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蔺州记忆】水往高处流

水 往 高 处 流

永宁翁

题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常理。本文之所以使用“水往高处流”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题目,意在用本文纪念现代农业机械——抽水机在我老家所在生产队的首次使用。并以此文,献给当年那些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为家乡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乡亲们。

赤水河风光       永宁翁/摄于二郎宝峰山

人们只需在百度上一搜,全国叫“雷家沟”的地方还真不少。我的家乡也叫雷家沟,她位于赤水河畔的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境内。

雷家沟在外地人眼里是一个大地名儿。它泛指原兴本中学、原古蔺县第二初级中学所在地周围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我们本地人却很清楚,它实际上涵盖了若干个小地名儿。

一些朋友、熟人,在某些场合、或文稿、或聊天时,总是赞誉我们雷家沟“人杰地灵”。其实我心里很明白:那只不过是朋友们的一些溢美之词、恭维之词罢了。

要说“人杰”,真还说不上。因为从古至今,我们雷家沟还真没出过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不过当地人确实很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而且吃苦耐劳。小伙子们倒也不笨,外出求学、求职、打工,一个个都混得有模有样。姑娘们倒也顺眼、受看,结婚生子后,一个个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口碑很好。

要说“地灵”,我却感到高兴。因那周围一带大都是属于海拔在800米左右的山地。你别看当地的土地很贫瘠、土质也很薄,且绝大多数都是沙地,储水条和抗旱能力差。可是我国南方的绝大多数旱地作物,在这片儿土地上都能耕种。仅我所知的大麦、小麦、高粱、包谷(玉米)、小米、黄豆、豌豆、胡豆、花生、油菜、红苕等等,只要种下去,都有收成。尤其是当地盛产的红高粱,更是各大名酒厂争相购买的抢手货。这就印证了老人们“人勤地不懒”的说法。勤劳的各姓氏雷家沟人,就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在人们所赞誉的这片儿“灵地”之上生存、繁衍,世世代代,经久不息。

最近,网友们在聊天时谈到“插秧”这个话题,一位游历很广且曾经到过雷家沟的喻先生说“雷家沟无秧可插!”我说“喻老师此话太武断了!”。不过,我也承认他说得不错。因为雷家沟本来就是山地多、田土少的地方,可用于水稻种植的地方确实不多。

雷家沟附近的田坝头,以及一直向东(赤水河方向)下去,都是梯田,几乎都是种水稻的陈水田(也叫冬水田)。除此而外,当地人在稍微平缓一些的地段也都开垦有“稻田”,即使是在山坡上也有。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稻田”,就是说只要有水,它就可以用来种水稻。而且这些“稻田”也的的确确都曾经种过水稻,收成也不错。不过,绝大部分靠的都是春季的“望天水”而已。

用一句我们当地的方言来说:雷家沟是干烧地方。雷家沟人真正感到缺乏的是——水!仅管龙井坝、黑苗沟的水从家门口流过,赤水河的水也相距不远。但是在那科技不发达、手段尚不完备的岁月里,人们也只能望水兴叹!

尤其是我家所在的沙坪生产队(沙子坪、大湾、尖山子)一带,人们对水的渴求、对水的依赖就更为突出。虽说黑苗沟的“文化水库”能解决一部分灌溉问题。但是只能解决位置低于灌溉渠的那一部分田土。而对于地势较高的那些田土而言,用水就比较困难了。

仅管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提水灌溉方式也都曾被广泛应用。然而,它只能解决供、需两地之间相邻或相距较近情况下的供水问题,它只能解决两地间落差不大的情况下的供水问题。而对于那些相对分散,或相距较远、或落差较大的情况下的供、需两地之间的供水就比较困难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地势较高、或距离较远而需要采用“多站接力方式”才能到达目的供水地段就更加困难了。因此,那些地势较高的“稻田”,在没有“望天水”的情况下,长年不能种植水稻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解决这个困扰当地人多年甚至几代、十几代人的问题,只有采用专用设备——抽水机才能从根本山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还不通电。我很清楚在没有动力电的情况下,只有采用与抽水机所需动力相匹配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1969年的秋天我回乡探亲,便利用这个机会,试探性地给生产队的支部书记、队长等领导和骨干作宣传、提建议。给他们讲解采用抽水机抽水的好处,与他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得失。刚开始时,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有的甚至当着大家的面,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就没听说过水能往高处流!”

尽管我知道抽水机并不复杂,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是很成熟了。但我心里明白:在他们连抽水机到底是个啥样子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给他们讲再多的道理都作用不大。

我心里也很清楚,如果不走机械化这条路,也就无法改变现状。所以,我一直坚持给他们作鼓动工作,并再三向他们保证:我一定负责到底!经过努力,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松动了,不再固执己见地坚持下去了,同意试试看了。但仍然还是提醒我要谨慎,不要大意!

我心里明白:他们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怀疑我说的那些东西到底行不行?怀疑那山下的水果真能够“流上山”去?!

我也很明白,他们的心里可能都在想:大家乡里乡亲的,万一东西买回来用不上咋办?那水果真“流”不上山去咋办?真到那时,他们恨也不是、骂也不是、让我赔也不是!

其实,他们之所以能够松口,也是看到了我的热情、看到了我的诚意、看到了我的决心,并且是在我作出保证之后才产生的变化。

老父亲虽然参与并见证了我向他们宣传、鼓动并作出承若直至他们松口的整个过程,但却始终一言未发。回到家里,他还是忍不住又轻轻地问了我一句:“有把握吗?”我看着老父亲那替我担心的表情,我对他点了点头,算是回答。知子莫过父,他也就没再说啥。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各种物资都相对紧缺。尤其是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机器、设备更是紧俏,各地几乎都是按计划供应。但我们部队驻地的物资主管部门对部队所需的物资,他们总是要想方设法地满足需要。与他们打交道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也就熟悉了。于是,诸如家乡需要的一些机械、设备等,只要找到他们,一般都会乐于帮忙。凡是有现货的、或是他们本地生产的产品,都会马上就给你办。如果是外地生产的产品,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给你调剂、采购。

回到部队后,我就查找相关资料,选择适合于老家地形地貌的机种、型号和规格。并委托驻地物资主管部门的朋友,协助进行订购。

由于家乡所需的抽水机,一般都是“小管径、高扬程”的较多。所以,仅采购就花去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才将设备弄到手,在连云港物资公司仓库提货后,就地请人打包、立即送到火车站发运。由于那个时候的交通条件及运输能力远不及当今,铁路运输又耗去了一个多月。等到生产队收到隆昌火车站的提货通知,再派人将机器运回去,并告诉我收到货物的消息时,已经是来年的二月间了。幸好,距离当地整田栽秧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当年春耕就能派上用场。

1970年春,大约是阳历的四月初,我在安排好本单位近期的工作后,便将当年的休假假期提前了,并很快回到老家。

队里的领导和当地几个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致认为,这是本队的第一台机器,所以,这台机器新开张的日子,就应该选择一个好期辰。虽说我既不懂,也不信这些风俗。但我很尊重他们的意愿。

开机前,生产队已根据我的要求,事先安排了两个本队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好学的年轻人,跟我一起检查机器设备、检查各种备附件和常用器具、给机器添加润滑油、燃油等准备工作。我也趁此机会给他们讲解内燃机和水泵的工作原理、如何开关机、日常维护、简易故障排除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以便于在我离开后他们能都独立操作。

开机那天,真可谓春光明媚。那时还没到春耕的大忙季节。所以,附近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将我们几个人围在中间。就连我那老父亲也换了一件平日里很少穿,一般要在赶场天、或走亲戚时才穿的蓝布长衫子,挤在围观的人群当中。

试机的地点就选择在本队大湾雷辉政(已故乡邮员,也是这件事情的积极倡导者、实践者之一)住家背后那丘大田里。他们按照我的吩咐,设置好取水口——安置固定机器——连接、安放机器两端的提水管和出水管——向提水内灌注清水……

在做这些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围观人群中的一些年轻人,也主动参与进来。尤其是在往山坡上安放那根20多米长的出水管时,就连我那60多岁的老父亲,也不知啥时候已经将他那长衫的前后摆提起来扎在了腰上,他也不怕衣服被弄脏,也像那些年轻人一样,将水管子扛在肩上一起往山上拖。

一切准备就绪,我示意站在身旁的支书和队长,他俩都不约而同的用眼睛依次从伸进取水口的提水管、那安置好的抽水机、再一直顺着出水管向上扫描过去,然后再回过头来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笑了笑,算是对我的回应。

围观的人,很自然的分散站在出水管的两边,几个小家伙儿已经早早地跑到了出水管的尽头,正歪着小脑袋,不时地看看山下的机器,又看看眼前的出水管,人群中突然一时安静了下来……

此时,我朝着守候在机器旁的那两个助手点了点头,只见他两会意地将内燃机的启动绳缠绕在启动盘上,用力向上一提,那机器立即欢叫起来了!人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山坡上的出水管。时间又过了十来秒钟,只看见山坡上那几个一直守在出水口旁的小家伙儿“有水了!水流上来了!水流上来了!”不停地叫起来了!跳起来了!其他人也一拥而上,眼睛直盯着从那水管中喷涌而出的清水,流进那曾经种过水稻,而今正干涸着的稻田……

此时,我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父亲的身影,他同样也挤在其中,观看那刚刚“流上山”去的水,在那稻田中慢慢散开来的情景。父子间的目光在不期而遇的那一刹那,我发现父亲笑了,笑得犹如孩子般的自然、灿烂。

从父亲的笑容里,我大致能判断出那笑容里的含义:有一部分,是因为他那颗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后所带来的自然的笑;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对我给乡亲们兑现了承诺后的赞许所发出来的笑;然而,更多的则是他对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文明成就、对科学技术的肯定和赞许而发自内心的笑……

我们生产队自从买了这台抽水机之后,领导的视野开阔了,先后又让我为他们选购了打米机、粉碎机(面粉)等农村常用的机器设备。不仅如此,连周边的沙土、文化、南林、庐山等生产队以及本县的德耀等地,也先后通过朋友关系找到我,要求协助他们选购了所需的农用设备。当时的我,也深知家乡的闭塞、落后,为家乡做一点儿事情,也感到责无旁贷。

同时,我也深知家乡农机技术人员的匮乏。所以,我在每次回乡探亲时,都要针对不同的机型顺便带一些易损件、维修工具及材料等。到家后,便将他们的使用、维修人员找来,指导他们拆卸、清洗机器,更换易损件,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诸如研磨发动机气门等),以及重新组装后的调试等工作。虽然说不上是带徒弟,却与他们成了朋友。

当我第一次在乡亲们面前演示“水往高处流”,并看到他们那脸上的笑容时,我感到很欣慰!当我看到乡亲们从当年使用抽水机开始,到后来逐步熟练地使用打米机、粉碎机的情景时,我感到很欣慰!

近年来,当我亲眼目睹亲人们在熟练地使用并依赖各种电器设备时,我感到很欣慰!当我看到乡亲们在使用小型拖拉机、收割机时,我感到很欣慰!当我看到农用车在家乡的田间地头跑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

去年回老家,就在离家只有几公里的时候,我乘坐的车子被正在检修道路的挖掘机挡住了去路,修路的人群中有人认识我,当他们要将机器停下来给我让路的时候,我当即谢绝了他们的美意,当我看着那挖掘机在不停地挖、不停地铲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

我在近四十年后的今天,能够在电脑旁静下心来,用这篇短文儿纪念我们生产队第一次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抽水机的时候。当年的那些情景在键盘的清脆的敲击声中一幕一幕地再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内心同样地感到很欣慰!

我之所以感到欣慰,并不是因为我给家乡做了那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为乡亲们对于人类进步的文明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对于新生事物等,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接受到推广、从应用到依赖的这一个历史进程而感到欣慰!为家乡近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欣慰!为乡亲们这些年来在思想上、认识上所展现出来的惊人变化和质的飞跃而感到欣慰!为我们都赶上了这一大好时光而感到欣慰!

注1:本文图片来自360网站,感谢原作者及其网站。

注2:图片与本文内容无直接关联。

 2019年元月20日   写于彭州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继红 | 往事悠悠02:打水
打水机
潇湘原创之家‖梁进华 父亲和他的抽水机
​华州莲花寺:小蒜沟友谊水库与“王权梁”
郭荣:石 磨
初中物理《气压计和抽水机》知识点讲解和例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