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0年学习毛主席《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 作者 潘涌昌

1970年学习毛主席《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作者 ‖  潘涌昌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肃会宁人,会宁简师肄业。助理会计师,主任科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乡文书,区秘书,县、社数单位科员、会计,《会 宁 县 志》编辑。被聘任《白 银 市 志》《会 宁 县 交 通 志》《会 宁 党 史 资 料》(第五集)、《白 银 市 文 物 志》(初稿)编辑,会宁文史资料《古道名城》《三 军 会 宁 会 师 旧 址》编委委员,《古道名城》(续一)副主编,《会 宁 县 文 物 志》(初稿)主编。在《甘肃史志通讯》1993年第二期发表《靖远、会宁两地战国时为北地郡辖境吗?》考证论文一篇。曾两次被甘肃史志编委会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


12月21日记事

写学毛著《 矛盾论 》发言稿

学习毛主席《矛盾论》第六节“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发言稿

我们学习过毛主席《矛盾论》第五节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按照毛主席的科学论断: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永久的,绝对的。在矛盾的绝对的斗争性问题中包含着对抗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就谈一下对《矛盾论》第六节“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的认识。

一、 段落大意。这一节共有八段。

第一段,毛主席以反问的口气提出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接着毛主席作了精辟的概括:“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斗争的一切形式。”这里我们总的应该理解两个问题:1. 对抗包括在矛盾的斗争性问题中,而不是包括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中。2. 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有些是包含着对抗,有些并不包含对抗。

第二段、第三段,毛主席从社会和自然两种现象中抽出最能说明对抗性矛盾这一问题的两个事实作例证,补充说明了第一段里提出的关于矛盾的对抗是什么的问题,使人对对抗性矛盾斗争形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两段,我们同样应该理解两个问题:1. 有些矛盾在发展(即斗争)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具备有对抗的条件。2. 在矛盾发展到一定条件下(比如说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增减或外部具有一定的条件;炸弹由于外因的促使等),即是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质的变化时才采取对抗的形式。

第四段,毛主席指出革命者应充分认识对抗在矛盾斗争性问题中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认识了这个关系,就使我们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对待事物特别是社会现象洞察它的实质,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五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毛主席辨证地研究了对抗这一斗争形式的运用方法,他指出:“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这就是说,有些矛盾原来是非对抗性的,后来发展为对抗性的,有些则与此相反,所以解决矛盾的方法就各有不同。

第六段,毛主席这段论述包括两层意思:1. 用中国共产党内和苏联共产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事实,阐明了在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一开始并不是对抗性的,但来由于矛盾的不断发展,由思想上的矛盾发展到路线上的矛盾(当然路线斗争是由思想斗争发展而来的,也是一种思想斗争,但这是与思想斗争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斗争),这才出现了对抗的形式。2. 对于思想领域里的矛盾,因为它一开始还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抓紧(对于一个犯错误的同志来说)通过外因这个条件而促使内因起变化,达到矛盾的解决,但外因仅是条件,起决定性的还是内因。如果一个人坚持错误,那就有发展到对抗的矛盾的可能性,党的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七段,毛主席用城市和乡村在经济上的矛盾这一实例,说明了在不同社会制度里,有些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对抗性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并不一定表现为对抗性矛盾。

第八段,毛主席引用列宁的话,以充分的理论根据总结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一辨证关系。这最后一段和最前一段基本上是重复的,但这种重复是必要的,站在文艺角度上来说,叫做前呼后应,首尾相连,使整篇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使人一看就能得到要领。这种表现手法是毛主席在许多文章中运用的,也可说是毛主席文章表现手法的特征之一。

二、重点应领会的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结合我们思想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如何运用毛主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一哲学理论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谈几点认识。

第一点.对抗和非对抗的变证关系。对抗和非对抗也是一对矛盾,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过因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转化,因此就决定着事物是对抗性的还是非对抗性的,由此也就决定着解决矛盾是采取对抗的形式还是非对抗的形式。对抗和非对抗在具体事物中表现有如下四种形式。

1. 有些矛盾的斗争由原来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

2. 有些矛盾的斗争本来就是对抗性的,也一直不会转变成为非对抗性的,或者说发展的结果还是对抗性的。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指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不是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资产阶级不接受我们的这个政策,那末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会变成敌我之间的矛盾。”毛主席这一英明论断,从社会现象中阐明了以上两个问题。但是,在自然现象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呢?我们说,自然现象中也表现有这种情形。比如说水坝,这是由水和土这两个基本的东西组成。在水坝这个事物中,水和土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因为根本利益不一致),但因一定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个矛盾又因一定的条件(如加固排水等)而使矛盾不致于发展到对抗性方面去。或者使这一对抗性矛盾终究发生对抗的冲突,使矛盾者的双方分家,水坝解体,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再如力学中的压力、动力,就自然现象来说,始终是对抗性的矛盾。

3. 有些矛盾的斗争本来是非对抗的,而发展为对抗的。

4. 有些矛盾本来是非对抗的,它也一直不会发展为对抗性的,或者说发展的结果还是非对性的。比如说,一个同志他的本质是好的,但有了错误,开始并不是对抗性的,组织再三帮助教育,而他固执己见,拒不改正,闹地位,闹名誉,甚至搞独立王国,不执行党的命令,那么这种矛盾就会发展为对抗性的。反之,正如毛主席教导的:“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讳疾忌医,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那么,他和组织的矛盾就不会成为对抗性的。把压力与动力引伸到社会现象方面就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果采用一定的手段运用压力,可以使动力发生作用,这就是非对抗始终是非对抗的,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促使动力起作用,相反,就会是压力越大,反抗力越强。再如财政经济工作上的供求矛盾亦有类似情况。

第二点,在谈了矛盾的对抗和非对抗关系中的四种情形之后,还有两个问题必须说清楚,这两个问题是专指对抗和非对抗互相转化而言的。

1. 在社会现象中,特别是在阶级斗争中,对抗和非对抗这个概念,正如毛主席给“人民”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一样,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和政府之间有着对抗性的矛盾,罢工游行就是这一斗争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在我国,这方面有没有矛盾呢?毛主席说:“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矛盾仅表现在“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且这种矛盾,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和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经过“一打三反”,学哲学等运动,逐步加以解决,使之矛盾越来越小。再如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对抗和非对抗方面,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对抗和非对抗的互相传化,要有一定的内容和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矛盾双方面的转化。这方面的例子,在谈对抗与非对抗关系中的四种情形时谈的多了,就不再多谈。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现在在实际生活中,在做革命的矛盾转化工作时,有一种“条件论”,这种条件论,几乎都是抛弃了主要条件,而在次要条件上喋喋不休,纠缠不清。这个主要条件是什么呢?这个主要条件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

第三点,就对抗单方面来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因此,我们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时不能乱套这个公式,不能把所有的矛盾都看成是对抗性的,必须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加以区分,如果乱套这个公式,就会混淆对抗和非对抗,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样,就会敌我不分,把同志当敌人,把敌人当朋友。这会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过去在肃反等工作中,有时就存在这一现象,检查起原因,就是没有学好毛主席关于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一哲学思想,因此就缺乏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不过我们按照毛主席“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教导,及时地纠正了这一问题。

第四点,对抗性的矛盾,必须用对抗的形式去解决。从这一哲学观点出发,我们要认清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等宣扬的“自由世界”、 “社会主义大家庭”、大东亚共荣、“和平民主新阶段”等形形色色企图欺骗宣传和取消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动本质,认清“四个存在”的客观条件,建立毛主席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民战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一系列思想观点,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进行到底,为争取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身。

三、学习这一节后给我们提出的主要任务:1. 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 对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毛主席提出的“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方法,争取矛盾的解决。

由于我对毛主席哲学著作学的不好,理论水平不高,在认识方面错误之处一定难免,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指正。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矛盾论: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矛盾论》是斗争哲学?
毛主席在《矛盾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四个举例
毛主席的《矛盾论》对当下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什么是斗争哲学?搞懂这点,能看明白很多事情 《矛盾论》认为:“一
大白话的《矛盾论》的基础原理,轻松掌握矛盾分析法
如何理解《矛盾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