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赤水河边看电影之趣事

作者 何有才


离开故乡赤水河出来工作至今已经几十年了,儿时的故事大多已经模糊,但是每当听到老电影歌曲响起的时候,儿童时期看露天电影的趣事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赤水河与河同名,是川黔交界的一个美丽小镇,以出产优质的各种水果而闻名于川黔泸州和毕节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属于四川古蔺县管辖叫赤水公社)。

那时我们看电影可不像在县城古蔺电影院里那样子看,县放映队一年来不了几次,每次来先在平街供销社饭店门口张贴海报,然后在学校操场或是在公社坝坝竖起杆子、扯上档子(家乡人把电影银幕称为档子),一传十、十传百通街的人就都知道晚上有露天电影看了,一会儿功夫,档子面前就排满了高板凳,有的小伙伴为了占好有利地形,一下午都呆在那里看管自己的位置,相邻的伙伴互相关顾轮換着回家吃饭。看电影的最佳位置是在放映机前,距离适中,看得清晰又听得清楚,有利地形多半是被家住小学的教师子女或上西街的娃咡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电影开始前多半要试镜,当一束白光投射到幕布上时,上面立刻布满了小伙伴们伸出十指比划出的狗儿,鸟儿等动物投影!这段时间大人们谈笑风生,吃叶子烟,纳鞋底,吹张家长李家短,嗑葵花子……闲不下来的小伙伴就在场地空隙间追逐打闹,场上一片欢乐气氛!

电影开映前十多分钟,总会有公社领导或者街组有头脸的人先讲几句话,什么抓革命促生产啦,注意用火安全啦等内容,话讲得短的人们掌声热烈,话说得长的,会场会噪动,有人会嘘口哨。

正片放映前,放映员要放几张电影队制作的电影内容简介,或者是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制作的幻灯宣传片,有时候还会边打快板边解说!至今仍记得几句安全快板词:看电影真热闹,安全工作最重要,灶烘火星要灭掉,烟头不可随处抛,秋冬到,天干燥,谨防火灾要记牢……。快板过后,有时还放上一部短的新闻片!

正片开始啦,来自川黔两地方圆十里的几百上千人的电影场地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电影胶片滚动的声音和电影人物对白及音乐声!

有的电影看的场数多了,场景和音乐都记得了,记得放《平原游击队》时,只要一到松井指挥皇军队伍开进李庄的情节出现,"向这里"指挥刀一挥的瞬间,小伙伴就会齐声和着电影背景音乐唱道:"皇军的裤子要垮,要垮,要垮要垮……"引来观众笑声一片。

那时看的电影多数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争片、反特片,描写工厂和农村的集体生产和阶级斗争故事片,或者家庭尊老敬老故事片等,至今仍记得《红孩子》、《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突破乌江》、《万水千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南征北战》、《保卫延安》、《战火中的青春》、《奇袭》、《英雄儿女》、《铁道卫士》、《烈火中永生》、《青松岭》……等不少老片子的名字!

家乡赤水河地处交通要道,河上有一座桥是军事重地,建国后到八十年代中期一直都由一个班的解放军守护,六十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每到节假日四川、贵州的政府都会组织电影队来慰问解放军,印象深刻的是从贵州毕节来放的电影次数最多,每次都开着装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来,车一出贵州雪敞沟,大喇叭放出的音乐就会响彻在小伙伴们的耳边,要看电影啦!整个下午大家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

贵州放露天电影多数是在南关供销合作社门前的河滩上放,电影机前有一排板凳自然是公安班的解放军坐的,再往前是贵州河坝边住家户占的位置,然后是四川这边南街的小伙伴们安的板凳。我们住北街、西街、东街、平街的小朋友多半嫌路程远懒得抬板凳就会找河坝边的石头来占个较好的位置等着晚上大人抬着高板凳来替换。

夏天傍晚时分,赤水河上凉风习习,来自四川的乡亲抬着板凳牵着小孩,扶着老人通过赤水河大桥与来自贵州沙地、南关村、小屯的观众都往河坝里赶,还有一些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大人直接就近顶着衣裤,踩着水凫过河上岸来加入到观众丛中,此时,桥上桥下的观影人流在晚霞的辉映下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每想起看电影发生的趣事,总让人脸上泛起笑意。

我们的童年是没有电的年代,电影队必须自带一台发电机。一放电影发电机就突突突的响,电影里的人物声音小点就听不清;电压也不稳,有时电影画面忽快忽慢,音调不一。尽管如此,大家仍然看得如痴如醉。散场后,意犹未尽,边走边议论故事情节,兴奋得很,回家后大半夜才睡着!

印象中县里来的放映队爱出状况,不是开场就哑火,就是电影放到一半突然发动机就出故障了,观众的心情可想而知,后来,电影队一到公社,放映员就要在公社礼堂先试机子,倒好片子,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一帮小伙伴听到消息就会跑去先睹为快,只要看着发动机"扑扑扑"的响,礼堂墙壁上闪动着电影角色,大家心里就十分激动,跑到街上见人就告之今晚上的电影十分靠实,好看!

新电影出来片子不够,还兴跑片,就是在两个公社之间接着放,记得有一次放《红色娘子军》(舞剧),第一卷放完,第二卷没送到,大家等啊等,等了两个钟头都没来,送信人说中沙片场出了故障,问题不大,片子肯定会送来的,叫等着。场上看电影的多数人沒走,有的甚至打起了瞌睡扯起了噗憨!这时天空还下起了小雨,放映员忙叫人找来竹杆,支起塑料薄膜保护机器,片子终于送到了,大家顶着雨看完天就快放亮了!
小孩子看电影真是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不知听谁说贵州橙满园沙地道班要放电影《英雄虎胆》,档子都扯好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们十多个伙伴爬了七、八里山路赶到现场一看,人花花都没有一个,才知道被人戏耍了,大家心情十分沮丧,此时天黑了,只好在人家户找了一些葵花杆点上火把往原路返回。记得那晚路两边黑黢黢的,来回的山路使身上出了一身汗,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一路上大个的娃儿边走还边摆鬼故事,什么"僵尸鬼"啊,"吊死鬼"啊,讲得人后背更加凉浸浸的。走到半路举火把的说一声"鬼来了"撒开腿就跑,我们小的娃儿惊抓抓的,跌跌撞撞地跟着一路狂奔,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家一看,一只鞋不晓得什么时候跑脱在什么地方去了!

每场电影放完,伙伴们都会在后来的一段时间自制道具,模仿片子中正反两面人物做游戏,《地雷战》中" 不见鬼子不挂弦",《南征北战》中"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等经典台词以及故事情节,被我们几个小伙伴扮演得惟妙惟肖,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少年时,我们看的外国故事片,主要来自于朝鲜,记得有《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五部,其中《卖花姑娘》还让一帮孩子陪着大人掉了不少眼泪!

受电影故事片的影响我们会找来电影图书,借来战争体裁的小说观看,大部头的小说还真看了不少,《苦菜花》、《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至今仍记得。

至于说到电影名星,郭振清、王晓棠、王心刚、祝奚娟、张瑞芳、赵丹、钟星火、白杨、谢芳、陶玉玲、庞学勤、秦怡、孙道临等所演角色的音容相貌至今仍活灵活现在脑海里。
说实话,我们在童年时期爱国爱家,正直善良,勤劳朴实等价值观的形成与看露天电影真有很大关系!
看露天电影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了,那时的开心,快乐,天真烂漫只能停留在记忆中,好想回到赤水河边,好想雪敞沟再响起宣传车喇叭声,好想河坝里再挂上白银幕,好想几个老伙伴能在一起看上一场《打击侵略者》,再现我们那金色的童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 | 童年杂忆之——看电影(秋水长天)
【随笔】露天电影趣事
故事片《小伙伴》(全)
火车在贵州大河坝展线盘旋上山
老电影:《创业》
1966年至1976年拍摄的故事片电影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