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蔺二郎滩轶事

二郎滩轶事

文/董福永

二郎滩

古镇二郎滩滨临闻名遐迩的滔滔赤水河,是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川黔接壤重镇。

“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古镇四周山峰环绕,壁立千仞,势如刀切斧劈,宛若天然屏障。

二郎古镇顺河依山而建,从贵州远远望去,恰似卧佛山下一长龙,头饮赤水河,尾盘五老峰,粉墙黛瓦如龙之鳞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吊脚楼,四合院,鳞次栉比,逶迤而上。高大苍翠的百年黄桷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古镇历来为川黔边贸重镇,川盐入滇黔要冲,自古千帆竞泊,商旅如云。茶楼酒肆,馆旅戏院,盐商巨贾,纤夫船客,比比皆是。真有“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之繁华景象,素有小重庆之称。

 红色记忆和酒文化更是古镇的骄傲,1935年,毛主席指挥红軍四渡赤水,在此留下得意之笔。开仓分盐,背水之战,青史长留。“美酒酬军”更是传为佳话,中外闻名之“郎酒”盛产于此,二郎人为酬谢红軍开仓分盐打富济贫的壮举,以郎酒慰问红军,至今还流传有“郎泉之水清呵,可以濯我脚,郎泉之酒香呵,可以作我药”的美谈。因此,二郎老街成为了“红军街”,红军街上的红色遗址比比皆是,已成千古红色记忆。

奔腾咆哮的赤水河经吴公岩十里长滩倾泄而下,到二郎滩似乎稍作歇息,形成了一个偌大的回水沱,回水沱的下方有一大鹅卵石滩。提起这大石滩,一个优美的传说不由记上心来:“二郎神当年担山赶太阳到此,金扁担突然折断,大截掉于此被无数的鹅卵石掩埋形成这个大滩,号称二郎滩,小截丢去上游形成沙滩。二郎神感到担山赶太阳无望,气得蹬脚而去。后人为了记念斯事,于是就有了二郎渡口贵州侧的二郎庙。二郎庙后边小溪旁的大石板上还留有当年二郎神生气蹬脚的神仙脚印,五趾俱全,能躺下一个大人,另一脚印在几十里外的贵州桑木桠,一左一右的两个脚印至今令人费解;两岸的高山绝壁上,还留有对称的两个硕大的对穿可望的洞,当地号称“穿穿洞”,那就是二郎神担山的洞。”

 这个大石滩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应有尽有,是儿时的玩具和摆设;每到农历九月,小伙伴们三三两两来到河滩上扳“九香虫",一种青色的外型酷似小蟑螂的九香虫就会飞到河滩的鹅卵石下越冬,运气好时,一窝可扳到十多个,那种收获的尖叫喜悦声此起彼伏,快乐极了!九香虫挤干洗净后,用铁锅小火干煸,用少许盐,不用任何佐料,便成了极香的小吃,大人用来下酒,那味道哟,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尝!

 而二郎滩渡口处,有一叫大石板的地方,却是我们儿时游泳的好去处,赤水河清澈透明,大石板沒于水中隐隐可见,而四周却深不见底,大石板的上游处是深水区,岸边有一高大突出的岩石,水性好的在此展示跳水泳技,各种跳水绝技真叫人眼花缭乱,让初学者羡慕不已,痒痒的心,蠢蠢欲试。

 初学者和泳技差的则只能在大石板的下游处学习,这里是淺沙滩,先从划水打水开始,然后学""狗刨搔'(像狗游泳一样四肢刨动),学会狗刨搔只能在浅水平游,如果在深水处,只要身子垂直就会往下掉,不可到深水区;之后再学“踩假水”,身体垂直脚不断往下踩而不会沉,值此就不怕水了,可以学更多的游泳技巧,比如蛙泳、仰泳、自由泳什么的,然后再去学跳水等更高的技巧。

大石板界于浅水区和深水区之间,"踩大石板"成为游泳出师的重要“里程碑”,大石板四周水较深,能游到大石板上休息玩耍,是初学者想往之地,觉得那里就是天堂圣地,充满诱惑;我儿时就差点在此"以身殉职 ”,记得我刚学会"狗刨搔"还不会"踩假水",狗胆包天就想去踩大石板,狗刨狗刨的游到大石板旁边,以为到了,往下一踩,糟糕,踩虚了,身体直往下沉,心慌意乱的我一沉一沉的,只觉末日已到,吓坏了周围的朋友,幸好有两位水性好的朋友游到我身后用力一推,这一推成了重生的一推,把我身体推水平了,于是我又狗刨狗刨的游回了浅水区。天啦,捡回一条命,这两位朋友一位是胡才昆,另一位叫黃安永,成了我的救命恩人,过命知交,终生难忘!

观音宝刹

真强主持

凡到过二郎镇的人,没有不知道观音禅院的,它悬掛在二郎镇后山叫臥佛山的峭壁之上,其险要雄奇不亚于山西大同的悬空寺,站在寺庙前平台上居高俯瞰,在蓝天白雲的映衬下,绿色的赤水河由远处飘来,生生把一个葱茏苍翠的盆地一分为二,那边是贵州,这边是四川,这边的二郎古镇顺江而建,穿梁斗角的川南民居高低错落,煞是好看!分明就是一幅彩色山水名画!

站在如此绝佳的圣地前,我的心情不由黯然神伤,肃然起敬,想起了我的姑妈,她就是20年前圆寂的观音禅院的主持董玉明,法名真强,由于乐善好施,川黔两省几十里内没有不认识她的,由于出家,有人称她真强爷,有人叫她真强哥(当地习俗出家人女当男称呼);而叫二姐,二孃,二姑婆的却很少;我的叫法更特殊,叫她“爸爸"。大概是我父亲去世早的原因吧(我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的爸爸具有一颗与生俱来的菩萨心肠,她不仅对我一家呵护有加,而且尽自己所能,对十里八乡的人有求必应,有缺衣少食的,送点钱粮衣物;有难事纠纷的,帮助劝阻化解。乡亲们有事总会找她,反过来乡亲们也总想给她点回报,因此爸爸的家里总有吃不完的新鲜粮蔬瓜果,每到收获的季节,总能听到真强爷,真强哥不绝的叫声。

爸爸一心向佛,寺庙的兴衰史就是她一生奋斗的历史。年青时不顾家人反对和社会偏见,立志出家为尼,终身不嫁。由于天资聪颖和勤奋,不久便成为寺庙当家弟子。

老师爷

在爸爸的卧室抽屉柜上,总会看到一幅台式相框,相框里嵌放着一位慈祥的老人,那就是爸爸的师父,人称“老师爷”。

老师爷姓朱名玉章,据说幼年的他作了一个梦,梦见来到一个风景险峻奇特的地方,身前身后均是千仞绝壁,放眼望去一条赤色的大河汹涌澎湃而来,从山下奔腾咆哮而去,河对岸山峦矗立,雲雾缭绕,山下顺河而建的市镇熙熙攘攘,错落有致,正惊叹人间竞有如此美景时,忽见雲中一仙翁飘然而至,对他说:"此河暴涨时,兴风作浪,多少舟船倾复险滩,行人葬身恶浪,你应在此修建庙宇,广施佛缘,镇一方水土,造福桑梓,可修成正果”。仙翁说说完又飘然而去。

醒来后他执意要去寻找这个地方,遂其所愿。于是翻越九十九座山,走烂九十九双鞋,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二郎镇卧佛山下,抬眼一望,悬岩上一条险径蜿蜒掛于山上,他不顾一切爬上山腰往下一看,啊呀!此景和他梦中所见一模一样。恰好身边有一处山崖可以容身,于是安下身来,风餐露宿于此。

之后他四处游说,八方化缘,终于感动了对河两岸的巨贾富商和平民百姓,纷纷捐赠钱物,又经过九年的艰辛,一座悬掛吊脚于山间的庙宇终于横空出世,金碧辉煌的殿堂上,观音菩萨高坐莲台。于是善男信女纷沓而至,庙中诵経朗朗,木魚声声,香烟缭绕,钟罄不绝。从此赤水河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昌盛。这就是观音岩褝院,他就是庙中开山住持,人称"老师爷”的朱玉章大师。

据说年逾九十的老师爷有一天站在在庙前面对赤水河,看见河中飘来一大树桩,大呼龙!龙!龙!于是溘然仙逝,人们说他是成佛乘龙而去的!

打抢谷

听说过"打抢谷"吗?那是1947年发生在观音禅院的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

国民党撕毁和谈协定,国共两党重开內战。红軍长征播下的火种燎原于乌蒙山区,地下党活动频繁,为三年后大西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另话,这里单表地下党帮助寺庙“打抢谷”的故事。
 

庙中另一法号“真孝“的弟子来自贵州。由于内讧另立山头,欲将观音禅院位于贵州黄桷头的几十亩稻田好地产私自带回贵州东皇殿。真孝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获得贵州习水临江乡长吴伯昌的支持,官司打到古蔺县和仁怀县均无结果。眼看丰收在望的稻谷已经成熟,这可是观音禅院的当家地产呀!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其时六月十九的“观音会”,庙中法事热闹非常,庙中来了三位华年沟的诵经法师,他们的身份不俗,嗬!川南地下党!他们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地下党人邓应棋挺身而出,斩钉切铁地对“真强”主持说:“硬抢”!于是“打抢谷”的故事发生了。

在邓应棋的指揮下,某一天,几十条枪和负责收割的几十个人渡过赤水河,来到黃桷头,荷枪实弹,严正以待,大有擦枪走火,一触即发之势。在众人的努力下,割谷的割谷,打谷的打谷,硬是在炎炎烈日的灸烤下抢回了几十亩金灿灿的稻谷。好在最坏的流血事件并未发生!

贵州临江乡长吴伯昌和“真孝”们无计可施,眼睁睁望河兴叹!

这样的“打抢谷”持续了三年,一直到解放。

宝刹重生

一九五八年,观音宝刹毁于一旦,   二郎滩人无不为之痛惜!经历百佘年沧桑的观音岩古刹,如身染沉疴的垂暮老人,摇摇欲墜,使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本该手朮恢复元气的古剎,却招来灭顶之灾。在那极左思潮盛行的疯狂年代,无疑,观音宝刹首当其冲,于是无情的刀斧砍向古剎名寺,受诅咒的铁锤砸向蓮台金身,瞬间宝剎灰飞烟灭,迫使僧众洒泪惜别。
        

“爸爸”一步三回头,欲哭无泪,发誓有一天要重修宝刹,再塑金身!
         

庙宇虽毀心难毁,每逢观音会,八方信众仍集聚遗址,顶礼膜拜,祈愿赐福声不绝于耳。
            

这一天终于来了,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八十年代初,国家日渐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种久违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感觉,让人喜出望外!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多年慢长岁月里,爸爸回归社会,从亊小商业,辗转于二郎,水泉,复陶等地,开一牖小店,过着清贫生活。但重修寺庙的夙愿不敢懈怠,信念坚不可摧。有老师爷为榜样,爸爸省吃俭用,像当年的老师爷一样,四方游说,八方化募。
        

郎酒的掘起,为寺庙的快速重生燃起了希望,八四年山西评酒会传来喜汛,郎酒获国家金质奖,给古镇经济腾飞注上一济强心针,从此郎酒名扬四海,二郎古镇再度焕发青春,成为县域经济特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再度呈现。经济的繁荣需要文化的依托,而文化的繁荣又刺激经济的上升,二者相互依存。
         

爸爸重修寺庙的精神感动了当地政府和人民,感动郎酒厂的领导。特别是获得了郎酒厂付厂长邓承远的大力支持。在邓厂长和爸爸的侄女董福明的具体帮助下策划设计,两上峨眉(获资料),三下自贡(塑菩萨),作好了开工的准备。1986年终于动工了,由邓厂长亲自指揮,主持整个工程的建设,两岸民众积极响应,有的捐资捐物,有的出工出力,又经历了八年艰辛,耗资二十余万,到九三年底,一座规模空前,高大壮观,气势雄伟,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庙宇基本完工,重掛于卧佛山腰,观音岩上。至此,盛景重现,繁荣超前,香烟縈绕,钟磬声不绝。
   

    

此时,七十四高龄的爸爸,已积劳成疾,肺气肿咳弯了她原本挺直的腰,背呈佝偻,气喘吁吁,然而苍老瘦削的臉庞掩盖不了她坚毅的目光,她不顾疾病缠身,艰难支撑,为观音禅院进一步完善而上下求索,左右逢缘。
       

又一年过去,一条宽六米长五百米的林荫水泥大道已然建成,直抵山脚,观音禅院设施更加完善。正当人们悠闲散步,登高远眺,上香祈福,享受惬意美景之时,爸爸 却灯干油尽,扵一九九四年五月二日凌晨溘然圆寂,享寿75岁。望着她含辛茹苦,倾毕生精力而为的成果,爸爸应含笑于灵山,瞑目于福地。有道是:
                悬空禅寺初修竣,
                突报高僧驾鹤归。
                留下千秋宏伟业,
                福荫后辈耀光輝。

揹过山盐

“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有了三吊钱,坐起像个官。三吊钱用完,揹起背篼又过山。”
     

这首民谣,一语道尽了旧时二郎居民的生活写照。“揹过山盐”成了当地底层穷苦百姓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
          

那时,水运是大棕货物运输的首选,云南,贵州不产食盐,而四川自流井的盐经釜溪河到邓井关入沱江,沱江经泸州入长江,顺长江而下,经合江入赤水河逆流而上。
       

 二郎滩是赤水河中游的一个集镇,合江到二郎四百多里水路,滔滔赤水河虽滩多浪险,但經清乾隆年间疏通修浚,可通行载重数十吨的"牯牛船",成为赤水河的黃金水道。


"盐到二郎滩,换了背篼背过山″。由于二郎滩往上到马桑坪这三十华里的水路,两岸壁立千仞,河床峽窄,落差陡增,特别是著名的蜈蚣岩十里长滩,一泻如倾,涛声如雷,恶浪汹涌,险滩丛生,虽经历次疏浚,然粗壮笨重的"牯牛船"却难以通行。于是大批盐,布匹和货物必须在二郎滩卸载下船,囤积庫中。二郎滩成了川滇黔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兴盛时,有德谦裕、德华隆、德祥盛、德祥裕、天益号、丰盛号六大盐号。

 囤积盐号中的盐,必须用人背过三十华里山路到达上游贵州的马桑坪,这就是所谓的背"过山盐”。
      

如果把蜈蚣岩十里长滩比作赤水河狂野不拘的青春叛逆期的话,那么
马桑坪到茅台这百里上游水路就是赤水河的温順童年期,赤水河变得平缓而可控,两头尖翘,瘦而修长可载数吨的"茅村船″通行无阻。

盐从马桑坪再上“茅村船”,逆流而上到茅台,再人背马驮运到云贵川边远山区。
         有道是:
         牯牛纤引到郎滩,
         马载人背运过山。
         汗洒蜈蚣岩下路,
         马桑再上茅村船。

      

背"过山盐"有五宝,背篼,杵盘,汗圈,草鞋,纤肠稿。说是五宝,那是莫奈何的说法,这都是穷人背盐找血汗钱必需的工具。
         

要说是宝也真是宝,其中的杵盘,汗圈和纤腸稿可是二郎特色,已失传成考古级文物,世界级的博物舘也难觅踪影。
         

它们有什么作用和特色呢?容我娓娓道来。
       

背篼是主要运载工具,为适应盐的重压,必須用当地硬而耐压的竹篾编制而成,上大下小,底部封闭,稍向前倾,这样负重较省力。
        

草鞋不必说也是背夫苦力的必须品,二郎硬度极高的青石板路号称"油光石″,特别是雨天,路象抹了油似的,摔残致死的事时而发生。草鞋是油光石的克星,柔而止滑。
        

该介绍杵盘了,这东西是何法宝?你体会过长途负重的艰辛吗?这可是牛马一样的生活呀!为了养家糊口,这是拿命来换钱哟,那个苦和累只有天知道!且不说山陡路滑,就是平地负重超过自身体重达100多斤的重物,走上100米已是气喘吁吁,肩酸背痛,何况这是负重登高呀,走不到多遠就得释重歇歇,让肩背暂时缓解后再走。这时杵盘法宝就应运而生了,人们用硬木作成U型状,U字的弧形处稍宽,下边装上跟自身腰胯处齐高的硬木棍,棍的下端装上铁钉,U字稍岔开,成为把手。这就是"杵盘",当人们负重行走时,杵盘可当拐杖,分担一部分重力;当肩膀酸软需要歇息时,用杵盘钉在路的窝陷处,背篼不用卸下,转身将背篼底部放在杵盘上,杵盘的把手正好在胯的两边,用双手扶好,这时杵盘承受了全部重物,顿感轻松无比。有了这宝贝,长途负重,成为可能,人们就这样,走走歇歇,三十华里艰辛路,半天走完。
      

汗圈又是啥宝贝,有何妙用?人们用青皮竹篾作成一个拳头大的小圈掛在脖子上,这就是“汗圈”。这东西是打不湿的汗巾,当汗流满面时,用汗圈轻轻一刮,汗随汗圈刮下,顿觉轻爽无比。特别是烈日炎炎们夏天,这宝贝可离不开。
       

 最后一宝“纤腸稿”,夜晚背盐少不了。诙谐地说这是二郎常年“火把节”必须用品。所谓“纤腸”就是纤夫拉船用的纤索,用竹篾编制而成,像现代的钢缆一样,用于纤夫拉船。由于是用竹篾制作的,易于燃烧。废旧的“纤肠”当然就成为天然的火把了,照亮了艰辛的盐运路。
          

背“过山盐”成为二郎的一大奇观,方圆百里的穷人齐聚二郎滩,通宵达旦,昼夜不停。每日有上千人用背篼在几大盐号前排成长龙,等待过秤运盐。入夜,成了纤腸稿的灯海,火光照亮整个二郎镇和三十里古盐道,说是火把节未为过也。因盐而兴的集市,热闹非凡,商旅雲集,布匹业,酿酒业,医药业,饮食舘所服务业,业业兴旺。十里长街,灯火辉煌,叫卖声,吆喝声,杵盘敲石声,声声不绝。

在儿时的记忆里,早晨被惊醒的不是雄鸡打呜,而是铿铿锵锵的杵盘敲路声;推开房门,印入眼帘的不是清晨的太阳,而是鱼贯而上,手扶杵盘,脚穿草鞋,身负背篼重压,佝偻着身躯艰难爬行石级的苦力。脖子上的汗圈时而刮向汗流如注的面颊。他们要将超过自已体重的自流井塊盐苦撑着,爬呀爬,爬过中渡过桥沟,爬过凉井到塘头,再爬过黃水沟沟和蜈蚣岩,从蜈蚣岩渡过滔滔赤水河,一直抵达30华里外的贵州马桑坪。杵盘敲打油光石的铿锵声至今不绝于耳,难以忘怀;故乡那青石板路的油光石上,日积月累的硕大的杵盘坑,记录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也留下了二郎不朽的盐运历史。
       

啊!这就是二郎独特的背“过山盐”!不堪回首而又名垂青史的“过山盐”。它的苦换取了当时云贵川边远山民无味之苦,可歌可泣!
             郎滩往上马桑坪,
             卅十艰辛盐路行。
             竹篓填装希望果,
             草鞋踏走涩酸人。
             汗圈刮去千般苦,
             纤稿燃来万户明。
             盐运过山成史故,
             杵盘顶破旧乾坤。

                                                                                  (写于2016年11年14日)

作者介绍:

董福永,1946年出生于古蔺二郎镇天益号(现红军街76号),古蔺二中初六四级(一)班,蔺中高六七级毕业。

1968年下乡到二郎乡农经二队知青落户。

1971年元月应招工录取到自贡硬质合金厂工作。

1972年被录取到成都科技大学(现并入四川大学)学习。

1975年毕业回自贡本厂技术处工作。

2008年退休。

现定居自贡。

古蔺人的精神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过境而闻名于世的赤水河畔二郎滩
仁岸春秋,赤水河盐文化陈列
美丽中国-2256:被时光遗忘的角落——丙安古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古蔺二郎镇
赤水河——美酒河、英雄河!
二郎滩头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