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我的父亲罗应良

怀念我的父亲罗应良

罗文利

世间沧桑,归于流水。

生之艰难,化入凡尘。

爸爸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在我们眼里,却拥有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我的父亲罗应良,因病于2020619日逝世,享年85岁。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却走过了光辉而璀璨的一生。 


01

岁月人生



父亲于1935年冬天,出生于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村。古蔺是四川西南一个偏远大县,以白酒酿造出名,尤以郎酒为冠。太平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乡村,山势陡险,林木葱郁。父亲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聪明伶俐,敏锐善学,受尽宠爱。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个历史大潮已经开始翻腾,并终将掀起巨浪的年代。父亲的成长和生活历程,完整见证了历史的烟云如何笼罩那个时代每一个渺小的生命。

父亲十五六岁的时候,历史车轮滚滚碾来,生逢巨变,命运斗转,欢快悠游的少年时光戛然而止。土改运动伊始,爷爷被划为地主,没收了所有财产,几年后离世。作为家中长子父亲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既要照顾善良却缠了小脚不能做农活的奶奶,还要照料尚处年幼的叔叔和姑姑。从原来住的大宅子搬出以后,父亲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村口搭建一个窝棚,全家寄身于此,也从此开始了他历尽艰难,却始终坚韧向上,努力寻求命运改变的一生。

父亲二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得到一个的机会,成为当地新成立的硫磺厂的一名工人,实现了从农民向工人的身份转变。工厂的日子辛苦而危险,但却是父亲命运转折的起点。只有在多年以后,城乡二元体制的全面固化,城乡差距有如鸿沟,父亲才明白这次转变的意义。

也正是在这里,父亲遇见了在硫磺厂职工医院做护士长的母亲,结为了一辈子相濡以沫的夫妻。





父亲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人,在硫磺厂工作三年以后,调到了所在行署一个更大的厂矿泸天化,再后来,又从泸天化调到了七化建,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并做了工段长。在这期间,父亲随着建筑工程四处迁移,走了很多地方,见识了不同的人。这段经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父亲长远考虑问题的能力和魄力,我们几个儿女的命运,才因之而有后来更大改变的可能。

父亲到工厂务工以后,身在农村的奶奶和姑姑无人照料,且由于地主成分的帽子,受尽歧视,备感屈辱,生活愈发艰难。1962年,国家实行所谓“精兵简政”,在工作中一向表现优秀的母亲,原本不在“精简”之列,却谢绝领导挽留,主动请缨,毅然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和城镇职工的身份,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回到了农村。母亲这一返乡,就很难再回来,命运也被彻底改变。父母也从此开始了城乡分隔、聚少离多的日子。父亲在外挣工资,母亲在家务农并抚养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才把我们兄妹四人拉扯长大、养育成人。

父亲一直随着工程长期在外漂泊游移,母亲独自一人在农村照顾一大家子,困难和辛苦可想而知。1976年,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结束,父亲四十一岁,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从泸州市调回到离家更近的古蔺县城,成为县农资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父亲在这个单位,度过了他余下的职业生涯。

在农资公司工作的绝大多数时候,父亲被派驻到他曾经工作过的泸天化,负责全古蔺县的化肥采购。虽然出差成为工作的常态,但父亲有更多的机会回家,帮助母亲照料家人。正是在这期间,父亲和母亲一起翻修了家里的住宅,建起了当地第一个两层小楼。我们一家的生活,开始逐渐回到正常的轨道。

1986年,根据当时政策,父亲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把家人的户口迁进了县城。与此同时,父亲单位给他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我们一家几经周折,终于又重新团聚在县城,弟妹们也因此而有了更好的读书条件。那时,我已经参了军,并在武警部队服役期间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干部,完成了父亲的对子女的第一个心愿。

1997年,父亲从农资公司退休,几年后移居成都,随我和妹妹一起生活,在这里度过了二十来年的老年退休时光。2014年,父亲在人行横道上被汽车撞倒,腿骨骨折,严重受伤。这次受伤导致已近80岁的父亲行动愈加不便,从整日在外游走变成长时居家不出,日常生活轨迹发生很大改变。父亲生活的最后几年,患上了多种疾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从不愿示弱,也不愿直接表达情感和需求。虽然我们一直陪伴在身边,但在与疾病斗争的最后的日子里,父亲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煎熬与苦涩,已经随着他的离去随风飘散,再也无法追寻。

离开这个世界,对父亲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留给我们的,却是撕心裂肺的痛,和无尽的思念……


02

善业谨行



父亲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正直勤勉,严格自律的一生。

在硫磺厂工作时,父亲需要下到矿井工作,同时还要使用雷管炸药等物品,危险可想而知,父亲从未因此而懈怠或躲避。在一次下井操作中,父亲和一个带班师傅一起用炸药采矿石。一声巨响之后,站在前面的师傅倒在矿井了,离炸点较远的父亲也受了轻伤。父亲把师傅背离出井,送进医院。后来经过救治,师傅双眼失明,单手截肢,终生残疾。但就在事故第二天,父亲依然照常开始他的井下工作。

父亲在农资公司工作期间,专门负责采购化肥。在物资紧俏的年代,父亲要为全县争取更多的供应,并要让采购来的化肥及时从泸州运回古蔺,甚至直接送达田间地头,不耽误农业生产。弟弟还记得有一次同父亲一起随运输车辆送货到乡村,汽车开得过快,压死了路边农户的一条狗,父亲下车和农户解释,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当地村干部赶来协调,批评这家农户不讲大局,要追究责任,父亲又转过来为农户说话求情的情形。

化肥是受国家严格管控的农业物资,当时实行价格双轨制,很多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借机发了大财,当然也有一些人后来进了监狱。父亲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几十年,经住了所有的诱惑,没有倒卖过一车化肥,没干过一件违法犯罪的事,国家批给古蔺的每一吨化肥,都一包不少地运回了家乡。父亲清清白白,廉洁奉公,为全县的农业工作,作出了他这个岗位上应有的贡献。

调到农资公司工作后,连续二十年,父亲每年都被当选为先进工作者,从未间断过一次。正是因为他在工作上的全心付出和严格自律,这个当年地主的儿子,不仅入了党,还当上了全县党代会的代表,这是父亲职业和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


03

唯有读书



由于时代大势的原因,父亲只在少年时代学了四书五经等“旧学”,没有读过多少“新学”,但从家族传承了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甚至是一种“执念”。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条件,父亲老早就把我们从农村学校转学至县城小学和中学,为此找了很多人,托了很多关系,也使得家里的经济压力巨大,但父亲对自己的选择毫不犹疑。很多年后,父亲看到媒体上有一个话题讨论,送孩子读大学的成本与提前打工挣钱的收益比较,父亲评价说,这种事情有什么可讨论的呢,读书的价值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虽然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读书也许是唯一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改变命运的方式,但父亲却从来没有把读书只看作是一种职业的跳板,而是认为读书要终身相伴,要求我们与书为友,持续进步。放在今天,不就是社会广为推崇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吗?

由于古蔺地处偏远,又是挂了名的“国家级贫困县”,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不算太好,我们兄妹几个也算不上天资出类拔萃,但正是父亲终身读书的教导,让我们一直行走在“学无止境”的路上,并因此终身受益。





我是家中长子,早点考出去,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为弟妹树立好的榜样。但我并不争气,连续高考失利,“一船挡住千江水”。父亲虽然很失望,但没有因此更多地埋怨我,更没有放弃我,而是积极为我谋划,让我参军当了兵。在我服役期间,爸爸给我写了很多封信,鼓励我不放弃学习。终于,我有机会参加了部队的“高考”,实现了继续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后来我从边防局转业到省环保厅工作,在“5.12”地震后到什邡挂职担任副市长,积极投入灾后重建。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我长多大,父亲都要求我干一行要专一行,不要放弃读书学习。

二弟本科毕业工作数年后考上研究生,后又获得博士学位,持续学习使他成为行业精英。安平妹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最后博士毕业,在高校任教,现在已晋升正教授。静平妹妹读完了国内和国外两个硕士学位,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他们都通过持续读书这条路,为人生赢得精彩。 


04

伉俪情深



母亲和父亲一样,也是地主的后代,两家相隔几十公里。在硫磺厂相识以后,父亲对母亲开展了热烈的追求,用他在旧学学堂习得的古文功底,给母亲写了很多封信。多年以后母亲每每回忆,脸上都会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母亲回乡务农以后,我们家事实上成了“一家两制”。父亲的工资是全家最重要的生活支柱。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但由于孩子多,负担重,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儿花。但父母亲就这样相互扶持,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个虽贫穷但温馨,虽辛苦但坚实,虽时常困顿但却始终蓬勃向上的家。

父亲一直在外工作,相聚少,离别多。由于他们一开始的深厚感情,加上对母亲为整个家庭所作巨大牺牲的深深感念,父亲对母亲的感情始终如一,坚贞如铁,从未在外面拈花惹草,一辈子相守到老,不离不弃。

母亲对父亲最难忘的,是父亲对她的尊重与支持。当年父亲虽然漂泊在外,但定期寄回的一封封家书,不仅写满对妈妈的爱与思念,更有对妈妈的信赖和支持。他们什么事都商量着办。妈妈做事很有主见,也乐于助人,爸爸从来都是默默支持。我们在县城那个不足80平方的房子里,收留过不止十个亲戚来我们家寄宿求学,房间狭小,人多吵闹,但父亲一直都支持妈妈的大度与善举。





父亲退休后,和妈妈一起四处旅游,境内境外,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身影。虽然最近几年,父亲身体大不如前,不能再四处游走,但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会永存母亲和我们心中。


05

严父之爱



父亲对我们的管教一直非常严厉,我们姊妹甚至到已经各自成家立业以后,还依然对他心怀敬畏。但父亲离开了,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却全是刻骨铭心的慈爱和温暖。

我们的亲戚朋友们常常回忆起,当四妹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有次生病,父亲抱她去看病回来的路上,在下雨的田坎上踩滑摔倒,起身时浑身都是泥浆,怀里的孩子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受伤。这正是父亲倾其一生呵护儿女的写照。父亲的一生,为自己考虑少,却把所有的温暖,倾注给了我们。

二弟小学三年级从农村转到城里小学读书,八岁起就独自一个人生活。那时父亲派驻在泸天化,一两个星期甚至个把月才回县城一次。每次回来,二弟都既期待又害怕,怕的是,父亲每次都要问学习的情况,要给他“算总账”,期待的是,父亲在,就有好吃的。每次回来,父亲就会把二弟的脏衣服集中起来洗一大盆。二弟至今记得有一次,父亲半夜起来给他掖被子,以为他睡着了,一遍一遍轻轻抚摸他稚嫩的面庞……

父亲从“旧时代”走来,却没有一丝“重男轻女”的痕迹,对女儿读书的要求,甚至比对儿子还严格。三妹喜欢在厨房里帮妈妈择菜切菜,父亲看到后总会说,你在厨房做什么,赶快去学习!前几年,罗家修族谱,按过去风俗,女性后辈不能进族谱,父亲明确告诉修谱的人,他的两个女儿必须进谱,否则就不要把他写进去。为此,延续多年的族谱规则被改写,女性们进入了家族名录。

父亲不仅把他深沉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我和弟弟妹妹们,对四爸和几位姑姑的孩子,甚至对母亲那边的兄弟姐妹们的孩子也给予了能力范围内最大的照顾和关心。





父亲慢慢变老以后,孙儿孙女就是最大的寄托,执意在家里摆满了几个孩子的照片,天天看着他们。也常对我和弟妹们说,你们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把这几个孩子带好管好……

06

离别之痛



几年前的一天,妹妹早上起床晚了,父亲看了她一眼,随口念了一首完整的李清照的词,用“起来慵自梳头”形容她懒洋洋的样子。这首词中有一句,“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还有一句,“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父亲背诵的,正是离别的诗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父亲去世以后,很多他曾经关爱过的后辈,怀念起他的生前的点点滴滴,每听一次,都会让我肝肠寸断,泪如雨下……

头七之日,二弟的好友专程赶来,执意要参加我们家庭的小型追悼仪式,并赋联:悲戚间,恸然伯父驾鹤西去,尤忆往昔蹭饭蹭车,音容绕耳在目宛如昨日;愧疚里,瞬息长辈耄耋年岁,本应有时陪聊陪酒,问教开悟指向已无明天。

这里,我们告别了我们深爱的父亲。同时,我们也在告别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一个与命运抗争坚韧向上的勇士,一个风趣幽默乐于助人的老大爷,一个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无限爱和温暖的人。

世间沧桑,归于流水。生之艰难,化入凡尘。爸爸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在我们眼里,却拥有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父亲,我们爱您!   

文/图 罗文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等一等,让疫情过去,等待孩子回家
思念20年(散文)
令我刻骨铭心的日子
支撑这个家
母亲
流泪的星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