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蔺石屏兴隆坝,那山那水那人......

关 于 我 的 老 家
罗敏昭

老家有史以来在人们心中都是没齿难忘的一个概念!无论是他乡游子,还是长相守护着家乡的人们都是一样。
我的老家有史有据的最先统称地名叫马家寨,放开思路沿其名追溯源由,也许就是马氏家族最先来到本土落业生根,在此生生息息的过着世代生活。后我祖于龙山桥上分居罗瓦槽后,五世代祖公购置了此地田产,将六世代祖公应周,应瑜弟兄二人分来守此家业。从而才有了而今兴隆坝之名。其间在国之前朝辖下是称乐荣里茅坡屯二甲地名兴隆坝。建国后为向顶乡建化村四队,五队共地名兴隆坝。而今属石屏乡扎山村九组,地名兴隆坝。历史的向前,不断的更替。可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唯有老家的情怀依旧!其过往之名与来龙去脉并非人人知道,更少有人问津。
我的老家兴隆坝其名如是,却非平原大坝。属东西走向山脉,有沙地,黄高沙与黑土和火石地组成。有石灰岩层和风化石山头组合。山管人丁水管财是古之说法。当你从茅坝沿途经三个山往建化小学进入兴隆坝向扎山坝走去。我老家的山脉正如一路摇摆不定的龙蛇之状。略有学识之人都会明白此非人杰地灵之所。家乡是靠地下细细清泉与井水仅供人们生产与食用水,畜水仅有上塘和下塘两处。由于地理条件与位置限制。蓄水量也不大。由此何来富室之家。虽是如此,我依然深深地眷念着。勤劳的家乡长辈,在我记忆中留下了许多坚强勇敢,他们一路挥洒的汗水,浸入了我的心灵深处。
毛泽东时代,大集体生产。队长是我的叔公,今年九十三岁,依然精神抖擞!抗美援朝退伍还乡,后党国通知到四川弥陀岩进党校。那时要走路到太平,他走到走马坝又掉头回来了。从此失去机会,曾在朝鲜战场立过功,回来时奖章证件俱齐。叔公体力过人,石亮河开铁厂,他从象顶乡土地上背铁矿石到石亮河铁厂。过磅时那把称计量小了,没法称,过磅员只好给他估计。在朝鲜战场的一次运输大米时,五十斤一袋,他背七袋。背三百五十斤上战场罕见!过去没有公路,从叙永背盐巴到老家,他背一百七十斤的老秤,外搭行李和吃的。国家落实政策时,我也给他写过报告,可惜那些朝鲜战绩证件已经遗失了。在他任队长多年间,事事带头,吃苦当先,他虽然文化不多,却是明理。他从不要求社员与他做一样多的劳作,他说力气有大小,只要你尽力就行。为了改善生活,寒冬与此时农闲之际,他就领导队里全员打石头烧石灰,改田改土,外加出售。不仅搞活队里经济,很多地方也由荒山变沃土,土又变良田。带领队员修堰沟,加固畜水田,打拦山沟以充实田园用水。邻近十里八乡,凡有记忆的人都应该未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隆坝的农作物生产总是与众不同。劳动热火朝天,春来满山翠绿。夏禾荗盛,麦浪金黄。近秋时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喜从心上。房前屋后种瓜点豆,可我老家那时是瓜豆满山岗,耕牛遍地肥。玉米成行,小麦高产,谷粒饱满,年年唱丰收,人人喜气扬。三分菜七分粮,吃得饱心欢畅。这就是我的家乡。
现在家乡不再有煤油灯下的夜读声,而是音炮,歌声,打大贰的欢乐声。家乡的草屋瓦房已随时代而消失,楼房混泥土建筑横七竖八。从前的规律性民居已不复见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只留在记忆之中。勤劳勇敢的人们也年迈无几了。路通了,通往何处?灯亮了,照见了什么?一切都好了,忘不了的家乡。待我归来,一定会翻箱倒柜的寻找梦与现实,都还藏在兴隆坝里,不会遗失!
文 | 罗敏昭
图 | 网   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度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一览表
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叙永美景!
近乡情更怯
重庆区县乡镇分布明细
巴中市 南充市 绵阳市周边赶场日期
两头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