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小学语文里三首辛弃疾词〔212〕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名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处:1、元·脱脱等《宋史·辛弃疾传》;2、《辛弃疾词选》。

参资:古诗文网辛弃疾词赏析。

  辛弃疾画像

二、前17年频繁调任,后削职为民

辛弃疾〔1141—1207〕,金国济南府历城人,年轻时揭竿而起,聚义抗金,后又虎穴掏逆,擒拿叛将,以英勇果敢与功业,威震南北,扬名天下,是继岳飞后,南宋第一猛人。

高宗绍兴32年〔1162年〕,他23岁,以豪情壮举,高宗任为江阴签判。从此,他开始了在南宋的45年仕途生涯。

在这漫长仕途中,他一直以复国为志,以武功自负,又以建功立业而自许,实为出将入相之材,可是软弱偏安的南宋朝廷,却并不重用他,往往是需要时,招之即用;不需要时,则推之闲置,前17年竟然调任十多次。尽管凭着志气、才干与业绩,他也在升迁,从签判起,相继做通判、知州,又升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但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疆场,抗金“弃疾”,收复中原,频繁的调动,这让人官怎么做?又情何以堪?他一度感到迷惘失望。

可那年,他调到湖南时,终于出手,大干起来了。他利用手中权力,治理荒政,整顿村社,又趁势组建一支“飞虎军”,2500人,金戈铁马,训练有素,出则能战,扬言:时刻准备着,待令北伐。

  建设飞虎军

朝廷闻讯,竟然以“用钱如泥沙”,效仿岳飞,建立私家军之罪,将他削职为民。这是熙宁8年〔1181年〕的事。

三、置闲20多年,靠填词过日子

这一年,辛弃疾才40岁,正值盛年,此后的20年里,除了一度去福建当了两年差,都置闲在家。64岁后,当了三年安抚使,又以“贪功好色”而降为闲职。68岁,怀着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老英雄去世了。

在这闲置的日子里,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便在力田糊口之余,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倾吐胸中的豪气,写出大量豪迈而悲怆的词章,歌颂金戈铁马的战斗精神,抒发抗金复国的爱国热情,渲泄壮志难酬的苍凉悲愤。这些词都立意高远,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意境雄浑,豪迈而又悲壮,旷达而又苍茫,是豪放派的爱国精品。他的热血沸腾的华美词章,感天动地,震撼人心,当代入选中学语文的,就有多篇。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还有《青玉案·元夕》等。

在20多年的置闲期,辛弃疾一度没有薪俸,后来给他挂个道观主管职,领取半薪。他先在上饶带湖稼轩庄园,后又在铅山思期瓢泉庄园,过着力田取食,游山玩水,饮酒填词,诗友聚会的归隐生活。

农村的宁静和平,村民的质朴淳厚,让他心灵找到了憩息之所,他也终于把抗金“弃疾”的英雄豪情,化为清新淳朴的田园风情,写下了大量描写农村四时风光、村社风俗民情、山水园林风物、祖国明山秀水,以及家庭生活乐趣的词作,这是他遣兴抒怀,寄托人生的又一类词章。譬如,当代小学语文中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另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这些词极富生活气息,既豪迈沉雄、恢弘苍茫,又不失细腻柔媚、恬静闲适,令人赏心悦目,别有—番清新雅致之感。

后面,将对小学语文里的三首辛词试作赏析。

  《清平乐·村居》

四、《清平乐·村居》是宁静的村居风俗画

五年级下册有《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描写和平宁静的村居生活的词。全词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全词意为:—条小溪旁有座低矮的小茅屋,涓涓溪水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茅屋里传出了阵阵柔媚的南方口音,原是一对白发老夫妇带着醉意,正在亲热地拉着家常。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那淘气的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地上,正剥着刚摘来的莲蓬。

诗人被置闲期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农村,曾一度靠力田为生,过着词中描写的村居生活。

这首词,按描写的内容,可分两部分。

首先写景。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写一所矮小的茅屋、一条清澈的小溪、一片碧绿的溪边青草,勾画出一幅农村自然风光图,清新宁静,色彩和谐,点明了一个人家的生活地点和环境。

然后写人。诗人一共选取四组人的村居情节,翁媪饮酒聊天、大儿豆田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写出一家人的各具风情的活动。翁媪年高,满头白发,饮酒聊天,其乐陶陶;大儿锄豆力田、维持全家生计,二儿编织鸡笼、发展养殖副业,小儿年纪幼小、也卧剥莲蓬、改善生活,一家五人,只有年迈老人颐养天年,其余人都各得其所,为生计而劳作,甚至还不懂事的小儿,也干点力所能及的轻活,没有一个是不劳而获的。这样,全词便描绘出了一幅勤劳和谐、尊老爱幼,而又和平宁静、朴素安逸的村居风俗画,生机勃勃,清新优美,如诗如画,沁人心脾。

诗人描写这一美丽宁静的村居风俗画,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他追求抗金复国斗争的目的所在。

全词以白描手法,先用“茅檐、小溪、青草”三个意象,勾画出清新宁静的画面背景,然后再勾画上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村居风俗画图,语言通俗,明白流畅,意象典型,意境优美,情趣十足,栩栩如生。

五、《夜行黄沙道中》描写迷人的田园风光

六年级上册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歌咏田园风光的词,写的是夏天的一个傍晚,诗人在黄沙道上的见闻与感受。这条道上的田野有山有水,有树有桥,疏落点缀着村舍社庙,这是南方丘陵地区的农田园林环境。全词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词意为:皎浩的月亮升上树梢,惊飞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送来了幽幽的蝉鸣。广袤的田野上弥漫着稻花的香气,耳边又传来一阵阵的蛙声,好像在歌唱丰收在望的好年景。

天上飘逸朵朵白云,云边闪烁几颗星星;山前忽明忽暗的,淅淅沥沥下起几个雨点。往日那社庙旁树林边的小茅店哪里去了?匆匆地踏过溪上小桥,又转了个弯,它才忽然在眼前出现。

这是一首描写迷人的田园风光词。诗人描写了夜行黄沙道看到的几个景物:“月、鹊、风、蝉、蛙,星、雨、店、溪、桥”,这些景物尽管很熟,可是诗人沉醉于歌唱丰收的一片蛙声,竟然忘记了脚下的道路,不知不觉地超越“天外”,迈过“山前”,为了躲雨,心想着那社庙旁树林边的小茅店,便急急地走过小溪桥,又转了个弯,它才“忽见”。诗人通过对自己沉浸在稻花香里而忘情入迷情景的描写,表现了丰收之年恬然自得的喜悦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很显然,前四句是写山道所见的田园风光:月明风清、鹊惊蝉鸣、稻花飘香、一片蛙声,夜色清幽恬静,令人悠然神往,突出年景将丰收的喜悦;后四句写夜行所见的路景与心态:天外稀星、山前疏雨、路转溪桥、豁然见喜,真是夜空星雨寥落,山转水曲通幽,突出怡然自得的心醉入迷状态。

全词选材典型,意象鲜明,又有精致对仗、精彩倒装,自然幽美,简约流畅,在平淡的勾画中,表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极强的艺术功力。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生动逼真,令人心旷神怡。

六、《书江西造口壁》淡淡道出深沉的爱国情思

六年级下册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首词是熙宁年间,诗人被置闲前创作的。当时,诗人在江西任提刑,—天他来到造口壁,登临郁孤台,俯视滔滔滚滚的赣江水,借水怨山,思绪万千,便创作了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全词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全词意为: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旧都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青山虽然遮住了长安,又怎能把江水阻拦?浩荡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天色渐晚,我站在江边正满怀愁绪的,又听到深山传来的鹧鸪悲鸣。

此词是诗人登临赣江郁孤台,眺望祖国山河,借水怨山,感慨国家兴亡的。上阕即景追昔,俯视江水,追忆当年金兵多次南侵、直入此地,不知叫多少人流下伤心的眼泪;而举目遥望,可大宋的京都汴京,至今仍沦丧金人之手,哪里还看得到呢?抒发国家沦亡之痛,以及收复无望之悲。

下阕借景生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客观真理如此,世事也应如斯,然而,诗人也想到,时局并不乐观,抗金复国道路漫漫,这时,他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淡淡的愁苦与幽幽的哀伤,这滋味就如同深山传来的鹧鸪声—样悲苦。

全词用比兴手法,淡淡道出,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思,抒发了对朝廷偏安求和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役的郁闷。全词叙事含蓄,抒情抑郁,句句山水,处处寄兴,借水怨山,蕴藉深沉,笔力不瘟不火,艺术炉火纯青。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词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千古名句,它形象地揭示出一条客观真理。在这名句中,诗人以大江东流,比喻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寓寄着爱国志士和人民群众抗金复国、收复中原的意志和决心。现在常用来比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或者,比喻任何势力都拒挡不了新生事物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前进〕。这句名言揭示的这条真理,是客观的,放置四海而皆准的。这是诗人对人类文化的又一贡献。陈存选2023、中秋

  辛弃疾塑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文化艺术解读
每日诗词 | 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赏读千古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它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爱唐宋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