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阅读︱越王勾践究竟有着怎样的政治智慧才得以复仇

开心阅读03  骑墙也是一种智慧

 

勾践驱车疾行,直奔国都,总算是暂时摆脱了心灵的重负。但是,在祭告宗庙的时候,勾践内心的耻辱感却被强烈地激发出来。

 

人是情境性动物,每个人都会受到其所在的不同情境的影响。而场所则是情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场所,一个人的心情、思绪也会随之而变。

 

越国的宗庙,供奉的是越国历代国君的灵位。在筚路蓝缕、开创了越国基业的列祖列宗面前,勾践沉痛地感到,自己是一个不肖子孙。现在越国的国土还不到当初父王允常交给自己时的十分之一。而身为高贵的越国之君,自己竟然入吴屈身为奴,尝尽凌辱。这样的作为,这样的表现,实在是羞愧无颜!

 

屈辱感往往是复仇的导火索。当勾践这样想的时候,他内心的复仇之火也随之被点燃。那个他在浙江之畔曾经想要赶快逃离的情境,现在却成了他内心自发的冲动!

 

出了宗庙之后,勾践立即下令,在会稽兴建新的都城!

 

当前的越国,国力贫瘠,而大兴土木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勾践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个人的某段经历往往和某个地点关联在一起。而特定的地点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即便人们只是在回忆中想起了这个地点,也会激发起相关的记忆和强烈的情感反应。这种因在某个地点的独特经历而导致人们对该地点的强烈情感反应,就是“场所依恋”。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场所依恋”,是因为我们希望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占据这个世界。人类的社会活动为各种场所和情境赋予了意义,由此,我们所停留的地方也就成了与我们本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会稽是当年勾践惨败于吴国的地方。就是在会稽这个地方,勾践经历了他这一生中最耻辱的惨败。每当想起“会稽”这两个字,勾践的内心就会隐隐作痛,各种复杂的情绪掺杂奔涌。同样,“会稽”也是全体越国人痛苦不堪的集体记忆。“会稽”两个字,就像是一块巨大无边的乌云,笼罩着所有越国人的心灵天空。

 

既然会稽是痛苦的同义词,为什么勾践还要选择会稽作为新的都城呢?

 

勾践立都会稽,等于是将整座都城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土石座右铭”,用来提醒自己勿忘国耻。同时,这也是向全体臣民宣示自己的复仇之心。这一举动,正好应和了越国国民强烈的群体冲动。

 

勾践任命范蠡担任新都建设总设计师。这个活儿,正是当年伍子胥为吴王阖闾干过的。

 

范蠡观天文,察地理,规造新城,将会稽山括于城内。在都城的西北立飞翼楼于卧龙山,以象征天门,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征地户。

 

按照筑城的常规,内城外郭,城外四面筑郭,以护卫内城。但范蠡所建的郭,却只有三面,唯独空缺了西北一角。范蠡广为宣扬,这是表示越国臣服于吴国,不敢阻塞进贡之道的意思。但实际上,范蠡的真实用意却是以此来兆示日后进兵伐吴的便利。这是一种风水上的象征作用,对于越国人的心理将产生微妙的影响。尽管事实上,留不留这个缺口,对于出兵的便利性或速度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初,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筑建新都的时候,也搞过这样的风水小动作。伍子胥在吴都的南门(越国在吴国的东南方)上刻了一条蛇首向内的木蛇,以象征越国对于吴国的臣服。同时,在这座都城的南侧,伍子胥又建了一座周长十里的小城。这座小城的南北西三向都设有城门,唯独东向不设城门,其用意就在于断绝越国的光明。范蠡所为,不过是对当年伍子胥所为的一种对应反馈。不同的是,伍子胥因为吴国的强大而可以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地行事,而范蠡只能找一个借口来隐晦地表达对吴国的敌意。

 

对于范蠡和文种来说,帮助越国强大起来,向吴国复仇早已成为他们这一生的唯一目标。同时,帮助越国复仇,也将是他们的正名之战。他俩已经在越国付出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年华。逝水难追,这无尽的投入与付出,如果没有结出丰硕的成果,那么无论是范蠡还是文种,都是极不甘心的。当初,他们极力推动勾践入吴为奴,以保全越国,就是这种不甘心的体现。现在,勾践既已回国,他们计划中的重要一步已经成功实现。这也更加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他们坚信,一定能够帮助勾践和越国,实现强国复仇的目标。在这样的自信下,吴国近乎无敌的强大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勾践还是与他俩有所不同。惨败的教训让勾践对吴国的强大刻骨铭心。而时刻叫嚣着要斩草除根的伍子胥更是令勾践胆战心惊。但好在,勾践是一个拥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这一天赐的性格礼物,为勾践平添了许多攻坚克难的勇气。

 

越国的太史计倪曾经告诉过范蠡,勾践是一个坚忍的人。而一个坚忍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轻易地放弃、屈服。更重要的是,勾践坚忍性格的背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解释风格。

 

所谓解释风格,就是指人们在面对种种人生际遇,进行归因时所表现出来的或悲观、或乐观的习惯性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往往相信自己所遭遇的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坏事会毁掉他的人生。而拥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在遭遇同样的厄运时,往往认为眼前的失败是暂时的,而且自有原因,并非全是自己的错。所以,乐观的人,把厄运视为挑战,更不容易被失败击倒。

 

幸运的是,勾践就是一个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这可以从他离越入吴之初的一件事上看得很清楚。

 

当时,勾践的夫人看到江上飞鸟自由翱翔,感怀自己的不幸遭遇,在船上悲歌一曲: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风飘飘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

 

勾践夫人对未来充满了悲观,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竟要承受这样的凌辱,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重返故国。

 

勾践却笑着说:我的翅膀早已具备,高飞翱翔,指日可待,哪里需要担忧?(孤之六翮备矣,高飞有日,复何忧哉!)

 

面对这骤然而来的灾厄,勾践的反应鲜明地揭示了他的乐观解释风格。而对一个乐观的人来说,世界上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也是一定可以克服的。

 

果不其然,勾践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得以从吴国生还。但是,对吴国复仇比从吴国生还不知要艰难多少倍、凶险多少倍!

 

尽管勾践在会稽筑建新都的用意昭然若揭,但他内心复杂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地纠缠争斗,反反复复。

 

可以说,勾践心里越是想着要复仇,内心的天人交战就越是激烈。

 

这种天人交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勾践时不时会表现出对复仇的软弱与抗拒。这是因为他还不能彻底忘记夫差的赦免之恩。毕竟,勾践和夫差之间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夫差能够赦免杀父仇人,就当时的道德标准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仁义至极的行为!如果勾践无视这一点,必然招致普适意义上的社会谴责。

 

这也充分说明,此刻的勾践还不是心坚如铁,冷酷自私,置任何道德约束于不顾的人。我们绝不能因为十数年后,他所表现出来的决绝无情,而提前给他贴上一个贯穿一生的负面标签。

 

人,其实是经历积淀的产物。无论是天使,还是恶魔,都不是生而为之的,而是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因着独特的机缘和经历,逐渐演变而成的。勾践又何尝能够例外呢?

 

另一方面,勾践又十分担心,万一自己表露出对复仇哪怕是一丝的犹疑或恐惧,那些苦苦忍耐的臣民就会对自己大失所望。勾践这一次的懦弱就会勾连起前一次的屈膝投降,那么,连本带利一起清算,不但会把勾践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而且将让他永远地失去整个越国的民心。

 

逆了民意,伤了民心,恐怕勾践没死在敌国吴国,倒要在故国越国丢了性命。所以,尽管对吴复仇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勾践也必须勇敢、坚定地担当起来,或者更准确地说,至少要在表面上勇敢、坚定地担当起来。

 

但最可怕的是,万一越国复仇的情绪与言行,被吴国得知后,越国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这样的特殊境况下,骑墙不仅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所以,勾践不但要兴建新都,以顺应民心,而且,他还必须对吴示好,大表忠心。

 

勾践立即派出了使者,前去吴国,向吴王夫差再次感谢赦免之恩,并表达了决不负吴的忠心与决心。而且,自此以后,虽然越国物力维艰,但勾践还是在国内搜罗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向吴国进贡。这当然不仅是送给夫差,太宰伯嚭的那一份同样是少不了的。

 

勾践的这两手,看似是两面骑墙的“和稀泥之法”,但实是应对这极为凶险的局面的良方。这也可以说是勾践政治智慧的体现。无论是国内的民意,还是吴国的疑虑,都必须妥善应对。这两个环节,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心理感悟:懂得顺势而为的人,才有可能把握时机逆势而胜。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杰出的美女间谍------西施
《卧薪尝胆》原文、译文及历史典故
越王勾践忍辱尝胆,吴王夫差图霸中原
耳边历史(38)
勾践本是大禹的守墓人,伯嚭的存在是他的幸运,也是夫差的不幸!
最后的霸主——越王勾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