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童年 || 作者 姜林泉

我的童年

作者   ‖  姜林泉


梁启超说:“老年人常思既往。”确实如此,我们现在老了,常常回忆过去。不论是快乐或是悲伤的记忆,我都珍藏着不愿遗忘。

时光不语,带走了每个人的童年,但却永远带不走我对童年的回忆。

回忆起童年的时光,那点点滴滴都是那么地深刻难忘。童年时期发生的事又像是回忆,又像是梦境。有欢乐的笑,也有悲伤的泪。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堆堆......

小时候,我很天真幼稚,不知道什么叫贫穷和落后,更不懂得那个困难饥饿年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无忧无虑的童年,从早到晚就知道玩:抓五子、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等等。贪玩起来根本不顾天色有多晚,经常忘记了吃饭,每当听见母亲那悠长而焦急的呼叫声传来,才恋恋不舍地跑回了家。

小时候,我很喜欢养黄鼠。

黄鼠又叫兔鼠,在草原在草地,是害虫,是鼠疫的传播者。但在我眼里,十分可爱。圆圆的脑袋,小小的嘴,睁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两只前爪像人的手一样垂着,很惹人喜欢。


每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去山坡、去苜蓿地、去田间地头挖黄鼠。记得有一天中午,吃过午饭,我们拿上铲子、木桶去马营岔沟灌黄鼠。刚走进沟里就发现半坡上有一个黄鼠洞,我们就在洞口挖了一个坑,我和另一个小朋友在沟里抬来一桶水倒进坑里,再拔些野草将坑口堵住。我们在洞口等了一会儿,听见水里有动静,赶快将上面盖的野草拿掉,霎时泥水里浮出一物,我伸手正要捉时,发现是一只癞蛤蟆,吓我一跳。我们以失败而告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后来,父亲在一个叫杨勤的外地人那里花了一块钱,买了一个黄鼠。母亲用红布给它缝了一个脖子上戴的圆项圈。可爱的小精灵给我平添了许多乐趣,我爱不释手,整天逗它玩。养惯了,它好像认识我。我在前面走,它跟在后面。我坐下了,它就趴在我的脚面上,跟前跟后。偶尔跑到外面去,晚上就回来了。最后一次跑出去再也没回来。或许是跑远了记不起家了,或许是被别的小朋友带走了。我天天盼它回来......小时候养黄鼠的经历常常会让我在梦中笑醒!


童年的我,像男孩一样顽皮,很逞强,不服输。听说某个地方有一个马蜂窝。听大人们说:“马蜂窝,捅不得”。可我偏偏不信这个,在好奇心与不服输的心理驱使下,我立刻找来一把填炕用的推耙儿,把衣服穿得严严实实,用一件旧衣服将头、脸裹住。然后对准马蜂窝,连捅数下,马蜂窝被我捅了下来。惹怒了的马黄蜂毫不退缩,猛烈地报复性地向我袭来,它们嗡嗡嗡地把我团团围住,突然几只马黄蜂在我头上脸上螫了几个包。又肿又痛,眼睛肿得睁不开,害得我在家休息半个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成熟,除了上学读书外,开始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要的任务就是担水铲柴。

60年代父亲调到外地教书,母亲又是三寸小脚,妹妹弟弟年纪很小,吃水的困难直接摆在了面前。一开始,只有八九岁的我和母亲一起抬水,等到12岁,我就开始一个人担水。

母亲在集市上给我买了一对比较小的木桶,我每天穿梭在水泉湾、马营岔沟、黑眼滩沟、洋杆底下担水。


因为我们门前沟里的水含盐碱过高,又咸又苦。所以只能去周边村民吃水的几个地方去担水。

这几处地方,还得早一点去,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水泉。吃水的人多,去得晚了,泉水会被人担光。

有一次我去水泉湾沟担水,去得晚了,没有水了。我只好急忙跑到离水泉湾较近的洋杆底下去担。这里很偏僻,路又窄又陡,中途没有歇缓的地方,担到半坡实在坚持不住,猛然摔倒在地,水桶、扁担翻滚到沟底。唉!母亲还等水做饭哩。越想越伤心,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沟里一片寂静,当自己的哭声从悬崖那边传来回声时,感到更心酸,更无助,更害怕。

哭累了,我才跑到沟底下,而木桶已面目全非,只好把摔坏的桶板和铁圈拿回了家。母亲见我一副狼狈相,她心疼地安慰我说:只要你没摔疼就好,逢集了给你再买一对桶。

若是遇到下雪天,担水更艰辛。路上全是冰雪,平路还好点,上下坡路就难走了,常被滑得打趔趄,弄不好还容易滑倒。就这样揣着忐忐忑忑的心,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一滑一擦,一摇一摆地坚持往家里担。

我铲柴的地方有莲台山、文昌山、城壕山、堰塞湖一带。

在一个比较寒冷的星期天早晨,吃过早饭,我和伙伴月萍、彩萍、梅梅去堰塞湖一带铲柴禾。到天黑总算背篼铲满了,心里感到十分欣慰了,我们该回家了。早饭没吃饱的我们,没带一点干粮。在返回的路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彩萍从兜里掏出几颗蔫蒜,分给我们大家充饥。回到家后,感到肚子疼痛。从那时起我们几个就留下了病根,一吃蒜就肚子疼。

冬天,山上的草全被羊吃光,我们就在放过羊的地方捡拾羊粪。三九寒天,大风吹来的时候,手上的冻疮又疼又痒。回忆到这里,思绪万千,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感。

我担水铲柴的经历是我们五零后同龄人的真实写照。我们这代人,童年更多的是苦涩。童年时期正值国家三年困难,大跃进和文革动乱的非常时期,物资供给和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穷困、饥饿、冷冻伴随我们走过了整个童年。正是这种特殊环境的历练,造就了我们这代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童年的艰辛困苦,是今天的孩子们无法体验的。他们的童年既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又有充足的精神生活,真可谓幸福快乐。

将我们的经历作为故事,留给后人,奉劝现在的孩子,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怀着感恩的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台人忆 | 老家老井
水缸(散文)
【马达声声】想起儿时吃水难/马誉炜
一点庆阳 夜读 | 家乡的水井(张文进)
曾经半村人吃水的西沟井,如今成这样了,吃水的村民高兴地说——
[转载]良坪说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