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塑胶产品模具的拔模角度确定(一)

对于与模具表面直接接触并垂直于分 型面的产品特征,需要有锥角或拔模 角度,从而允许适当的顶出。该拔模 角度会在模具打开的瞬间产生间隙,

从而让制件可以轻松地脱离模具。如果在设计中不考虑拔模角度的话,由于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会收缩,紧贴在模具型芯或公模上很难被正常地顶出。

如果能仔细考虑拔模角度和合模处封胶,则通常很有可能避免侧向运动,并节约模具及维修成本。

对于无纹饰的表面,一般推荐每边拔模角度最小值为0.5度。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存在小于0.5度也被接受的可能,这可以通过抛光拔模角度或使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来实现。

对于有纹饰的侧壁,每0.1mm深度的蚀纹应增加拔模角度0.4度。

根据模具深度(C)的不同,拔模角度线(A)(mm)与不同拔模角度(B)的关系

一般推荐1至3度的拔模角度。因为尽管随着拔模角度的加大,顶出会变得更为容易,但是可能会使某些部分变得太重。

应尽量维持分型面或平面的产品特征。

当存在阶梯式分型面时,需要有7度的拔模角度来封胶(最小值为5度)。

在封胶处的摩擦阻力会随时间导致磨损,且在注塑过程中会形成毛边。

对于这种加工,如果要生产不存在毛边的制件,则要求更频繁的维修。

分型面

模具达人:mujudaren

这里探讨分享模具达人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型设计-插破封胶位的优化!
【知乎问答3】注塑成型后从某个角度看到产品表面油光发亮(应力痕)怎么解决?
塑胶模具设计-分型面设计标准
优秀的设计更需要合理的工艺(一)——拔模角度(Draft Angle)
浅谈注塑缺陷之“阴阳面”高级注塑工
结构设计时产品如何拔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