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海天商学院青少年领袖训练

7月30日 11:47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命名情绪

此时孩子经常会因为建立自身内在规则意识的需求而大发脾气。

孩子1岁开始会出现明显的情绪表达和变化,这就意味着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从小帮助孩子命名情绪!

比如当宝宝笑的时候陪她一起笑,告诉宝宝,宝宝这是开心;当宝宝哭的时候陪她一起哭,告诉宝宝,这是难过。

随着孩子成长情绪越来越多,父母要善于帮助孩子命名不同的情绪,而不是一味让宝宝笑一个!

从小帮助孩子命名情绪是帮助孩子构建共情能力的基础,只有孩子懂得人的各种情绪,他才能去感受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并能反馈到大脑对这种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

表达情绪

人们总说可怕的两岁,是因为从孩子2岁开始,自我意识完善,出现独立人格,引发叛逆期。

在叛逆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到达一个高峰,这时候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就非常重要。

此时孩子经常会因为建立自身内在规则意识的需求而大发脾气。

比如进门没有像往常一样自己脱鞋子,而是妈妈很快速帮他脱了,孩子就会莫名奇妙发脾气哭闹。

这时大部分妈妈会觉得孩子的哭泣来得莫名其妙,反而对孩子生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询问孩子:宝宝你现在不开心了,是吗?那等你哭完再跟妈妈说,妈妈在这陪着你!

等孩子情绪好点,可以询问宝宝:你觉得好点了吗?哭好了吗?

当孩子心情慢慢平复,再询问: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闹吗?是不是因为妈妈帮你脱了鞋子不开心?如果是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不开心了,而不是躺地上哭闹。觉得不开心,可以说出来,说了妈妈就懂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帮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的情绪表达,这是共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孩子懂得如何在社交中学会正确表达情绪,以及对别人表达情绪时做出适当得反应。

共之以情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会对对方的情绪做出合适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相处愉快。

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真实情绪合理地表达出来!

不能因为是父母就压抑自己的情绪,这样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因为孩子需要学习父母的榜样作用。

比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共情能力,爸爸关心妈妈带孩子的辛苦,妈妈会关心爸爸工作的艰辛,彼此关心爱护。正是在父母彼此的理解关怀中,孩子自然就学会了共情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恩爱,宝贝可爱,所以说培养共情能力最好就是父母要做一个共情的人。

孩子的共情能力更多是受家庭和生活环境影响,给孩子制造有爱的环境能更利于孩子学会共情能力,懂得共情的孩子会让父母更省心,更加惹人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趴在爸爸身上干嘛”?高情商妈妈的回答让无数父母点赞
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情商教育的三堂必修课
四步慢养法为宝宝植入EQ种子
孩子任性不听话,这样做更彻底,省掉无数句苦口婆心!
如何开发婴儿的情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