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宕昌风味小吃——下茶 || 作者 任笃让

宕昌风味小吃——下茶

作者    ‖    任笃让


最近浏览了《奇山秀水·宕昌》,其在介绍宕昌美食时写到风味小吃“哈叉”:“哈达铺、理川一带的风味面点。”做法是“将面团揉搓成长条,擀杖擀开,用刀切成约长10厘米,厚约3-4厘米的长条(这里少说了宽度,应该是宽约3-4厘米,厚约1-1·5厘米),从长条中间划开两刀,两头不能划断。用手提起中间面条,把整个一角从中间面条中翻过,形如8字,又像古时妇女头上耀亮无比的金钗,故称哈叉。用热油烹炸,至两面金黄,蓬松酥软,色香喷鼻。”这段制作哈叉的说明性文字的写作水平这里不想评论。不过,有几个不太恰当的字应该指出,(1)整个一角,一个长条应有四个角,据笔者猜测,作者的意思,可能指其中一角,而不是整个所有的角。这么说,“整个”一词应换成“其中”。(2)耀亮,有生造词之嫌,常见的如:光亮、明亮、鲜亮等等随便用一个未尝不可。(3)烹炸的烹,用水煮的意思,用油炸,我们一般叫煎炸,或者只用一个字:炸,也就可以了,不必用烹字。《辞源》:烹,煮。《左传昭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另有常用语:烹茶。(4)蓬松的蓬,指头发一类的东西虚起的状貌,说食品当用膨松。(5)色香喷鼻,香可喷鼻,色则不会喷鼻的。

以下只就“哈叉”一词的由来说点自己的见解。

按作者的解释,哈叉主要因为其外形“像古时妇女头上耀亮无比的金钗,故称哈叉”,那怎么不叫“哈钗”?而且哈字在这里作何解释?显然作者未能自圆其说。在此比喻之前,作者用了“形如8字”的比喻,那么8字与古代妇女头上耀亮无比的金钗有无联系?

其实哈叉这一风味小吃的流行地域主要是岷县、哈达铺、理川一带。哈达铺、理川在宕昌建县之前本属于岷县管辖,食品也相仿。而哈叉一词正是岷县、宕昌一带“下(ha)茶”的方言方音。至今,这一带的人还说“下(ha)着吃”这样的话,下(ha)字在这里读阴平,如果是哈叉的话,哈字在这一带是读去声的。这两种声调在方言中是有区别的。

下(ha)茶,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喝茶一边吃的小吃——做得也小巧玲珑。本来可以下茶的食品不止一种。而茶是清淡的饮品,以这种油炸小吃来下,可以说既有营养又可口,似乎是“下(ha)茶”的上品。于是人们就将这种食品叫“下茶”了。叫“下茶”的另一层含义,估计是说,不要拿这一小吃下肉吃。乡间有俗语:“有福不可重受,油饼不可下肉。”

这正如“点心”这一风味小吃名称之由来。古人称胃为心口,比如“心口痛”。认为食品下肚,先到了“心口”。这种食品又不是一下子可以当饭而吃得很饱的食品。点是少量的、“点到为止”的意思。现在我们还把早饭称早点,一般人早上的食欲不是很好,少吃点行了。那么小食品诸如饼干、蛋糕、油炸果果、煮鲜豆角、干炒面等等都未尝不可称为“点心”,但久之,人们把点心一词的概念缩小,专指点心这种更具特色的小吃了。

当然,食品的名称,本可以一品而多名的,并有着地方特点。比如,宕昌市场上常见的油炸食品叫油饼的圆圈状小吃,跟会宁以荞麦粉发酵而做的一种甜食形状完全一致,会宁叫油团,也有人叫油圈。而会宁把小圆饼中间切一小口的油炸小吃叫油饼,回族人似乎叫油香。这就是不同地域食品名称的多样性。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哈叉”的写法,仍不能认为是“一品多名”。




任笃让,男,汉,会宁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大学文化,副高职称。自1971至2011教书四十年。退休后,参与宕昌文史编辑工作。兼任副总编辑、总校对。业馀喜欢写字摄影。现为陇南市文联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小吃
风味小吃麻花的制作方法 - 顶峰网
当归鸡
食在长沙《风味小吃》
如何做各地的风味小吃
100款风味小吃教你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