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阅读︱读心理吴越,看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开心阅读02  风景取决于心情

 

勾践与夫人、范蠡一行三人,侥幸逃出生天,一路急行,来至浙江(钱塘江)之上。勾践抬眼望去,只见山川重秀,天地再清,不由长声叹道:“我以为三年前的离开就是永别,我这几根骨头是要埋葬在异国他乡了。没想到竟然还会有这样的一天,能够重返故国,亲自祭祀先祖!”说完,与夫人相拥而泣。

 

勾践眼中的风景,其实并不是他所感受的“山川重秀,天地再清”。在他入吴为奴的三年中,浙江的风景其实一如往昔,并未发生变化。真正发生变化的是勾践的心境。

 

当初,勾践不得不忍辱藏羞,放下一国之君的尊严,以臣虏的身份去吴国侍奉吴王。那时候,他的心境凄凉仓皇,看到的外部世界当然是一片灰暗。而此时此刻,他得脱大难,重获自由,心境自然广阔开朗,这时的外部世界看起来当然就是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环境本身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山川一直在秀,天地从未不清,只是面对着山川天地的这个人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当勾践将前后两种感受一对比,自然就发出了今是昨非的慨叹!

 

这就是“心境决定环境”

 

世界从来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人们主观世界的映射。我们赖以容身的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眼中的环境却从来不可能是客观的。

 

比如,某一天,有位老兄加官晋爵,又中了五百万巨奖,那么,即便这一天天雷滚滚、暴雨肆虐,对他来说,这一天也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好日子。

 

相反,如果某一天,另一位老兄锒铛入狱,孩子又出了交通事故,那么,即便这一天艳阳高照,鸟语花香,对他来说,这一天也是糟得不能再糟的坏日子。

 

对于勾践来说,在度过了漫长的三年囚虏生活后,这一天就是他的好日子。他虽然与夫人相拥而泣,但这泪水更多的是代表着劫后重生的喜悦,而不是感怀遭遇的悲伤。

 

只是,勾践还不知道,他的喜悦并不能延续太久。

 

在越国留守的文种早已得到伯嚭的密报,知道了勾践返国的日期,带领守国的众大夫以及百姓,早早地来到浙江之旁等候勾践的归来。

 

勾践刚一下船,臣民欢声雷动!大王脱困归来,显然是屈辱越国期待已久的一次重大胜利。

 

勾践顿时感受到了旧日臣属肆意洋溢出来的兴奋。但随即,这种兴奋却让勾践一路沿江而发的喜悦感瞬间消融,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无边无沿的压抑感,令勾践觉得透不过气来!

 

勾践这是怎么了?

 

这本是勾践从长达三年的人生低谷中脱身而出的好日子,他应该高兴才对,但为什么臣属们发乎自然的兴奋却让勾践感到心情压抑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勾践在极短的时间内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所致,就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很容易罹患“水土不服”一样。勾践所体验到的不是生理上的“水土不服”,而是心理上的“水土不服”。

 

此前,勾践在吴国,处于“屈身为奴”的情境。当吴王夫差终于赦免了他的时候,勾践的第一感觉是对夫差的宽恕仁德之举感激涕零。但是,当他回到了越国,再度“尊荣为王”后,这个情境中却充满了对吴国、对吴王的愤恨之情。这个情境的主题词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

 

复仇,才是整个越国留守内阁以及越国百姓得以苦苦坚持三年的唯一精神动力。越人自来生性强悍,对荣誉的珍惜远胜生命。勾践在吴国三年的屈辱生涯,也是整个越国臣民的屈辱生涯。三年来,以文种为首的诸位大夫,以及越国的所有百姓,几乎没有一天不想着要复仇,为越国、为越王洗脱那份不堪回首的耻辱!

 

他们苦苦等待着大王勾践的归来,热烈期盼着大王勾践能够带领他们,发起对吴国死敌的复仇之战!

 

这是一种典型的“群体极化”。当一群持有相同观点的个体聚集成群体后,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观点不断强化,最终推向极端。

 

勾践一踏上越国的国土,就感受到了兴奋背后的这种强烈的情绪!而作为一国之主,所有的家国重任都需要他来一力承担。这些强烈的情绪最终全部聚焦在勾践身上,也在瞬间将勾践的整个心灵撕裂。

 

很多人误以为,勾践是一回国就立即发誓要报仇雪恨的。但其实并非如此。一开始的时候,重归故国的勾践,打心眼儿里希望离“复仇”这个词越远越好。

 

首先,他还不想复仇。

 

在吴国三年炼狱般的日子里,凶险四伏,含垢忍辱,勾践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理能量。对于刚刚虎口脱险的勾践来说,最好是给他一个无人打搅的安静角落,让他好好地舔一舔内心的伤口,等心灵之海风平浪静后,再来从长计议该何去何从。

 

其次,他还不敢复仇。

 

复仇,就是与吴国为敌。可是,吴国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即便以当年完整的越国之力,也不是吴国的对手,更何况,此刻的越国国土与臣民,在惨遭吴国宰割后,实力连最初的十分之一也不到。以这样薄弱的实力,想要与吴国抗衡,不啻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客观地说,就此时此刻的越国而言,对吴国复仇是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多人都因为吴王夫差最后的败亡而低估了他的政治智商。要知道,他之所以敢于宽赦勾践,并放其归国,是经过仔细衡量的。夫差很清楚,也很自信,以目前吴越两国的实力对比,只要勾践胆敢忘恩负义,与吴为敌,吴国立即就能让越国彻底在地图上消失!

 

显然,此时此刻,复仇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退一万步说,即便是真的选择了复仇,也不应该将这一内心的真实的态度表露出来。只要这样的意图被吴国察知,等待整个越国的必然是灭顶之灾。

 

第三,他还不愿复仇。

 

不久前离开吴国时,吴王夫差握着他的手说的“寡人赦君返国,君当念吴之恩,勿记吴之怨”,勾践信誓旦旦回答的“我一定生生世世竭力报效吴国,如若负吴,皇天不佑”,言犹在耳,怎么能一下子就抛到脑后呢?勾践在夫差面前,以“皇天”立誓,绝非应景之诳语。以当时人们对于“天”的崇拜与信仰,勾践的这句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这也可以说是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而违背承诺总是会给承诺者带来内心纠结的(认知失调)。勾践怎么可能一下子就从“报恩之心”切换到“复仇之意”呢?

 

勾践的心灵,早在他为夫差尝粪之后就已经分裂成两半了。而此刻,他的内心在这几种复杂情绪的交织纠缠下变得更为繁芜纷乱。

 

心境决定环境,心情决定风景!在勾践眼中,刚刚还是“山川重秀,天地再清”的风景,此刻却又变得黯淡起来。

 

每个人在面对烦恼与痛苦的时候,第一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奋起争斗、勇于担当往往是在逃无可逃、退无可退的时候,才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勾践的反应也是如此。他想尽快逃离这个看似欢欣鼓舞的情境。但是,他又不能伤了一众臣民的兴头。勾践灵机一动,命范蠡卜算哪一天抵达国都,祭祀宗庙最为吉利,希望以此为由,尽早离开此地。

 

范蠡立即卜了一卦,说:“真是太奇怪了!一切都仿似为大王特意安排的。大吉之日莫过于明日抵达国都。大王,您不要在此耽搁了,应该立即启程,疾驰而向国都,以应吉兆!”范蠡与勾践同甘共苦,最了解勾践的心意,故而有此一语。

 

卦是范蠡卜算的,但卦象代表的并不是范蠡的意思,而是上天的指示。既然天意要勾践立即启程,那么以天意为由,脱身而去,就丝毫不会伤害臣民的热忱之心。相反,这一卦象隐隐透出的上天眷顾之意,更是让包括勾践在内的所有越国人感受到了一种幸运感。因为,“择日不如撞日”往往发生在已经走大运或即将走大运的幸运儿身上。

 

勾践在吴国时早已领教了范蠡卜卦的灵验若神。浙江之畔的这一卦,自然也让勾践深信不疑。而这一卦的幸运,也让勾践暂时摆脱了内心纷乱情绪的困扰,并燃起了一丝希望之火。

 

勾践想,也许这是上天在昭示越国的霉运已经过去了,那么,对未来的预期也许就用不着太过悲观了……

 

勾践内心泛起的这一点幸运感,对于他即将开始的新一段的人生旅程将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毕竟,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不堪回首的人生沉浮的人来说,是多么需要幸运感来为他呵护住内心那一点微弱的希望之火啊!

 

心理感悟:所谓的风景,不过是心情的镜子罢了。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他帮助勾践复国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细数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的起源和归宿(六)越国
西施的生死之谜
《美人如诗》(1)——淡妆浓抹总相宜
勾践为什么不大举北上,错过最佳时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