手的位置、距离等都有严格要求,有些具体到多少厘米、多少度,教拳时对内劲的运行也会指点,可谓法度严谨。

职先生练拳含蓄内敛,从容大方,气质不凡。当时跟着学了小架一路,很多师兄弟还学了刀、剑等。职先生有时候会用细竹竿比划枪法。

2014年职先生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小架(小圈)精要》一书。先生已于2015年去世。

4. 形意拳。

高银鹤先生是西安形意八卦的大家。高先生十来岁就开始跟张占魁的入室弟子钱松龄前辈学拳,并曾得到姜容樵,王子平等前辈高人的指点,形意和八卦的功夫非常全面,精通的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套路也非常多。高先生出版了好几本专著。

跟着高先生学了形意五行拳,后来由于距离太远,就再没去了,当时还给几个师弟推荐过。他常说内家拳是一条龙,形意为头,八卦为尾,太极为腰,三者结合起来,技击效果最好。

5. 陈式太极拳。

有次在学校的BBS上看到有师兄说学校有老师教陈式太极拳,于是认识了兰广华师父。

兰师父11岁跟随白悦本先生学陈氏老架一、二路,主要教交大的学生,当时跟随学习的有几十人,每天晚上大家都在一起练习。当时学习了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十三把鞭杆,至今还在练习。

兰师父是回族,经常说我有信仰,不骗人。那时候兰师父正年富力强,老架二路三分钟内就可以打完,一连可以打好几遍。他说年轻的时候羊肉泡馍能吃两碗,身体很好,后来因车祸中途有段时间不练拳,等康复后才继续开始练拳。

兰师父教拳注重功力训练,架子要求比较低,传授的是原汁原味的陈发科先生在北京的早期架子。他在90年代联系为白悦本先生录制了老架一路二路的视频,当时给我们都给了一份,让我们多看多模仿。

兰师父还会滚龙刀和梅花剑,当时学了部分,后来都忘记了。

2016年路过古都时,专门去看望了兰师父,仍然精神矍铄,还在腾飞塔下教拳。

二、金城学艺篇

2007年,阴差阳错来到金城工作,有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虽然没有高的工资,但有较多的时间可以供自己支配。

(一)太极篇。

经打听说有一位付老师在兰大医学院教拳,功夫很好。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去医学院拜访他,寒暄几句后,我提出想见识见识一下真正的太极功夫,他让一女弟子出面,让我双手抓住他女弟子的双手,女弟子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把我发出,顿时脸红到脖子了。付老师伸出手掌,四指并拢,让我折,我没折动。在场他的弟子十多个,我就再没试。但心里比较不服气,这离我心目中的太极功夫差距太大。

再后来他晚上在商学院的操场教过我几次拳架,这就算熟悉了,我再次和他试手,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能把我发出去。他说,你练过太极拳,身上比较松、比较软,不好发,如果是没练过的人,身体僵硬,就很好发。我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挺拔凉拔凉的,也就慢慢的不去找他了。

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听说傅师父在广场练拳,我就想之前自己是不是找错人了。于是我又到广场去拜访傅师父,发现不是同一个人。原来真的是我搞错了,傅师父大名傅伦畅。

看着傅师父带领弟子打完拳,然后和弟子推手,弟子在他手中如果大人戏孩童一般,我眼前一亮,找了个机会,我也上去和傅师父搭了一把手,一搭手,我就被发出去,毫无反抗余地,我知道这次遇到了真正的太极功夫。那个早上,可以说是我练拳路上的一个转折。

后来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我去傅师父家拜见了他。在家里,傅师父给我放了他75岁时拍的拳架录像,然后我又和他试了试手,傅师父家客厅有一张单人床,我背靠着床,基本上一搭手,我就被发到床上。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傅师父的对手,另外后面有床保护也不怕受伤,这次我放开了,把自己会的全都抖露上去,不管怎么都不行。折腾半个小时,我气喘吁吁,傅师父面不改色,我彻底服气了。

临走时,傅师父赠给我他拳架和推手的碟片,以及他对太极拳的感悟,虽然只有几页纸,但是傅师父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我如获至宝。

于是我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太极拳学习。 

傅师父70年代开始开始学拳,至今40余载。曾得过肺结核、哮喘病,81年办理了病退,98年又病倒卧床,2003年入冬又一次吐血数月卧床不起,直到2004年4月才出门活动。据他自己说2004年4月之前,练拳并没有练出功夫。大病之后,他思想发生了变化,拳也有了质的进步。04年4月到05年10月,这一年多,他坚持练拳,精神有了好转,病情稳定,久病的身体挺了过来,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早上从7点练拳、推手,直到11点,毫无倦态。傅师父虽只有扫盲班的文化程度,但仍将自己练拳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写出来整理成册,供学生学习,十分的难能可贵。

傅师父为人十分低调,不为名利,在这个大师遍地的年代,他网上几乎查不到任何资料。他那种豁达包容、舍己从人的功夫,平易近人、谦虚善良的为人,为太极拳传承发扬付出的心血和辛苦,都值得好好去学习。

傅师父2014年去世,我痛失良师。2015年,我把傅师父写的东西,还有照片集成了一个小册子,印刷赠送他的学生弟子们,以告师父在天之灵。

(二)鞭棍篇。

2011年,经一老乡介绍,我认识了马德师父。

马师父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受家学的熏陶,挚爱武术,主要有家传绝学疯魔棍、疯魔鞭杆、 五阴七手十三法鞭杆、探海十八手鞭杆等。八十年代在《武魂》杂志相继发表了疯魔棍的部分文章,后出版了《疯魔棍法阐宗》一书,曾受邀到新西兰等地传授棍术,对西北棍术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师父还拜吴式太极拳张雅泉先生为师学习吴式太极拳,懂中医,喜收藏,对养身之道颇有研究。

马师父是回族,身材高大,性格豪爽,功夫精湛,练起拳来势如猛虎,不可抵挡,出拳让我有胆怯之感。拿起棍子,眼睛如尺,想打哪里就打哪里,分毫不差。跟着马师父学了鞭杆等,一直习练。

(三)八卦篇。

2015年,我又拜全元先生为师学习无极八卦掌。

无极八卦掌是卢空隐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从北京带到兰州的,真正的宫廷内家拳法。

全师父50多岁从单位内退后发起成立研究会,曾参加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等赛事活动,所表演的无极八卦掌深受好评。所撰写的论文《无极八卦掌与长生之道》荣获“2016年美国首届国际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养生论文奖”,编著出版了《尹式无极八卦掌》一书。

全师父将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教拳,传授原汁原味的尹派八卦掌。授拳十分认真,一遍一遍示范,手把手指导,反复纠正。对动作的标准要求高,严格按照拳谱来练。

无极八卦门留下来的老拳谱、老器械很多,全师父对五十余套拳谱都进行了认真钻研。他也在北京、青岛、中山等地授徒、交流。 

全师父身材消瘦,有“瘦尹”之风,出手如闪电,发劲冷脆,身法多变。后来蓄起来胡须,白须飘洒,仙风道骨。全师父为人低调,不图名利,一心只为传承发展无极八卦掌,让人敬佩。

(四)咏春篇。

2019年,我拜叶问先生长子叶准先生为师,进入叶问咏春叶准系弟子名谱,学习咏春拳。

叶准先生,生于1924年,是目前咏春拳辈分最高的。7岁时,他便开始随父亲叶问学习咏春拳。1962年,移居香港后继续随父学习,并开始独立教拳。之后,叶准在世界各地教授咏春拳逾半个世纪,为咏春拳的普及和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国际奥委会特授予其“武术终身成就奖”。

叶先生当时九十多岁高龄,不具体教动作了,由他的儿子叶港超先生和一众弟子们教拳,他就在旁边看。兴趣来了,也会进行示范。叶师父会和每个人一一黐手,让大家感觉。

叶师父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但一黐手,马上就和变了个人一样,九十多岁高龄依然出手迅捷,反应迅速,功力深厚,拳拳生风。

有天晚上,我们一起陪叶先生喝粥。在南方武术中说喝过几天粥就是练过几天拳的意思。叶先生开玩笑说,你们也算是喝过几天粥的了。

有人问叶师父长寿秘诀,他说不喜欢的事不做,不喜欢的人不见,就是不要被任何事情影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生气,尽量避开让自己烦恼的事。

(五)游学篇。

2015年去海南出差期间,拜访了张剑平先生。张先生在甘肃呆过很多年,对甘肃的武林很熟悉,给我指导了形意拳。 

2017年,我参加了太极禅的培训,当时培训班只有2名学生,由技术总监韩力女士授课。太极禅是由马云与李连杰联手发起的,用太极教授人们健康、快乐的一种生活哲学。

2018年,我去天津参加第三届全国武术科学大会,撰写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参加大会期间,遇到武世俊老师,跟随至宾馆房间向其请教学习。去三亚参加了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活动名家云集。我获得了太极功夫精英大奖赛一等奖,现场听了陈小旺、童旭东等老师的讲座。在河北张家口参加了由体育总局举办的太极拳骨干培训班,学习了陈式、杨式、吴式太极拳规定套路和新编八法五步。参加了中华幼儿武术教师培训,由王天明老师授课,学习了幼儿武术教育的相关知识。

2019年,我在峨眉山参加了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与来自全世界的中国传统武术好手同台竞技,获得太极拳二等奖,拂尘三等奖。现场听了朱天才、吴连枝等老师的授课。

三、思考篇

从2002年上大学到现在,整整二十年。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很多好老师、好师傅,见过一点真的东西。

(一)回应质疑。

作为一个业余喜欢传统武术的人,身边有很多的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练这东西?特别是在马某某事件后,听到的更多的是冷嘲热讽,有本事去打某某某啊,又一个五连鞭,这样的话数不胜举。

在武术解读上,社会陷入了混乱,人人都是“专家”,不管看没看两本武侠小说,都可以对中国武术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到处充满了怀疑、嘲讽、幸灾乐祸。

一个学校一个年级几百人上千人,考清华北大的就那么几个,难道其他人就不学习了吗?打乒乓球的人那么多,大魔王又有几个?梅兰芳那样的大师就那么几个,草台班子照样有观众。

我觉得对传武人也要一样对待,不要要求每个人都是泰森,有些人练一辈子可能也打不过没练的,难道就说他的辛苦是错了吗?

有人问你能打过几个人?我只能打过自己。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强,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强,这就够了。

(二)思考原因。

抛去这些非议不谈,传统武术确实没落了。

不传。真功夫难上身,老辈人当宝贝守着,轻易不传。对武功的体验越深,江湖阅历越深,就更加的保守,十句话藏三句,宁可把它带走。“鸳鸯绣出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于人”。一个门派的核心,法不传六耳,秘传一派一代最多不超过三五人。得了真东西的人害怕别人知道,躲着都来不及了,怎么会四处卖艺。得来的不容易,也就不会轻易传。

师徒。中国老艺人教徒弟,都是一管管一生,师徒关系是性命相托,徒弟养师父。“穷文富武”,师父住在徒弟家里,徒弟管吃管喝,甚至养老送终。现在很多传武人只是副业,不吃这碗饭,道传有缘者,传拳不经营。现在的师徒关系更像师生关系,今天你来了,明天他走了,教了你你也未必感恩,付出得不到回报,自然也就不付出了。

滥造。民间武术,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这种记忆的传承本来就是靠人的血肉之躯,而早期一些武术秘籍都非常艰涩难懂、也不精确。老人离世,功法失传,典籍散失,传统一断便没法复原,于是伪作淤积,也必遭轻贱。

坚持。在这个功利而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少有人愿意忍受漫长而单调的练习,更没有人愿意拿一生的时间去传承。任何一个高手都不是师父教出来的,是练出来的,靠个人悟出来的。传武人的出路不是太多,不能养家糊口,谁会下那么大力气。

福报。真的东西是需要福报的,没有大福报得不了真东西。每当练拳到一定阶段,感觉良好、进步神速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扰,毕竟生活在红尘中,俗事是免不了的。武学的传承一方面是修行,另一方面也是积德行善。

需求。传统武术技击的民间社会需求小,商业价值不显著。大多数人抱着防身健身、休闲交友的目的。需求分化了,不再是过去以搏杀为目的。标准化、商业化、竞技化、体育化、体操化、舞蹈化、大众化、健身化,把传统武术肢解成无数碎片。

明师。社会上很多老师其实是照着光碟学的,学完就去教别的学生,自己不求甚解,学者更是无所适从。自己学来假的东西,又以假的东西去教别人,误人误己。明师难得。

难练。传统武术确实难练,就算有明白师父指导,自己天天跟在师父身边,师父苦口婆心认真传授,也未必人人都能成才,它需要的各种条件真的太多了。有些东西需要天分。

(三)继续坚持篇。

没有必要怀疑和否定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无需自大,也不自卑,更不要厚此薄彼。客观理性的认识的对待。

武道,就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一种防身自卫的技术,一种培养品格精神的手段,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

喜欢就坚持。无需多言。

虽然梦中江湖色渐轻,江湖儿女日渐少。

但江湖一梦不曾休。

此间少年,此间意气,从不曾褪色。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藏视频(首发)】纪念洪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傅景振老师逝世20周年!
我的师父石崇英先生(下)
太極“开合收放”解
嫡传杨式太极拳(转载太极网)
【视频】太难得!一代宗师傅钟文 拳、剑、推手,每看一遍都有长进!
何为慢练的外家拳--荣华丰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