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针治疗局部麻木的10例临床观察

浮针医学

标/准/化

规/模/化

FSN

浮针医学

科/学/化

国/际/化

上工少涉     2022    诚朴勤仁

  浮针医学纲要

基于基础医学的现代针灸

[摘要]

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局部麻木的临床疗效 。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局部麻木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观察病例用一次性浮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

结果:浮针近期治愈7例,好转3例,全部治愈或好转。

结论:浮针疗法治疗局部麻木全部有效。

[关键词] 浮针疗法;局部麻木;

  浮针疗法[1]是一种新型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以浮针为治疗工具,在皮下大面积扫散,以通经活络,激发人体的自愈力,从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进针后基本没有酸胀麻或疼痛感觉,进针时应避开关节、皮肤瘢痕、结节、破损及血管等。进针完毕疼痛减轻或消失,短时间内就迅速发挥效应。浮针疗法的特点 1.安全无副作用,针行于皮下浅层,不会损伤任何脏器,不会伤及神经、动脉、肌肉、骨膜和脏器等组织;2.重复性高:浮针疗法对预后的把握远远高于一般方法;3.留管时间长:一般留管4-6小时;4.疗程短:80-90%的患者1-2疗程显效或临床治愈;5.取效快捷:针刺痛消,无论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疼痛疾病,只要在适应症内,均可在瞬间内(1-2分钟)达到减轻、痊愈和根除等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对有些顽症,在使用药物与其它疗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浮针可以临床治愈;6.皮下浅刺:浮针疗法所涉及的组织是皮下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7.针刺部位少,几乎没有创伤,不再有传统针灸的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 

  以上是浮针操作的特点,对各种痛证疗效特别好,但是其中对肢体麻木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在符老师的经验和书本里对肢体麻木也介绍甚少。学习浮针后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各种疼痛疾病,以下病例是主要针对患者肢体麻木的疗效分析,采用浮针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0例局部麻木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1周。

2诊断标准

2.1 现代医学认为

麻木是肢体肌肤局限性知觉障碍的表现,“麻”指自觉肌肉内有如虫行感,按之不止;“木”指皮肤无痛痒感觉,按之不知。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麻木原因很多,常见如下:

1.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2.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3.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4.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5.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6.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7.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麻木的病变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中枢神经病变。例如: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该病多以四肢麻木,主要为下肢麻木,发凉感,四肢疼痛为主症。病变多从下肢趾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和小腿部发展。

2.中风:突然感到肢体麻木或一侧面部麻木,就有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主要表现为舌、嘴唇发麻;动作不灵,突然说话不清楚;嘴角歪斜、头晕,嗜睡及头痛等。

3.骨质增生:四肢麻木,疼痛,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

4.糖尿病: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会有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5.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6.颈椎病: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是由于长期屈颈低头劳作劳损导致椎间盘变性突出,骨质增生,压迫颈脊髓所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肩、上臂及双下肢疼痛、无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大小便不同程度障碍、头晕、心悸,严重者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四肢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麻木,都要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伤,受过何种刺激。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进一步确认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等。神经损伤引起的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进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刺激。

2.2浮针医学阐述

浮针医学在临床上这样认为麻木的:

局部麻木是肌肉后疾病,可分为两种:第一种麻木为区域内麻木的程度一致的局灶性麻木,多半是神经受到压迫造成。通常出现在上下肢,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患肌的形成,局部肌肉出现病理性紧张,从而引起行走于肌肉或肌肉旁的神经支受到压迫,从而出现麻木,理由:⑴受寒、劳累后麻木症状往往加重,有时伴有手脚怕冷的表现;⑵若真是骨质增生等压迫到神经,应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都出现麻木,而不仅仅是局部肢体出现麻木;⑶如果骨性变化造成,不管是药物、浮针或其他治疗,都应该没效,与事实不符。

第二种麻木为区域内麻木的程度由近及远渐进性加重的麻木。常常因为长期患有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引起的,导致营养缺乏或代谢紊乱,特别是严重缺乏铁、钙、B族维生素,也会引起肢体麻木。

浮针医学认为第一种麻木主要是因为患肌形成,局部肌肉出现病理性紧张而引起行走于肌肉的神经支受到压迫,所以效果大大好于第二种麻木。

3 治疗方案

3.1患肌的寻找

患肌是浮针疗法所特有的概念,是指在运动中枢正常的情况下,肌肉放松时目标肌肉的全部或一部分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为患肌。[2]患肌上存在有一个或者多个肌筋膜出发点(myofascail  trigger  points ,MTrP),触摸时医生手下有紧、僵、硬、滑的感觉,患者局部有酸胀不适感。主要患肌:在麻木区域的近端找寻·。

3.2进针点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合的体位,在患肌的上、下、左、右5—10cm的范围内选定进针点。

3.3操作方法

浮针的操作过程,包括进针、运针、扫散、退针、留管。操作者局部消毒后,使用(FSN 5.0)M规格的一次性浮针及进针器,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患肌,偏差大了则效果不佳。进针器和进针处皮肤成10º~15º, 进针深度掌握在25~35cm。以拇指尖为支点固定在皮肤上,食指和无名指一前一后作跷跷板样扇形扫散,扫散角度约为25º~30º。扫散动作缓慢而柔和,扫散要点:幅度大、有支点、要平稳、有节律。尽量使患者没有疼痛、酸、胀、麻等感觉。

扫散过程中,配合再灌注活动以加强疗效。再灌注活动[3]是浮针发明人符仲华教授在浮针临床实践中结合肌肉收缩(缺血)→肌肉舒张(充血)→肌肉收缩(再缺血)→肌肉舒张(在充血)的概念中所提出来的。在浮针扫散治疗的同时做主动、被动活动患肌,从而快速改善MTrP(患肌)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患肌的再灌注活动操作:根据患肌的功能,做患肌收缩-舒张或者拉长-放松的动作,具体操作举例说明。以髂腰肌为例,首先我们了解它的功能,主要为屈曲髋关节、外旋髋关节,腰大肌还有维持脊柱稳定的作用。关于这两块肌肉的再灌注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取仰卧位,屈髋抗组、伸髋加压、也可以站立时高抬腿大踏步。

扫散及再灌注活动完毕,抽出针芯,留置软套管,用胶布将管座固定在皮肤上,留管4~6小时。患者自行拔出软套管,按压针孔2~3秒以防止出血。

4 治疗结果

6例局部麻木症状轻、时间短者经治疗1-2疗程症状完全消失;1例症状较重者且有其他疾病者,经治疗2-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3例症状严重且病程长者经治疗2-4个疗程后症状减轻。无效:无。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5 典型病例

5.1 病案一

患者资料:患者,马xx, 男,66岁,工人 , 2021.3.11 初诊

主诉:双足趾尖麻、木、冷4年余,加重伴全足麻木1月

现病史:自述4年前因在潮湿的环境工作后出现双足趾尖麻木、发冷,当时未引起本人重视,休息保暖后缓解,时轻时重,一直口服药物维持。于1个月前麻木、冷加重且发展到全足,脚触地无感觉、步行无力。在本地给予针灸等理疗治疗、未见效果。经浮针收益者介绍而来治疗。

既往史:既往有胆结石手术史,余正常

理化检查:无

患肌检查:胫骨前肌  腓骨肌  拇长伸肌  髂腰肌 腹直肌

诊    断:局部麻木(腓总神经损伤)

治    疗:常规消毒进针点,用一次性浮针处理胫骨前肌嘱患者仰卧位右足内翻背屈抗租;处理腓骨肌嘱患者侧卧位踝跖屈抗阻、下肢外展抗组;处理拇长伸肌嘱患者伸展拇指抗租,5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下半场处理腹直肌、髂腰肌嘱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抬高30度、按压鼓肚子;屈膝屈髋抗阻、内收髋关节抗阻。

即时效应:效果明显。

医    嘱:多休息、勿走长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平时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和坐姿,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导致的局部发麻。

3、12日二诊诉:自述麻木减轻,第一次治疗前晚上睡不着觉,昨晚睡得很舒服。患肌治疗同前,治疗完自述麻木感明显减轻。

3、13日三诊诉:自述麻木明显减轻,左脚大拇指有一点麻,右脚背感觉有轻微的麻,走路基本正常,也感觉整个脚热了。患肌:胫骨前肌 腓骨肌  姆长伸肌 医嘱:多休息、勿走长路、注意保暖。

3、18日五诊诉:自述好着多了,大拇趾尖感觉有点木、冷,足底明显感觉热起来了。患肌:胫骨前肌 姆长伸肌 内收肌 股直肌 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

3、20日六诊:因未遵医嘱(家里干活步行时间太长)自述保持以前程度。患肌:髂腰肌  胫骨前肌  姆长伸肌  臀大肌  治疗后麻木明显减轻。

3、26日九诊:自述症状基本消失,唯一脚面有一点点麻、冷的感觉。患肌:胫骨前肌  臀中肌  腹直肌  髂腰肌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嘱一个月后复诊

5、10日电话随访:无复发,临床痊愈。

5.1 病案二

患者资料:患者,张xx, 男,47岁,农民 , 2021.6.01 初诊

主诉:左手拇指、食指麻木1个月

现病史:自述于1月前劳累后出现左手拇指及食指麻木,当时未引起本人重视,一直未做治疗,于1周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不能拿笔写字、不能从地上拾细小东西。胳膊抬起来手麻加重放下时减轻。右肘窝处疼痛伴无力,无恶心、呕吐。经浮针收益者介绍而来治疗。

既往史:既往有颈椎病史。

理化检查:无

患肌检查:左胸小肌   左肱桡肌  左旋前圆肌   左桡侧腕屈肌    右肱二头肌    

诊    断:局部麻木(正中神经损伤)

鉴别诊断:颈肩综合征  颈椎间盘突出

治    疗:常规消毒进针点、用一次性浮针处理肱桡肌嘱患者坐位中立位屈肘抗租、拧毛巾等;旋前圆肌做前臂旋前抗租;桡侧腕屈肌做屈肘抗租。上半场结束麻木有所好转。下半场处理胸小肌坐位肩关节外展120度向前抗租,扩胸等。

即时效应:及时效果明显。

医    嘱:勿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加强营养。

6、02日二诊:自述手指拇指及食指麻木明显减轻。右肘窝疼痛也减轻,明显感觉有劲。患肌:左旋前圆肌   左桡侧腕屈肌  胸小肌。医嘱:勿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等,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注意休息。

6、03日三诊:自述唯有指尖有轻微的麻木感。右手肘窝疼痛轻微,提东西明显感觉有力。患肌:胸小肌   肱绕机    右肱三头肌治疗后症状消失。

6、20日四诊:随访症状完全消失,临床痊愈。

5.3 病案三

患者资料:患者,师xx, 女,47岁,农民 , 2022.3.11 初诊                                          

主诉:右足大拇指麻木半年余

现病史:自述半年前因地里劳动后出现右足大拇指麻木,一直未做治疗,感觉木木麻麻的不舒服。于2个月前麻木加重,伴足背轻微疼痛,在本地村卫生院给予药物口服,未见效果。行走时感觉不到大拇指触碰地面,时轻时重,之前因浮针治疗过肩袖损伤痊愈,故这次再来做浮针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

理化检查:无

患肌检查: 髂腰肌 腓骨长肌 拇长伸肌

诊    断:局部麻木(股神经损伤)

治    疗:常规消毒进针点,瞩患者仰卧位用一次性浮针在髂前上棘上方斜向内下进针扫散做屈膝屈髋抗阻、内收髋关节抗阻。下半场侧卧位在腓骨头附近由上向下进针扫散,做踝关节跖曲抗组、背屈抗组。                                                                                                                                                                                                                                                                                                                                                                                                                                                                                                                                                                                                                                                                                                                                                                                                                                                                                                         

即时效应:效果明显。

医    嘱:多休息、勿走长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平时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和坐姿,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经组织受压而导致的局部发麻。

3、12日二诊:轻微麻木,行走基本正常。患肌治疗:同前

治疗完自述麻木消失。

4、01日三诊:随访症状消失,临床痊愈。

6 讨论

局部区域内麻木的程度一致的局灶性麻木,多半是神经受到压迫造成,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患肌的形成,局部肌肉出现病理性紧张,从而引起行走于肌肉或肌肉旁的神经支受到压迫,从而出现麻木,理由:⑴受寒、劳累后麻木症状往往加重,有时伴有手脚怕冷的表现;⑵若真是椎间盘突出等压迫到神经,应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都出现麻木,而不仅仅是局部肢体出现麻木;⑶如果骨性变化造成,不管是药物、浮针或其他治疗,都应该没效,与事实不符。

中医认为麻木多由于风邪入侵,导致气血不足、而不能濡养筋脉肌肉,引起气滞血瘀、不能畅运周身。根据符老师的“气血新论”[5]“气血约等于肌肉-血液(血循环)”。即通过浮针的皮下扫散、再灌注活动,松解相关紧张肌肉,解除局部的“能量危机”,血供随之改善,即“气行则血行”,从而筋络疏通,达到通则不痛,并得到稳定的疗效,反证了我们的诊断是正确的。我们要形成良好的浮针思维,辨“肌”论治,有的放矢,方显奇效。在临床中应大力推广,对缩短病程、促进愈合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符仲华,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M],出版社人民卫生,2001、28

[2]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出版社人民卫生,2016、10

[3]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出版社人民卫生,2016、10

[4]符仲华,甘秀伦,气血新论,出版社人民卫生,2021、09

FSN

作者简介

史广贤  

浮针1段  浮针博爱会会员

外科主治医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会员

世界中联浮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甘肃针灸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用浮针排他性治疗颈、肩、腰、腿痛及部分内科疾病(胃炎、顽固性头痛、头晕、失眠、便秘、前列腺炎等);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痛经、漏尿等)。

工作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德兴卫生院

诊所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药都广场。

编辑:董怡廷

FSN medic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治肢体麻木有什么方子
胳膊手麻木常见原因有哪些?了解这几点,能够帮助初步判断
你有肢体麻木,二便困难、肌肉萎缩、知觉减退吗?
屁股麻木是怎么回事 屁股麻木常见的四大原因
不开刀 治疗颈椎病“四步走”
图文:“心痛”不一定是心脏病 还需小心颈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