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蔺猪事 ①

- 散户养猪记忆 -

(一)

代元兴

受环保整治与非洲猪瘟共同影响,2020年中,我们经历了猪肉价格升至历史最高的最高的每市斤三十五左右,也看到很多微信、抖音表现猪肉昂贵的笑话。很多人心里不由得都想到了自己养猪的冲动。

我虽然极度相信会是短暂的峰谷转折时期,却不得不回忆到曾经的散户养猪的一些历史,听说过的一些旧俗,习惯与忌讳。

回忆着城区传统养猪业的发展、进步与变化。整理分享。

1

简单的大道理

古蔺民间常说“养猪不赚钱。必赚一坑肥”。对于我们内陆食猪肉地区,在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上,养猪是何等重要的一项副业。菜头、菜叶,剩菜剩饭、汤汤水水有了处理的去处,猪养肥了,种庄稼还有了肥料,是一举两得的双赢副业。我们作为居民的粪坑,养猪与没有养猪,卖给农村生产队挑走的定标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在70年代的现实中,我们看到的,除县国有农场有一大排种猪与仔猪猪圈外,多是各户、分户养猪积肥。往往每有人来家中,摆谈摆谈后,就说:“看看你家’大财哈”!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把家中养的猪视作一家人的“大财”。而且有了“大财”这样一个专属通用的客套名词。
我是1982年在成都边上的黑龙滩水库管理处参加工作,才接触到渔场有一个可以养200头猪的标准化大养殖场的。可能是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以及跨世纪时期,古蔺专业化、规模化养猪普遍出现,分户养猪逐渐消失,家中“大财”这个名词才随之慢慢消失。
生活中的残余物、废弃物可养猪,猪粪做庄稼肥料,生猪交售或作为一年的高品质食物。是多么原始科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啊!。
在我较小的记忆中,就听上辈人流传“穷不丢猪,富不丢书”的教导。说明养猪与读书是居家增收致富,奋斗发达的基本出发点。养猪积肥、读书明理均处于几千年都不变的重要性地位。但我常常反问,穷富都不丢猪和书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只认定坚守一样敬业呢?太简单、不兼顾了吧!
由于我家是不种庄稼的县城工商业人户,先后两位祖母都英年早逝,祖父悲愤鳏居。家中空有榫卯结构的木头猪圈,却多年没有养猪,猪圈空空如也。我常常看着猪圈,发呆……。

2

县城仔猪市场的变迁

看见有幺公、舅父、姨母及同学人家养猪,有的从小就会采集猪草。于是,我回家问,我们也买一个喂吧!

慢慢又在另外的地方问:“哪儿是猪市上?”,别人告诉我在赶场坝儿侧,托儿所巷子右侧。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卖猪的。原来那只是古蔺县城数百年前来一个地名而已。可能以前的以前作过多年的猪儿市场吧!
其实,上世纪70年代的猪儿市场在椒坪河之上桥的上游左岸一侧,是住着27家人的、被称为“世界之最大草房”外侧的一大片空旷房架及其空地。猪儿交易兴盛时,还要展延至其上桥下左右侧的河坝。
尽管城里人多数不买仔猪,每逢县城二、五、八“赶场”,猪儿市场的交易是一个持续兴旺,仔猪尖叫与人声鼎沸的所在。谷草绳困住的小猪,或三个,或五个,在主人的背篼旁边,咕!咕咕!乱窜乱拱地叫。时而被买家提起观看,发出一阵长长的尖叫与嘶鸣。
记得其买卖都很少或没有称重量,多是估计质量,评判体格与健壮程度,商讨价格,买好了就牵走了。
当时,仅有古蔺丫杈猪,土著的黑猪品种。往往以为身材高浪、脖子稍长者为佳。后来逐渐开始才有荣昌方头猪种,记得上世纪70年代没有长白猪。
当时的养猪,可能由原始的较低水平开始发展。养猪食料不多,压力很大。市场上销售的仔猪有3--4斤,4--5斤的仔猪,10斤左右的,直到30斤左右。50斤以上的极少。后来,有一年,猪儿在市场上便宜也卖不掉了,农户难得背回家时,记得有将体格不佳的仔猪扔在市场上乱跑的现象。
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经济大发展,养猪普遍兴旺。仔猪的市场交易被农村户对户式的交易逐步取代。县城的猪儿市场缩小、弱化,被迁移至城椒坪河卫生防疫站上游,到农机厂石梯小路的岩脚下,其规模缩小至六根砖柱支撑起的瓦屋架通道内交易。上世纪90年代时,逐步、逐步地就没有人前来交易,县城兴旺的仔猪市场在此消失。后来拆除改作了过道型道路了。
跨世纪初,曾经因涉及河道卫生管理工作,寻找这个仔猪市场的业主,工商说不知道,市场管理股说不是,好像最后查到是属镇畜牧兽医站实施的建设与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下派太平镇时,发现文阁村成为集中的仔猪生产基地,据说每三天就有一车仔猪运走,路边有仔猪收集转运的房屋、笼舍、专用台阶。现在也消失了。
散养户及小规模养猪户大量消失,规模化养猪的仔猪不需要集贸市场交易了。


3

养笼子猪儿与架子猪

养笼子猪儿,可能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仔猪市场附近的人户,每每都在仔猪市场查看,遇见小猪便宜,反正仔猪很小,就买了回家。喂养一到几个星期,等到仔猪价格也涨了,仔猪儿也长大一些了,就赶出来销售,赚取双头利润的行为。有时也叫“翻笼子猪儿”。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仔猪市场半公里左右地区。当时,也有“投机取巧”、“灵动机智”的嫌凝。

中猪我们那时称为“架子猪”,既生长到60-80斤的猪儿。这个规格已经不好人工背运了,是基本不到市场销售的。是户对户地销售。希望很快有猪儿宰杀的或需要及时杀猪办事的,往往就会去协商购买这种“架子猪”养殖。
恰好,这种行为也正好缓解养猪时,感到经济与劳力有压力的一部分农户的困难。


4

扫猪圈与养猪的忌讳陋俗

 当时的养猪,科技非常落后,不是研究通风采光,排污排水、选育良种、防病治病。而是有许多出于“理学”的封建迷信行为。举例如下:

(一)修圈:首先需要选择地点,请信得过、有经验的人或风水先生商讨决定圈门方位。定期辰,60日中有甲子、戊辰等17日。期盼不病不灾,顺顺利利、周年重千斤、白水喂也肥。
(二)扫圈:当农村养猪经常发病或死亡等不顺,找不到科学理由,往往有人会建议:请人“扫猪圈”。请来扫圈人(道士或能辟邪的巫师、耍猴人及属相是猴的人。可能借“弼马温”可以辟猪瘟的缘故,或主人一同进入猪圈。扫圈人持一把新扫把四方清扫,摆好粑粑、豆腐、刀头,在猪槽处焚香燃烛,撕烧纸钱后,口中默念不发声音,比划画符。可能有反复默念“姜太公在此”,“师爷有请急急立解”,或其他如“阿弥陀佛”。念完后坐下将东西吃了。取走主人放在猪圈某处的通口红包,由猪圈门而出来不语。由此养猪即期望:在圈三百斤,出圈无称称了。
(三)买猪:需要按照《广东罗氏历书》即皇书选择肥日及赤口之日。肥日又称六畜肥日,是春季的申子辰日,夏季的亥卯尾日,秋季的寅午戌日及冬季的巳酉丑日。赤口可以查,也可以手指掐算。
(四)卖猪:需要选择非“破群”日。六畜破群日指每月的甲寅、庚寅、壬辰、戊辰、庚申、己卯五日。
(五)杀年猪:需要选择非“破群”、非“亥日”(猪的本命)。
(六)还圈或谢圈门:杀猪之后或春节年饭前,将猪尾装入猪头的口中,用供盘放在猪圈门口。焚烧纸钱、冥香,谢谢猪圈,祁求来年养猪继续顺利。
这些旧俗,应该随历史发展消失了。


5

家猪草与野猪草

  当年,人的生活都处于搭配粗粮、瓜菜代口粮的困难时段。养猪也是很艰难的时期。采集猪草是主要的养猪饲料,架子猪及以前都主要饲喂原生态的草叶类、一年生菊科植物及树叶类。养大后才加一点米糠、麦麸、红苕或玉米催肥。

采集猪草分为家猪草和野猪草两类;
所谓家猪草,泛指在经常种植的土地上生长的野菜、野草及蔬菜废弃脚料。
所谓野猪草,也叫山猪草。泛指在山坡上野生的各类树叶、藤本叶及野草茎叶、野菜茎叶,包括一些“草药”、“中药”。反正是能够让猪儿不厌食的野生植物。
诸如:对叉菜(鬼针草、毛锥子)、倒归柴叶、枸皮树叶、泡桐叶、蚕桑叶。野葛藤叶,白蒿叶(又叫蒿枝),陈艾草,水麻叶、麻亩叶(长叶水麻),嫩羊舌头,麻汤头儿、鸡屎藤,野山烟,薄荷、水芹、鱼鳅串、折耳根(鱼腥草)、马齿汉(马齿苋)、灰灰菜、三窝辑(蒲公英)、荠菜、光绪草、牛舌片、小苦荬菜、蓼子草(辣蓼),野油菜、野山萝卜、狗脚迹草、马鞭草、车前草,千里光,竹叶柴胡、大柴胡、糯米菜、三楞草、牛筋草(扁草)等等很多。
上述猪草采集回家后,垫上木板,大把抓紧后,用大刀宰细,只听“楚、楚、楚”,“铺、铺、铺”的声音。用大锅添进“潲水”煮熟,即可舀给猪儿食用。
那时的猪儿与猪肉真是“百草猪儿”的“百草猪肉”。生长慢,一般喂养10至13个月,发育期足,成熟度好,皮硬肉亮。回锅肉炒得起“灯盏窝”,腊肉切片可以照得见亮光。肉香传隔户,肥而不腻,不“量人”。


6

估重、抬猪、交商品猪与留猪证

   猪儿长大了,缺少找这样的大秤杆称重,往往找经验丰富的人估计重量。有时还放出来走动着估计。有时候,估计重量与业主的心理重量相差太大,主人家自然有的会不高兴。差不多了,我们就可以卖猪了。

   据查1963年4月起生猪改变计划派购,实行“卖一留一,卖留各半”政策,即上交销售一头给分布在各个地方的“食品经营站”俗称猪儿站,自己才可以在家中宰杀一头食用。按照这个管理政策。我们养猪是不能自己随便宰杀食用的。是要被查处的。
在我们幼小的20年时光里,由于没有通村公路,即使有路的地方也没有车。常常看见农户抬猪交售。标准是120斤以上。
用一根约为一丈长的抬猪杠子,中段吊捆着一头大猪,两个壮汉肩头垫着小布垫抬着,“哼、哼”小跑,换肩或业主抱着衣服跟着小跑,就知道去交售生猪。累了,就停下,用各自手里的“幺背儿”或称“幺杵”顶着,换人或休息。这样人休息,猪不会扳跳。 
 抬走十公里左右可能是经常的距离。抬猪是一家人的大事。
经常听到农户们回来说;今天又把猪的饱食扣多了!哎,都是估计着扣除,怎么也没有标准呀。
交售一头后,除了计算付款,农户还可以收到一张叫“留猪证”的凭证。就可以凭此自己宰杀或卖给别人宰杀一头食用了。
因为每年的屠工都要集中开会,没有《留猪证》他们是不敢“私屠滥宰”的。会受到惩罚。
历史发展到1980年,全县农业生产技术实行海拔每升高200米设立7个试验点的方法,进行杂交水稻、常规籼稻、粳稻的对比生产试验。选出不同高度地区的适宜品种,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1980年7月还开始推广粮食生产大包干,1982年实行以户为主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和农村土地生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巨大增产作用,促进了生活的改善和养猪业的巨大发展。
根据1993版《古蔺县志》记载1983年生猪市场开放,购肉票证及《留猪证》自行作废。我们可以自由、随意购买猪肉了。当年,全县农户自行宰杀生猪比交售多8189头,达75465头。
一段艰辛的养猪历史就这样结束了。猪儿养殖条件也逐步改善,专门吃包谷、红苕的“包谷猪”、“红苕猪”就多了起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野猪草就很少有人采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大规模国家建设了。
大概跨世纪前后,浓缩饲料,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养猪就广泛推广了起来了。用生饲料养猪也发展起来。规模化养猪的数量比散户养猪的就逐步多了许多,散户养猪变得稀少很多。
现在“包谷猪”、“红苕猪”、“熟料猪”,“十个月以上的成熟猪”成为稀有珍品了。
2021年9月12日

文 | 代元兴

图 | 网 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俗语“买猪看圈,娶媳妇看院”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割猪草
老 七: 我的同居室友
《猪儿歌》巫溪小调/农家幺妹儿喂猪的歌!太神奇了!(原创)
养猪鸡鹅
一至十二月谚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