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宁教育:一座不灭的灯塔——纪念我们的高中老师李潮 || 作者 师克祥


会宁教育:一座不灭的灯塔——纪念我们的高中老师李潮

作者  ‖  师克祥

作者师克祥:甘肃会宁人。从军十载,转业干警,初心如始;退而不休,笔根不辍,怀念恩师!


今年,一次同学聚会上,听说当年的班主任李潮老师已去逝,心中不由一颤,掠过一丝难以抑制的悲哀和祈祷,深藏已久的敬仰之情瞬间化为一座灯塔,在心中冉冉升起,引领着我陷入深深的追思和忆想……

李潮老师献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几十年,确切的说献身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几十年,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温暖贫寒,拨亮幽暗。

六九年冬,天气变得很冷,全国教育战线上仍处于冰与火的搏亦中。毛主席的“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多样……”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全国,自古以崇文重教和尊师尚礼的会宁教育得遇时机,绝大部分学校恢复了升学考试的传统制度。

李潮老师祖籍河南,大学毕业,因出身成份不好,在甘肃会宁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因时势需要而沾光受惠,被分配到本县甘沟中学任教。

我有幸参加了甘沟高中首届招生考试,并被幸运录取。新任老师与新招学生不期而遇,李老师因获得学有所用的教师职业而精神焕发,我因获得“升造”高中而暗暗庆幸。

开学并没有举行象样的“典礼”,只是由张守刚老师(代行班主任)主持,校长徐树堂及代课老师参加的开课典议,充其量就是师生见面会。

校长徐树堂,文凭不高,军伍出身,参加过建国初的剿匪斗争,资历不凡。他身材伟岸魁梧,面庞黝红发亮,浓浓的眉毛像雕塑一般,紧紧地拧在一双睿智深遂的大眼睛上,环顾四下,放射出一道令人生畏不敢相对的目光,威在脸上生,严在神中传,天生的一副“师道尊严”!他光着头,时而戴帽,时而脱帽,经常用手自摸着光头,画着无名的圈,似笑非笑。徐校长没有讲话稿,只有重重的几句话,先亮出“学生以学为主……”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尚方宝剑!“我们要为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决不培养只会提水扫地的庸才,同学们不要浪费时光,不要枉费父母的血汗,文化考试确定你的升级和毕业……”校长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字字如金,掷地有声。为老师尽职撑了腰,壮了胆,为学生的学习施了压,亮了牌!

徐校长讲话,李潮老师像学生一样端坐在离我不远的斜对面,因好奇,我神不由主地多看了李潮老师几眼,身材中等偏高,穿着藏青色的呢制服,因清瘦而显得颧骨微微凸起,双眼明亮而炯炯有神,嘴角微微含笑,神情举止显现着谦谦有为的温厚豁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架子和距离感。

徐校长讲完话,用手指着李潮,介绍似地说:“这位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李潮,请他给你们讲讲……”。李老师接过校长的话,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话(第一次还听不懂),他很谦虚,“从今天起,咱们一起学习数学,同学们学习中有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问……”尽管话语一时难以尽懂,尽管言辞平平,尽管站在讲台上,但热情得像是服务员,诚恳得像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一种本能的肃然起敬之意油然而生!

一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完全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确切地说,取决于校长的态度。有位名人说过,“在中国,一把手是最大的环境”!校长徐树堂虽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但文化功底不可小觑,尤其是哲学理论中的唯物辨证思想无人可比,“文革”中曾有人抓小辫子搞批斗,但被他义正辞严的辩驳顶的无话可说,只好作罢。徐校长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作敢为的魄力就象一把无形的大伞,极大的保护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以学为主”的紧迫性,庆幸老师和我们都在这把保护伞下,老师教有所指,我们学有所向。

学好开,课难讲。各省教改委对数理化进行了全面的压缩改革,《代数》和《几何》合编为《数学》,薄薄的就像小学生的练习本,教和学能不能统一到浓缩了的课本,就像数学中的ⅹ,完全是个未知数。

李潮老师拿着那本轻飘飘的《数学》教本,笑容可掬地开课了。为了教好课,他先进行了简单测试摸底,结果令李老师大吃一惊,全班五十多名学生来自四个公社,十几个学校,其成绩差距竟是天壤地别,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还可接茬上课,其余的就如同看天书,听玄幻,不甚了了。李潮老师以往的笑容全然尽失,眉头锁得紧紧的,口中语无伦次,更听不清了。他的额头渗出了汗,不知是惊出的,还是急出的,老师不知如何开讲,学生不知如何听讲,师生面面相视,第一堂《数学》课就出现了天大的尴尬!

如此难堪的局面是谁造成的?是老师,还是学生?是学校,还是课本?都不是,是当时的“文革”动乱,残酷的教育现状愚弄了老师,愚弄了学生,愚弄了当时具有良知的所有人!

下课铃响了,才打破了这可怕的宁静,解除了所有尴尬。李潮老师拍了拍沾满粉尘的手,万般无奈地说了声“下课”,悻悻离去。我们学生半酣半醒,有说有笑也有愁,种种表情不一而论。

李潮老师回到办公室,用湿毛巾揩去额头的汗,望着窗外冷冷的房檐,长长的叹了口气……可以想象,一个气血方刚的青年,大学毕业刚被分配工作,对眼前的教学信心滿满,一腔奔涌的热情和憧憬,被眼前无奈的现实击的粉碎,浇的灰冷,是多么的残酷!

现实无法逃避,良知不允许他逃避,使命不允许他退却!李潮老师决定抽出他尽可能的时空间和精力为同学们“修桥补路”,为同学们补上所亏欠的功课。他把自己的想法打算向当时的班主任、校长作了汇报,得到了校长和班主任的首肯。班主任也愿积极配合,把早晚的自习课用于补课。

相对全面,相对系统,且必须是切切需要的数学补课就此展开。

补课,谈何容易?五十多个同学的数学基础,如同五十多双大小不同的手指头,长长短短,粗粗细细,被“文革”造就得千差万别!李潮老师别无选择,只好从初中一些基本数学知识,重点原理或“公式”复习起。如此,李老师的课时几乎翻了又翻,像个战场上挑着重担赶路的伙夫,为了胜利,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加了重,又延了程,新课“旧帐”像两个沉重的巨石压在年轻的李老师肩上,班主任包括校长徐树堂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一些副课甚至政治课时挪用出来,支持李潮老师补课“赶路”。

一个二平米多的大黑板,别的课程,别的老师写一堂课都写不满,只写几个大小题标或几个关键词,为学校节约了黑板,节约了粉笔。可对李老师来说,显得太小太少,李老师板笔写得又密又小,边讲边写,把整个内容像西方布道的牧师那样,层层递进,整齐有序地罗列在黑板上,其中的一些草式运算,为了节省板面,边写边擦。如此功笔于板,促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強化记忆。偌大的黑板显然不够,李老师擦去又写。一节课,一个黑板,李老师写了又擦,擦了再写,往复多次,粉尘落满了李老师的全身,黑黑的平头更易藏尘落灰,变得不灰不白;藏青色呢制服成了兜尘的“雪花呢”;额头上浸出细密晶莹的汗珠,被李老师用攥过粉笔的手轻轻一抹,留下达芬奇自描般的美妙和凝重!一腔的热忱,满身的辛劳,瞬间用粉尘和汗水刻烙在黝黑清俊的脸膛上!显得可亲,可敬,又可爱!

下课铃响了,李潮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目不转睛的专注,同学们学有所获的兴奋,知道收到了预期效果。他抖了抖身上的粉尘,微笑着说了声:“下课”!拿着教本和用具离开了教室。

似这样的讲课,似这样的辛劳,李老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胜枚举。

李潮老师不仅辛劳勤奋,而且极具精明,仗着校方开宗明义的“凡学必考,不及格者不予升级”的尚方剑,拿出了古今中外极具威力的“杀手锏”——考试!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公布成绩,褒奖优秀,鞭策后进,逼得我们真学,苦学,埋头学。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两学期的课程,补回了欠帐,完成了新课。这是一般老师难以托起的承重和担负,李老师托起了,完成了。

听别的老师和同学议论,李潮老师在数学方面的精深造诣,是全县数一数二的权威,即就是如此,他对数理的教学仍是相当的严谨。

记得有一道介于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应用题,李潮老师与马永智老师(兰大毕业,语文兼物理老师)就解法不同在课外时间争辨了三天三夜,连吃饭的一刻也不例外,端着碗仍在争论,别的老师因知识有限,根本无法参与其中的讨论和“裁决”,只是微笑不语,同学们也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或看或听。有老师提议校长从中“调停”一下,免得学生们看热闹。校长徐树堂微笑着,习惯地用手摸着光光头:“我可没那个金钢钻,知识是真的,假不得,毛主席都提倡'百家争鸣’,何况是一道数学题,争论是有益于教学的好现象”。徐校长边说边笑,知趣地走开了。

虽是老师间商榷教学的一桩小事,却极大地活跃了教学的气氛,老师教的更真了,学生学的更细了,偌大的校园早晚被朗朗的读书声所淹没。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七一年,我们从八年级升到九年级,李潮老师的教学也“升级”了,教课加了码,数学、化学又兼班主任。老师熟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心里喜欢老师;相互间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心灵默契,教学默契。

同学中偶尔有生病缺课的,李老师亲临宿舍,屈膝而坐,嘘寒问暖,并及时单个教学补课,力争不让任何一人因病因事虚落课程。

更有几名(包括我在内)求知好问的学生,经常钻入李老师的办公室,利用老师的闲暇时间,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李老师非但不嗔不怒,不悔不倦,而是心喜异常,兴奋地为我们解疑释惑,有时甚至被我们叨扰到半夜,我们也知趣地向李老师表示歉意:“耽误老师的休息了”!可李老师无不幽默地引用马克思的话:“做几道数学题是最好的休息!”李潮老师对职业的爱好,由此可见一斑。

凡是爱好数理的我们,在后来的实践中感受到当年李老师说的极对,不,是马克思说的极对,“做几道数学题是最好的休息”!

让人刻骨铭心的是李潮老师工作与生活的严重失衡。他身负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可生活待遇实在有些强差人意,不堪重负。他身为中学教师,被称为脑力劳动者,但不争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强壮汉子,每月28斤面粉,半斤油,几无像样的副食菜类以作补充,相对于他身体的需要;嘴干舌燥的说说讲讲;风尘仆仆的一天奔忙;充其量聊以裹腹而已,确切地讲,是三分饱,七分饥。根本无法满足生机勃勃的身体需要,无法满足繁重工作的依托和承负。

饥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年轻力壮的人来说,饥饿驱使下各脏腑的神经反射,是扣心挖嗓般的难忍难耐!可知识分子的傲骨铁肠,不可能使李老师弯腰屈身,乞求于人!

深秋初冬之季的傍晚,李老师怀揣小袋,以野外散步的形式,独自爬山,到附近生产队翻耕了的洋芋地,寻寻觅觅,寻找可能遗存的残块断片,天黑拿回宿舍,在炉子上用水煮熟,聊作饥肠辘辘的“夜餐”补贴……真是不巧,有次被我们求知好问的同学撞破,为了掩饰窘迫的困境和场面的尴尬,他不无幽默地戏谑道:“改一改口味”!试想,冻的僵硬,淀粉被彻底破坏了的烂芋块,咬在嘴里又苦又涩,有什么口味可品?饥不择食的他还觉得津津有味!

知识分子的尊严,终究难以掩饰生活的困境。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同学虽都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但无法忍睹自己老师被惶恐不安的饥饿所折磨,私下为李老师“捐助”,一两、二两的粮票,一角、二角的集资,但遭到李老师的严词拒绝,在同学们再三的恳求下,仅收了为数不多的几斤粮票,并照价付款,算是领了同学们的“情”。

工作和生活本是相辅相成的连体,但在李潮老师身上恰恰相反,适应这种日复一日的反差,需要极大的献身精神来支撑,那个年代叫政治觉悟。一个地主成份出身的知识分子那来的这种政治觉悟?是政治形势压出来的?是对知识分子臭老九改造出来的?不是,都不是,是李老师原本的人性良知与渊博的知识互化而来的行为境界!

李潮老师祖上的经济财产,早被解放初的“土改”瓦解的鸡零狗碎,但祖上的政治遗产“地主”成份,却牢牢地搁置在李老师这样的后代头上,象狲猴子头上的“紧箍咒”,甩也甩不掉,时不时被人紧一紧,政治生命被冰封在社会的底层,前人的“帐”要后人偿还,显然有失历史的公允。

李潮老师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并不计较其中的公允与否,依然默默地我行我素,以严谨的教学体现对社会的报答,用热情和献身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社会化。

1971年底,天气非人所愿,异常的寒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像冬天的时令,被规定的毕业期紧紧地限制在年底。李潮老师如期完成了他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按常理应该是如释重负,但从李老师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轻松愉悦。毕业考试像个无形的达摩斯利剑,严苛地悬在老师学生共同的头上,检验着学生的成绩,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执教业绩。

作为班主任又兼代着两门主课的李潮老师,怎么也轻松不了,也不敢轻松。一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三位一体的责任在李潮老师的心中内化为一种神圣的使命!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空间,为同学们系统复习,重点复习,通过模拟小考,及时发现问题,再行复习,力求完满。

校方参照其他学校考试的试卷,釆用非代课老师参加的学校统一命题考试,三天闭卷考试,两天闭门阅卷,成绩很快出来,取得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满意的好成绩。

徐树堂校长在毕业会上又摸着光光的头,神情满意地说:“考试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让同学们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你们中的大多数由两年前的一知半解,达到今天的优良成绩,多亏了你们李潮老师的勤奋付出,他可是你们的好老师……”说着把热情赞许的目光投向李老师,李潮老师微微一笑,脸上才恢复了以往了久违的轻松,起身向学生,向校长深深深的鞠了一躬!

会宁县甘沟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和全体教师合影(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前排(蹲)12人,从左到右依次为:郭富荣、李继祖、王兆清、赵连杰、徐明轩、曹树良、张 珩、杨立仁、王思兰、张淑桂、田春兰、李芝凡。

第二排(坐)学校领导及老师13人,从左到右依次为:马永智、贺其芳、王丽霞、李潮、栗健周、张守纲、徐树堂、姜金川、郭雄瑞、孙炳业、董用威、刘振亚、申学义。

第三排(站)12人,从左到右依次为:王 珍、曹成秉、王绪民、杨宝国、王宗福、王宗信、刘彦海、李 伟、王昌林、王克明、曹树俭、王志雄。

第四排(站)13人,从左到右依次为:康五珍、杨希仁、刚克彦、孙俊成、王有琪、马俊章、沈恭、马青山、李富忠、孙继承、武进斌、王 仪、王维学。

第五排(站)14人,从左到右依次为:杨友前、王世福、段兆军、王国玑、宋彦林、李志义、袁思孝、曹继仁、李辉軍、董应瑞、杨友棕、王志信、师克祥、党宗仁。

毕业照相,是我们与校长老师的最后聚合,它意味着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的分别,或许是暂时的,或许是长久的,或许是最后的诀别。李潮老师神情有些淡然,有一种离而不舍的惜别之情。摄影师不停地调整坐位和镜头,李老师不是坐在同学们期待的中间位置,而是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边落,神情比先前自然平淡。

一张巴掌大小的毕业照,看似终结了我们和恩师李潮的师生时段,实则是师生情结的历史存照,再教再学的情结驿站!

两年时光,瞬间飞逝。李潮老师为我们不遗余力,倾尽痴诚。两年时光点点烁金,两年汗珠滴滴闪亮,最终凝聚成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照亮着他的学生,激励着他的学生,期待着他的学生,愿我们薪火相传!

作于二O一七年冬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岁上清华,本硕博连读!腾冲少年李宣佑火爆全网
我的初中记忆​
感恩老师||铁面李老师
擂响决胜鼓,奋战一百天│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百日誓师大会
“潮”到飞起!毕业致辞深圳高校校长引用TFboys歌词
衡阳市雅礼学校2021年春季开学典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