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26】姨娘 || 作者 杨进荣

“寻找会宁好儿女  德孝传承耀家园”主题活动

【26】会宁县刘家寨子镇李家寨子村上后川

姨    娘

作者    ‖    杨进荣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半城湖光一城景》《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崇山残堡话刘寨》《红柳》《天地同哀(二首)》《心怡风来一地浪》《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拜佛》《三舅舅》《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诗六首》《母亲与麦浪》《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

姨娘,姓段名从香,一九三六年生人,今寿八十六岁,会宁县刘家寨子乡李家寨子村上后川社人。

称姨娘者,四叔所生之三女嫁于她大儿子之谓也。

姨娘之夫,英年早逝,留有四子四女八个孩子,寡居守拉,其艰难言难表述。时适一九七三年,故乡大旱,颗粒无收。

姨娘属女性中的大个子女人,半大脚。父母生其姊妹仨,憾无男孩。解放初期,会宁赤地绝收,姨娘的爸爸妈妈由父母担挑驴驮,从会宁南部乡镇,翻山越岭,沿路乞讨,落脚至现平川区莫家闹子暂住。后经媒人介绍,嫁给刘家寨子北庄社盛德荣为妻。因姨父写得一手好字,且念经诵词属附近乡镇名流,乡邻关系也处理的十分融洽,便将姨娘全家迁入刘家寨子北庄社。北庄社地平且离集市近,条件相对好于原居住地。

我不大记清楚事时,姨娘家住北庄寺儿湾。古庙全被拆除,遗迹上能见到残砖破瓦。姨夫在寺儿湾靠西挖有两筒窑洞,一家人就住其间。

之后,两个妹妹也嫁人了。一位嫁给同社黄家,一位嫁给了另村的胡家。

随着北庄社人口向后川迁徙,姨娘家也在后川北山下挖了四筒窑,搬到了后川,那时姨娘的父母已去逝,姨娘和姨父有了三个闺女。

好似姨娘早晚都在忙碌,发际零乱,衣服很破,上工收工,都背着一个背篼,拿着一把铲子,走路匆匆。劳动间隙,在附近山沟铲草拾柴。她没有休息时间。

姨父在时,因政策原因,偶尔别人偷偷请去,还能挣两块油盐钱,壮劳力,能挣来满分工。然壮年的姨父谢世后,天塌了,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女人,如何拉扯除已嫁老大之外的七个孩子,好多人都说,这家人完了……

命运的坎坷,就这样和姨娘这位慈善可怜的女人焦灼。

穷,四眼窑洞,没穿没吃没喝。一次去西沟塬看二姐,姨娘正好在东塬铲捡苦苦菜,她边捡边拔蒲公英的茎杆嚼着,绿水从两嘴角流出,汗把她的头发弄成如铁饼一样,贴在她的头畔,脸上的尘土被汗水流成了一块一块的坨坨。我叫了一声姨娘,便觉有些哽咽。姨娘回过头,尴尬地笑着,露出了几颗豁牙的嘴:蛋蛋,你咋一个人呀,小心狼啊!……

几次跑二里路到姨娘家找她的老二玩耍,姨娘挖一碗酸菜(苦苦菜),没油没盐没馍馍地吃着。她是吞食的,因为牙齿好多已脱落。姨娘的脸色几乎和菜叶的颜色一样。

家徒四壁,没有一样象样的家居。老大的衣服老二穿,……拢到后面的几位,常常穿的破烂不堪。

姨娘对子女要求很严,子女们吃苦耐劳,低调诚实,勤奋能干。七八个孩子闺巧若此的家庭并不多见。

善,贫穷没有改变姨娘做人的本色,打击没能泯灭姨娘善良的本性。用一把好苦力,经营一家人的生活。姨娘素日不管见谁都笑着,温和的语调从不伤人,几角钱的人情时代,她能把亲邻之间的来往处理得十分得体妥帖!母亲有年患病,她隔三差五地利用中午或晚上,提一两疙瘩炸熟的野菜,不顾辛劳地抽时间看望。辞行出门,她一般都是小跑似地赶回家。

强,穷拮没有击垮姨娘,那么艰难,几乎没有在人面前掉过泪。一次,我和几位伙伴背起背蔸,去给牲口铲草,走过一块地,翻过一座山,听见有女人的声音在哭诉,跑近前一看,是姨娘,点着几张票票,爬在姨夫的坟前放声痛哭:他大呀,你避心闲去了,现在娃娃大了,要成家念书,你让我一个女人家的咋办呀?……媳妇子闹着要离婚,老四能念没盘缠……

幼小的我,不知咋劝姨娘,叫家里人太远了。一筹莫展时,姨娘发现了我,她沾满土的手擦了把眼泪:唉,蛋蛋,你太碎了,不知道啊,姨娘难活的很……说完,姨娘领上我们,爬在山坡上剜草胡粑粑。我们跑前跑后,才铲了几把,而姨娘跪在那里,比我们剜的要多出好多,她边铲边说:铲草连过日子一模一样,要一天一天地过,急了啥都唨不好……

不管多忙多累,庄子上有个大小事情,姨娘总要提几颗鸡蛋或称二两白糖,前去探望。

我没见过姨娘咒骂人。受多大的委屈,她都是笑呵呵的,不愠不火,让她长寿到如今。一些人自认为姨娘嘲傻,错了,不识字的村妇,用思想诠释了道的内涵,而聪明的人,用不可一世输了自己的人生!而人学姨娘的太少,还在用假聪明陷落自己的福荫。

风里来雨里去,硬是拉扯了五个媳妇子(有一位中途走了),打发了三个女儿。如今,八个儿女家的日子都过的风生水起,要没有姨娘的坚强承担和慈善,就没有儿女们的今天。

苦,谁能说一个家庭缺少顶梁柱后,过的有多么轻松幸福。至少姨娘不是这样。既当男人,又当女人。只跟上媒人,替儿女照料亲事,跑的那些路,求的那些情,拔的那些麦,背的那些粪,打的那些场,修过的那些院落,没有几个无钱无势的女人能够承受得来。 

现在还想起单干后,炎热的中午,姨娘一个人跪在地上,汗流夹背地拔麦。大片麦田里,幽幽地有位花白的头顶在金黄中晃动,不是别人,那保证是老姨娘。

七三年大旱背水,夜停三更,老井枯水河的坡道上,手爬脚蹬的那位黑影,就是姨娘。

姨娘的苦难,黄天厚土,实所共鉴!

近十多年没有见过姨娘了,四儿子在省城开饭馆,接姨娘到他家享福十多年。今年,姨娘老了,有个心愿想回老家,弟兄们商议后,老三两口子把姨娘接到了他们家。

叶落归根,故土情深。老人累其一生,儿女们争气孝顺,看到这种现象,我内心十分高兴,暗自为姨娘庆幸,好人总归有好报!

看完姨娘已有好多时日,内心总想说点什么,便写出来,算为敬佩与感念:愿姨娘寿康!坚信老三兄弟夫妇能把耄耋之年的姨娘伺候好,让她远离痛苦灾难!

人生一世,有妈真好!



征文前期系列文字链接:

【0】“寻找会宁好儿女 德孝传承耀家园 ”主题活动公告

【1】负重前行孝义天下的杨集镇好嫂子杨归明  ||  撰文  张德强

【2】扶  手  ||  撰文  刘发彦

【3】不离不弃的好媳妇王转林 || 撰文  杰文

【3】纪录片《山月情》:不离不弃的会宁好媳妇王转玲 || 会宁电视台王富祥摄制

【4】贤孝传家 || 撰文  董建伟(女)

【5】傻婆婆 || 撰文  冉侠(女)

【6】愿愿 || 撰文  李效勤

【7】通安古城的孝女贤婿  || 撰文  董珍

【8】通安古城老人的传奇人生  || 撰文  董珍

【9】通安古城荣获道德模范称号的老人   || 撰文  董珍

【10】感念母亲   || 撰文  曹治中

【11】父亲这辈子   ||   撰文   李耀胜

【12】新庄镇寺寨村:“自强不息,家庭和美”的最美家庭   ||   撰文   苏统雨

【13】希望你老了也回老家来    ||   撰文   董礼

【14】母亲的针线   ||   撰文   章之乐

【15】善缘 ——湾里小奶   ||   撰文  马海云

【16】用平凡演绎真情,用行动诠释孝道   ||   撰文  王淑

【17】因爱而美   ||   撰文会宁妇联摄影王兴国

【18】“孝”在行动中   ||   撰文会宁妇联摄影王兴国
【19】会宁马氏最美女儿马淑彬女士事迹侧记   ||   撰文 马泽龙
【20】回忆我的母亲   ||  作者   杨宗雄
【21】“懒”爹“秀”娘就是天   ||  作者   杨进荣
【22】真情难忘 永远的“二嫂”  ||  作者  张潮
【23】奶奶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  作者  尚凤佳
【24】回音录   ||   作者  梁玉荣

【25】图说“全国最美家庭”杨小菊    ||   作者 王兴国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减少期待
好好管理你的40-60岁(说得真好)
过往淡然,当下安然,未来坦然
6条家规,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后疫情时代最通透的活法:少虑、少欲、少言
一位老前辈告诉我:普通家庭,要有这6种“保命”的远见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