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蔺水北门的陈姓公婆戴姓孙

水北门轶事之八

刘邦一 画

水北门的陈姓公婆戴姓孙
作者 代元兴

不知道是都有当兵归家成零落的过往,还是都有“整鱼”爱好与共同的什么志趣,我父亲与水巷子的五保老人陈少彬家成了莫逆之好,我们称呼其为公和婆。陈少彬陈大公家就成了我们戴姓四兄妹的公婆家。
我们家祖母早亡,有爷爷在。又叫别姓的公婆。两家的关系成为水北门一项奇观,人人都感觉有一些怪异,演绎了一道传奇风景。

一、奇异公婆
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扯皮了,跑往他们家里去告诉委屈,他们一定会给我们讨回公道。冬天去木板桥上赛跑,掉河里了,穿拖着流水的湿衣服,一定是到公和婆的家里去,脱开衣服,裹进被子,等待他们将衣服挤水、炕干。穿着回家就不被父母教训了。
做饭吃时,婆会用毛巾捏一个饭团,炒菜时用油炸了。给我们吃油炸粑。煮嫩南瓜时会将瓜把处切成一个像方形印章一样,煮熟后,让我们拿着瓜蒂啃着吃……。
每年除夕的“吃年饭”,我们一定要请陈大公与祖父并座正上方,一起吃年饭。
公去摸了团鱼或钓得鱼回来,我们第一时间会去围观。留下食用的部分一定会考虑我们兄妹的份额,才考虑销售,。
记得有一次和邻居伙伴周长生扯皮打架,引发婆和周家婆婆吵架很凶,我们两个小孩都和好又一起去玩耍了,两个婆婆还没有停下吵嘴,惹得邻居们笑谈。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公和婆。

二、儿童乐园
我幼儿期自然由父母、哥哥携带。哥哥工作后,我不甘被街道幼儿园关门。常逃学跑回公婆家,后来就干脆不去幼儿园了。四兄妹,仅元林弟一直上幼儿园,我们三个自可以大胆丢手走路,基本上都在公婆家长大。
公婆的主业是收集鸡鸭毛,收废布条销售。当时“公鸡三把毛”的价格差异很大,我们都会选绑。他们在河道种了一块地的蔬菜。还有就是钓鱼、摸团鱼。入冬就义务帮助大家建设挑水、洗菜的“码头”。
菜园就是我们的乐园。听公讲剿匪、打野猪和骆国湘的故事,以及老人们谈论趣事、过往,就是我们的课程。
记得妹妹小时,小手背着,在公的后面走路,一步一步的歪着,被许多人引以为笑谈、神似。看见公种菜,我们就去找各式各样的秧苗,种上一小块。公要去钓鱼,我们就在他挖蚯蚓时,欢欣鼓舞地帮助收纳。
记得我们很想养一条小狗,母亲不允许。只好找来一条,养在公、婆家。每天晚上放出去拉屎后,我们才回家。公说10月后下的狗是爱哭的“响夜狗”。很怪,婆养小鸡,买回来就先用水洗脚,一个一个地拿着,在自己的身体周围绕三圈。以后就不乱跑了。公说养狗,第一次拉屎时,比着狗的尾巴长度,寻一根棍子,比一下,然后,插在地上。以后,狗儿自然会去哪地点拉屎。真的很灵。小狗身体有虼蚤,公说采几支桃树枝叶,用野火烤了,将小狗按住闷一会,基本就消除了。
一次小妹拉肚子,止不住。公拿出装存割鸦片工具的竹筒煮水喝。小弟拉肚子时,就只有煮刀片等等了。小弟有一次可能吞了硬币,反正找不到了。十分紧张,公晚上化一点水给他吃,结果真的没事。

三、河坝种菜
发现有人开垦河道漫滩地种蔬菜。公赶去抢好一块。叫我们先用河道的大块石头、鹅卵石双面砌堤,中间填小石头。一天一点地,帮我们把坎子作了起来。
母亲看见我们都砌得快成功了,下班就领导我们和公一起挑土填土。第一季种的莴笋,我每天煮饭上甑后,去砍4、5根回来,煎油水煮了,吃着真鲜香啊!一季莴笋吃了很久。
第三年洪水袭来,地被冲毁大半。公又给我树立起信心,帮助我又去砌石头。小块的用背背,用钢条撬大块的石头,我们撬不动时,就垫小石头进下面缝里。一翻、一翻地滚动,换上大石头,增加坎子厚度。砌好以后再没有被冲毁。我们站在坎子上,不说有多开心。
我们种的四季豆,旺季一天可以采摘半背篼。种植洋芋,顺着挖去,吃多少就挖多少。辣椒才怪,到冬至都还有。莴笋是保留品种。母亲种的藤藤菜、血皮菜、毛冬瓜、玉米、豇豆、篱笆豆,有一年还莫名其妙地生长了一株毛狗豆。这实在为当时拮据的生活状态,带来很多缓解。

四、一起下河“捕鱼”、钓鱼。
我们十岁在“火烧坝”即郎中药房后面夜钓,连续三天都有十几条黄颡鱼的收获。公就参与,他的鱼竿长,钓到很多大个体黄颡鱼。烹了一锅,特鲜。
以后,每逢放假,古蔺河涨洪水。我就挖了蚯蚓,找公一起去彰德一段钓浑水黄颡鱼。跟着公去,父母也就放心,还帮助制作车竿的转柱。洪水变清以后,我们也会寻月黑夜去钓夜鱼,称为“安塘”。牛过塘、胜利桥、鹅公坝、武家湾、雷打石、环石梁、杨家湾、车田,小流沙岩、保安桥都留下我们几公孙共同脚印。
我们还一起下河捕鱼。比如去“鱼塘湾”围石头。用目大5厘米的单层刺网,把河道的大石块围住,然后用竹竿向石块下的洞中搅动,或撬动石块,鱼必游出被网挂住。父亲的麻线亢网都是公指导帮助,用猪血浆了,沥水好用。

五、公婆的特色“美食”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吃即美食。可是珍贵的团鱼吃法,我是其制作方法正宗传人。不用杀,把他放在用煮开的水中去,盖住,煮十分钟左右,留汤。拿出来撕皮、驳壳,去内脏、分割后,烧大蒜,将汤倒回焖煮。
公会用烹调鱼的汤泡饭吃。这是我长期继承的传统。所以鱼不会做得很辣。公用鱼汤浸过鱼的脊椎骨,在火炉上炕干,炕酥了,和我们嚼起吃。又香,又补钙。还咯嘣、咯嘣脆响。
每年养到三个月的小鸡,公婆最爱炒辣子鸡。骨头都嚼得碎。最后,把炒辣子鸡的辣椒炕干,捣细。吃起来也很香。
尽管每人每月只供应半斤猪肉计划,但很多人不会吃快要死亡的牲口。每有人家猪鸡鸭快要死亡,人来通知。公便会去检查、了解情况,发现弄好后可以放心吃的,会弄回来加工。完成后,先吃第一顿,检验放心后,才允许我们吃。尽管如此,别的邻居儿童是享受不到的。
每年种几窝“脚板苕”。挖回来炖猪肉吃,汤稠,很有粉质感。
每年种“洋姜”,除了盐水泡,炒起吃也很好。冬瓜一定红烧牛、羊肉,一燥一泻特平衡。南瓜叶的吃法与现在相同,婆会将丝瓜叶也这样制作着吃,与酸菜晒干制作的干板菜一样,我们都不很喜欢。

六、老去的公婆
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公婆一天一天地老去。到我约12岁可以挑水了。母亲安排每天挑家中六挑满,挑公婆三挑。后来还给大孃三挑、顺便给张三婆一挑。我到古蔺中学上初二后,由元林弟挑。公婆说多做好事必有好报。
一天,婆洗东西回来,睡觉起不来了。现在叫脑血管病“中风”。走不了路,说话“板”、“板”、“板”。吃饭用勺子舀。就捡中药吃。慢慢地拖着一只腿,可以移动。在家中大小便。三年左右婆去世了。公一个人,没有了喜笑颜开的笑谈,常常默默得得地无语。
大约又过一年多。我读初二的时候,母亲给我讲,今年冬天你去陪公睡觉,帮他焐脚。我就去陪公睡觉。他们还在烤火摆谈,我就上床睡着了。母亲对公婆的关爱可见一斑。
公婆去世了,我们的爷爷也相继寿终了。开始每年几次的上坟、烧纸。写完“故祖考、故祖妣”。总是想给公婆写一些。不知道怎么写。只是每年去给公婆上坟、铲草、磕头、飘纸。
直到问得一个表叔讲,可以写“故邻公、故邻婆”。就写上袱子去焚烧。再后来学习研究可以写“如祖考”、“如祖妣”吧。
我和元林弟分别于79、81年考上了省属、部署属中专,妹妹和小弟也相继考上了专科。四兄妹都齐齐噗噗考上会分配工作的学校。我们坚持烧纸、拜扫祖父母和公婆。
一直到跨世纪的古蔺殡葬改革,全城必须平整坟墓。我们兄妹及大哥、大表哥一起,先平整好大孃、大姑父的坟墓;又一起去平整好公婆的坟墓(他们也知道这是我们家必须管理的坟墓);最后才平整爷爷的坟墓。
现在的坟山上,槐树葱葱,公婆的墓茔仍然。
每年,每当我写袱子焚烧时,心中总会念念这陈姓聂氏的公婆。
现在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有这样的亲情关系了。而水北门50-6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个特色关系,水北门一道特别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吃搅团鱼鱼收藏了,1碗面粉4碗水,简单一蒸一漏,光滑美味
一批鲶鱼被我请上了岸 <原创>
老家的鱼(之一)
清蒸团鱼的做法
寻半烤鱼就是鱼众不同
搅团鱼鱼的做法(面鱼鱼、漏粉鱼鱼、搅团子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