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式”教育:孩子成绩好坏,不在头发长短上体现

  我们在网络上经常能听到“形式主义”这个词,比如说在苏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志愿者在临近终点时强塞给选手国旗,打断选手节奏,最终痛失冠军,事后被网友批判形式主义。其实这种形式主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行业也尤为显著。

  2018年8月26日,河南商丘一所学校撤除安置在食堂里的凳子,让学生站着吃饭,意在“节省吃饭时间,把更多时间用来学习”;

  2018年11月2日,西安某校学生被班主任强制要求剃成光头,引起学生强烈不满,最终自尊受创跳楼身亡,酿造悲剧;

  

  2018年12月13日,有媒体报道河南汝州某校强制让高考学生买校服,对外宣称统一着装,然而据该校学生表示,自己已经有这样三套校服了;

  2018年3月16日,湖北咸宁某校要求女学生头发一律不准搭肩,必须短刘海,男学生必须寸头,否则一律由家长领回重新理头,引发热议。

  在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流学校抓学习,二流学校抓纪律,三流学校抓卫生。然而有些抓纪律的学校甚至不到二流,因为他们往往抓错地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该抓的去抓,该抓的却不抓,导致学生之间怨声载道,更没有兴趣学习。

        有些学校效仿名校做法,却又照猫画虎不得要领,变得四不像,被批判为搞形式主义。

  大多数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强制理发,无论男女一律短发。其实学校为了学生成绩而操心初心虽好,但却用错了方法,把教育改革的实践,办成了形式主义的盛宴。

  

  那么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是从小学或者初中开始吗?并不是,形式主义在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出现。

  幼儿园通常会开设一门手工课,但凭心而论,真正孩子独立自主完成的手工作业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家长代劳。比如说有些老师给孩子布置手工作业,让孩子把杂志上的字剪下来贴成不同的图案,旨在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然而当孩子们上交作业的时候,被表扬的往往是图案做得好看的,而不是识字最多的。而且图案做得好看的,一眼看去便知道是家长还是孩子做的,然而有些老师并不会在意过程,只要孩子完成作业就行,做得好看那就更好了。

  什么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就是不注重过程,而是只图表面的光鲜亮丽,养成孩子(或单位)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现在经常有人会说到“走心”,而形式主义不会走心,仅仅是走走形式,并不会为现状得到改善,甚至会越来越糟糕。而教育行业的形式主义亦如是。

  

  其实不仅幼儿园和其他学校搞形式主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形式主义的情况。

  学校让孩子剪头发,家长也会让孩子剪头发,他们对此莫名达成了相同的认知:剪头发才是提高成绩的第一要素。

  简直莫名其妙。

  家长强制孩子剪头发,搞这种形式主义,其实通过家长心理一系列变化就能分析出来。当孩子成绩下降之后,怪学校吗?家长并不会怪学校,那就怪老师呗?大概率也不会如此,家长在老师面前相对而言处于弱势,毕竟孩子交到老师手里,以后还指望老师多操心,又怎能堂而皇之地责怪老师?家长更不会责怪自己,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付出了极大心血,又怎么会想到是自身问题?既然学校、老师和自己都不能怪,那就要怪孩子了。

  

  可是要怪孩子哪里呢?孩子每天按时上学,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可成绩就这样下降了,总得需要个谴责的点才行,思来想去一看孩子头发,心里顿时了然:你头发太长了,一天天就拾掇头发不好好学习,明天赶紧去剪掉。

  大功告成,问题找到了,责任也推掉了。

  形式教育在家长群体中也很是受用,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推脱掉自己的责任,而是把责任转移到与问题没有直接冲突的点上。比如孩子成绩下滑了,但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交朋友不打篮球,头发短到贴到头皮上,那应该怎么谴责孩子呢?思来想去,孩子喜欢看课外书,问题又找到了:一天天就看乱七八糟的书,不知道多做题,以后再不许看了!如此下去,不仅袜子、眼镜、内衣内裤需要统一着装,甚至指甲也要统一修理,这样才不会构成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因素。

  

  那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用吗?

  无用,有害。

  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往往容易导致孩子无法找到重点,因此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孩子成绩如何下滑,自己实际上是最清楚的,是因为上课走神还是睡眠不好,但对于这点孩子并不会一五一十的盘出,而家长也只能自己猜测是什么原因。所以与其让孩子剪头发或者改掉什么习惯,不如多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是因为就家庭因素还是学校因素,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校服是必然要穿的,这样可以大大缩减孩子攀比心理的增长,也能减少孩子挑选衣服所花时间。但头发是可以不剪的,不剪头发能让孩子更有自信,这并不是无稽之谈。不强制孩子剪头发,不仅会树立孩子的审美观,而且不会让孩子心理存在负担。比如孩子被剪了头发,走在街上都会有被路人嘲笑的错觉,从而印象孩子的心理健康,变得越来越敏感。

  家长不要执拗于孩子头发长短上,而是要真正了解主因,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走进孩子内心,才能让孩子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一个轻松自由的人往往富有活力与激情,一个被束缚的人又怎能拥抱如此广阔的天空?所以说,教育不能形式化,形式教育终将只会让孩子流于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她的不好
教育应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手持光盘背诵用餐歌”:形式主义“误人子弟”
家长照“标准答案”回答满意度调查不只是形式主义
如果中小学校长都上课,很多教育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尚未开放的花》——一个老班主任的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