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今的农村变了样


如今的农村变了样

                        文/郭文华

     长寿之乡冯庄村十组是如皋辖下的一个普通的村民小组。这里的天很蓝,水很清,云很白。这里没有工业污染,只有原生态的绿色之美。这就是我的家乡,祖祖辈辈修身养息的地方。

十组是冯庄村中间的一个小组,全组四十多户人家,将近两百人。一条河流从南向北延伸,突然拐弯向西,一直延绵起伏到九组。这条河叫“西沟坎”,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叫法,一直延续至今。西沟坎河床两边是芦苇和杂树。西沟坎清澈的河水将十组分成“沟西”、“沟东”、“沟南”、“沟北”,西沟坎如一条碧绿的腰带系在青葱少女的腰间。河水清清,水波不兴,波澜不惊,一年年,一代代,滋润着十组的两百来号人,浇灌着十组肥沃的土地。西沟坎拐弯向西,在沟西人家的中部拦腰筑了一条坝头,叫“久龄坝头”,久龄坝头连贯着沟南沟北的人家,大忙季节,坝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两岸的树木,倒映在水中,像一条绿缎子。    

特别是春季,北岸的槐树开花了,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倒映河中,花朵像一个个风铃,在绿缎子中摇响,水中的大小鱼儿在花朵间穿越,嬉戏。微风吹过,河面泛起阵阵涟漪,向四周扩散的波纹如绿缎子被风吹皱一般。 

南头北头,沟东沟西的人家,在生产队时,队长哨子一吹,全部集中在社场上,男女劳力,合理分工,各自奔赴田间地头。闲暇时节生产队也请唱戏的下乡,给忙碌奔波的社员休闲娱乐,“文化大革命”时期,唱的都是“革命样板戏”,男唱李玉和,女唱李铁梅,台上唱着,台下笑着。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太贫乏,能有一场戏看不容易,一场戏使人们如久旱逢甘霖。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样板戏不唱了,唱通剧和黄梅戏。这个时期的戏是“份子戏”,全队按人头交钱请戏班子唱戏。此时已分田到户,唱戏由原来的晚上改到白天,也有白天唱了晚上接着唱的。最爱听黄梅戏,唱腔圆润,如清泉淙淙入耳,情意绵绵,“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妇唱夫随,相亲相爱,不正是农家生活的写照吗?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不用走,汽车开到家门口;说话用喇叭,家家通电话。被“浮夸风”害苦了的中国老百姓,怎么相信会有这么美的生活?原先农村大多数是土墙草屋。现如今再回乡,农村处处变大样,家家小洋房,小别墅,门前停着小汽车。小楼就盖在河边,洋房旁潺潺流水,鸟语花香。闲暇时邀上三五好友,院中闲坐聊天品茗,庭院中鸡鸣狗吠,儿孙绕膝,欢声笑语,不亦乐乎。阳光明媚的日子,倒背双手,小径独步,抬头看天上云卷云舒,低头看庭院花开花落,近处猫狗戏蝶,远处鱼戏荷花。

       “小伙弹起琴,姑娘把歌唱。孩子得幸福,老人享安康,我的家乡多美好,如今的农村变了样。”朱晓琳的一曲《如今的农村变了样》,唱出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景象。 

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米脂:高西沟坝滩里扭秧歌 全村人围观
《西沟记游》
红岩坝下一乡贤一一王中焌
农村大门朝向,门头该怎么写?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 第十一卷 ~~~~ 第十四卷
坝头陈野沟首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