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爷爷诞辰一百周年 || 作者 榆之

纪念爷爷诞辰一百周年

作者  ||   榆之


爷爷今年一百岁了。今天,公元二零二三年古历九月二十日,是爷爷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爷爷是公元二零零二年古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去世的,他老人家在冥府里已经生活了二十一年了。我不知道冥府里的爷爷是否还是那样乐观大度,勤苦坚韧,不向命运低头,不对困厄叹息,总是雷厉风行,百折不挠,乐观大度,坚强自信。

这二十年,我每年至少去爷爷的坟上两次。一次是清明节,给他老人家扫墓,为他修葺冥府庭院。一次是十月一送寒衣,给他老人家送去四季用度的衣帽鞋袜。我始终相信,爷爷在冥府里生活的很好,因为在阳世间他把所有的苦都受尽了,不会再有寒风苦雨,不会再有挨饿受冻,不会再有疾病痛苦。看看爷爷坟头茂密的草木,就知道爷爷在冥府里过得很好!

爷爷六岁的时候,跟着父母从祖籍陇南市武都区杜家坝逃荒至会宁,落户在甘沟驿镇钟家岔村。八岁的时候,爷爷已经学会了耕地,干起了跟大人一样的农活。十一二岁,给当地的张姓大户人家放羊,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羊只繁育很快,深得主家赞许。十三岁开始当家,撑起一家人的生计。十五六岁,跟着一回民商人经商,当起了小贩,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呕心沥血,风餐露宿,颇多磨难。外出经商的经历,使爷爷见识大开,养成了超乎常人的胆识和乐观大度不甘贫穷勇于抗争的品格。爷爷走出农商并举的路子,家里有了余粮,手里有了余钱,又乐于帮助亲朋故旧,在当地树立了一定的名望。

但是,命运多舛,日子刚刚好转,当时年仅八岁的我的父亲,染上重疴,百般救治,花去了大半的积蓄。父亲的病刚刚好转,奶奶又在生育时丧生,买地买棺,料理丧事,手里的积蓄分文不剩。奶奶去世时,爷爷才二十六岁,年轻的爷爷怕年幼的父亲受后妈的虐待,十多年不续弦,直至父亲结婚以后,才娶回我的继祖母。

不向命运低头的爷爷,处理完奶奶的后事,忍痛踏上外出的路,大半年过去,精明能干的爷爷又赚回来一大笔银子。当时已是解放前夕,闻知消息的地主富人低价变卖自己的土地,我的太爷一辈子租种别人的土地,看着地价如此便宜,也想着当一回土地的主人,强令爷爷用经商得来的大洋购买土地,爷爷难违父命,在奶奶娘家王家庙涝坝滩购买土地百余亩,可是,未及耕种,即逢解放,土地全部没收充公,苦辛挣来的钱又一次打了水漂,还差一点落了个地主的成分。爷爷总结了大半生的经验,他手里不能有余钱,有余钱就出事。以后的岁月里,爷爷很少攒钱,其实,那时的日子,也很少有攒钱的机会。

可是,爷爷一辈子从来没有放弃过挣钱改善生活的念想。爷爷热爱生活,酷爱花草树木,他把门前的小沟整理成小畦,改造成果园,种下几十株梨树果树杏树,结果以后,他在上工前担着果子往返十公里去甘沟的集市上去换钱。他把大门两侧的空地改造成花园,一年四季花果满园,后来因为园子里种了几株罂粟花,被当做违禁者关进乡上的学习改造班。爷爷当了一辈子羊倌,他手里的羊铲换了好多把,因为每天出山,他总要挖刺根(地骨皮)、挖柴胡、挖甘草、挖防风草等中草药,一年下来,他都能卖来一笔收入。过年了,别人家没有过年猪,我家有,别人家没有酒,我家有,别人家没有火锅,我家有。爷爷不再刻意攒钱,他说“吃到肚子里的都是便宜”,他几乎把所有赚来的钱用到吃上去了。

刚刚包产到户那年,爷爷已经五十六七岁的人了,他看出了政策的利好,他又重操旧业,做起了贩卖猪羊的生意,仅仅一年多时间,爷爷就赚回了修建上房的钱,我家上房开工动土,村里好多人都来帮工,说是帮工,其实是想看看上房是个什么样子的,因为,那时候我们整个村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上房。可是,我家有了,这都是爷爷的功劳。

爷爷的故事还有很多,爷爷的精神永载家谱,爷爷的功绩不是能用笔纸来记述得清的。爷爷对我们的教育引导没世难忘,爷爷对我们的影响和激励是巨大的,是无穷无尽的。

值此爷爷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仅用上面的文字以表达无限的怀念敬仰之情,不尽之意,全在肺腑之间。

另外,附上我以前写给爷爷几首小诗和一篇文章,以示纪念,愿天堂里的爷爷安好!

附一:祭祖父(七绝4首)

公元2002年农历11月29日晨6时许,祖父不幸病逝,距生于1923年农历9月20日,享年80岁。


生时秋尽月出晚,
去日冬隆岁将满。
历尽沧桑奔八秩,
兴家立业力撑天。


六龄逃难路八千,
八岁扶犁耕俑田。
十三当家柴米贵,
一生苦斗腰不弯。


少年不忍苦贫寒,
商贾行程遍北南。
戴月披星急奔走,
风餐露宿度时艰。


贫穷铸就骨骼坚,
苦难磨成正义肝。
一介布衣儒士若,
长存德范里闾间。

附二:怀念我的爷爷
 
再过几天,就是爷爷逝世九周年纪念日。最近一段时间,爷爷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爷爷生前定格在我脑海里的一幕幕往事,总在我的眼前浮现,总在我的梦中萦绕,叫我思绪万千。

爷爷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崇拜的偶像。爷爷是我见过的真正男子汉!

爷爷的一生,有过不幸,有过磨难,有过遗憾,也有过辉煌。
 

我的祖籍在甘肃陇南武都县,清朝以前叫阶州。杜姓是阶州的大户,在我们祖上曾出过翰林,也算是书香门第。爷爷的爷爷名叫杜难,据说杜难出生的那天,我们杜家的堡子被土匪洗劫一空,在土匪们吹着口哨驮着几十驮我们家的财产撤离的时候,爷爷的爷爷呱呱坠地,于是便有了杜难的名字。我们家这次落难,主要是因为祖上太过吝啬,不施舍救助难民所致。当时,阶州连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像我们这样有粮有银子的大户人家,自然要受到格外关注。可是,我的祖先却紧闭门户,无视难民的呼救,终于激起民愤,邀来打家劫舍的土匪,洗劫了堡子。

杜难长大后,发愤图强,苦心经营,堡子里的财产又充盈起来。可是,他后来染指赌博,每赌必输,不出一年,家里的粮食没了,土地没了,牛羊没了,最后连堡子也没了。到民国十二年爷爷出生时,我们家已经一贫如洗。

我们的老家坐落在离武都县城十余里的杜家坝,后面是高大巍峨的马鞍山,前面是一条潺潺的溪流,庄前有近百亩平地,是武都难得的好地方。可是,这一切后来都成了别人家的了。我们的家迁到了当地人叫做“平套里”的一个山头上去了。

爷爷自幼饱受饥寒,不堪困苦。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常常听大人们说及我们家的落难史。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发誓要振兴家业,光大门庭。所以,爷爷一辈子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为富不仁的人,一种赌博的人。

爷爷六岁时,武都又遇大旱,好多人家举家迁逃,十村九空。爷爷的父母含泪告别故土,所有的家产仅担了一担,一个四岁的女儿送给当地一石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一个两岁多的女儿担在箩筐中上路了。在路上走了两天,由于要不上吃的,又饿又乏,只身一人都走不动了,就不得不把担担里的杂物一件件扔掉,扔到最后,就只剩下两岁的女儿了。爷爷的父母轮流抱着女儿,走走停停,到了第四天,再也无法坚持走下去了。由于逃难的人太多,沿途遇到的人家的可食用的东西早被走在前面的难民们吃光了,走在后面的每天都有人饿死在道旁。爷爷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办?再这么走下去一家人一个也活不了!她一咬牙决定把女儿扔掉!

据爷爷讲,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路旁有一块苜蓿地。午后的阳光很毒辣,苜蓿的叶子卷起来了,小花朵泛着蓝色的无精打采的光。爷爷说什么也不愿把妹妹丢在苜蓿地里,他瞪着眼睛说:“你们抱不动,我抱!”可是,只有六岁的爷爷,怎能抱得动妹妹上路,何况他已经饿得连走路的气力都没有了……

从此,爷爷的心头一直埋藏着一种伤痛,一种无奈,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平心而论,爷爷的母亲是英明的,如果当时不下狠心,一家人谁也活不了。可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丢弃在荒野,总归是一件令人揪心裂肺的事啊!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爷爷没有一天忘记过这件事,而且每言及此,他都泣不成声。爷爷不止一次地说过:“但愿她命大,被好心人抱回家去了”。我们知道,这是一种最美好的结局,也是最能够抚慰爷爷伤痛的愿望。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通过武都的亲戚熟人打听爷爷的两位妹妹的情况,一直在爷爷去世后,我们才找到了送给石家做童养媳的我们的姑奶奶。我和父亲赶到姑爷家认亲,姑奶奶已经84岁高龄了,她流着泪不停地念叨:我的亲人,我的亲人啊!八十年没见过娘家人的姑奶奶,长得很像爷爷,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骨子里的血脉是相融的,所以倍感亲切。姑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我娘太狠心了,把我一个人丢下就再没有音信了。”我劝慰她:“姑奶奶啊,把你留下你才捡了一条命啊!不然也会把你丢在荒郊野外的”。

爷爷随着父母终于从险象环生里逃了出来,辗转来到会宁县甘沟驿钟家岔村,靠山挖了几眼窑洞,定居下来。租了当地有名的地主张大师的几亩薄田耕种度日。8岁时,爷爷又去给张大师放羊。爷爷年龄不大,可本分老实,非常用心。春夏秋冬四季,他知道该把羊吆到哪座山上,羊们才能吃饱,而且不受日晒雨淋和寒冷。他给张大师放了几年羊,张大师的羊繁育很快,张大师很是看重爷爷,工钱开得和大人一样多,到了爷爷13岁时,已经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也有自家的两亩薄田了。这时候,爷爷的祖父把家长的担子也交给爷爷了。爷爷辞了张家的长工,开始自立门户。
 

爷爷看到几亩薄田里长不出多少粮食,于是他便跟人做起生意来。有一年,爷爷离家半年多了,音信全无,到了大年三十,还不见归来。而且已有风言风语,说爷爷在外面遭人陷害了。爷爷的父亲在家待不住,到十里外的小镇上去等,在烈烈寒风中,从太阳冒花一直等到太阳下山,也等不见踪影。泪水结冰在爷爷的父亲的脸颊,希望在一点点破灭。好心的人们在劝说:回去吧,大概没指望了。

就在爷爷的父亲心快要死去的时候,在苍茫的暮色中,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小镇的街口。爷爷回来了。原来,他在河南被人骗了,差点把命都搭上了。他从会宁赶到河南去的十几头毛驴连一钱银子都没赚到,他在河南住了一家黑店,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店家伙同当地的地痞偷走了毛驴。他找店家论理,被店家纠集了一帮人打了出来,爷爷孤身一人难敌众手,只好忍气吞声在举目无亲无理可讲的异地他乡下起了苦力。虽然是出卖苦力,可爷爷很能吃苦,也很会干活,尤其是手脚麻利,一个人可抵好几个人,终于得到当地一个地主的赏识,在那里打起短工。转眼到了麦熟时候,地主家雇了几十号麦客,在大田里摆开一字长蛇阵,搞起竞赛,看谁拔得最快,前三名是要拿双份工钱的,每次竞赛爷爷总是第一。后来,地主知道了爷爷的遭遇,很替他不平,就叫了几十个人把那家黑店砸了,并且逼着店主付了那十几头毛驴的钱,爷爷终于可以回家了。

经过几年的磨难,爷爷长了好多心计,每次做生意都能赚钱。那是兰州解放的前夕,1949年,爷爷在兰州城里做完买卖,把几串铜钱装在褡裢里准备出城,在东出口上,爷爷看见把守关口的国民党士兵把出城的人一个个搜了身,值钱的东西全都扣留进了士兵的口袋。爷爷不想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拱手送给他痛恨已久的匪兵。于是,他心生一计,在街上买了个铁皮酒壶,把钱装进去,又灌上酒,一边喝着,一边走到匪兵跟前,还用醉汹汹的眼神瞪着他们。匪兵一看遇上酒鬼了,立刻把他赶出城外。每当说起这件事,爷爷就会很得意的笑起来。

可是,爷爷总是存不下钱,每一次赚了钱,都会有一个出钱的事发生。有一年他赚了钱,回到家时,正遇上旱灾,一村人家家断了粮,他把钱全都借了出去,说是借,其实好多人都没有还,爷爷也从来没有要他们还过。那年月,就是还也还不起啊。到爷爷去世后,我们在他的箱底还找出过几张发黄的借据,他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及过借据的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爷爷都外出要过饭,可他也没有向人要过债。现在借钱的人都已作古,我和父亲及兄弟们商量,爷爷没有要过的债全都一笔勾销,那几张借据本应该烧掉的,可是我想当作文物留下来,父亲也同意了。

还有一年,大概是1950年前后,爷爷赚了钱回到家,谁料奶奶生孩子时大出血殁了,所赚的几两银子,给奶奶买了茔地,打了口棺材,抬埋完奶奶后分文不剩。

爷爷常说:我就有个赚钱的命,可没有花钱的命。所以爷爷一生把钱看得很轻,为了生计他拼命赚钱,赚了钱他从不吝啬,他赚的钱大多支助了人叫别人花了。


爷爷是一条硬汉子。老年以后,由于积劳成疾,病魔缠身,可是他从不呻吟,从不皱眉,小病不休息,大病不吃药,总是自己扛着。记得在他60岁的那年,得了腰椎脊髓灰质炎,先是腰疼的厉害,到后来走不动路,不能下床了。请乡卫生院的大夫看了,说没办法治,送到县里的医院,也没办法治。爷爷灰心了,说回家吧,大不了一死。可是父亲却不死心,硬把爷爷送到地区医院,诊断的结果是,第三、四腰椎已经坏死,无药可救了。父亲含泪把爷爷送回家,爷爷瘫痪在床,可他拒不服药。他说:六十花甲子,人一辈子活多少是个够,孙子都好几个了,死了也够本了。

也许是上苍的安排,也许是好人终有好报,爷爷的病传到一位名叫俞存万的离职医生耳里,他是军队的医生,转业后分到乡卫生院工作,前几年退休在家,在我们村上定居。他主动上门来看爷爷的病,他说:经他的手救活的病人、伤员不计其数,什么无药可救,他就不信这个邪!俞大夫决定用中医的针灸疗法给爷爷治病。他把整粒的大蒜切成麻钱大的薄片,贴在患处,然后把艾叶搓成手指头般粗的小棒,点燃了放在蒜片上,待到艾叶燃尽,把下面的蒜片烧干,换上新蒜片再灸。一次要灸八处,在腰椎的两面排列。艾叶的浓烟灌满了整个房间,然后从门窗里冒出来,在院子里回旋。这种疗法一般人是很难挺住的!你想想,蒜的辣味被火慢慢的烤进肌肉钻进骨髓,就像是几十根尖针扎进去一样疼痛难忍!一连针灸了三天三夜,到了最后,爷爷的腰椎部满是指头蛋大的水泡,额头的汗珠子不停地往下滚,光枕巾都换了好几条。可是,爷爷愣是没哼一声。俞大夫说:我活到六十几,没见过这样的硬汉!

值得庆幸的是,针灸完一周之后,爷爷奇迹般站了起来!感谢俞大夫,在他的救治下,被医院判了“死刑”的爷爷又多活了二十年!


爷爷是一个好强的男子汉。无论干什么,他都不愿落于人后。为了比别人多打粮,他把自留地务成了精品。耕地时,犁铧就像画笔一样,每一垄都是一样粗细,非常匀称,就像一个模子倒出的一样。每年夏秋时节,为了把地打磨好,以求来年长出好庄稼,爷爷耕的地一般都要耕三遍。第一遍是夏收之后,立即把地翻一遍,把杂草根翻出来,好让伏天的太阳晒死杂草;第二遍是在下雨之后,把地耕软磨绵,保持养分;第三遍是在秋后,把地耕细磨实,保持水分。每一遍的耕法也不相同,第一遍是从最底边开始,在水平线上一直耕到最顶上,第二遍是左边抬高,沿着斜线往上耕,第三遍是右边抬高,沿着斜线往上耕。爷爷说:只有这样,才能把地耕透耕细耕熟。爷爷深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道理。所以他每天鸡叫三遍后就起床了,然后担着粪担,沿着庄里的小道拾一圈粪便,把粪埋压在地埂下。所以全庄子上最我们家的地里肥多,粮食也就长得最好。

1981年刚单干那会,家家都分到了耕牛,爷爷嫌牛走路慢,就把牛换成了毛驴,庄里人大多也跟着把牛换成毛驴了。爷爷就又把毛驴换成骡子,庄里人也跟着换起骡子来,爷爷一看,家家都使骡子,就索性把骡子换成马了。可是马这家伙金贵,不好喂养,加之水草不服,先后死了三匹马,爷爷才又把马换成骡子。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啥事都要走在别人前头,啥事都要高人一头。好强好胜,永不服输。

爷爷是这样一个人,想干什么从不说出来,只是在心里默默计划着,然后悄悄地付之行动。庄里人都说:杜家老汉一旦说出的事,就有十分的把握,说到做到,从不把要干的事挂在嘴上。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村人家住的都是土窑洞,爷爷就想盖座上房。他开始一分一分地攒起钱来。到了1979年,全村的第一间上房在我们家破土动工,好多人前来帮工,说是帮工,其实是想看看上房是什么样子。由于帮工的人多,没几天,一座松椽松檩、青瓦盖顶、双扇开门的大上房就建成了。参观的人可谓络绎不绝。在那个年代,能盖一座上房确实不易。爷爷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可是,有谁知其中的甘苦呢?那几年,爷爷种的3亩香水梨园开始发挥效益。果子熟了以后,爷爷每天摘一担香水梨,挑到离家十里远的集市上去买。他还利用放羊的空闲,采挖中草药,什么柴胡、防风、甘草、地骨皮,碰到什么挖什么。其他的药草挖出来捆好晒干就能买钱,地骨皮挖出后,却要砸下皮来。我记得放羊归来的爷爷常常肩上挑着一捆带根的地骨皮,吃过晚饭后,就在院子里放一块木墩,把地骨皮放在木墩上,拿起斧子,用斧背砸破地骨皮,再把皮从根上剥下来。有时要砸到半夜,“喷喷”的声音至今在我的耳畔响着。

为了积攒盖房的钱,爷爷煞费苦心,凡是能赚钱的东西全都被他收集起来。废铁烂铜之类,只要碰到他都会捡拾起来。杀了过年猪,猪毛猪鬃他都要整理在一起,家里吃过肉啃净的骨头一块不剩他都要积攒下来。

爷爷的名言警句很多,他常常用来告诫自己也用来教育我们,诸如:不吃苦中苦,难作人上人;天爷下纱帽,你要把头伸出去;日子从细处过,光阴从勤处来。等等。


爷爷是一位智者。他不仅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全庄子上的绅士。庄里所有的红白喜丧事全都请他总管,他懂规矩,知礼节,会安排,晓轻重。他还是社会矛盾最具权威的调处者,无论是家与家之间,还是兄弟、妯娌之间的矛盾,闹到不可开交时,都要请他出面,他的道理很多,而且也特别会说。对家与家的矛盾,他说: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能有多大的仇怨啊!冤仇宜解不宜结,互相抬让点就过去了。为人要心胸开阔,不要斤斤计较。他还引用“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典故风趣地劝解他们。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说:俗话说,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同吃过一个娘的奶水,同吃过一个锅里的饭菜,同睡过一张土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妯娌之间的矛盾,他说:虽是妯娌,其实情同姊妹,既是姊妹,就应该互相恋念,互相帮衬,互相谦让。爷爷劝解矛盾,从来不半途而废,哪怕是晚上说到白天,白天说到晚上,双方不握手言和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正因为此,我们庄子上的人历来很团结,从没有闹过大的矛盾,而且从没出现过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拉帮结派、欺老凌小等方面的事情。                                  
爷爷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富有睿智,虽未进学,骨子里却有一股儒雅之气。他做任何事都很有分寸。他抽了半辈子烟,可是每天不超过5支,抽旱烟时从来不用烟锅。到我工作之后,情况稍微好转了,我就给他买纸烟抽,他总是舍不得抽,一天只抽一两支。他喝了半辈子酒,可是从没喝大过。每次应酬,他最多也就喝二三两酒。爷爷常说,酒是老虎,喝多了不仅伤身而且误事。

我原是一位中学教师,后来转行了。爷爷对我的转行很无奈。他说:当教师多好,平平稳稳,没大福也没大祸,无论世事怎么变,娃娃的书是要念的,教师是非要不可的。在官场里干风险太大,人也太累。他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干行政,当老师最好。不幸被爷爷言中了,我在行政上混到今天,已经混得好累好累,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一片坦诚之心,还要陪上十二万分的防备,稍有不慎,就会摔个跟头。满心伤痕,疲惫不堪。

爷爷非常关心国事,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每晚7点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节目。我当时以为爷爷只是发发感慨,没想到,一周之后,他老人家竟然真的走了……

爷爷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9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那是2002年的农历11月29日,阳历2003年的元旦,爷爷走时,我正准备回老家去看他,可是他没有等到我就走了。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这是他的遗憾还是我的遗憾!

我老感到他还在老家的上房里熬着他的罐罐茶,向人们讲述他的辉煌的历史,他爽朗的笑声传遍沟沟洼洼……

( 2011年农历11月)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送钱表文
赵妇感火
我和继母楼在一起,我爸气得打她,继母说:以后你不行了,我们只能这样做
“闰土”的真实命运:晚年被鲁迅家辞退,因没钱看病背后生疮而死
“闰土”的最后结局:晚年被鲁迅家辞退,因穷得没钱看病悲惨离世
还记得《故乡》中的闰土吗?中年贫穷落魄,因没钱看病而丧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