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王琨老师

2020-06-01 19:19

今日话题一流的父母是做孩子的榜样

关键词爱和归属感、模仿、需求

  •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 父母是全天下最应该持证才能上岗的职业!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祝福各位孩子们儿童节快乐,再祝福父母们能陪伴孩子一起过节,你们辛苦了,也祝你们儿童节快乐、家庭幸福美满。

在今天这样一个愉快的日子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很不一样的内容。

我经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所有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成长至今天的境地,无论优劣与否,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1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时代,他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模仿父母。

也有很多研究儿童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过这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孩子模仿父母,是因为孩子出生后,他生活的环境里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就是父母。所以,他模仿父母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也有人认为孩子模仿父母,是和父母的一种沟通方式;

还有人认为,孩子模仿父母,说明孩子有超强的记忆力,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现,也体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些解释,这些观点对不对呢?一定是对的。但是呢,这些观点又基于表面,表面背后隐藏着问题的本质,那么孩子模仿父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2

我们思考孩子为什么模仿父母?也就是说,孩子模仿父母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孩子模仿父母,他是出于一种什么需求?他要满足什么需求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了非常经典的“五大发展需求论”。他说每个人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五个阶段的需求

 一个阶段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这个阶段,人要满足温饱问题,有饭吃,有衣服穿;

 第二个阶段的需求是“安全需求”: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稳定的感情,方方面面都很稳定,这样就会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就会有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

第三个阶段的需求是“爱与归属感的需求” :也就是说,一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也有了安全感,那么他就会去寻找更高级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满足他的爱和归属感;

 第四个需求是“尊重的需求 :包括他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以及被他人的尊重;

 第五个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 最高级的需求

3

好了,我们现在重新回到“ 孩子为什么模仿父母?这个话题。孩子模仿父母的目的,要满足他的需求, 这个需求是在哪个阶段呢

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吃、穿、住等等各种生活必要条件,无论是条件好一点,还是条件差一点,孩子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

那么,他基本上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不是得到了满足?当他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想要满足更高一层的需求,是什么呢?是爱和归属的满足。

事实上,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是任何一个人在他童年时期最大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需求。这个需求被满足了,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会很踏实。

如果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未来的人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很弱,也会导致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迟迟不来,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那么,为什么说孩子模仿家长是他们满足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呢?

4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归属感?

归属感是什么呢?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听到归属感,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家。为什么是家呢?当你进入到一个公司,或者进入到一个组织、一个机构,如果让你觉得有归属感,是什么元素、什么原因让你觉得有归属感呢?是这个公司、这个组织或者机构里的人,他们和你“一样”。

和你一样,说明什么呢?

说明你的家庭成员,说明你的公司、组织或者机构里的人,和你有着基本一样的使命、愿景、生活态度,有着基本一样的能量场......

如果你在家庭里,在公司里,在一个组织或者机构里,你发现这些地方的能量场和你完全不一样,格格不入,你融不进他们的话题,你无法亲近他们,那你会有归属感吗?

一定不会有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获得归属感呢?就是跟他们做一样的事情,发生一样的状况。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些家庭喜欢吃辣,那么,你到别的地方去,只要吃到辣,你就会有一种归属感,没有辣的地方,你就不会去,很自然地就疏离它、远离它。

明白这个意思吗?也就是说,父母吃辣,你跟父母一样,做一样的事情,你跟着吃辣,就会有归属感。

5

那么问题来了,这仅仅只是模仿吗?这绝对不是模仿这么简单。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父母因感情不合而离婚,他们的孩子将来离婚的概率是不是会高一些?

我猜大家有生活经验的人大多数会认同这个观点。往往,一方面,这些孩子渴望婚姻的幸福,也会追求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能量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爱和归属感的问题会困扰自己。

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会做出和父母一样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说孩子是复印件的原因,只不过这个"复印"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的过程。

像我们前面课程提到过的钟南山院士,不仅父母都是著名的医生,他的舅舅、 大姨等都是名医。这是职业的模仿,更准确的说叫职业的影响。还有价值观、婚姻观、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以那些一天到晚到处找方法,说是要解决孩子爱玩手机这毛病的家长朋友,你现在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爱玩手机了吗?

因为你作为父母,你爱玩手机,孩子要和你一样。

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很累了,玩手机为什么不可以?你玩手机当然可以了。

你的孩子看到你玩手机,咦?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奥妙,能让爸爸那么专心、那么认真、那么开心?孩子也会跟你一样去探索手机里的奥秘。他要跟你一样,这样他才能找到归属感,才能融入到你当中。

如果你回家不是玩手机,而是在看书,看得很认真、专注、开心,孩子会去看手机吗?不会的,他一定是要跟你一样,跟这个家庭一样。

这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说:一流的父母是榜样,二流的父母是教练,三流的父母是保姆。

如果父母能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一定会比你更优秀。

所以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还是要在这里重申一下我一直不变的一个观点,包括前不久两会也有代表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父母是全天下最应该持证才能上岗的职业。

但是,可悲的是,百分之90%以上的父母都是无证经营!大多父母都在凭感觉教育孩子,未来的领袖没有一个是凭感觉教出来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就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差别。普通家长教育孩子凭感觉、凭经验,用唠叨打破孩子自信,用打骂击毁孩子胆量,而智慧家长则是以领袖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胸怀,托起孩子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玩手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女大学生迷恋酒吧工作 称有“归属感”
3岁孩子爱玩此物,结果黑眼珠不见了,如今还有很多家长给孩子玩
“新型冷暴力”在幼儿园盛行,孩子有苦难言,家长还以为娃在享福|王姐|老师
卢勤:关注孩子爱玩手机背后的情感需求很重要
《会玩的人是有福的》李维榕与《要玩,也要适应现实》李子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