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相:情感挽回机构,真的有用吗?(上)

在知乎上发现一个问题:“情感挽回机构真的有用吗?”

随着情感咨询行业的发展,以脱单、情感挽回、婚姻修复为主营业务的情感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不过,行业内的各种黑暗问题也开始频繁见诸媒体。

因此,作为一个从07年开始,就从事情感咨询的咨询师来说,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在这里,给大家讲点真相。

情感挽回:被过度营销的行业

所谓的情感挽回机构,在07年左右是根本就没有的。当时,有一批所谓找不到女朋友的“死屌丝”开始翻译国外把妹机构的教材,主要发布在各种博客或者论坛里。这些教材,就是情感咨询最原始的理论模型。在这种背景下,这批早期的翻译者,就成了最早的情感KOL。比如现在非常有名的“花镇”创始人冷爱,小鹿情感的创始人“tango”(巫家民)等等,就是那个时期的先行者。

坦白说,在那个时候,压根儿就没人想到帮助人做咨询,其实就是一群找不到女朋友的网友,和一些渣男,按照国外的那些把妹机构的教材相互交流自己的猎艳经验。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后来臭名昭著的“泡学(PUA)”群体。其实,所谓的PUA,就是国外的夜店达人们在酒吧等场合,快速吸引异性,以满足生理需求的技巧——说白了,就是ONS。这些技巧,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其实就是一个“广撒网,赌成功率”的意思。至于所谓的话术、套路,如果你喜欢玩夜店,那么压根儿就没有必要去学,仅仅只是一些社交的习惯而已。

最早的咨询业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网上那些猎艳高手分享自己的YY案例,二是在线下“玩家群体”的社交聚会中,互相给彼此出主意泡MM。本人在06年的时候,由于非常喜欢泡夜店,但是又囊中羞涩,所以就经常在成都九眼桥酒吧一条街附近,给人出主意搭讪泡妞。最初的开价就是一瓶啤酒,后来慢慢变成了收一些费用(也就100块钱)。大多数的用户,其实就是图个新鲜好玩,并不在意效果。后来我发现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实际上非常多,就联系了附近酒吧的服务生,让他们帮忙介绍,逐渐就做成了一门生意。可以说,最早期的情感咨询师,其实都是这么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


那个时候,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其实都是些玩家,全国的人数也并不多,在我的印象中也就只有不到20人而已,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成都,其他城市基本上都没有。而这十多个早期的咨询师,也不是什么心理咨询师、家庭婚姻咨询师,都是兼职赚点零花钱的渣男而已(好像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囧……)。

不过,还是那句话,教人脱单,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说白了,只要胆子够大,敢去接触陌生异性,并且不太在意每一次的成败,那么基本上谁都可以成为传说中的“情圣”。这种培训式的服务,骗骗一些性格内向的屌丝就可以了,压根儿就赚不到太多的钱。而对于那些有指定的追求目标的客户,由于他们有先天的客观条件制约,比如矮、穷、挫……等等,无论怎么指导,都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固有行为模式,所以成功率也不可能高。所以,价格不可能收得很高,而且也怕被人投诉,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比较有商业思维的人,就开始思索这个行业产品和商业逻辑。最终,一部分人开始把脱单进行包装,另一部分开始开发其他的服务项目。前者,针对无法改变用户固有行为模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客户进行伪装——也就是按照客户想要追求的目标的偏好,把客户包装成目标喜欢的样子;同时,把所谓的心理学、行为学,以及NLP这些概念融入到男女关系的理论中。但是,直到今天,这些概念也仅仅只是一些专有名词的堆砌而已,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心理学的实质。至于后者,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就开始把脱单的这些观点,移植到“分手后挽回”等新的应用场景中,开发出了恋爱挽回等业务。之所以找到恋爱挽回的这个应用场景,其实并不是有人进行了专项的研究,而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将在后面给大家进行讲述。

当业务开始分化之后,整个行业就开始慢慢变得繁荣起来。比如继续坚持做脱单的tango(巫家民)就做了国内当时最大的情感类网站——泡学网——也就是现在小鹿情感的前身,并且出于营销的需要,开始在站内打造KOL。比如,现在非常有名的“浪迹”、“安小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泡学网团队里孵化的。同时,其他一些早期的从业者,比如“冷爱”也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以及和“冷爱”实际是一家人的“ayawawa”等等。这种商业模式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所有的情感咨询机构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在操作。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打造自己的个人IP,用内容去吸引顾客,建立信任,然后利用客户暂时性的恐慌感(比如害怕失去心上人,害怕未来不能获得幸福……等等),用具有强销售能力的所谓咨询师,去忽悠用户买高价的服务。

另外,还有一种商业模式,就是2010年的时候,开始采取的“竞价排名推广”模式。由于在百度推广的后台,和百度问答上面,经常会看到一些用户提出分手后想要挽回的问题,所以就有了这样一项服务,并且找到了最好的营销渠道——搜索引擎推广。可以说,是百度的数据让情感咨询真正找到了一个暴利点。这项服务,最早是由伊思情感的进行百度推广,那个时候也没有情感咨询师这样一个说法,而是叫“私人情感教练”。由于流量红利的原因,大概每个月1万元左右的推广费用,就可以得到至少40万以上的收益。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收益,是因为在销售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定价可言。所有的价格其实都是在销售过程中,根据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对解决问题的急迫程度来决定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先把钱收了再说。

后来,到了12年左右,情感教练这种模式被很多有心人发现,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行业复制,在12-13年期间,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情感咨询机构。比如广州的“破镜重圆”(也就是后来的“保爱”),上海的“花镇”等等,其实都是在2012-2013年期间建立的。当时,面临行业竞争开始的状况,我以客户的身份,挨家挨户的打电话进行了解,发现原来这些机构都是以前的老熟人们建立的。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我的团队就最先开始联络一些媒体机构,大量的进行媒体曝光,并且尽量获得一些资质背书,而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在竞争下,自我贴金的产物。并且,一些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团队,也开始按照用户的消费心理,逐渐整理了一些所谓的“二次吸引”、“分手判断”、“挽回秘籍”之类的,可以给用户洗脑的营销类资料,进行传播。以增加各自团队的品牌影响力。其实,这些资料,内核都是PUA的价值吸引的逻辑,对于挽回并没什么用处。不过,却很能让用户在阅读之后感觉,这说的都是自己,从而被引导下单。

可以说,在2014年以前,情感咨询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销、销售、服务模型,其重心实际是在销售的转化和营销手段上。至于服务,其实和心理学并没有什么关系,核心就是打着改变自己的名义,让你假扮成目标喜欢的样子,然后去赢得对方的喜欢而已。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其实还是基于其“趁你病,要你命”的盈利模式。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痛苦消费”,和医院的商业模式是一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业内幕:咨询师年入百万?怎样成为“日薪9000”的咨询师?
沐言恋爱学:学会做自己,谈起恋爱真的太爽了
永远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因为真相往往很残忍
一切婚姻情感,都是PUA
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别再抹黑心理咨询行业!
管理学名著《第五项修炼》最重要的原则:愿景与内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