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

母亲

高山

引言

母亲现在已经九十三岁,还能做针线和简单的一些家务。我已退休有时间去回忆过往的事情。越回忆往事越觉得在我生命中,母亲是我独一无二的永恆,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和体会到了最仁慈、最高尙的精神。母亲给了我的一切,我的一切优点都源于母亲,母亲那不怕艰辛披星戴月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的人生。

第一章

辛苦的母亲

父亲因病逝世时,母亲35岁,哥13岁,我9岁,妹妹4岁。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这个家,当时境况是凄惨的,再加上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更是雪上加霜,年轻美丽的母亲独自吞咽了所有的伤痛,历尽千辛万苦,操碎了心,风雨中撑起了这个家。

母亲身心受到的煎熬,母亲是不会说的,直到现在都只能给我们讲高兴的亊,真是笑对人生风雨,胜似闲庭信步。

母亲辛苦的程度,我只能从表象略之,就用一天的工作时间来说吧,没有天亮就起来做饭,天亮后叫我们起床上山扯猪草、割牛草,母亲就到山上做农活或到生产队出早工。早饭后我们读书,母亲到生产队劳动,中午饭是早晨做好的,大多数时侯吃剩饭,饭后有一点时间母亲会到自留地去劳动然后再到生产队劳动。我们读书回来是自己做饭吃,吃了饭上山扯猪草、割牛草。晚饭是回来以后再煮。

母亲从生产队劳动回来后还要忙几个小时,要做家务,要给我们缝补、洗刷,还要把猪草弄碎煮好,免得耽搁第二天的时间,计算一下,母亲一天最多休息四个小时。

一家人要吃饭穿衣,要油盐酱酸茶,由于住在农村,有的东西要到集市上去买回来,如果要去赶集那一天,母亲更辛苦,凌晨起床做饭,饭吃了天还没有亮,为什么这样早?因为赶集回来还要到生产队做四分之三天农活得四分之三天的工分,那时生产队除每人的基本口粮外,是靠工分多少分粮多少,多一分工分就多分一点粮。

我记得有一天是星期天,我大约十三岁左右,母亲叫我和她去赶集,把自家种的萝卜背到离家十多里地的岔河滩去卖,天未亮就出门,走了几里路天才亮,到集市上时有的人家户还关着门未起床。我清楚记得当时萝卜一分钱一斤,当我把背的萝卜卖了之后,如释重负,感到轻松和无比高兴,有了钱可以买东西,同时也给母亲分担了一点辛劳。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赶集是经常的事,不是赶集复陶街就是赶集岔河滩街,因为只有赶集才能把自家的农副产品背到集市上去卖。复陶街和岔河滩街离我家都是十五华里路左右。

中国在实行土地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少量士地,由这少量土地种植的农副产品归个人所有。农村习惯上把这少量土地称为"自留地"。当时农村人口每人七平方丈土地。

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听她说前后读了两个月)但对自留地的利用是把土地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人平七平方土地上大做文章,又是种菜,又是栽山烟,还要种植其它比较而言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山烟在3一一7月份种植,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我母亲种植的山烟到集市上能卖好价钱。

为什么能卖好价钱?原因是山烟的颜色、质感、烟叶大小基本一致、鼻闻烟叶的气味等都充分吸引买主。母亲在山烟的种植、收割、凉晒等数道工序可以说都认真把好每一道关。烟叶生长期施什么肥?烟叶什么时侯釆摘?什么天气采摘?到现在我还隐约知道一些,如烟叶生长期最好施油枯,烟叶在大太阳时采摘等。烟叶采摘回来后,要用草绳把烟叶拴起来,在太阳光下晒到一定程度,一定程度是很难把握的,要根据太阳光热的大小,晒半天、晒一天,或者晒以小时计算,因为这一道是决定烟叶的质感、烟叶的颜色的关键。晒到一定程度后,要把烟叶和草绳一同裹起来,外面用塑料薄膜包好,使烟叶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不对流,包好后放在太阳下曝晒一至二天,再打开凉或晒,如此反复三到五次,并且每次的时间有所不同,才能把烟背到集市去与买主见面。

母亲种菜在菜的品种的选择和季节的选择上也非常认真,母亲到市场看到好的菜,一定想办法与别人通过协商、沟通、或者高价买菜种的形式得到别人的好的菜种。

北大才子陆步轩,也就是卖肉才子陆步轩,他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猪肉的卖法,现在成了身家数百亿的富翁,在全国人民面前算是一个奇迹,但陆步轩必竟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把一种冬天种的菜通过凉晒、咸腌等工序弄出多个品种,一年四季都能背到市场去卖,在我的心中也是一个奇迹。它不仅是一个奇迹,更是成了我家的经济来源起到了虽然少但是一股不断流的源泉。

五十多年前,市场上的菜的品种单一,基本上是冬天冬菜,夏天夏菜,一年有两到三个月市场上根本没有新鲜菜卖的情况存在。我母亲是一个认真的人,在研究了市场上蔬菜的淡旺季的变化规律以后,针对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冬天种的菜很少运到市场上去卖,而把冬菜的叶、茎、尖进行分类,再在分类的前提下,每一种通过不同的工序做出不同的味道。当然也有无味的,如干板菜。根据食者口味干板菜可进行加工得出满足食者的口味的菜。

水黄菜、咸菜尖儿、酸菜、泡咸菜等都是一种冬菜通过不同工艺加工,添加不同材料,得出不同味道。当时可能没有污染的原因吧,冬天的菜通过各种工艺加工处理后,到第二年春夏秋冬都可以吃,味道、颜色、质感都不差,也没有过期不过期的说法。

冬菜夏卖,有时候到市场上是抢手菜,价格不菲。

到市场去卖菜,把自家的农副产品运到市场去卖,这其中也有些值得研究的地方,避免劳动量大,而收益小。我母亲身材矮小,气力相对也小,听她说年轻时最多背几十斤东西,从来没有超过六十斤。夏天夏菜大多数水分重,我母亲就在夏菜的品种上和采摘夏菜的早迟上做文章,卖的夏菜以辣椒为主,南瓜采摘以小为主,南瓜小重量轻,价格相对贵。

母亲充分利用自留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自留地除供自家吃的蔬菜和市场上卖以外,剩下的可以喂猪。把猪喂大一些,背到市场卖了以后,又买小的回来,喂了三两月又背到市场上去卖,卖了后又买小的回来,周而复始,每大换小一次,都能抽一些钱出来,贴补家用。

伴随着妈妈的辛苦,日子艰难的过着,但妈妈从不叫苦喊累,唯一使母亲高兴的是我们一天天长大,并且都很听话,读书也很认真,在老师那里评价都是好的。我们也很争气,在六十年代,考上师范是不容易的,但哥哥初中毕业就考上师范。而我和妹妹,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小学毕业就遇上推荐读初中,由于家庭成份回到农村,妹妹对读书随之也失去信心,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

第二章

母亲的针线活

我的老家一一帅家寨,对沟两岸住着近百户人家,五十多年前曾经在一个食堂用歺,到今天为止,对沟两岸有红白喜事,仍然你来我往保持联系,关系非常融恰和谐。

我母亲在帅家寨对沟两岸的妇女中,裁剪技术、针线活、绣花技术算是前列水平,这可能与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和当时现实有关,都要求普通妇女掌握基本的针线活,至少能自己缝制衣服穿。听母亲讲,解放前连缝纫机这三个字都没有听说过。到了七十年代初,所谓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都把缝纫机作为家庭四大件之一,那家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小康生活。也许这"三转一响"就是哪个时代一家人拥有的最高财富

四十多年前,在我读初中时,同学中的部分女生会利用课前饭后,在完成了作业的情况下,做起自己的针线活,当然也有女生在看课外书籍的,她们的针线活以纳鞋垫为主,一是方便收藏,放在书包里都行,二是便于操作,无论在什么地方,站或坐都能做起针线活,还可以交流针线活后的体会,互相学习鉴赏鞋垫上的花样,也可以天南海北摆龙门阵。

初中毕业时,我都收到毕业纪念品即十多双鞋垫子。感谢这些同学,同学情谊,永远珍惜。

四十多年前的农村,给我留下的印象的是不论年龄大小的妇女,只要休息时手中都有针线活。对于当时来讲,有针线活正常,没有针线活不正常,在大部分人的心理是这样想的。

我母亲作为一个农村妇女,自然也就一有空就做针线活的这个习惯,但母亲不仅仅是会做针线活,还可以裁剪衣服、绣花等。

母亲的裁剪技术是相当可以的,只要你说出衣服大小的几个数据,裁剪的衣服缝制出来后穿着基本大小合适。更不用说有样品的情况和需缝制新衣服的本人在现场的情况了。

母亲的针线活,无论什么布料都可以缝制。包括棉布、化纤,绫、罗、绸、缎等。别人不好缝的在她手里都得心应手。不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的鞋、帽、衣,还是冬天的棉袄棉裤,夏天的衬衣汗衫,人头上戴的,身上脚上穿的,都能自已设计,缝制出来,而且质量非同一般。

难忘有一次到亲戚家吃酒席,我穿着一件新衣服,布料是劳动布的(颜色质地像现在的牛仔布)样式是有四个袋的中山装,别人问我多少钱,完全以为是从街上买回来的,我说这是妈妈给我裢的时,别人都赞不绝口。

在那个"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算老三"的年代,对于小孩穿新衣服来讲,与过年一样,心里非常高兴,更何况还是一件别人都夸赞的,对我来讲有四个袋的,心里更高兴。我想但凡有娘的孩子都有一些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趣事、乐事。

每年冬天,没有农活时,请母亲缝衣服,特别是缝制棉袄的人可以说十天半月前先预约,才可能有机会缝制。

母亲的绣花技术到现在还展示在小孩的衣服上、围裙上等,只要有图案,就能把图案搬到小孩衣服上、围裙上。

"绣花枕头"是一个贬义的词,但母亲制做的绣花枕头我家曾经拥有,在我的记忆里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正方形,一种是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是指枕头两端的形狀,中间是用易透气的细布连接,枕头里面是用谷壳作填充物。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用笋壳作支撑,在笋壳上面绷上绸缎,然后在绸缎上挑花刺绣。挑花刺绣的图案有喜鹊闹梅、鸳鸯戏水等。从这些图案可看出母亲的挑花刺绣水平非同一般。可惜的是经过"破四旧、立四新"年代,我家的绣花枕头也难逃厄运,从此消失了。

母亲现在已九十多岁,但用的针有多种,有的针是不易在街上买到的。2014年冬天我在泸州珠子街去转了几个小时,仍然也没有买到母亲所需要的针,也就是手工缝制衣服的七号针,珠子街卖的针最小的是六号针。我想商家不愿卖这种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买针的人少,二是买这种七号针的人更少。

庆幸的是有时古蔺县城的地摊上有时会有七号针卖,我们或者母亲看见会买较多留存备用。

第三章

母亲是唯物主义者

我的母亲在旧社会生活了二十多年,只读过两期书,对旧的事情耳濡目染,对唯心主义的东西应该是根深蒂固吧!但恰恰相反,平时在和我们的摆谈中,她的说法、想法、做法使我们感到母亲是新社会成长的人一样,甚至有些境界还超过解放后出生的一些人。

到现在为止一谈旧社会,作为母亲最恨的是缠脚之事,好好一双脚硬要缠到脚变形变小,缠时疼,以后走路永远不方便。

文化大革命初期有一个人被批斗,批斗的原因是他家写的对联,上联是:读新书尊敬毛主席。下联是:烧钱纸纪念我祖宗。横批是:共产党万岁。我母亲对烧钱化纸这种祭祀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母亲强调的是只要在生时过得好,死了以后做的一切都是假的。她指名道姓的举例XXX在生之时,儿不孝顺,而死了以后做了一个星期悼场,花了不少钱,表面看似有脸面,背后却有人骂这不孝之人,为什么不把钱孝敬父母。

当与母亲谈死后怕不怕火化时,母亲笑着说:"死后你用刀把我切成块都不怕"。

一九六七年八月份,我哥哥要到叙师去读书,母亲凌晨起来做饭,我和哥哥吃了饭后要送哥到离家四十多华里的太平赶客车。那时车少,去迟了买不到车票。

母亲煮好饭,叫我们起床吃饭,在我抱甑子摆饭的过程中,奇怪的一幕发生了,甑子抱开发现一只老鼠被甑子压死在水缸的木板上。当时分析可能是老鼠和甑子同时同步从不同的方向,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木板上到同一个点,只不过甑子在上面老鼠在下面。

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今天还去太平赶车吗?我和哥在吃饭过程中的谈吐明显有了这种情緒。细心的母亲感觉到我们两弟兄的消极心态后,立马说:“吃了饭就快点去,有你们两弟兄,又是大月亮,怕什么,只要小心就行了,不管在路上还是在车上”。

母亲平时是一个慈祥的人,但在教育上,在关键问题上,不仅尽到了母亲的责任,而且是一个严厉的人。记得有一次,我被母亲狠狠也打了一顿,原因是我利用扯猪草割牛草的时间和空间偷偷去池塘里洗澡,好久以后才发现的。我的老家一一帅家寨没有河流,只有几个蓄水池,在我被打之前,已经学会了蛙泳、仰泳等。在古蔺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在乌龙塘举行的游泳比赛,好像是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二周年。2016年6月到马来西亚旅游,在马六甲海里去游泳,目的是尝试一下大海里游泳的感觉。

母亲简单几句话,我们弟兄已经听明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吃了饭收拾好行李,向着太平方向而去。

走在路上,天空是月明星稀,地上好像披上银装,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叫,近处有水田的地方一片蛙鸣。我们手里拿着电筒,在林阴深沟处的地方照照路。我们家到太平近四十华里路,路上有大山、有陡坡、有森林、有深沟、有河流。为防万一,我们手里还拿了木棒。

走了约两个小时,接近九溪口的地方天才蒙蒙亮,我和哥哥挥手说再见!

这时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眼前含苞欲放的蓓蕾上,晶莹明亮的露珠闪烁着,显得更加生气勃勃。

这时小鸟开始鸣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四章

母亲圆了我的读书梦

时间已到一九七一年,我已经十九岁了,按农村的风俗习惯,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偶尔也有人到家里提谈婚姻之事,不知怎的,我都会找借囗回避。

在那个年代农村有个别专门吃"媒婆"这碗饭的人,走了东家窜西家,好心给年轻人组合家庭。客观说这些媒婆是辛苦的,以现在的说法走到男方家,要说女方如何好;走到女方家,要说男方家的好处,为男方打广告。要打广告就得找材料,做调查研究,还得麿嘴皮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媒婆这个职业会全消失,取而代知的就是婚姻介绍所了。

由于帅家寨的条件,在当时农村来讲还是可以的,我的回避,给我介绍的女生,仍然有结婚在我的老家帅家寨的。

母亲在很多事情都很开明,包括我的婚姻,所以媒婆在我家起不了作用。但我还是要感谢媒婆的关心。

一九七一年冬天,我被生产队安排到黄家沟捶石子铺公路。当时可能没有打石子的机子,至少古蔺范围内没有,铺公路的石子都是用手工捶的。捶石子铺公路任务称为民工建勤,由县安排到公社,再由公社安排到大队,大队安排到生产队。分给我们生产队的任务大约是十立方石子,我己经是第二次接受这样的任务了。任务要求除要完成十立方石子,并要求石子每一粒一厘米左右,石头要硬石,石头的来源就在河里捡鹅卵石,先用二锤把鹅卵石打小,再用竹片夹着小石头把小石头捶到一厘米左右,若不小心会把手指砸流血的。第一次是两年前,任务地点是走马坝。这一次任务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努力,我与生产队同来的人终于完成任务,经验收后背上行李回家。

我背着行李刚回到家,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行李还没有放下,妈妈看着我对我说:"你还想读书吗?"我似乎好像是听错了,但我的所有感官,又实实在在的告诉我,就是这句话"你还想读书吗?"我稍微怔了一下,然后发自内心且毫不犹豫地说了四个字"我还想读"。我看着母亲,母亲也看着我,空气好像凝固了,还是母亲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慢慢说出了关于读书的前因后果。原来几天前古蔺二中来联立小学招初中生,我家紧挨学校,与学校一墙之隔,学校老师把这消息告诉母亲,母亲马上决定让我去古蔺二中读书。感谢老师,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我的母亲;更感谢母亲对我的人生作出一个不错的决定。在那个交通和信息都不畅通的年代,如果老师不把这个信息告诉母亲,如果母亲又要征求我的意见,那么一切无从说起。我屏着呼吸静静的听着母亲的讲述,兴奋的心情控制不住激动的眼泪打湿了我的眼眶,我心理在重复着一句话:"世界上最无私的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也是母爱!"

母亲不仅给了我的生命,给了我的教育,还不断地指点了我的人生走向。如果母亲认为我十九岁了,就应该确定婚姻,没有必要再去读书,那我的人生境况肯定不同,现在也许在某个小区当保安,或者在大街搞卫生。我老家坡邻坎下的不相上下的同龄人中,这种情况是有的。

我们是1972年春到古蔺二中校读书,1974年秋毕业,刚好两年半,我对读高中似乎没有读初中那么迫切,当时也受政治气候的影响,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1974年春就开始了,如果按当时的形势发展,读高中也学不到多少知识,所以没有申请读高中,就此离开古蔺二中。如果当时申请,我是能读上高中的,当时成绩算中上水平,两年半时间里有半年当七四级三班生活委员,后两年当七四级一班班长。

在读初中时,我们年龄算大的,也还有比我大的,大多数比我小,大小悬殊可能六岁左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讲述了1978年春北大经济系班的开校典礼,北大校长马寅初亲自到这个班参加典礼,要求每个学生介绍自已,其中两人属叔侄关系,当介绍到叔三十三岁,侄十七岁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十年文革不知造成多少不该发生的事,我好的是有一个开明和春天般的母亲弥补了我该读初中时没有读的遗憾,但可能有很多人永远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愿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第五章

母亲授于我顺口溜

月亮这个“变脸王"和"多情物",从古至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它花了心血。

唐诗中有一成以上的诗与月亮有关,最为著名的要数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通过江水与月亮,以古今常在的自然景色,衬托了变幻无常的人和亊,抒发今古盛衰之感叹。

宋代苏轼的诗更显气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白也好,苏轼也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伟人毛译东也借用月亮这个天体,用短短的十二个字就把中国人民哪种不怕困难,大事难事奇事都能做到的上天入地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出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风景名胜的取名也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台湾曰月潭等。

神话中有嫦娥奔月,寓言中有猴子捞月。

据说贝多芬的《月光曲》都是为了表现瑞士琉森湖在月光作用下,湖面波光闪烁的美景而作。

……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照在家乡……“,月亮把边关和家乡联系起来,使人在享受歌曲的同时产生无尽的思念和遐想。

我的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女性也能把顺口溜与月亮联系起来。

在我3一4岁的时侯母亲教授于我关于月光下的顺囗溜是:

月亮光光起,强盗偷小米,

瞎子来看见,哑巴就吼几,

bai子就追几。

我对母亲教的顺口溜倒背如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有一天我看见我们家上边黄泥坡的瞎子(按辈称二公)从门前过路时的情况,我对母亲教授于我的顺口溜彻底坏疑了,瞎子怎么能看见强盗偷小米呢?怎么都是些bai子、哑巴追强盗呢?

有一天晚上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我问母亲瞎子怎么能看见强盗偷小米呢?母亲不慌不忙回答我:”只要做了坏亊,瞎子就能看见“。我当时将信将疑,也无法去证明瞎子在月光下能否看见强盗。

后来才知顺囗溜的意思,只要是做了坏事,早迟别人会知道。也就是说:‘’要得人不知,除非己不为‘’。做了坏事,残疾人不放过,好人更不会放过。”耗子过街,人人喊打“。

顺口溜没有标题,没有固定模式,没有长短,只要求容易记,容易背。

在几十年前特别是在农村没有幼儿园,更谈不上有玩具,玩的是泥巴、石头、木棒。听听顺口溜比玩泥巴玩木棒不知强多少倍。

我认为这样的顺口溜就是一个故事,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背顺口溜我认为可以看作一种逻揖思维的培养,一种想象思维的拓展,一种爱增分明的启示,一种团结协作的诱导,更是一种大人小孩在一起其乐融融的休闲。

外婆家耍,外婆也教了我的顺口溜。

推磨杆儿,赶少午(煮中午饭),

幺规儿不吃菜豆腐,安几窑罐煮,

窑罐打烂了,请对门银匠来补,

银匠补不起,开口工钱二百五,

双方争执要动武,好人相劝才息鼓,

结果让银匠吃少午。

……

我记住了这些顺囗溜,并感恩这些编和教顺口溜的人。

第六章

心怀坦荡的母亲

我母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三十五岁丧夫的极大悲痛,经历了哺育儿女的艰辛,所有的不幸在母亲的脸上完全看不出有半点痕迹,母亲始终都是风轻云淡,平静得宁人难以置信。

母亲心怀坦荡,肯帮助人,在老家帅家寨,在她住过的地方复陶、二郎、古蔺都是有囗皆碑的人。

母亲作为农村妇女,她的一技之长就是针线活,在老家她凭针线活帮助别人,结交乡邻,在帮助解决他人困难的同时,也解决了我家的困难。

父亲因病逝世时,我们都还小,哥哥十三岁、我九岁、妹妹四岁。我们家在农村,许多重活需要人帮忙,如每年要从近两公里地的地方一次性运四至五吨煤到家里,以保证每年的烤火和煮饭用煤。自留地耕种需要有人帮忙,但我们家没有出现过无人帮忙的情况,只要说一声就会有人前来。

母亲对于他人需要帮助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去帮助。例如他人需要缝制新衣服,只要把衣料和样品衣拿来放在我们家,母亲会挤出时间,尽快把衣服裁好缝好,并不收一分钱。

不久前我回老家帅家寨碰见一个乡邻,她已经八十岁出头,走路也不方便,并用上了拐杖,她主动问我母亲的身体情况,我说母亲的身体还行,还能自已上街买小东西时,她不无感概的说‘”真是好人有好报,我的裁剪技术、针线活都是你母亲教的,你母亲最爱帮助人了……”当和母亲谈起这些乡邻时,母亲会流露出一种与乡邻的不舍之情,她多么想和她们聊聊天,谈谈那些陈年旧事啊,母亲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坐车易晕车,坐三轮车几百米都会晕车。

母亲六十岁时,从复陶坐车到古蔺亲戚家,不舒服一个星期。一九九二年我全家从复陶搬到二郎,其他人坐车,我陪母亲走路从复陶到二郎近二十华里,母亲宁愿走路也不愿坐车。

母亲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结交些朋友,与她们很快熟悉起来,除针线外交外,在其它方面也非常注意邻里关系,例如母亲对做小吃和烹饪在我心目中是首屈一指的,当做好小吃她会请左邻右舍的她的朋友品尝,也会分发给我家周围的小朋友们。

母亲现在已九十多岁了,但每年过春节她都要亲手做一至二个菜,其他人做的同样的菜,色和味都比不上母亲做的。

现在基本上是丰衣足食的年代,但当吃饭时,有人未到,母亲一定会先提醒我们再等等,或者留部分起来给未到的人留住,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事在母亲眼里成了不成文的家规,事事处处体现了母亲的爱心。

母亲对家人和亲戚是慈爱有加,对家里那个人爱吃什么味道她都了如指掌。平时在闲聊时,她还知道哪个亲戚最喜欢吃甜的,哪个最喜欢吃酸的,哪个喜欢吃辣的。可见母亲对亲戚的了觧达到如此细化的地步,从另一个侧面也告知我们,对人要真城,要了觧别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所知道的在我们家亲戚和有的朋友,到现在为止,三十五岁以下的人小时都穿戴过母亲做的绣上花或鸟的围裙。

虽然母亲这么大年纪了,主动关心别人是常有的亊,有时几个年轻人在打牌娱乐时,她会放下自已的针线,削好水果插上牙签,端到娱乐人的面前。对孙辈和曾孙辈似乎更关注和关心,超过关心自已,我有时住泸州有时住成都,除了电话经常联系外,每次与母亲说话或聊天时,她都会问孙辈的工作情况和身体状况以及曾孙辈的情况等,好像领导检查工作,不了觧下属情况就不放心心里不踏实一样,每次如此。

当今市场上任何东西都能买倒,但母亲会亲自去买所谓地方特产,给远在泸州成都的曾孙带去。

……

从我的家庭和我的人生告诉我,一个家庭,那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我的母亲在我心中像太阳,不管时间多久,不论是在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母亲的温热。

尾声

从小到大,没有听见母亲对我说过一句话“我爱你”,但母亲却从小到大用行动偷偷爱我们一辈子。

我来到这个世界,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没有母亲的牺牲,没有母亲巨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对我来说还会有温暖、还会有阳光吗?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黑,没有母亲世界将失去温暖。

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使命,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祝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

我说母亲是一种岁月,她担负着最多的痛苦、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

……

妈妈恩情无法报答。

我只能说妈妈您辛苦了!

妈妈我爱您!

难报母亲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娶妻顺口溜,这是谁编的,也太有菜了!
[商都] 闫明喜 | 我的父母,我的家
米烧酒的味道
《母亲的针线活》1964年国画
甑子饭
高宗义:生产队开会(历尽苦难的母亲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