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座浓浓中国风的小县城,青瓷登上过G20国宴,还有江浙第一高峰
◆ ◆ ◆  ◆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龙泉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东邻温州,西接武夷山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邻地区商贸重镇。

东晋太宁元年(323),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县治地黄鹤镇(今龙渊镇)。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诏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因改名为剑川县,后复名龙泉县。宋庆元三年(1197)年,析龙泉之松源乡及延庆乡部分地置庆元县。

1949年5月13日龙泉解放。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县级)。

潘世国 摄

龙泉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是中国青瓷之都和宝剑之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先进市。

龙泉因剑得名。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龙泉凭瓷生辉。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中兴于当代,历史上曾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陶瓷类迄今为止唯一的“人类非遗”。

龙泉人文底蕴深厚,宋朝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就出自于宋代龙泉诗人叶绍翁。

龙泉绵长的历史造就了当地无数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八百里瓯江源头涓涓细流,水墨一挥,烟雨一颤,便是一幅中国风满满的江南风情。


01

龙泉黄茅尖

江浙第一高峰

龙泉山是国家4A级景区,这里有中国南方绝无仅有的原始森林。这里地形与云贵高原相似,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松等众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观。

“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不仅可以让你领略到龙泉山的雄伟、秀丽与险峻,也能够让你体验到登临高峰的乐趣。


黄茅尖,是龙泉凤阳山主峰,比安徽黄山(海拔1864.8米)还要高!拥有20万亩原始森林、6万亩湖泊,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

它还是浙江第二大河瓯江的发源地,气候环境与云贵高原相似,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凇等众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观。是南方绝无仅有的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原气候和环境,四季皆宜的旅游、休闲度假圣地。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东舒题写的“江浙第一高峰”石碑矗立在峰顶。

要想登临其巅,享有“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迈开双腿是唯一的选择。

黄茅尖是观云海日出的绝佳所在,绚丽壮观,难怪有一说:“不登浙江峰,枉作浙江人”。

组成黄茅尖的元素不仅仅是凤阳庙、龟岩,还有森林、蔓草和水,不仅仅只有高远和寒冷,还有广袤和深邃。

悠悠地下山,一路上清晰可见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山地矮林、山地灌、草丛等植被的原始风貌。

密集的林木遮天蔽日,树身上布满绿苔,藤蔓如垂帘。

龙泉春天的山水,景致醉人,来了便不愿离开。

02

最具中国风的世外江南

用青瓷筑起的一座城

除了纵情山水,若你喜欢传统文化,龙泉的“宝剑青瓷”更是要去看上一看。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在中国,应该没有哪个地方比龙泉更具备中国风了。自宁绍地区的越窑衰落后,龙泉窑接过了青瓷文化的大旗。在对南北窑业技术的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拓展,龙泉成为青瓷工艺的集大成者,堪称青瓷艺术的百科全书。宝剑青瓷,古老的技艺和纯粹匠心在此传承。

中国青瓷小镇

青瓷和宝剑,一刚一柔,一阴一阳,让连地名都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龙泉,从头到脚浸泡在东方的元素中。

披云青瓷文化园

走进青瓷文化园,"龙泉一日,青瓷千年"几个字便映入眼帘。一种工业感怀旧气息迎面而来,老厂房中保留着曾经的青瓷研究所的原貌,但内里已经改为了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

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披云会所、休闲中心的丰富组合,当得起“文化园”这个词。

体验手工做陶乐趣

在青瓷手工坊,你可以尝试拉坯、绞胎、贴花、雕刻等工艺,亲手做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无论最终做成的是碗,花瓶还是水杯,都值得纪念和珍藏的。

来龙泉,宝剑厂是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走进宝剑厂,里面是一片绿意盎然,清水长廊,赏心悦目。翘起的四角飞檐,干练整齐的瓦块,充满时代感的建筑,无不沾染着武侠风范的江湖气息。

龙泉宝剑厂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宝剑锋从磨砺出”,无论是长剑或是短剑,工艺流程都极其繁琐,从手工锻制,再到打磨,独具匠心的制作背后,隐藏着的是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印记。龙泉宝剑从炉火钢花中,历经百炼千锤形成,剑光中闪耀着山峰一样的刚毅与大海一般广阔的内涵。

(ins:@benhotoys)

龙泉宝剑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龙泉剑池湖始创,直至今天,龙泉仍有一些铸剑大师在为铸造当代名剑而默默坚持。

在龙泉,瓷与剑,花与木,各有依仗。炭火随着风箱鼓动,铸剑大师依然在在白烟里传承着匠人的精髓,淬炼着龙泉剑的精魄。剑光晃眼,火花飞溅,耳边不时有金属碰撞的脆响,铸剑就好比一场天生反骨的博弈,让人肃然起敬。

03

味蕾深处是故乡

丽水人爱吃鱼,大大小小的鱼头馆随处可见。在龙泉,安仁鱼头更是声名远扬。以仙宫湖现捕的鳙鱼头为主料,配以地道的卤水豆腐,用火锅形式小火慢炖。鱼肉细嫩的鲜美完全融入乳白色的汤底中,边滚边吃,那叫一个落胃!

单看外形,黄粿有点像我们常吃的年糕。但年糕没什么弹性,黄米粿倒十分有嚼头。制好的黄粿,可煎可蒸可炒。冬笋清爽、肉丝精道,与黄粿的完美融合。一口咬下,唇齿之间流溢黄粿的清唇齿留香,这满足感是其他什么美食都不能代替的。

泥鳅虽然看似小而不起眼,却素被称为“水中人参”。查(chá)田茶丰一带的本地鳅全然没有泥腥味,口感也较为细腻,最适合做成泥鳅火锅。热腾腾的香气里,汤汁浓厚,麻辣与鲜美完美交融。只需轻轻一吮,肉质与刺就会自然分离,满口只剩“鲜辣”。

自古以来,龙泉山谷林间就盛产香菇。椴木香菇因口味爽嫩,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有“山珍之王”的美誉,成为家宴中必不可少的佳肴,分分钟让幸福感溢出屏幕。

每逢人家里来了客人或是过年家庭团聚,生粉粿都会成为当地餐桌上的主角之一。由蕨根压榨冲洗沉淀而成,揉入熟毛芋、豆腐、猪肉末、虾仁等原料,搓成一个个丸子,放入蒸笼,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如果说有一种味道,能让龙泉人在心中都留下记忆,那肯定就是↑龙泉粉皮了。把高山籼米研磨成粉,再按一定比例加入玉米浸粉或者红薯淀粉调好米浆,将米浆摊开,以适当的火候蒸熟而成,煮熟后加点调料就很好吃了。

早米粿是长留在龙泉人唇齿间的家乡味道。小时候校园门口就会拉着卖小吃的车,每一次都要买上几个早米粿,吃起来有嚼劲,口感也不黏腻,饱腹又健康。

04

龙泉市图书馆

龙泉市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17年的县通俗教育讲演所的民众阅览室。1978年,龙泉县图书馆成立。1990年,随龙泉撤县建市,改称龙泉市图书馆。龙泉市图书馆曾被省文化厅授予“文明图书馆”的称号,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图书馆位于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龙泉市人民公园内,占地面积1814.57平方米,建筑面积5443.71平方米。2008年11月5日正式动工兴建,2011年9月22日试对外开放,成为龙泉市又一道优美的文化风景线。 

龙泉市图书馆现有藏书量26万册。馆内设有还借中心、少儿借阅室、24小时自助借还室、盲人阅读室、视障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料咨询室、古籍地方文献室、文化共享工程办公室、新农村图书配送中心、培训室等服务窗口,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可举办讲座、培训、科普展览等活动。     

/龙泉市新华书店城市书房/

龙泉市新华书店城市书房地处现代广场商业核心地带,在龙泉最繁华、最喧嚣的地方,寻一处静谧之地。书房面积300平方米,室内宽敞通透,舒适的设计感让整个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更强,其中设计的星空、宇宙元素,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新的阅读空间。将近2万余册藏书错落有致,图书种类齐全,各类供读者阅读、小憩的书桌、沙发穿插在书架之间,打造了一个集图书、咖啡、餐饮、文创为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创建了一个闲适愉悦,被书海包裹的阅读体验。

/剑池城市书房/

剑池城市书房位于剑池西路聚鑫大楼一楼,于2018年开工,2019年初对外开放,26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阅读区、藏书区、少儿区以及休闲阅览区,书房内有阅览坐席60个,藏书2万余册。 

/龙都瓯江花园城市书房/

龙都瓯江花园城市书房于2019年10月开工, 2019年底对外开放,位于瓯江花园侧门,160平方米内设有自习区、藏书区、亲子阅读区,藏书8000余册,阅览坐席60个。   

/八都小镇书房/

八都小镇书房位于八都镇思协广场内,面积256平米内设有藏书区、阅读区、自习区,阅览坐席80个,藏书2万余册。   

/浙西南书苑/

浙西南书苑位于有“浙江小井冈”之称的红色小镇——龙泉住龙镇。在革命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三个弹孔”广场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完成了浙西南书苑。书苑共有各类图书、史料9500余册,设有清廉文化角、红色文化角、党建文化角、经典文化角和党史学习角,并配套数字化展示革命任务、红色故事等,增设水吧闲等功能,整体提升了住龙镇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文化品质,将浙西南书苑打造成为一个可听、可看、可学、可讲、可吃、可想的书苑综合体。 

文部分参考资料:
[1] 她是八百里瓯江源头深藏不露的“现世桃源”》,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2]  这个春天,想和你在龙泉相遇》,龙泉旅游
[2]  这座浓浓中国风的小县城,自驾高铁都方便!》,Feekr旅行
[4]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龙泉市文广旅体局、龙泉市图书馆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图书馆诚意出品【书香伴旅】栏目,通过对全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及民俗风情的介绍,用微信内容推荐的方式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魅力、传播浙江文化,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编辑  | 盛晨                   

 审核  | 胡海荣  单骅  邱诚

 签发  | 褚树青


【重要提醒】关于进一步从严从紧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告
【推荐文章】在“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我们找出了他的翻译作品
【书香伴旅】 想滑雪又怕冷?“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


# 浙江图书馆 视频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姓村落(109):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乡桐山村——供稿/商晓明 商季成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龙泉成为浙江第十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大窑遗址•龙泉古窑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
第一次游浙江省的龙泉市
文化建设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剑瓷风韵文化龙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